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PVP)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OVCF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成PVP单侧穿刺组(32例)、PVP双侧穿刺组(28例)、PKP单侧穿刺组(27例)、PKP双侧穿刺组(25例)。比较4组间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率、椎体前缘高度比、住院天数、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结果 1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3个月。手术时间:PVP单侧穿刺组与双侧穿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PKP单侧穿刺组与双侧穿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且PVP两组与PKP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骨水泥渗漏率、椎体前缘高度比:PVP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PKP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但PVP两组与PKP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住院天数、手术前后VAS评分4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OVCF采用PVP与PKP治疗疗效均满意。PVP手术时间短、费用低,但骨水泥渗漏率偏高,不能恢复压缩椎体高度; PKP骨水泥渗漏率低,利于恢复压缩椎体高度,但手术时间长、费用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高粘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低粘度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特征,评价高粘度骨水泥PVP治疗OVCFs的临床价值。方法:2015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15例,其中65例行高粘度骨水泥PVP(A组),50例行低粘度骨水泥PKP(B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骨密度(BMD)均无统计学差异。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骨水泥弥散分布情况、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和椎体后凸角(Cobb角)、术前和术后VAS评分及ODI等资料,应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ODI、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性改善(P0.01);两组间骨水泥渗漏率无显著性差异;A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均显著性少于B组(P0.05)。A组骨水泥单侧弥散分布、双侧不对称分布、双侧对称分布分别为6例(9.2%)、12例(18.5%)、47例(72.3%),未弥散至终板、单侧终板弥散、双侧终板弥散分别为3例(4.6%)、16例(24.6%)、46例(70.8%);B组骨水泥单侧弥散分布、双侧不对称分布、双侧对称分布分别为33例(66.0%)、7例(14.0%)、10例(20.0%),未弥散至终板、单侧终板弥散、双侧终板弥散分别为17例(34.0%)、22例(44.0%)、11例(22.0%),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高粘度骨水泥PVP治疗OVCF可获得良好的短期临床疗效,骨水泥可对称地弥散至椎体前柱两侧以及椎体上下终板,使伤椎均衡强化,有利于减少手术椎体再骨折风险,骨水泥渗漏风险与低粘度骨水泥PKP相当。  相似文献   

3.
丁祥  牛国旗  阮传江  韩玉虎 《颈腰痛杂志》2021,42(6):775-777,782
目的 探讨网格定位器在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运用效果.方法 纳入2017年9月~2019年1月于本院收治的80例OVCF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均采用单侧PVP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方法,观察组采用网格定位器辅助穿刺.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手术指标以及骨水泥分布及并发症情况,评价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的相关疗效指标.结果 观察组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骨水泥注入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水泥同时弥散至两侧终板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骨水泥渗漏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均显著改善(P<0.05),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借助网格定位器辅助穿刺PVP手术治疗OVCF,能够减少手术时间和透视次数,提升骨水泥椎体内分布效果,降低骨水泥渗漏率,使用方法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单、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效果。方法收集2017-01—2018-12间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8例OVC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术式将其分为2组。单侧组(36例)行单侧PVP治疗,双侧组(32例)予以双侧PVP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单侧组手术时间、X线暴露次数、骨水泥灌注量及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少于双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的VAS评分、ODI、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各时点的上述指标均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双侧PVP治疗OVCF均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且效果可靠。但单侧PVP手术时间短,X线暴露次数少,骨水泥灌注量及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单侧经椎弓根外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对92例OVCF患者采用单侧经椎弓根外入路PVP治疗.记录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及伤椎前缘高度比.结果 手术时间16~29(20.32±3.41)min,骨水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旁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疗效。