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探讨成人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道菌群的差异及其与不同分型患者生活质量和精神症状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1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IBS患者258例和50例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根据IBS疾病类型将其分为腹泻型(IBS-D)组、便秘型(IBS-C)组和混合型(IBS-M)组,采集临床数据,对比各组肠道菌群、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评价系统评分(IBS-SSS)、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差异,通过Spearman法分析IBS各组肠道菌群与IBS-SSS、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HAMA和HAMD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IBS-D组、IBS-C组和IBS-M组的肠球菌和肠杆菌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其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IBS-D组、IBS-C组和IBS-M组的腹痛程度、腹痛频率、腹胀程度、排便满意度、对生活的干扰程度、HAMA和HAMD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SF-36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IBS-D组的肠球菌和肠杆菌水平与腹痛程...  相似文献   

2.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21,29(16):945-951
背景由于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diarrheatype,IBS-D)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常规饮食指导及常规护理效果不佳,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护理模式对于缓解病情,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分析基于低可发酵低聚糖,二糖,单糖,多元醇(fermentable oligosaccharides, disaccharides,monosaccharides,polyols,FODMAP)饮食联合灸法的整体护理模式在IBS-D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09/2020-06我院住院部收治的100例IBS-D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50例)接受经典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饮食指导与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基于低FODMAP饮食联合灸法的整体护理模式.观察两组干预前后主要症状评分、IBS病情严重程度量表(IBS-SSS)评分、IBS相关生活质量量表(IBS-QOL)评分、Bristol粪便性状量表评分、血清脑肠肽水平[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VIP)、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P物质(substance P, SP)]、肠道主要菌群变化.结果研究组干预后主要症状评分、IBS-SSS评分、Bristol粪便性状量表评分比对照组低, BS-QOL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干预后血清VIP、5-HT、SP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干预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数量相比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饮食总依从率(96.00%)比对照组(82.00%)高(P0.05).结论基于低FODMAP饮食联合灸法的整体护理模式在IBS-D患者护理中具有一定可行性,可减轻临床症状,提升饮食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调节血清脑肠肽水平,且对肠道主要菌群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背景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的发生与脑-肠轴失调相关.脐针具有缓解痉挛,治疗腹泻的作用.我们假设: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typ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D)存在脑肠肽分泌紊乱,脐针通过调控脑肠肽分泌改善IBS患者症状.目的探讨脐针治疗IBS-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脑肠肽的影响.方法 60例患者符合罗马Ⅳ制定的IBS-D的诊断标准,单盲随机分为2组:脐针组30例,予脐针;益生菌组30例,予地衣芽孢杆菌胶囊治疗,疗程均4周.同时征集30名健康志愿者作基线检测对照.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分, SF-36量表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评分,血清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5-H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 P物质(substance P, SP),一氧化氮(nitricoxide, NO),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VIP)含量的变化.试验过程中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脐针组及益生菌组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00);治疗后脐针组及益生菌组SF-36量表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00),HAMD及HAMA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00);治疗后脐针组及益生菌组患者血清5-HT, CGRP, SP, NO, VIP含量显著下降(P0.0001).结论脐针能有效改善IBS-D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理精神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降低5-HT,CGRP,SP,NO, VIP水平,调节脑肠肽分泌相关.其治疗效果与益生菌制剂相当.  相似文献   

4.
