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了进一步讨论在普外科手术切口当中的感染因素,以便对其护理对策和感染防治对策进行讨论.方法:选取至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进行诊断并且进行普外科手术住院的一百名患者,对他们的切口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单因素的分析,同时用回顾分析的办法进行多因素的统计,并且针对这一情况讨论危险感染因素的发生条件.结果:一百例患者中发生了切口感染的患者为12厘米,感染率为12%,感染与他们的个人体质年龄因素,切口大小,住院时间切口长度以及手术类型等等密切相关.年龄越大,切口越长,有基础疾病,手术时间大于等于3个小时,切口类型为第三类型的患者是外科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重要对象.结论:通过对临床普外科创伤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对相关因素进行总结和统计,从而提升普外科的整体医疗质量,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四肢严重创伤多系突发性事故 ,如车祸、重物砸伤、高处坠落、爆炸伤等意外伤害 ,造成肢体严重损伤。若诊断、抢救和处理不恰当 ,轻则伤口感染 ,重则残废 ,甚至危及生命。本院自 1996年~ 1998年共收治四肢严重创伤患者 2 0例 ,疗效满意 ,现将几点体会报告如下。1 早期诊断 ,及时抢救由于伤员就诊时伤势重 ,不能过分翻动 ,给系统检查带来困难 ,往往难以明确诊断 ,极易漏诊。这就要求医者尽可能通过简单、迅速、轻柔的体格检查 ,结合病史 ,争取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的诊断 ,制定出有效的抢救方案。本组 2 0例中 ,18例准确诊断 ,2例因伤情危重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期间就诊的外科创伤手术患者286例,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采取不同的预防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感染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4例,对照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32例,对照组的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口清理彻底程度、清理时间、护理人员消毒意识、诊疗环境等是患者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降低这些因素的干扰将有利于降低急诊创伤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我院从 1998年 8月~ 2 0 0 1年 6月期间 ,共手术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 6 8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4 2例 ,女 2 6例 ,年龄 7~ 6 0岁(平均 38 0岁 )。伤后入院时间 :1~ 8h 38例 ,8~ 2 4h2 2例 ,2 4h以上 8例。按Gustilo分类 :Ⅰ度 36例 ,Ⅱ度18例 ,Ⅲ度A 12例 ,Ⅲ度B 2例。按王亦璁分类 :由内向外型 32例 ,由外向内型 15例 ,混合型 2 1例。按骨折部位分类 :肱骨 18根 ,桡骨 11根 ,尺骨 9根 ,股骨 16根 ,胫骨 2 0根。按骨折数量分 :单根单处骨折 4 7例 ,单根多处骨折 15例 ;多根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四肢创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某院收治的四肢创伤患者参与研究调查,并抽取其中的64例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2例.其中选用常规技术的治疗组是参照组,而选用负压封闭引流术的治疗组是研究组,分析讨论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后创面面积均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四肢创伤并发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的细菌分布、耐药性及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四肢创伤并发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行细菌学培养和药敏试验,并根据病情给予清创扩创术.术后1周再次行细菌学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36例患者共培养出细菌94株,革兰阴性杆菌63株(67.02%),革兰阳性球菌31株(32.98%),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全部细菌之首为18株(19.15%).全部患者切口愈合良好,随访4个月至3年,无复发,无骨不连,骨折平均愈合时间(6.3±1.8)个月.除1例因手足部切口感染愈合后部分功能丧失外,余患者各关节功能基本正常.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四肢创伤并发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及时做细菌学培养和药敏试验,随时换药、充分引流、清创扩创并给予敏感抗生素是治疗四肢创伤并发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总结临床经验,制定相关预防措施,防止切口感染。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急诊外科收入的200例行创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切口清洁处理;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清洁切口的基础上,加以抗感染治疗,两组患者手术后,均行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与疼痛状况,探讨预防感染的措施。结果试验组患者中3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3.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VAS评分为(2.32±1.04)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43±1.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口感染与患者创口的清洁程度密切相关,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主要原因为创口清洁不彻底;医护人员应加强消毒意识,提高院内的空气质量,保证患者创口、医疗器械的清洁并行适当的抗感染、营养支持治疗,以达到预防患者切口感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护理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普外科于2010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300例外科手术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单双号分组的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与感染率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的甲级愈合率观察组为85.33%、对照组为6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的切口感染率观察组为3.33%、对照组为1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理干预对于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护理十分有效,可以促进手术切口的愈合,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同时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患者情况,总结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急诊外科接收的实施创伤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姓氏排名,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00例患者采用常规切口清洁方式处理,研究组100例患者在常规清洁方式的基础上,加以抗感染治疗.两组患者手术后,均行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和疼痛情况,研究具体的预防感染措施.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切口感染与疼痛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切口感染与患者创口的清洁程度密切相关,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主要原因为创口清洁不彻底.在常规清洁方式的基础上,加以抗感染治疗,可以达到预防患者切口感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手术室护理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2月到我院就诊的开放性四肢骨折且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共计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10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手术室护理干预预防切口感染措施,而对照组患者则采用我院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经过一段时间的差异护理后,对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切口愈合对比情况显示,观察组患者在各个方面,都要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患者的差异对比具有显著性p<0.05,验证了手术室护理在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方面的使用效果.结论:将手术室护理融入到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患者日常护理内容中,可以有效提升患者切口愈合度,并降低切口感染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200例骨科手术患者,分析手术切口感染率、病原菌特点及相关因素。结果共58例发生手术切口感染,手术切口感染率为2.6%;革兰阴性菌51株占87.9%,革兰阳性菌7株占12.1%;分布最多的前3种细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占32.7%、鲍氏不动杆菌占22.4%和大肠埃希菌占15.5%;手术切口Ⅰ类感染12例占1.0%,Ⅱ类21例占2.9%,Ⅲ类25例占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6.55,P<0.05),手术时间<2 h感染5例占0.8%,2~4 h感染27例占1.8%,>4 h感染26例占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6,P<0.05)。