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踝关节和(或)距下关节的损伤破坏可导致足部疼痛,功能受限.为使得患者减少疼痛,保持足踝部稳定,可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即对踝关节和距下关节同时融合.融合手术常见的固定方法有外固定支架、螺钉、髓内钉、钢板等.选择合适手术方式对患者愈后有着重要的意义.胫距跟关节融合术的发展目标为:简单的技术,出色的稳定性,较高的愈合率,最大程度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术前胫距关节间隙对保踝治疗术后预期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8年4月于杭州市富阳中医骨伤医院行踝关节保留手术的患者258例,按照术前胫距关节间隙不同分为<2mm组与≥2mm组,运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两组患者进行配对,比较匹配后两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的预期结局。结果 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术前胫距关节间隙<2mm组与≥2mm组各纳入患者5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倾向性评分分布相似,匹配效果较好。术后末次随访时,≥2mm组患者距骨倾斜角及距骨前移距离均明显小于<2mm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足踝能力评估量表(foot and ankle ability measure,FAAM)日常活动及运动评分均明显高于<2mm组(P<0.05);术前胫距关节间隙与距骨倾斜角和距骨前移距离呈负相关(r=–0.358、–0.320,P<0.05),与AOFAS踝-后足评分、FAAM日常活动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微创经皮空心螺钉跟距关节融合术治疗跟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新乡市解放军第三七一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跟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68例,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常规组与微创组,各34例。常规组实施常规开放跟距关节融合术,微创组实施微创经皮空心螺钉跟距关节融合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个月足踝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均P<0.05);微创组优良率[91.18%(31/34)]高于常规组[58.82%(2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76%(4/34)]低于常规组[35.29%(1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空心螺钉跟距关节融合术治疗跟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有效改善足踝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5.
患者 ,女 ,30岁。因右足被沙石辗压致疼痛畸形流血 1h于 1998年 7月 4日入院。查体 :P 96次 min ,BP 14 9kPa、心肺腹部 (- )。右小腿从踝前上 3cm至足部皮肤撕脱 ,深部组织呈刷状 ,距、舟、楔骨呈粉碎性骨折并大部分缺失、跖骨部位离断 ,足底中份及跟部皮肤和胫后神经血管完整 ,跟骨无骨折 ,创面被泥土沙石污染。X线片示右踝足部多发性粉碎骨折 ,折块分离移位。入院诊断 :①右足跖骨部离断伤 ;②右踝足部多发性粉碎骨折伴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入院后立即补液扩容抗炎治疗并急诊行彻底清创、修剪失活游离及污染组织 ,去除毁损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波及跟距关节的跟骨粉碎骨折手术治疗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跟骨粉碎骨折患者72例,依据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解剖锁定钛钢板内固定组)和对照组(常规钢板内固定组)各36例,将两组治疗效果及临床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指导临床诊治实践。结果解剖锁定钛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患者术后功能Maryland足部评分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解剖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波及跟距关节的跟骨粉碎骨折,有利于术固定牢固、术后利于关节恢复及功能锻炼等特点,有着显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跟骨关节内骨折,尤其是素及到后关节面的粉碎型或塌陷型跟骨骨折,现在国内外治疗方法很多,但如何选择更有效的方法,至今仍是探索的课题。我科自1989年8月以来开展了对累及后距跟关节塌陷型、粉碎型龈骨骨折经皮撬拨复位治疗,整复后距跟关节,恢复其Bohler角的方法。随访时间6月~2年半,远期效果均属优良.功能恢复满意。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14例、16足,其中男9例,女5例;左足10例,右足6例,其中双足4例。年龄15~54岁.平均33.8岁。受伤机制约为高处坠落伤.皆为团合骨折,伤时合并脊柱骨折2例,内外踝骨折、趾骨及路骨骨折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采用手术治疗累及跟距关节及跟骰关节损伤的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累及跟距关节及跟骰关节损伤的跟骨骨折患者41例进行研究,对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为根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术,骨外侧做U形切口,统计患者伤口愈合、骨折恢复情况,并判定疗效。结果患者愈合用时为2~4月,切口愈合过程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为7.32%;术后3个月,患者B?hler角前后比较差异显著,Gissane角治疗前后差异明显,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定患者疗效,优24例,良14例,中3例,差0例,优良率92.68%。结论手术治疗对累及跟距关节及跟骰关节损伤的跟骨骨折治疗效果显著,患者骨折愈合情况良好,具有较好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 分析对累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皮肤感染及坏死情况。方法 选取山东省淄博市化建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累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内固定患者68例,根据其术后皮肤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n=34),对2组患者的手术时机、操作方法、引流以及跟骨是否为开放性骨折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非感染组伤后(8.6±2.3)d手术明显短于感染组(15.6±1.2)d,非感染组手术时间(53.5±4.6)min明显短于感染组(78.6±5.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感染组患者开放性骨折5例多于非感染组2例,术后引流不充分患者6例多于非感染组2例。结论 对于累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内固定患者,充分引流、把握手术时机且规范操作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皮肤感染情况,有积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14.
