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因素联合预测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精准用药患者预后的影响,并通过建立多因素联合模型预测精准用药AIS患者预后。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于2019年3月1日至2020年12月30日在本院神经内科进行病例招募,在出院后第90天进行随访。根据90 d随访的改良Rankin量表(mRS)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6分),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精准用药AIS患者预后的标志物;采用ROC曲线验证Logistic回归模型的诊断效度,采用Delong检验评价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结果:共招募240例患者,221例随访,预后良好组168例,预后不良组53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入院NIHSS评分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联合预测值高于单一变量预测效果。结论:血清IL-6和入院NIHSS评分可作为预测精准用药AIS患者预后的因素,并且通过多因素联合预测模型可以更好地预测AIS患者90 d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多层感知器(MLP)神经网络构建亚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CIS)短期预后的预测模型。方法 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上海市瑞金康复医院康复科再住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采集首次住院时(病程<30 d)的临床相关信息,根据首次入院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判断患者短期预后。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与短期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分别采用常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MLP建立预测模型,计算两种模型的预测准确率,采用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预测效应。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准确率73.3%,ROC曲线下面积0.851;MLP模型预测准确率88.9%,ROC曲线下面积0.930。结论 采用MLP模型能更好预测亚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的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早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20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727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后3个月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早期预后,727例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2分)508例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6分)219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S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采用ROC曲线分析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不良组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史比例、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肌酐(SCr)、红细胞沉降率(ESR)、三酰甘油(TC)水平、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比值(RPR)和降钙素原(PCT)高于预后良好组,尿酸(UA)、25-羟基维生素D[25(OH)D]、血管生成素-1(Ang-1)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13分、RPR>0.065是AIS患者预后不良风险的独立影...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入院时补体Cq1/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TRP-9)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功能缺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03—2015-09期间明确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Rankin评分(mRS)评估出院时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依据分值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两组患者均采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血清CTRP-9含量进行检测。结果:两组患者基线情况比较,预后良好组年龄、房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CTRP-9水平比较,预后良好组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236.3±21.9)ng/ml vs(204.2±19.3)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CTRP-9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是0.724(95%CI:0.650~0.798,P<0.01),CTRP-9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良预后的最佳临床分界点为242.7ng/ml。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2型糖尿病、房颤、总胆固醇(TC)、LDL-C、肌酐、Hs-CRP、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估量表(NIHSS)评分和CTRP-9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良预后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房颤、LDL-C、肌酐、NIHSS评分和CTRP-9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TRP-9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神经功能缺损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OX40配体(OX40L)、闭合蛋白(Occludin)的水平,分析其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3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该院体检健康者10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OX40L、Occludin水平差异。患者出院后6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预后状况,并分为预后良好组93例(mRS评分≤2分)和预后不良组42例(mRS评分>2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血清OX40L、Occludin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重度组血清OX40L、Occludin水平高于中度组、轻度组,中度组血清OX40L、Occludin水平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OX40L、Occludin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美国国立卫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百草枯(paraquat, PQ)中毒引起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9-20至2022-01-16期间因急性PQ中毒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的患者, 收集患者基本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按照7∶3的比例, 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变量, 列线图建立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校准曲线评价预测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 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预测模型的临床有效性。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PQ患者718例, 323例(45.0%)患者院内发生AKI, 378例(52.6%)院内死亡, AKI组患者病死率高于非AKI组(72.8%vs. 36.2,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毒至就诊时间(OR=1.018, 95%CI:1.006~1.030)、入院时白细胞计数(OR=1.128, 95%CI:1.084~1.173)、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OR=1.017, 95%CI...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BAT评分对自发性脑出血(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sICH)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就诊的sICH患者93例, 根据患者出院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ore, GOS)分为预后良好组(34例)和预后不良组(59例), 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入院生命体征、实验室指标、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BAT评分等临床资料,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sICH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BAT评分对sICH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收缩压、白细胞计数、高血压病并发症、急诊BAT评分及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入院时收缩压(OR=1....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影像组学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云南省滇南中心医院就诊的2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收集并记录入院时患者的ASPECTS评分、24 h内磁共振DWI序列图像、经机械取栓或溶栓治疗后90d病人的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使用3D slicer软件勾画梗死灶所有层面的ROI,使用SlicerRadiomics获得影像组学特征。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LASSO回归和5折交叉验证选择预测效能最高的影像特征。使用支持向量机算法(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建立、优化预测模型。结果:107个影像组学特征经降维筛选后选出11个预测效能最高的特征参数。基于DWI预测模型训练集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特异度分别为0.901、0.914。基于DWI预测模型测试集AUC、特异度分别为0.854、0.939。结论:基于DWI的...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3):2883-2885
目的建立并验证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年预后的预测模型。方法收集119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用作预测模型建立数据。系统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与预后关系,Logistic回归建立预测模型,通过ROC曲线下面积观察模型性能。验证模型并最终确定预测模型,开发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预测工具。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NT-pro BNP、c Tn I、冠脉造影是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性能良好。验证表明该模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结论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以早期、简单且准确地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后,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预测工具可用于临床辅助临床决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术后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现状, 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取2020年8月—2021年12月绍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行静脉溶栓术治疗后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于静脉溶栓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回访, 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自制认知训练依从性量表和运动训练依从性量表评估患者认知功能恢复情况及训练依从性。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急性脑梗死行静脉溶栓术后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共发放100份问卷, 回收有效问卷100份, 回收率为100%。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术3个月后, 认知功能恢复良好患者85例, 认知功能恢复异常患者15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合并高血压、合并糖脂代谢异常、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溶栓时间、梗死部位、认知训练和运动训练依从性是急性脑梗死行静脉溶栓术后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术后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状况与合并高血压及糖脂代谢异常、NIHSS评分、溶栓时间、梗死部位及认知训练、运动训练依从性等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浆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机械取栓患者半年预后的价值.方法 将105例AIS机械取栓患者根据半年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48例和预后不良组57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有统计学差异的相关指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  相似文献   

12.
