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ECPR)治疗急性心肺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的90 d主要肾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kidney events, MAKE)。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中心2015年4月至2023年4月75例AMI-ECPR的资料, 以90 d存活/死亡、有/无RRT(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是否AKI(acute kidney injury)原因启动RRT进行分组, 比较年龄、性别、查尔森合并症指数、IHCA/OHCA(out-of-hospital/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初始心律、Gensini评分、ECPR初始血气pH和乳酸值、无灌流时间、心脏骤停至ECMO(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转流时间(CA-Pump On时间)、ECMO和RRT治疗时间、90 d存活率等的差异, 并随访幸存...  相似文献   

2.
尽管医疗技术不断革新, 但是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 CA)患者抢救成功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我国院内心脏骤停(in hospital cardiac arrest, IHCA)患者的生存率为9.1%[1], 院外心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OHCA)患者的存活率仅为1.15%[2]。体外心肺复苏(extracro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ECPR)指对心脏骤停患者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维持循环灌注及氧供支持的技术[3]。截至2023年4月, 体外生命支持组织(ELSO)发布的成人ECPR病例达14 509例, 并以每年超过1 700例的速度快速递增[4]。本研究回顾本院急诊科55例ECPR患者的病例资料, 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成人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的有效性和年成本-效果。方法:①回顾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中心2015年4月至2020年3月60例ECPR的资料,以出院存活/院内死亡、初始可电击/非可电击心律分组,比较年龄、性别、OHCA/IHCA(out-of-hospital/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初始心律、存活率、ECMO(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时间、死亡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的差异。②对存活者进行1年随访,以ECPR治疗总费用作为成本、1年存活率作为预后效果,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54例成人ECPR患者纳入分析,出院存活17人(31.5%),其中15人(88.2%)神经功能预后良好且1年随访存活。中位ECMO时间5( IQR 1~8)d、死亡时间4( IQR 1~9)d、住院时间10( IQR 3~18)d、总费用209 122( IQR 121 431~303 822)RMB、日费用23 587( IQR 13 439~38 217)RMB。出院存活组初始可电击心律的比例显著高于院内死亡组,初始可电击心律组的存活率显著高于非可电击心律组,且治疗成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ECPR属于资源密集型治疗,总费用约20万元,初始可电击心律的患者ECPR有效性及年成本-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医院体外生命支持中心的建立对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技术治疗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2015年1月至2021年7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58例应用ECMO技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2组, 对照组为2015年1月至2020年8月体外生命支持中心成立前ECMO治疗患者, 共85例;观察组体外生命支持中心成立后2020年9月至2021年7月ECMO治疗患者, 共73例。比较两组ECMO救治患者总体生存率, VV-ECMO及VA-ECMO救治生存率、存活患者ECMO支持时间及患者住院费用、体外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ECPR)建立时间等差异。结果与体外生命支持中心成立前相比, 体外生命支持中心成立后ECMO治疗患者总体生存率(52.9%vs. 65.7%, P=0.019)以及VA-ECMO救治生存率明显提高(53.2%vs. 71.7%, P=0.042), ECMO救治存活患者ECMO支持时间[(16.78±11....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描述恢复自主循环(ROSC)的心脏骤停(CA)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及感染特征。方法 这是一项回顾性、单中心、观察性研究,纳入2021年4月至2022年2月期间ROSC的院内心脏骤停(IHCA)和院外心脏骤停(OHCA)成年患者,分析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菌血症等发生情况,以及CA后抗感染治疗情况。结果 35例患者(28例IHCA和7例OHCA)纳入本研究。22例(78.6%)IHCA和4例(57.1%)OHCA患者中发现了感染的证据(P=0.648)。24例(85.7%)的IHCA患者和5例(71.4%)的OHCA患者在心脏骤停后24h内接受了抗感染治疗(P=0.576)。两组患者感染源均以肺部感染为主(分别为:78.1%和64.3%),其次为尿路感染(分别为:22.8%和21.4%)。结论 CA后患者感染发生率高,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为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并探讨院外心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OHCA)实现心肺脑复苏(cardiac 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 CPCR)患者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无锡市急救中心直属分站2016年12月26日7:45至2022年8月26日7:45出诊OHCA患者的首份心电图、临床特点、院前急救措施及院内回访情况等资料。根据患者出院时的格拉斯哥匹斯堡脑功能分级, 分为CPCR组(1~2级)和非CPCR组(3~5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基本情况、复苏时间及复苏后生命体征的差异, 探讨实现CPCR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出诊抢救OHCA 6 040例, 实施院前抢救3 002例, 第一时间心电图为可除颤心律185例, 可除颤心律率为6.16%。院前存活293例, 院前存活率为9.76%;存活出院170例, 存活出院率为5.66%;最终实现CPCR 44例, 占存活出院患者的25.88%。CPCR组和非CPCR组在有无第一目击者救治、可除颤心律占比、是否除颤、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  相似文献   