结论骨科手术切口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并且与切口类型和手术时间有关,应加强手术切口感染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根本原因分析法(RCA)对胃肠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1月在医院收治的280例胃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40例,对照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采用传统干预方法,研究组患者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进行干预;对比患者切口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中共有3例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4.3%,低于对照组的35.7%;70例切口感染患者分离出8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为主,共47株占54.7%,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较低,<18.8%;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均<16.0%。结论 RCA可以降低胃肠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开放性创伤手术切口感染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分析,为临床诊断以及对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3月因腹部创伤发生感染的住院患者90例为感染组,同期行甲状腺切除术的未感染患者80例为非感染组,同期健康体检者80名为对照组,对感染和非感染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包括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手术后伤口感染的程度、术后是否出现伤口周围组织坏死,对各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多形核粒细胞CD64(PMNCD64)、血清可溶性CD86(CD86)和亲环素A(CyPA)水平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进行比较。结果各组ANC水平中感染组患者体内的ANC水平要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PMNCD64的水平显示,感染组患者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sCD86的水平,其感染组患者水平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非感染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yPA水平比较,感染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感染组和非感染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NC与PMNCD64存在正相关性(P<0.01);感染组患者的CRP、TNF-α、IL-6等炎性因子阳性率分别为97.8%、92.2%、95.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75%、2.5%、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放性创伤手术感染患者血清相关炎性因子会显著升高,因此,对开放性创伤手术切口感染患者进行相关炎性指标的监测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急诊外科创伤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控制预防感染的措施,控制急诊外科创伤切口感染的发生。方法 选取2011-2013年急诊外科患者268例,回顾性分析急诊外科创伤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研究创伤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急诊外科创伤切口感染患者感染率为14.93%,2011-2013年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分别为12.20%、13.98%、18.28%;年龄大、住院时间长、合并其他疾病、切口分类级别高、应用导尿管、手术时间长、医师操作熟练程度不足、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等是急诊外科创伤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急诊外科创伤切口感染率高,临床应依据急诊外科创伤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措施,控制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进一步研究和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实际效果,从而为相关的临床研究提供依据和借鉴。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9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四肢创伤合并皮肤组织缺失的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分别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和常规换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前后创面面积(cm^2)、感染发生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d)和住院费用(元)。结果①实施不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创面面积小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645,P=0.000);②在感染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上,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在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上,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临床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实践过程中,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的临床效果显著,是临床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科创伤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防治策略,为有效防控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调查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425例外科创伤患者资料,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切口类型、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抗菌药物应用等因素对切口感染的影响,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25例患者术后切口感染31例,感染率7.29%;年龄614、1514、1560、>60岁的感染率分别为5.26%、6.59%、14.29%;Ⅰ、Ⅱ、Ⅲ类手术切口感染率分别为3.33%、7.33%和13.70%;手术时间<120min与≥120min的感染率分别为4.18%与13.77%,住院时间≤7、860、>60岁的感染率分别为5.26%、6.59%、14.29%;Ⅰ、Ⅱ、Ⅲ类手术切口感染率分别为3.33%、7.33%和13.70%;手术时间<120min与≥120min的感染率分别为4.18%与13.77%,住院时间≤7、815、≥16d的感染率分别为3.32%、9.65%、1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使用率达100.00%;感染切口共分离出病原菌43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1.16%。结论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风险较高,患者年龄、切口类型、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是切口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手术部位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救治的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2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手术室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①实验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1.96%低于对照组的9.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88.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降低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诊胸腹创伤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对急诊科2008年5月-2012年5月实行急诊胸腹创伤手术372例进行分析.结果 急诊胸腹创伤手术后切口感染与切口类型、手术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损伤类型及部位、有无其他部位损伤等因素有关;术后切口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7.14%;所有病原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均占19.05%.结论 切口类型、手术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损伤类型及部位、有无其他部位损伤等是急诊胸腹创伤手术后切口的易感因素;应采取对应措施控制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搜集2013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腺瘤患者32例,以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实验组16例患者小切口手术治疗的方法,给予对照组16例患者以常规手术治疗的方法治疗甲状腺腺瘤。观察并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具有显著效果,能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并可以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在预防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中加强手术室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为提高治疗效果提供帮助。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8月高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胃肠道手术患者124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手术室护理干预,包括加强切口护理、无菌操作、手术室管理、术前准备等。观察两组切口感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结果 观察组服务态度、护理针对性、专业护理、心理指导各项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长、切口愈合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61%,低于对照组的1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0,P<0.05)。结论 在胃肠道手术患者护理中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有利于减少切口感染发生,促进切口愈合,提高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