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筋骨理论源于《内经》,并贯穿中医推拿学科发展过程之中。"筋出槽,骨错缝"是中医学关于脊柱伤病的主要病理认识及理论核心,现代研究为中医学筋骨理论的科学性提供了部分证据。筋骨理论有效指导了脊柱关节等伤病的中医推拿临床,同时筋骨评估作为中医推拿触诊检查的主要内容,不仅可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也是指导选择推拿手法和治疗部位的核心环节。进一步梳理筋骨理论的发展脉络,探析筋骨评估的理论依据,可为中医推拿的临床和科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筋骨并重"是骨伤科治疗各类损伤病患的重要原则之一,是由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骨伤学创始人尚天裕教授总结提出并在临床广泛应用的治疗理念。而"筋骨"理论早在《黄帝内经》中有详细记载,对中医骨伤科从"筋筋""筋骨""以筋养骨""骨正筋柔"等方面丰富"筋骨"理论的发展与创新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中医正骨推拿手法在治疗骨伤科各类疾病方面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特别是中医正骨推拿手法在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起着巨大作用,通过对中医拔伸按压手法单纯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临床疗效研究分析,探讨在拔伸按压手法作用下,胸腰椎压缩骨折椎体及周围软组织之间的"筋骨失衡"状态的力学平衡恢复发生机制。同时明确在应用拔伸按压手法中所体现的"筋骨并重""筋骨平衡"的理论与生物力学作用机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医正骨推拿手法治疗骨伤科各类疾病"筋骨并重"理论体系,对中医正骨推拿手法的创新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3.
脊柱病临床诊查的重点在于如何确定"筋骨失衡"的状态。"筋骨评估"不仅用于脊柱病的早期诊断,更是指导临床治疗中推拿手法和治疗部位选择的核心要素。触诊是中医推拿的重要环节,在脊柱病"筋骨评估"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在系统回顾、整理中医推拿各流派特色筋骨评估方法的基础上,用触诊作为桥梁,总结、归纳各流派筋骨评估方法的共性,建立起一套客观的、可复制的脊柱病"筋骨评估"模式,可更好地指导临床。本文从骨性标志的触诊评估、软组织的触诊评估和疼痛的触诊评估3个方面对触诊在脊柱病"筋骨评估"中的重要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颈椎力学平衡由动、静力两套体系决定,椎体、附件、椎间盘相互连接,维持静力平衡,构成内源性稳定系统;颈椎的颈部肌肉维持颈椎的动力平衡,构成外源性稳定系统,中医推拿是通过干预影响颈椎内、外源稳定因素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传统中医对于颈椎病的病机高度概括为“筋骨平衡,以筋为先”,从“筋骨理论”阐释了内外源系统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指导了中医推拿的临床操作。文章主要旨在探讨推拿治疗颈椎病的“筋骨理论”内涵,用于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从颈腰痛的病因病机“、筋骨肉”并重与脊柱力学平衡的关系“、筋骨肉”并重的临床应用论述笔者对“筋骨肉”并重在推拿治疗颈腰痛中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周斌 《山东中医杂志》2013,(12):902-903
目的:探讨筋骨并重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门诊或住院的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筋骨并重治疗方法;选择同期就诊的颈型颈椎病患者58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推拿、针灸、中频及短波等综合治疗。1年后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1年后随访,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筋骨并重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迅速而持久,不易复发,值得作为适宜技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吕立江应用杠杆定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阐述筋骨平衡理论结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筋骨失衡的发病机理,对吕师的筋骨评估方法、创新的杠杆定位手法的生物力学原理进行探析,同时对吕师运用杠杆定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经验进行分析与归纳,最后附一例验案佐证。结果:吕师认为诊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应基于“筋骨平衡理论”,腰椎间盘突出症与筋骨失衡关系密切,筋骨失衡是造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动力性和静力性失衡的主要因素,强调诊疗过程中筋骨评估的重要性,指出推拿手法在筋骨平衡理论指导下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重要性。应用生物力学原理研究杠杆定位手法在临床作用的机理,详述杠杆定位手法的操作要领。结论:杠杆定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操作省力、定位准确、疗效理想等优点,能实现“以巧代力”的目的,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施杞教授提出筋骨病"脏腑气血失和,筋骨失衡"的发病病机,临证中"法宗调衡",通过调衡筋骨达到"骨正筋柔,气血以流"的目的,形成了"气血为纲,脏腑兼顾,筋骨并重"的临床指导原则,建立了"筋骨病理论与治法研究体系",创立了退变性筋骨病系列防治方法,形成了系列调衡筋骨的手法和功法,并在颈椎病、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等疾病的康复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骨关节炎(OA)最常累及膝关节,膝骨关节炎(KOA)的药物治疗往往只是对症治疗,手术治疗则是晚期的补救措施,并有一定的副作用和并发症。近年来研究发现,推拿手法能改善KOA症状、延缓关节退变。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在"筋骨并重"原则指导下各学者使用"理筋"和"整骨"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进行综述,发现"筋骨关重"在临床应用广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中医推拿在颈椎病的临床治疗中被广泛应用。