7.
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是危急重症抢救里最严重的病例类型之一。美国恢复自主循环(ROSC)的院外心脏骤停(OHCA)患者出院存活率为10%[1],北京ROSC的OHCA患者出院存活率为1.3%[2]。院前ROSC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维持心脏有效电活动并将患者成功送至目标医院, 进一步院内综合处置以获得更高生存率和中枢神经功能恢复率。ROSC的OHCA原因复杂多样, 不确定性强, 病死率高。即使入院时存活的患者其出院存活率仍旧很低, 加拿大一项多中心研究纳入793例OHCA患者,其中26.2%的ROSC,存活入院率14.4%, 存活出院率1.6%[3]。ROSC的OHCA患者的预后受到心脏骤停至复苏开始时间、复苏开始至ROSC时间等多因素影响。OHCA患者即使初始复苏成功送达医院多数仍会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而死亡[4]。能否将ROSC的OHCA患者成功转送到目标医院院前评估至关重要。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发现休克指数对复苏后能否将患者成功转送至目标医院有较强评估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 CA)是世界范围内严重的公众健康问题, 也是成人死亡和神经功能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1]。随着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技术和体外生命支持理念的不断进步, 越来越多的CA患者能够实现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OSC)。然而, CA后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是影响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的重要因素[2]。据统计, 美国成人院外CA(out-of-hospital CA, OHCA)年发患者数超过356 000例, 出院成活率为10.4%, 神经功能预后良好患者占8.2%。院内CA(in-hospital CA, IHCA)发病率平均为10.16/1000住院患者, 出院存活率为25.8%, 预后良好患者占82%[3]。我国北京地区CA患者预后评价研究表明, OHCA及IHCA患者出院成活率分别为1.3%和9.1%, 神经功能预后良好患者仅占1%和6.4%[4,5]。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体外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ECPR)患者的临床特征, 探索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收住本院接受ECPR的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院时的存活状态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 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 探讨和死亡及预后不良相关的危险因素。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与患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5例ECPR患者, 出院时死亡62例(65.3%), 存活33例(34.7%), 与存活组患者相比, 死亡组患者低血流时间[40(30, 52.5) minvs. 30(24.5, 40)min ]和总停搏时间[40 (30, 52.5) minvs. 30 (24.5, 40)min]更长、总住院时间[3 (2, 7.25) dvs. 19 (13.5, 31)d]和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辅助时间[26.5 (17, 50)vs. 62 (44, 80.5), h]更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后生存(survival after veno-arterial ECMO, SAVE)评分联合上机24 h乳酸对体外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ECPR)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4月至2021年6月间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行ECPR治疗的患者共59例。根据28 d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死亡组(n=36)和存活组(n=23)。分析基线资料差异,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ECPR患者28 d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SAVE评分、上机24 h乳酸及两者联合检测对ECPR患者28 d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ECPR患者28 d生存率为39%(23/59)。死亡组SAVE评分明显低于存活组[(-11.67±4.60)vs. (-2.43±4.77), P<0.001], 上机24 h乳酸明显高于存活组[5.94(3.37, 12.40)mmol/Lvs. 1.65(1.07, 3.15)mmol/L, P<0...  相似文献   