唐鄂  陈炜  时宝忆 《胃肠病学》2010,15(12):741-744
背景: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肠病,目前治疗方法虽较多,但疗效不甚理想。目的:观察莫沙必利联合抗焦虑抑郁药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便秘型IBS(IBS-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8例IBS-C患者随机分入联合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胶囊5 mg tid,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0.5 mg+10 mg qn,疗程4周。治疗前后行IBS-C症状评分和精神心理量表HAMA、HAMD、SCL-90评分,根据治疗后症状总评分改善情况评价临床疗效,观察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4周疗程结束后,两组腹痛/不适、排便频率、粪便性状评分和症状总评分以及各精神心理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联合治疗组降低更为明显,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8.6%对75.8%,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莫沙必利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能有效缓解IBS-C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精神心理状态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益气固肠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疗效及其对结肠组织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和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我院中医科收治的腹泻型IBS患者1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匹维溴铵片治疗,研究组给予益气固肠方治疗,2组治疗均持续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问卷(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quality of life,IBS-QOL)评分、结肠组织5-HT、肥大细胞数量及肥大细胞脱颗粒情况和治疗中的不良反应,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症候积分显著降低、IBS-QOL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研究组中医症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IBS-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结肠组织5-HT水平及肥大细胞数量、肥大细胞脱颗粒比例均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61%,显著高于对照组81.36%(P0.05)。[结论]益气固肠方治疗腹泻型IBS疗效显著,且能降低结肠组织5-HT水平,减少肥大细胞脱颗粒。  相似文献   

6.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黏膜SP、SPR和D5-HT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回盲部肠黏膜P物质(SP)、P物质受体(SPR)及5-羟色胺(5-HT)的改变及其相互关系,探讨其在IBS病理、生理机制中可能的作用与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IBD患者回盲部黏膜组织切片的SP与SPR进行染色,5-HT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用彩色病理图像分析软件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BS组SP的阳性强度均值、阳性面积均显著增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6.463,P<0.05),其中IBS-D和IBS-C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Q=4.231、3.463,均P<0.01);IBS组和对照组相比,回盲部黏膜SPR、5-HT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均P<0.05),且SPR和5-HT密切相关(r=0.1579,P<0.05).结论:SP、SPR及5-HT相互作用在IBS内脏高敏感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5-羟色胺7受体在肠易激综合征(IBS)不同亚型模型大鼠大脑和消化道组织中表达和分布的差异,探讨其在IB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45只成年SD大鼠分均为对照组、腹泻型IBS(IBS-D)组和便秘型IBS(IB-C)组.乙酸加束缚应激法制备IBS-D模型,冰水灌胃法制备IBS-C模型.免疫组化法和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大鼠大脑、空肠、回肠、近端结肠、远端结肠中5-HT7受体的分布及表达差异.放射免疫法测定以上各组织中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 显示,IBS-C组和IBS-D组海马及下丘脑、IBS-C组回肠、近端结肠、远端结肠5-HT7受体表达强于对照组(P<0.05).实时定量PCR结果 显示,IBS-C和IBS-D组海马和下丘脑、IBS-C组回肠、近端结肠及远端结肠5-HT7受体mRN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BS-C和IBS-D组海马和下丘脑、IBS-C组近端结肠和远端结肠cAM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两组大鼠脑组织及IBS-C大鼠结肠5-HT7受体表达及cAMP水平明显增高,可能与IBS-C胃肠动力障碍和内脏感觉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精神心理因素、肠黏膜肥大细胞(MC)及5-羟色胺(5-HT)变化在肠易激综合征(IB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对27例IBS患者和27例对照者进行精神心理因素评分.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回盲部肠黏膜MC含量.应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法测定回盲部肠黏膜5-HT含量.应用直线相关分析焦虑抑郁评分、回盲部肠黏膜MC数目和脱颗粒比率、5-HT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IBS组焦虑抑郁评分HAMA(18.26±6.23)和HAMD(20.93±6.96)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15±4.91,9.89±5.31),差异有显著性(P<0.05).IBS组回盲部肠黏膜MC数目、MC脱颗粒比率便秘型(22.1±6.5/HP,35.4%±7.1%)和腹泻型(28.4±7.3/HP和42.3%±10.1%)明显高于对照组(15.6±6.9/HP和24.8%±7.2%),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腹泻型较便秘型明显升高(P<0.05).IBS组回盲部肠黏膜5-HT浓度便秘型和腹泻型明显高于对照组(2669±920,2628±906 ng/g vs 1893±984 ng/g,P<0.05),其中便秘型和腹泻型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IBS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与回盲部肠黏膜MC数目、MC脱颗粒比率呈正相关性(rHAMA=0.784,0.842,rHAMD=0.711,0.860,P<0.01),与回盲部肠黏膜5-HT浓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IBS患者回盲部肠黏膜5-HT浓度与MC数目、MC脱颗粒比率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IBS精神心理因素异常,回盲部肠黏膜MC含量及活化比例增高,5-HT浓度增高.精神心理因素异常与肠黏膜MC含量增加及肠黏膜MC的脱颗粒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结肠黏膜降钙素基因相肽(CGRP)和P物质(SP)表达水平及与IBS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对腹泻型IBS(IBS-D组)20例、便秘型IBS(IBS-C组)8例和正常对照组5例各取乙状结肠黏膜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CGRP和SP;同时以评分法评价消化道症状;分析各组CGRP、SP表达水平与消化道症状的相关性。