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2月,对42例重度OVCF采用单侧椎弓根旁入路PVP治疗。所有骨折椎体高度均少于原椎体的1/3。采用单侧椎弓根旁入路穿刺,穿刺成功后注射骨水泥。结果42例均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6~45 min,出血量<5 ml,骨水泥注射量1.5~3.5 ml。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对称,无穿刺并发症。3个椎体骨水泥渗漏,渗漏率7.1%。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前、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别为(8.6±0.6)、(3.7±0.5)、(2.1±0.6)分,术后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0)。术前、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分别为9.6°±3.4°、8.9°±3.1°、8.9°±2.6°,术后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0.000)。结论单侧椎弓根旁入路PVP治疗重度OVCF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伴或不伴IKimmell’ s病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 折(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PVP治疗Klimmell’ s病术后发生邻近椎体骨折的原因。方法回 顾性分析66例T11 ~ L2节段单个椎体OVCF行单侧PVP治疗的患者,其中幻例合并IKimmell’ s病 作为A组,34例不合并Klimmell’ s病作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VP术后邻近椎体 骨折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术前骨密度、术中骨水泥注人量、术后椎体 骨折总体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 );两组间椎间盘内骨水泥渗漏率、术后邻 近椎体骨折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Kiimmell’ s病并不增加PVP术后 椎体骨折的总体风险,但Kiimmell’ s病时骨水泥向椎间盘内渗漏风险增高,是导致术后邻近椎体发生 骨折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比较弯角穿刺PVP、单侧穿刺PVP和双侧穿刺PV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的疗效,探讨弯角穿刺PVP的优势。[方法]将2015年2月~2016年2月75例胸腰椎单椎体OVCFs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应用弯角穿刺PVP、单侧穿刺PVP和双侧穿刺PVP。统计并比较3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后3 d的VAS评分、Cobb角恢复率、骨水泥渗漏率和椎体内骨水泥的分布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3组术后3 d的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obb角恢复率及骨水泥渗漏率方面,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方面,弯角PVP组与单侧PVP组均小于双侧PVP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理想分布的椎体在弯角PVP组23例(92.00%),在双侧PVP组19例(76.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 7),在单侧PVP组3例(12.00%),与前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7)。[结论]应用弯角椎体成形装置治疗OVCFs短期内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减少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的同时又优化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改善术后骨折椎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弯角椎体成形术与PVP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ve fractures,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09-2016-07我院行PVP手术治疗的OVCF患者107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三组:A组31例,均采用传统双侧PVP手术治疗;B组42例,采用单侧PVP手术;C组34例,均采用弯角椎体成形术治疗。对三组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进行对比。结果①C组的手术时间与B组相近,但显著短于A组(P0.05);C组X线曝光次数与B组相近,亦显著少于A组(P0.05);C组骨水泥用量介于A、B组之间。②三组患者术后3 d和1年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三组的骨水泥渗漏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骨水泥分布情况比较:C组分布理想者85.3%,与A组的90.3%相近,但均显著高于B组的38.1%(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单侧或双侧PVP手术而言,弯角椎体成形术治疗OVCF的疗效可靠,其手术时间短,X线暴露次数少,骨水泥分布较为理想,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 将116例OVCF患者根据术式不同分为PVP组(采用PVP治疗,66例)和PKP组(采用PKP治疗,50例)。记录两组手术情况、疼痛VAS评分、局部Cobb角以及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手术前后伤椎前缘及中部高度压缩率。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39个月。手术时间PVP组短于PKP组(P<0.05),骨水泥注入量PKP组多于PVP组(P<0.05)。伤椎前缘及中部高度压缩率、疼痛VAS评分、局部Cobb角:两组术后3 d、末次随访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3 d、末次随访时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28例(42.4%)骨水泥渗漏,PKP组28例(56.0%)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渗漏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和PKP治疗OVCF均能获得良好的疗效。