11.
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 CA)是引起世界范围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2020年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对全球16个院外CA(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OHCA)中心的数据分析显示, OHCA的年发病率为(30.0~97.1)/10万;接受治疗的患者30 d存活率为3.1%~20.4%, 仅2.8%~18.2%的患者有良好的神经功能预后[1]。我国北京、上海等城市报道OHCA患者出院时神经功能良好的患者比例更低[2,3]。CA患者经过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OSC)后脑损伤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4], 因此ROSC后脑保护一直是治疗的重点和难点。目标体温管理(targeted temperature management, TTM)是应用物理和(或)化学方法将核心体温快速降到目标温度, 维持一定时间后缓慢升温至正常生理体温的过程。2002年发表的两个随机对照研究证实[5,6], CA复苏后脑损伤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本中心为区域性体外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ECPR)中心,回顾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治疗难治性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 CA)患者临床数据,为临床的救治提供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22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因难治性CA患者接受ECMO治疗的临床资料。本中心的院内CA是在床边建立ECMO;院外CA或区域内合作医院的院内CA是建立ECMO后再转运至本中心救治。结果 共纳入并分析75例难治性CA患者。ECMO撤机成功率33.3%,生存出院率25.3%,神经系统预后良好率22.6%。生存组初始心律失常为可电复律的比例高于死亡组(73.7%vs. 35.7%,χ2=10.008,P=0.002);生存组年龄小于死亡组(岁:43.5±11.9 vs. 51.9±16.6,t=-2.024,P=0.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A地点、旁观者实施CPR,...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辅助前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 APACHEⅡ)联合早期全血细胞亚型比值(systematic inflammation markers, SIMs)在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enous-arteri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VA-ECMO)成人患者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科行VA-ECMO治疗(时间≥3 d)的成人患者共89例。分析死亡组(n=50)和存活组(n=39)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辅助前APACHEⅡ评分以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 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lymphocyte-to-monocyte ratio, LMR)在ECMO辅助前后各个时间点的分布情况, 采用二元logist...  相似文献   

14.
院外心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OHCA)患者的生存率与第一目击者立即心肺复苏(cardiac 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自动体外除颤仪(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 AED)快速除颤、院前急救系统的响应时间与高级生命支持的质量、院内救治效率等密切相关[1,2,3,4]。本文报道由120调度员指导第一目击者对1例OHCA患者CPR及AED除颤、救护车急救人员现场恢复患者自主循环(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OSC), 院内多学科合作, 在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ein-artery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VA-ECMO)与机械通气的支持下, 植入支架1枚, 患者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5.
院外心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OHCA)是最严重的急危重症之一。虽然中国整体医疗水平近30年显著提高, 但OHCA出院生存率未见显著提高(仍为1%), 每年疾病经济负担高达317.8亿元[1]。OHCA救治能力优化提升是中国医疗救治体系面临的核心难题之一。与慢性病救治不同, OHCA仅有"黄金10分钟"的抢救时间。中国的急救反应时间平均为16 min[2], 仅靠救护车医护人员到达现场救治OHCA患者, 显然不能满足OHCA突发性和时间敏感性的特点, 挽救患者生命关口必须前移。  相似文献   

16.
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 CA)是全球发生率高、预后差的重大卫生问题[1,2]。我国每年有约105万人遭受院外心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OHCA), 院内心脏骤停(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 IHCA)的发生率也比较高, 但出院存活率却明显低于欧美发达国家[1,2,3,4,5,6]。分析当前我国心肺复苏领域存在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心脏骤停的预防、预警、早期互救体系还不完善, 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复苏、复苏后综合征的处理和康复治疗上各地发展不充分、不规范、不平衡[5,7,8]。通过加强心脏骤停中心(cardiac arrest centre, CAC)建设, 优化心脏骤停复苏整个链条中相关资源的配置和救治流程, 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9,10,11,12]。2018年浙江省在国内率先正式提出"复苏中心"的概念[7], 相对于"心脏骤停中心"可能更符合国人的表达习惯。复苏中心是指医疗机构针对心脏骤停患者建立的专门体系, 涵盖从心脏骤停预防到急救、监护、治疗、康复的全过程, 通过整合各种医疗资源并优化整个...  相似文献   