[结果]IBS-D组CGRP表达水平显著高于IBS-C组、正常对照组(0.27±0.08∶0.21±0.06、0.19±0.04,P0.05),IBS-C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BS-D组SP表达水平显著高于IBS-C组、正常对照组(0.27±0.11∶0.19±0.04、0.17±0.04,P0.05),IBS-C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肠黏膜SP表达水平与IBS患者腹痛(r=0.495,P=0.007)、排便变稀(r=0.382,P=0.045)呈正相关,与排便困难(r=-0.485,P=0.009)、排便干结(r=-0.382,P=0.045)负相关;CGRP与排便变稀(r=0.401,P=0.034)正相关,与排便干结(r=-0.401,P=0.034)负相关。[结论]CGRP、SP可能参与IBS的病理生理过程并与临床症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粪菌移植治疗IBS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其对IBS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粪菌移植的IBS住院患者28例。所有IBS患者于粪菌移植前、粪菌移植后4和12周完成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量表(IBS-QOL)、肠易激综合征严重程度系统评分(IBS-SSS)和胃肠道...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香柴舒郁汤联合益生菌治疗肝郁气滞证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onstipation-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诊断为肝郁气滞证IBS-C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香柴舒郁汤治疗。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评估患者精神心理状况;检测肠道菌群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均改善,且治疗组腹痛腹胀、排便频率、大便性状、嗳气频作、胸闷不舒、两胁胀痛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排便状况方面两组改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且治疗组评分降低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肠道双歧杆菌、...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四神丸对肾阳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清VIP、SP、5-HT3R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为口服盐酸洛哌丁胺胶囊治疗,治疗组为四神丸汤剂治疗。主要观察指标有一周总排便次数、大便性状评分、临床症状积分、SAS评分、SD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检测血清VIP、SP、5-HT3R水平。观察指标共测定2次,基线期测定1次,治疗结束后测定1次。[结果]治疗组在患者大便性状评分、临床症状积分、S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血清VIP、5-HT3R水平的改善方面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患者周大便次数、SDS评分、血清SP水平的改善方面与对照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四神丸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肾阳虚IBS-D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血清VIP、SP、5-HT3R水平,有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肠易激综合征亚型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分析在IBS亚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0例女性IBS患者,分为IBS-D组、IBS-C组、IBS-M组、IBS-U组。同时选择20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应用SAS、SDS量表对所有对象进行心理状态测评,24 h HRV频域分析指标测定自主神经功能。结果 IBS各亚型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IBS-C组显著高于其他亚型组(P<0.05)。IBS各亚型组LF/H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BS-C型较其他亚型LF明显升高,HF明显降低,LF/HF比值增高(P<0.05)。结论 IBS-C型患者与其他IBS亚型患者在心理状态和HRV指标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内关穴和中脘穴对原发性失眠"胃气失和证"病人血清脑肠肽水平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十二病区(脑病六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原发性失眠"胃气失和证"病人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每日针刺足三里、内关穴和中脘穴,对照组口服阿普唑仑片,连续治疗28 d,治疗结束后随访1个月。在治疗前、治疗后和随访结束后,分别检测两组病人血清5-羟色胺(5-HT)、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并进行PSQI、HAMA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5-HT、VIP水平及PSQI、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清5-HT、VIP水平及PSQ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对照组HAMA评分优于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后,两组5-HT水平均较治疗后降低,治疗组降低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VIP水平均较治疗后升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SQI、HAMA评分均较治疗后升高,其中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能够改善原发性失眠病人血清5-HT、VIP水平,改善睡眠质量,且能够维持疗效。  相似文献   

15.
背景: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肠病。既往研究显示,早期负性生活事件(EALs)与IBS的发生密切相关,但国内相关研究报道较少。目的:初步探讨儿童期虐待这一EALs对成人IBS发病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0月—2018年4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确诊IBS患者56例(病例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CTQ)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两组人群的EALs发生情况和生活质量,并进一步采用IBS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SF-36、IBS生活质量量表(IBS-QOL)对经历与未经历儿童期虐待IBS患者进行评估、比较。结果:病例组CTQ总分和儿童期受虐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SF-36躯体疼痛、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维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经历儿童期虐待IBS患者的IBS-SSS评分显著高于未经历儿童期虐待者(P 0. 05),SF-36生理机能、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维度评分、IBS-QOL焦虑不安、行为障碍、躯体意念、健康忧虑、社会反应、性行为、人际关系维度评分显著差于未经历儿童期虐待者(P 0. 05)。