跟骨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之一,多由高处坠落引起。由于距跟关节是全身最大的负重关节,如跟骨骨折术后关节面得不到有效复位,术后往往发生距下关节疼痛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笔者应用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内固定失败后跟骨骨折,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为了进一步了解距跟关节的解剖特点来指导临床,对40副距跟骨和7足的距跟关节作解剖学测量和生物力学研究,表明该关节对足部有重要的枢轴作用,主要借助前、后双重鞍状关节镶嵌、骨间韧带和有限活动范围等内稳定机制维护距跟关节的稳定,并发现距跟骨骨小梁分布具有高度顺应关节应力排列的一致性。发育障碍和病损可破坏距跟关节的稳定机制,是造成该关节的不稳和运动轴偏移的主要原因。据此改进了Batchelor、Grice-Green和Bingold手术,治疗距跟关节不稳或病损12例,获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跟骨截骨配合距舟关节融合治疗Muller-Weiss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唐山市第二医院Muller-Weiss病患者81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1),对照组行距舟关节融合治疗,观察组行跟骨截骨配合距舟关节融合治疗。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评分法(AOFAS)评估2组术前、术后足踝功能;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2组术前、术后疼痛程度。比较2组足部解剖参数[侧位距骨-第1跖骨角(MA)、跟骨倾斜角(PA)、后足力线角(HAA)]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6、12个月观察组AOFAS评分、MA、PA、HAA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足踝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92.68%比75.00%,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跟骨截骨配合距舟关节融合治疗Muller-Weiss病有助于矫正足踝畸形,改善足踝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后足的运动特点 ,了解距下关节的运动范围及距下关节固定对后足运动的影响 ,为临床后足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选用青壮年新鲜小腿 足标本 8个 ,固定于特制的夹具中 ,采用横穿跟骨体部的骨圆针标记跟骨 ,在固定距下关节的情况下测量跟骨在笛卡尔坐标系内的三维位移 ,通过矩阵转换和函数方程 ,利用位移计算后足运动角度 ,分析距下关节固定对后足活动度的影响。结果 距下关节的活动范围分别为内翻 15 .99°± 2 .81° ,外翻 8.6 2°± 1.90° ,背伸 3.70°± 1.0 0°,跖屈 5 .87°± 1.39° ,内收 7.6 4°± 2 .0 4° ,外展3.99°± 1.78° ;距下关节固定后 ,后足矢状面运动保留 75 .33% ,冠状面 4 5 .19% ,水平面 5 9.80 % ,后足在 3个平面上的运动均受到影响。结论 距下关节和踝关节共同构成后足的三维运动 ,两者间关系密切 ,临床治疗中应尽量保留距下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我们自1992年5月以来应用“撬拨结合手法复位和用跟骨固定靴作外固定”治疗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25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共25例,29足。男23例,女2例。年龄22~52岁,平均33.5岁。其中左侧7例,右侧1... 相似文献
20.
跟骨关节内骨折,尤其是粉碎性骨折,如果漏诊误治或治疗不当,患者远期往往发生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残留局部疼痛,行走困难,会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工作.目前,距下关节融合术仍是治疗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首选方法.既往距下关节融合术多采用后外侧切口、弧形或L型切口,这些切口对软组织损伤大,术后易发生切口感染、不愈合等并发症.笔者采用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该类患者,短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