张友亮 《大医生》2023,(14):103-105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行静脉溶栓治疗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凤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改良Rankin量表为评估标准,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前者90例,后者40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筛选出影响患者预后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中高血压、有饮酒史、中重度脑卒中患者比例、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入院时白细胞计数(WBC)、入院时C反应蛋白(CRP)高于预后良好组,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OTT)长于预后良好组,LDL和Hcy低于预后良好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中重度脑卒中、OTT>180 min、入院时NIHSS评分> 12分、入院时WBC>11.5×109/L及CRP>12 mg/L均为影响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合并高血压、中重度脑卒中、OTT>...  相似文献   

13.
王立志  罗伟良  李博生 《新医学》2012,43(6):362-365
目的:分析影响阿替普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因素。方法: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治疗后第90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1分)及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6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预后良好组(19例)与预后不良组(27例)相比,合并房颤率低(P=0.031),溶栓前血糖较低(P=0.001),CT示早期缺血率低(P=0.043),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低(P=0.001),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短(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溶栓前NIHSS低、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短、溶栓前血糖低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溶栓前NIHSS低、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短、溶栓前血糖低是影响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4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收集并分析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发病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OR=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任丘地区急性脑梗死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日至2017年12月30日连续入院并符合入组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 252例,按患者发病1年随访时临床结局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进行分组,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2 912例,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340例,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组年龄、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脑卒中史、心房颤动史、冠心病史、吸烟、饮酒、颈动脉斑块形成、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使用、文化程度、收缩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肌酐、胱抑素C、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入院24 h内NIHSS评分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脑卒中史、收缩压、肌酐、纤维蛋白原、入院24 h内NIHSS评分为急性脑梗死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时年龄、脑卒中史、收缩压、肌酐、纤维蛋白原、入院24 h内NIHSS评分是发病1年时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识别及关注预后不良人群,采取积极预防,可降低不良预后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1年2月在国药同煤总医院住院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并在4.5 h时间窗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288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溶栓前化验结果,根据3个月MRS评分分为两组:<2分为预后良好组,2~6分为预后不良组。利用二元Logistic统计分析两组间的一般资料及化验结果。结果 观察期间入组患者288例,其中预后良好组207例,预后不良组81例;其中sICH者17例(5.90%),死亡5例(1.74%); 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患者脑梗死病史及溶栓前NIHSS评分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梗死P=0.030,OR=2.760;NIHSS评分P=0.000,OR=1.367)。结论 入院时NIHSS评分及既往脑梗死病史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出血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纳入2014年1月—2020年12月于深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62例,将其分为出血组(n=264)和未出血组(n=198).使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进行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小板功能分析仪(PFA)-200 P2Y法评估血小板功能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且长期应用氯吡格雷行二级预防的患者资料,并进中位时间为1年的随访。根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缺血性血管事件组和无缺血性血管事件组。PFA-200 P2Y测量闭合时间(CT),以检测血小板功能。记录随访期缺血性血管事件的复发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血管事件复发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FA-200 P2Y对缺血性血管事件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纳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2例,24例(16.9%)在随访期间发生缺血性血管事件。缺血性血管事件组P2Y水平低于无缺血性血管事件组,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高于无缺血性血管事件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FA-200 P2Y是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发生缺血性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结果显示,PFA-200 P2Y对应用氯吡格雷行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者发生缺血性血管事件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危险因素, 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1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6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斑块进行测量, 确定是否为易损性斑块。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D型人格问卷对其进行调查。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危险因素, 并基于此构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风险预测模型。结果 8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颈动脉易损斑块。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年龄(OR=1.136, 95%CI:1.052~1.226)、D型人格问卷总分(OR=1.170, 95%CI:1.043~1.312)、吸烟史(OR=3.058, 95%CI:1.054~8.875)、同型半胱氨酸(OR=1.400, 95%CI:1.179~1.664)、甘油三酯(OR=2.356, 95%CI:1.534~3.619)是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危险因素(P<0.05)。根据危险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患者3个月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患者191例进行前瞻性研究, 根据患者3个月预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153例)和预后不良组(38例), 对两组患者之间的一般资料、既往病史和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BPV)评价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糖尿病病史比例[20.3%(31/153)]、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3.03±2.01)分]、24 h收缩压血压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SD)[(12.06±4.46)mmHg]和24 h收缩压血压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V)[(8.61±3.08)%]低于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