基于“筋出槽,骨错缝”的发病机理,阐述“筋骨平衡”对维持颈椎“筋柔骨正”生理功能的重要作用。通过探讨颈椎筋骨系统的“骨张筋,筋束骨”作用受限和颈椎经筋软组织及骨骼生物力学异常改变的情况,综合分析推拿治疗颈椎病在“理筋”“微调骨”的调衡作用下恢复颈椎内源性稳定和外源性稳定、重塑筋骨平衡,以期为颈椎病的临床治疗和方案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筋骨并举靶点推拿法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6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筋骨并举靶点推拿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法,分析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血流动力及临床有效率等指标的改变。结果:治疗前将两组患者分别运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进行评估,并结合两组患者左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椎动脉内径、阻力指数(RI)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及各项指标均有改善,治疗组在眩晕、日常生活、心理等症状评分以及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和阻力指数(RI)方面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筋骨并举靶点推拿法的总有效率为97.0%,高于常规推拿组的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推拿法相比,筋骨并举靶点推拿法能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改善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王国军 《江苏中医药》2019,51(11):41-44
中医骨伤"筋骨并重"理念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在临床实践中逐渐成熟。筋骨相互协调,相互依存,保持动态平衡。通过系统查阅近年来中医骨伤"筋骨并重"理念的相关文献,发现此理念在创伤外科、关节外科、脊柱外科及骨代谢疾病临床中多有应用。临证时要辨明筋伤与骨病两者生理病理的联系,在诊断、治疗及康复各个阶段都要注重"筋骨并重",将此理念融会贯通到现代骨科技术中,更好地发挥"筋骨并重"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13.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是目前临床常见的骨伤疾病。文章旨在从“筋骨平衡,以筋为先”理论出发,探讨肩关节的正常生理功能基础、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主要发病机制,突出肩部“筋骨失衡”及”筋与筋失衡“的问题,以此强调“以筋为先”在推拿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中的重要性。并指出应当结合整体观念,对机体整体的“筋骨失衡”进行评估与纠正,从而达到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全国名老中医陈基长教授在其四十年中医骨科临床中,积累丰富的经验,其在骨折复位、固定、练功、处方用药乃至一些手术处理中,处处体现着"筋骨并重"治疗原则的运用,很值得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5.
薛少驰  张德林  王辉  李小艳 《河南中医》2014,(10):1944-1945
目的:探讨"筋骨并重"理念在骨伤疾患中所具有的指导作用。方法:总结历代医家对"筋骨并重"理念的理解,结合当代医师在"筋骨并重"理念下的临床实践,对医术典籍、临床资料加以整理、概括。结果:"筋骨并重"在骨伤疾患的治疗中,能减少损伤与再损伤的发生,保护软组织。结论:"筋骨并重"理念在骨伤疾病的诊断、治疗、康复各个阶段都有确切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筋骨并重”理论在骶髂关节错位的发病机制认识及其临床诊断、治疗等方面均起着重要指导作用。骶髂关节筋骨平衡是骶髂关节生理功能正常发挥的基础;骶髂关节错位的症状、体征、诊断及治疗应注重“筋骨并重”。“筋骨并重”理论体现了从“筋骨评估”到治筋、治骨和筋骨同治的诊疗原则,为临床医家诊断治疗相关疾病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思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现代骨伤科临床十分重视筋骨平衡理论,在诊治各类急慢性脊柱及关节类疾病临床实践中,结合现代生物力学研究成果,我们对“筋骨平衡”理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理解。本文在筋骨平衡的理论基础上,从运动及功能角度对“筋”“经筋”的多维动态及“筋骨平衡、动静调和”的理论进行阐述,并总结临床中应用筋骨平衡理论治疗急慢性骨伤科筋伤疾病的防治经验。  相似文献   

18.
陈健岳  余国禧  李慧超  陈晓识 《中药材》2005,28(12):1146-1147
目的:研制筋骨洗剂,治疗跌打损伤、瘀积肿痛及筋骨损伤后期功能障碍.方法:以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水煎煮提取药液,制备筋骨洗剂,并观察160例肌肉扭伤、挫伤、关节损伤后期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结果:该制剂制备方法简便,质量可控,对跌打损伤、筋骨损伤后期功能障碍有显著的疗效.结论:本制剂可用于临床治疗上述疾患,而且使用方便,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9.
经筋约束骨骼并主司关节运动,经筋病变会导致附着于骨骼的肌肉及韧带受损,累及骨的病变,最终导致膝骨关节炎。膝骨关节炎初期以筋伤为主,治疗重在柔筋通络,可用推拿手法治疗;早期以筋病为主,治疗重在养血柔筋,可运用艾灸及养血柔筋方辅助治疗;中期以筋骨同病为主,治疗重在荣筋壮骨,可采用针刀松解筋肉,结合补益肝肾以达强壮筋骨之效;晚期以骨病为主,治疗重在柔筋正骨,可通过推拿手法拔伸牵引及器械牵引等方法以达筋骨同治的目的。从筋骨同治的角度探讨膝骨关节炎的诊疗策略可为膝骨关节炎的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筋骨并重"理论是中医骨伤的重要指导思想,又是微创治疗的具体体现,常应用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中医和西医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有着不同的治疗方法,但无论是中药内服、中医外治还是西医的手术、康复疗法,都注重恢复筋骨平衡的关系。本文以"筋骨并重"理论为基础,介绍了中西医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治疗上对该理论的运用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