结论:EALs与成人IBS发病有明显联系,并对发病后的症状严重程度、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西兰司琼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武警四川总队医院就诊的100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使用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观察组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西兰司琼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有效率、胃肠道症状及血清P物质(SP)、生长抑素(SS)、神经肽Y(NPY)、5-羟色胺(5-H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4.55%)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SP、SS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血清SP、SS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5-HT、CGRP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NPY表达水平明显上升,且观察组血清5-HT、CGRP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NP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腹泻、腹痛、恶心呕吐评分及总积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及总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IBS患者应用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西兰司琼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5-HT、CGRP及NPY表达水平,改善胃肠道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调神针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肝郁脾虚证)疗效及血浆P物质(substance P,SP)、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的影响.方法:将108例入组病例随机分到治疗组及对照组,各为54例.治疗组给予真刺头针胃区(双)和头针肠区(双),假刺天枢(双)、足三里(双)、太冲(双)治疗;对照组给予真刺天枢(双)、足三里(双)、太冲(双),假刺头针胃区(双)和头针肠区(双)治疗.疗程均为4 wk.观察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及血浆SP、VIP水平.结果:共有96例(治疗组49例)患者完成4wk的研究.临床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89.80%(44/49)vs65.96%(31/47),P<0.05].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开始前明显降低[(26.4±3.6)vs(8.5±1.8);(25.3±2.5)v s(15.6±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幅度比对照组大[(8.5±1.8)vs(15.6±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对照组血浆SP、VIP水平均较治疗开始前明显降低:两组SP:[(43.68±15.15)vs(22.08±11.47);(45.24±15.07)vs(34.52±14.76)];两组VIP:[(38.44±13.57)vs(16.31±13.72);(37.13±10.19)vs(25.47±12.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SP、VIP水平下降幅度均较对照组大[(22.02±11.47)vs(33.52±14.76);(16.31±13.72)vs(25.47±12.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治疗组、对照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病例及血清学转换患者.结论:调神针法可显著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腹泻型IBS(肝郁脾虚证)疗效,且优于传统针灸疗法;调神针法可通过影响血浆SP、VIP含量进而通过调节脑-肠轴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腹泻型IBS(肝郁脾虚证)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4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马来酸曲美布汀(商品名:双迪)联合四逆散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方法]60例IBS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予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四逆散加减治疗;对照组20例单用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优于对照组的85.0%(P<0.05).治疗组缓解腹痛和便秘症状亦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四逆散加减治疗IBS疗效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9.
陈晓敏  罗云  吴跃龙  江敏 《胃肠病学》2010,15(11):672-675
背景:腹痛是一般人群中最常见的肠道症状,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腹痛症状更为严重、频繁,然而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目的:分析IBS患者结肠黏膜中与痛觉和内脏高敏感相关的辣椒素受体VR1、P物质(SP)和肥大细胞(MC)的变化,探讨IBS患者内脏高敏感和腹痛的发生机制。方法:39例IBS患者[腹泻型IBS(IBS-D)21例,便秘型IBS(IBS-C)18例]和18名健康人纳入研究。受检者于结肠镜检查时在回盲部和乙状结肠取活检,行VR1、SP免疫组化染色和MC改良甲苯胺蓝染色。结肠镜检查前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行疼痛评分。结果:IBS患者乙状结肠VR1、回盲部和乙状结肠SP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以及回盲部MC数量显著多于正常对照组(P0.01),IBS-D与IBS-C组间则无明显差异。IBS-D和IBS-C患者的腹痛评分均与VR1呈正相关(r=0.553,P=0.009;r=0.592,P=0.010)。结论:IBS患者结肠黏膜中VR1、SP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和MC数量显著增多,VR1与腹痛评分呈正相关,三者可能参与了IBS患者内脏高敏感和腹痛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20.
背景: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存在肥大细胞活化现象,对结肠黏膜肥大细胞及其相关炎性介质进行研究有助于疾病的评估和治疗。目的:探讨美沙拉秦联合曲美布汀对IBS患者结肠黏膜肥大细胞数量及其相关炎性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6月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40例腹泻型IBS(IBS-D)和40例便秘型IBS(IBS-C)患者,并以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将40例IBS-D和40例IBS-C患者均随机分为美沙拉秦+曲美布汀组和曲美布汀组,疗程均为4周。以改良甲苯胺蓝染色计数肥大细胞,免疫组化染色评估相关炎性介质的评分,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基线状态IBS-D患者和IBS-C患者肥大细胞数量均显著升高(P0.05);给予美沙拉秦+曲美布汀治疗后,肥大细胞数量均显著降低(P0.05)。基线状态时,IBS患者5-HT、IL-1、TNF-α、组胺和类胰蛋白酶免疫组化染色评分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0 1);给予美沙拉秦+曲美布汀治疗后,上述炎性介质的免疫组化染色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IBS-D患者中,美沙拉秦+曲美布汀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曲美布汀组(85.0%对45.0%,P=0.008),而IBS-C患者中两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55.0%对25.0%,P=0.053)。结论:美沙拉秦联合曲美布汀治疗可降低IBS患者结肠黏膜肥大细胞数量以及相关炎性介质的释放,对IBS-D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