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胸痛中心成立后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现状。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偃师市人民医院就诊的4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胸痛中心成立前后时间分为两组,成立前175例,成立后251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观察并比较入院时基本临床资料、再灌注治疗情况、院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转院情况。结果 (1)胸痛中心成立后STEMI患者比例、发病6 h内就诊患者比例、入院心功能Ⅰ级患者比例多于成立前,NSTEMI患者比例、大于12 h就诊患者比例、心功能Ⅲ级患者比例低于成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成立后溶栓比例、溶栓联合择期PCI比例、保守治疗比例低于成立前,直接PCI比例高于成立前,D-to-B时间及D-to-N时间短于成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成立后院内出现心力衰竭比例、死亡比例低于成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成立后转院比例,因溶栓失败转院的比例低于成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胸痛中心成立后,基层医院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能力得到提高,缩短了再灌注时间,降低了院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改善了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救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50例急诊预检接诊的AMI患者,将建立胸痛中心以前入院就诊的12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建立胸痛中心后就诊的13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观察组实施胸痛中心管理流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急诊救治流程。比较两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患者转出抢救室至介入血管球囊开通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t=15.19,P<0.05);观察组患者转出抢救室至介入血管球囊开通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t=26.69,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可显著缩短AMI患者的抢救时间和治疗时间,有助于优化急性心梗患者急诊救治流程,同时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某三甲医院胸痛中心成立前后的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为胸痛中心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回顾性调查该院胸痛中心成立前后10 a间收治的4 445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分为成立前组(852例)及成立后组(3 593例),对其病案首页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胸痛中心成立后,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年均收治AMI患者较成立前增加超过3倍。3个显著增加:通过急诊入院的患者显著增加(P < 0.001);手术病例,特别是PCI病例占比显著提高,66.5%的患者植入一个及以上的血管支架(P < 0.001);医保病人占比显著增加(P < 0.001)。3个显著下降,死亡率显著下降(P < 0.01);术前住院日显著下降(P < 0.05);住院费用显著下降(P < 0.001)。  结论  胸痛中心的建设,极大提高了医院对AMI患者救治的效率和质量。在对AMI患者救治中,应针对其流行病学特征,采取预防及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某三甲医院胸痛中心成立前后的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为胸痛中心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效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该院胸痛中心成立前后10 a间收治的4445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分为成立前组(852例)及成立后组(3593例),对其病案首页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胸痛中心成...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的建设与常规诊疗流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胸痛中心建设前后的STEMI病人分别作为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56),比较2组病人的救治时间、住院期间心衰发生率与死亡率及术后3个月左心室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肌酐水平、再入院率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扩张(FMC-to-B)时间、到达医院大门-球囊扩张时间(D-to-B)、住院时间、住院期间心衰发生率与死亡率、术后出院前左心室射血分数均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2组病人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组左心室内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P < 0.01),2组肌酐水平和再入院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痛中心模式可显著缩短STEMI病人FMC-to-B时间和D-to-B时间,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学创新》2020,(4):155-159
目的:探讨基层胸痛中心与网络医院联动对急性心肌梗死诊疗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2月外院转诊至本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0例,将2017年6月-2018年12月胸痛中心与网络医院互助体系建立前基层医院转诊至本院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9年1-12月胸痛中心与网络医院互助体系建立后网络医院转诊至本院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转诊前临床资料、转诊后临床资料、治疗前后心功能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结果:研究组首份心电图完成、完成肌钙蛋白检查、服用心肌梗死一包药及转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急诊停留、入门球囊扩张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每搏输出量(SV)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基层胸痛中心与网络医院联动可以做到资源整合,优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疗流程,缩短患者冠状动脉总缺血时间,争取救治黄金时间,有效改善心功能及预后,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胸痛中心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的作用。 方法 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痛中心成立前后各24个月(2013年10月—2017年9月)收治的明确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并直接行PCI术的患者685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为院内绿色通道组(胸痛中心成立前24个月,即2013年10月—2015年9月)274例、胸痛中心组(胸痛中心成立后24个月,即2015年10月—2017年9月)411例。比较2组患者总缺血时间、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的时间(first medical contact,FMC)时间、FMC至球囊扩张(FMC2B)时间、就诊至球囊扩张(D2B)时间、知情同意时间、救护车或转诊到院比例、院内病死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后院内心衰率、CCU时间、住院时间和总费用。 结果 胸痛中心组与院内绿色通道组比较,总缺血时间[(322.6±112.8)min vs. (445.2±90.9)min,P<0.001]、发病至FMC时间[(194.9±90.5)min vs. (270.4±112.9)min,P<0.001]、FMC2B时间[(118.7±68.4)min vs. (158.7±77.3)min,P<0.001]、D2B时间[(73.2±25.4)min vs. (110.9±43.9)min,P<0.001]、知情同意时间[(10.9±5.2)min vs. (22.4±15.6)min,P<0.001]均显著缩短;院内病死率(1.2% vs. 3.6%,P=0.033)、PPCI术后院内心力衰竭率(14.4% vs. 28.1%,P<0.001)均显著降低;CCU时间[(2.6±0.8)d vs. (3.8±0.6)d,P<0.001]、住院时间[(7.9±3.7)d vs. (9.5±3.8)d,P<0.001]均显著缩短;总费用[(4.6±2.1)万元 vs. (5.1±2.0)万元,P=0.002]显著降低。 结论 胸痛中心能显著提高急性STEMI患者救治效果,改善患者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胸痛中心优化护理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C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急诊科收治的80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管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胸痛中心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胸痛中心优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急救相关指标(心电图完成时间、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完成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水平、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急救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完成时间、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完成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0%(1/40),低于对照组的20.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救满意度为100.00%(40/40),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痛中心优化护理管理应用于ACI患者可提高护理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模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救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胸痛中心模式实施前后各60例STEMI患者,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比较2组患者急诊救治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为(8.3±2.4)min,D-to-B时间为(95.2±31.7)min,于急诊科停留时间为(65.2±10.3)min,支架植入成功率为86.6%,院内死亡率为5.0%;观察组患者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为(3.5±1.8)min,D-to-B时间为(66.4±17.5)min,于急诊科停留时间为(47.8±8.2)min,支架植入成功率为93.3%,院内死亡率为1.6%.结果对比,2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STEMI患者采取胸痛中心模式流程进行急诊救治,能明显缩短急诊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规范化胸痛中心建设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2月新余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49例急性STEMI患者资料,按时间及管理模式将其分为A组(2017年1-12月,未建立胸痛中心)50例,B组(2018年1月-2019年12月,胸痛中心建立初期)156例,C组(2020年1月-2021年12月,胸痛中心建立后期)143例。比较三组救治情况、总住院费用,以及出院后半年内心力衰竭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C组总缺血时间、到达医院至导丝通过闭塞冠脉血管(D2W)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B组(P<0.05);C组D2W时间达标率高于A组、B组,院内心力衰竭发生率均低于A组、B组(P<0.05);C组住院总费用少于A组、B组(P<0.05);出院后半年内C组心力衰竭发生率低于A组、B组,B组、C组病死率均低于A组(P<0.05)。结论:规范化胸痛中心建设能提高院内急性STEMI的救治效果,缩短患者总缺血时间及D2W时间,提升D2W时间达标率,尽可能降低院内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减少住院费用,且患者...  相似文献   

13.