与PVP比较,PKP在恢复椎体高度、改善局部Cobb角、减少骨水泥渗漏上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正位透视法辅助一次性弯角椎体穿刺装置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 将采用一次性弯角椎体穿刺装置行PVP治疗的82例OVCF患者根据术中透视方式不同分为A组(采用正位透视辅助穿刺,41例)和B组(采用正、侧位透视辅助穿刺,41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骨水泥渗漏率、骨水泥注入量、术后邻椎骨折发生率,采用疼痛VAS评分评价疼痛改善情况。结果 34例患者失访,48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年。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A组短(少)于B组(P<0.05)。术中骨水泥渗漏率、骨水泥注入量、术后邻椎骨折发生率及术后1 d疼痛VA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透视方式辅助一次性弯角椎体穿刺装置行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能达到满意的穿刺效果,但正位透视法能减少透视次数,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医患的放射线曝露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单侧与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 将34例OVCF患者(34椎)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单侧组(采用单侧椎弓根穿刺PKP治疗,17例)与双侧组(采用双侧椎弓根穿刺PKP治疗,17例)。记录两组手术情况、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两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疼痛VAS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4个月。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及骨水泥注入量单侧组均短(少)于双侧组(P <0.01)。骨水泥渗漏:双侧组3例,单侧组1例。两组均未出现神经损伤、肺栓塞及骨水泥毒性反应。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疼痛VAS评分:两组术后6个月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术后6个月3项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单侧与双侧穿刺PKP治疗OVCF临床效果相当,但单侧穿刺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骨水泥注入量少。  相似文献   

13.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作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重要手段,研究其不同穿刺入路具有重要意义。双侧椎弓根入路可使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更加均匀;单侧椎弓根入路具有出血少、透视次数少、时间短等优点;弯角椎弓根入路以单侧椎弓根入路进针,骨水泥在椎体内多点注射,同时保留了单侧椎弓根入路与双侧椎弓根入路的优点;横突-椎弓根入路骨性标志定位明确,穿刺成功率高,关节突损伤风险低;单侧后外上方入路、横突上缘椎体外侧壁入路和横突-椎弓根极外侧入路穿刺不受椎弓根约束,有利于骨水泥在椎体内均匀分布,为PVP提供了更加灵活和安全的选择;肋横突间椎弓根入路和前外侧入路在胸椎和颈椎PVP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Kambin三角入路通过经典手术入路区域进行穿刺,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该文就PVP手术入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邓晓强  吴永生  王慧敏 《中国骨伤》2018,31(12):1168-1171
目的:探讨单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中骨水泥弥散不佳时,行对侧补充穿刺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单侧穿刺PVP方法治疗285例(319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中,骨水泥弥散不佳时行对侧补充穿刺的13例,男5例,女8例;年龄63~88岁;T_(11)1例,T_(12)4例,L_13例,L_22例,L_31例,L_5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16 d。观察该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残余腰痛、椎体两侧高度丢失等情况。结果:行对侧补充穿刺的13例术后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且均未出现术后残余腰背痛。随访期间内椎体两侧高度丢失(原穿刺侧0.35~3.69 mm;补充穿刺侧0.59~3.66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单侧PVP出现骨水泥弥散不佳时,采取对侧补充穿刺能减少术后残余痛的发生,同时可减小椎体两侧高度丢失差值,继而防止患椎侧方畸形的发生,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及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单侧经横突椎弓根入路和传统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将76例OVCF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单侧经横突椎弓根入路组(单侧组,38例)和双侧椎弓根入路组(双侧组,38例)。记录两组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以及手术时间,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椎体前缘及后缘高度比、Cobb角。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无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以及透视次数单侧组均优于双侧组(P 0.001)。术后1 d VAS评分、椎体前缘及后缘高度比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obb角单侧组低于双侧组(P 0.05)。结论单侧和双侧入路穿刺技术治疗OVCF疗效相同,单侧穿刺手术时间短、辐射少、后凸纠正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侧穿刺PVP手术过程中,骨水泥的偏向分布与否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2-03-2014-09收治的103例OVCF患者,均采用单侧穿刺PVP手术治疗,依据其X线正位片的骨水泥弥散情况(骨水泥是否弥散过椎体中线对称分布),分为过中线组(75例)与未过中线组(28例),探讨两组患者术后的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术后的VAS与ODI评分改善方面,均取得相似的疗效(P0.05)。