17.
院外心脏骤停(out of hospital cardiac arrest, OHCA)生存率在0.6%~25%之间, 我国则不到1%[1,2], 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OHCA的抢救时间窗为4~6 min, 必须在时间窗内实施CPR与除颤;每延迟1 min, OHCA生存率降低10%。每平方公里的救护车数量需要增加80%才能将救护车响应时间缩短1 min[3]。在救护车到达之前的早期心肺复苏和除颤可以帮助提高OHCA的生存率和良好的神经系统预后[4,5]。全球复苏联盟(Global Resuscitation Alliance, GRA)建议使用智能技术扩展心肺复苏和公共除颤项目, 通知OHCA事件周围的志愿者, 提供早期心肺复苏和除颤[6,7]。美国心脏协会建议应用移动应用程序提高对OHCA的反应机会[8]。2007年起, 欧美发达国家紧急医疗服务调度中心利用智能手机APP将急救志愿者纳入急救服务系统(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EMS)[9], 调派急救志愿者参与急救, 为OHCA患者提供早期CPR和除颤, 从而挽救了更多OHCA患者的生命。青岛市急救中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体外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启动前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以探讨ECPR的干预时机和改进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1年4月在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行ECPR的29例患者。按患者是否存活出院分为生存组( n=13)及死亡组( n=16),分析两组常规心肺复苏(convention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CPR)时间(开始心肺复苏到体外膜肺氧合运转的时间)、ECPR前初始心律、院外及院内心搏骤停的构成比、外院转运病例构成比。按CCPR时间分为≤45 min组、45~60 min组及>60 min组分别比较其出院存活率及持续自主循环恢复(sustained 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率。本院院内心搏骤停患者按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CA)发生地点分为本科室亚组和其他科室亚组,比较其存活率。 结果:29例患者总体生存率44.83%,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平均辅助时长114(33.5,142.5) h,CCPR平均时长60(44.5,80) min。生存组ECMO辅助时间(140.15±44.80)h较死亡组长( P=0.001),生存组CCPR时间明显低于死亡组( P=0.010)。初始心律为可除颤心律组生存率更高( P=0.010)。OHCA较IHCA患者病死率高( P=0.020)。外院转运病例病死率高于本院病例( P=0.025)。CCPR时间≤45min、45~60 min、>60 min三组患者出院生存率依次递减( P=0.001),ROSC率依次递减( P=0.001)。本院院内心搏骤停患者,CA发生地点在本科室(急诊医学科)组与其他科室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54)。 结论:ECPR出院存活率高于国内外报道的CCPR存活率,ECPR对难治性心搏骤停是有效的。ECPR的预后跟CCPR时间、CA初始心律、CA发生地点明显相关,提高ECPR存活率需加强宣教及团队建设。  相似文献   

19.
正心搏骤停(sudden cardiac arrest,SCA)是临床上最危重的病症之一,患者生存率极低。一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只有7.6%的SCA患者能够存活出院~[1]。SCA大多发生在院外,被称为院外心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OHCA)。国外一项系统综述~[2]发现,53%的OHCA现场有目击者,但其中只有32%的OHCA患者接受了目击者心肺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接受体外膜肺(ECMO)治疗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影响ECMO治疗重症ARDS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法国斯特拉斯堡医学院附属新民众医院2008年11月至2010年9月因常规治疗无效而行ECMO辅助的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接受动脉-静脉ECMO治疗患者和ECMO治疗前接受机械辅助通气超过10 d的患者排除在外,根据ECMO治疗后28 d的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转入ICU以及接受ECMO治疗前后的临床特征,通过组间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ECMO治疗重症ARDS效果的主要因素.结果 共有25例患者进入本研究,其中存活组15例,死亡组10例.研究结果表明,存活组患者年龄明显低于死亡组(49.8±10.5)岁vs.(59.9±11.5)岁,P =0.044,并且存活组患者感染甲型H1N1比例明显高于死亡组(x2=3.896,P=0.048).另外,接受ECMO治疗前,存活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死亡组(57.8±8.7) hvs.(68.3±13.7)h,P=0.013.结论 年龄和接受ECMO治疗前机械通气时间的长短,以及导致重症ARDS的病因是影响ECMO治疗重症ARDS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