胸痛中心和急性胸痛病人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二十年来,随着人们对急性胸痛的观念更新和技术改进,对急性胸痛病人的评价水平不断提高,但目前仍存在某些争议。在美国,以急性胸痛到急诊室就诊并收入院的病人逐年增加。急诊室误诊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近期死亡率约为25%,至少是住院病人的两倍。由于这类病人误诊而引起诉讼的病例在急诊室占很大比重。与此同时,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低危险性的住院胸痛病人,由于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使平均住院费高达2000~5000美元,增加了医疗开支。因此,有必要提高急性胸痛病人的评价效率。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建设持续改进能否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救治效率及降低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方法分别将笔者所在医院实施胸痛中心持续改进措施前后8个月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各136例STEMI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时间: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发病-to-FMC),首次医疗接触至心电图完成(FMC-to-ECG),首次医疗接触至双联抗血小板治疗(FMC-to-双抗),导管室激活,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FMC-to-B),入门至球囊扩张(D-to-B)。结果研究组发病-to-FMC、FMC-to-ECG、FMC-to-双抗、导管室激活、FMC-to-B、D-to-B这些救治时间都较对照组短(P<0.01)。研究组发生心肌缺血症状、新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胸痛中心的持续改进缩短了STEMI的救治时间,提高了STEMI的救治效率,减少STEMI患者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无典型胸痛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同期住院的 10 3例急性心肌梗死按有无典型胸痛分为两组 ,从年龄、既往史、并发症、误诊率、病死率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 非典型组在年龄、首诊误诊率、既往有高血压等病史、急性左心衰等并发症、住院病死率等方面均明显高于典型组 ,而既往有典型心绞痛史则明显低于典型组。结论 无典型胸痛的急性心肌梗死多发生于老年患者 ,容易误诊 ,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高 ,值得临床医师重视。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4):159-162+166
目的 探讨胸痛中心建立对护理团队在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救治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以2017 年1 月我院建立胸痛中心为分界线,选取2017 年6 月~2019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急性STEMI 患者45 例为研究组,2015 年1 月~2016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急性STEMI 患者45 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理团队的护理质量、护理效果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 研究组护理行为合格率、文书书写合格率、护理操作合格率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D2B(进门至球囊)时间、首个心电图完成时间、首次医疗接触(FMC)至球囊扩张(FMC2B)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痛中心建立下的护理团队建设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有利于提高急性STEMI 救治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早期运用平衡针针刺胸痛穴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胸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名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西药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平衡针针刺胸痛穴。2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5,10,20,30 min分别运用口述描绘评分法(VRS)进行评分,观察2组的VRS评分、胸痛开始缓解时间、完全缓解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5,10,20 minVR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30 minVR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疼痛开始缓解时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疼痛完全缓解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96.4%,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平衡针早期介入,可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胸痛持续时间和减轻胸痛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胸痛中心对准确筛查出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及急性心肌梗死(AMI)低危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未经胸痛中心处理的80例急性胸痛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经胸痛中心处理的80例急性胸痛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相关观察指标,肺栓塞、主动脉夹层、AMI低危确诊时间及其确诊准确率,常用辅助检查、会诊首次完成时间。结果:观察组入门-球囊扩张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重复抽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栓塞、主动脉夹层、AMI低危确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科室会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肌钙蛋白、心肌酶的首次完成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痛中心可快速准确地筛查出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和急性心肌梗死低危患者,避免反复抽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绿色通道对救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效果.方法 以胸痛中心为平台,以急诊绿色通道为基础,建立胸痛中心绿色通道流程,对STEMI患者实施前后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年10月—2015年10月胸痛中心绿色通道流程实施后12个月内收治的139例STEMI患者,与2013年9月—2014年9月流程实施前12个月收治的64例STEMI患者相比,有效缩短了STEMI患者入门-球囊扩张时间(D2B),降低了STEMI患者医院病死率.结论 开展胸痛中心绿色通道流程能有效缩短STEMI患者诊断、转运、治疗时间,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降低病死率,为后期进一步治疗赢得宝贵时间,也是控制医疗费用和提高服务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