但与过中线组比较,未过中线组的伤椎再塌陷发生率更高(25.0%VS 13.3%),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更低(14.3%VS 2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PVP手术过程中,骨水泥的偏向分布与否对疗效本身并无显著影响,但增加了术椎再塌陷的风险;术中若追求骨水泥的对称性分布,应注意防止骨水泥渗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双侧分层交叉穿刺与常规单/双侧穿刺入路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术后骨水泥分布情况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8年12月采用PVP治疗的127例OVCF患者影像学及临床资料,根据穿刺入路分为双侧分层交叉组(A组,n=37)、常规单侧组(B组,n=48)及常规双侧组(C组,n=42)。记录3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1 d、术后3 d、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疼痛程度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复查CT三维重建,比较3组椎体内骨水泥分布情况。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患者随访3 ~ 15个月。A组于冠状位中线两侧骨水泥连接上下终板率较B、C组显著升高;C组骨水泥注入量较A、B组明显增多;B组手术时间较A、C组明显减少;A组术后3 d、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及ODI较B、C组降低;以上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穿刺针道口感染、骨水泥渗漏入椎管、骨水泥拖尾、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与单/双侧穿刺入路PVP相比,双侧分层交叉穿刺PVP术后骨水泥于伤椎冠状位中线两侧连接上下终板率更高,术后疼痛程度、功能状况均改善明显,是治疗OVCF的有效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弯角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111例OVCF患者,依照术式不同分为实验组(n=37)、对照A组(n=39)、对照B组(n=35)。实验组采取弯角穿刺PVP技术,对照A组采取单侧椎弓根入路PVP技术,对照B组采取双侧椎弓根入路PVP技术治疗,对比3组手术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与对照A组手术用时、X线曝光次数均低于对照B组(P0.05);骨水泥注入量方面,对照B组实验组对照A组(P0.05); 3组骨水泥渗漏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骨水泥理想分布的椎体比例为91.89%,显著高于对照A组的64.10%(P0.05); 3组3组术后3个月VAS、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但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3组术后3个月SF-36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但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弯角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疗效显著,可明显减少手术用时及X线曝光次数,并优化骨水泥于椎体内分布情况,减轻患者疼痛感,改善其腰椎功能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基底上外侧缘单侧穿刺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疗效。方法 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收治175例腰椎OVCF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88例患者采用经椎弓根基底上外侧缘单侧穿刺行PVP术治疗,B组87例患者采用经椎弓根单侧穿刺行PVP术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比较术前及术后1 d、1个月、6个月时两组患者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比较两组术后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情况。结果 A组手术时间(31.5±6.6)min,B组手术时间(30.7±5.8)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X线透视(12.1±2.6)次,B组透视(16.2±2.2)次,A组少于B组(P0.05)。两组的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 d、1个月、6个月时VAS评分分别为(3.5±0.4)分、(2.7±0.7)分、(2.1±0.6)分,B组分别为(4.6±0.6)分、(2.6±0.6)分、(2.4±0.7)分,A组术后1 d VAS评分低于B组(P0.05),但两组术后1个月、6个月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侧位片上均可见骨水泥弥散至骨折椎体上下终板;正位片上A组90椎可见骨水泥弥散分布至对侧椎体1/2处,8椎至对侧椎体1/4处,B组50椎骨水泥弥散分布至对侧椎体1/2处,46椎至对侧椎体1/4处,A组弥散分布均匀程度优于B组(P0.05)。结论经椎弓根基底上外侧缘单侧穿刺行PVP术治疗腰椎OVCF操作简单,能迅速缓解疼痛,且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分布更均匀,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弯角单侧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与传统双侧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OVCF)的临床疗效,探讨弯角单侧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39例OVC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7例采用弯角单侧穿刺PVP,22例采用传统双侧穿刺PVP,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参数。[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均未发生骨水泥渗漏。弯角单侧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及骨水泥注入量均显著小于传统双侧组(P0.05),两组患者首次下地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和ODI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VAS和ODI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方面,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各时间点椎体相对高度均显著增加(P0.05),局部后凸Cobb角显著减小(P0.001)。相应时间点,两组间椎体前缘相对高度和局部后凸Cobb角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弯角单侧PVP与传统双侧PVP治疗OVCF均可获得满意疗效,但前者具有手术时间短、放射暴露次数少、骨水泥注入量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