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辅导员是高校心理育人的主体,但因其缺少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和心理疾病应对经验,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时常常受限,其自身心理压力也很大.通过整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资源、附属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临床专家资源,为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心理应急事件处置能力培训,可以提升辅导员心理育人能力,改善其心理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2.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应正视心理育人的重要性,在平日的工作中将思想育人与心理育人有效结合,积极开展工作,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健康体魄,能够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3.
浅析辅导员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随着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现代大学的构建越来越突现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重要性。辅导员身处学生工作的第一线,面对的是一个千姿百态、有其独特心理的学生群体。对象和环境的特点、育人的目标决定了辅导员必须正确定位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医学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引起各方对医学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的关注。方法使用SCL-90量表进行问卷调查,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辅导员在SCL-90各因子上的得分,除焦虑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外,其他各因子得分均与全国常模无显著差异;有37.1%的辅导员有轻度症状,需要被关注的辅导员占到了11.4%,尚未发现有辅导员存在特别严重的心理问题。结论医学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状况总体处于良好状态,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需要引起各方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5.
陈冬梅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4):140-141
目前,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在学校构建心理健康预警机制也日益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心理健康预警机制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针对广大学生,建立班级心理委员、班主任、心理协会、学生工作部门的定期联系制度,及时提示与预测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以期果断采取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6.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梅娇 《西北医学教育》2007,15(3):473-476
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在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职业角色与自身素质、工作性质特征、社会现实等方面的冲突,使高校辅导员产生了厌烦、焦虑、困惑、挫败等心理健康问题。高校辅导员要注重提高自身素质,及时化解心理冲突;学校也应建立有效激励机制,营造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促进辅导员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我校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合力育人现状,从提升导师和辅导员规范化培养研究生的专业意识,完善导师、辅导员和研究生的交流互动平台,加强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辅导3方面,立足我校实际,探索导师与辅导员合力育人途径,为中医药院校研究生培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医学院校心理委员队伍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根据医学院校学生管理的特点提出了充分利用医学院校的资源做好心理委员选拔培训、进入临床期后按实习基地或宿舍设置心理委员并开展活动、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建立健全医学院校心理委员的工作制度等加强心理委员队伍建设,完善医学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 大学阶段是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大学生是备受关注的一个群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成为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我国很多大中专院校都设立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并配备了专职心理教师,有些院校还培养了一些辅导员兼职从事这项工作。但是,从实际情况看,专兼职教师的人数配备还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我国每年非正常死亡的大学生居高不下。面对如此严重的局面,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笔者进行了思考和探索,经过一年多的实践,通过培养学生助手队伍.开展同辈心理互助.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新形势和新挑战,心理健康教育向心理育人转变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心理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重要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心理育人质量提升,要重新审视当前心理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新形势,明确心理育人目标,找准心理育人实践理路。  相似文献   

11.
程萍 《卫生职业教育》2013,(22):105-106
目的探索既适合中等职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又能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操作模式。方法在班级干部编制中增加一名心理委员。心理委员接受团体心理辅导培训,然后在心理辅导教师的指导下在班级开展工作。结果心理委员接受培训后,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分及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和敌对4个因子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主观自评方面均有正向改变;实验班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增强。结论团体心理辅导是心理委员培训的有效形式;班级心理委员制是中等职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而可行的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不同类型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当前安徽省不同类型高校辅导员之间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0所高校350名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抽样调查,并从职称、工作年限、高校类型、性别、婚姻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水平较低,心理症状筛查阳性率高达41.71%,且不同职称、不同工作年限和不同类型高校之间辅导员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当前高校辅导员存在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3.
乌鲁木齐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乌鲁木齐市150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情感问卷调查.结果:乌鲁木齐市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低于全国平均成人水平,各种心理症状表现明显.汉族和回族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差于其他民族;短工龄教师好于长工龄教师;数学、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生物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语文和英语教师;高学历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低学历教师;无兼职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兼职教师.数学教师的心理满意度高于其他科目教师;高学历教师的心理满意度高于低学历教师;兼职教师的心理满意度高于无兼职教师.结论:乌鲁木齐市教师心理健康状态低于全国平均成人水平,不同民族、工龄、科目、学历、有无兼职的教师心理健康状态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济宁市城乡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济宁市城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使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济宁市城乡796名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城市女性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农村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对教师进行心理维护时,应注意城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尤其应关注农村女教师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5.
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确保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是新时代高校德育发展的题中之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升思政教育质量、推动工作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方式。上海某医学类高校紧紧围绕全员育人—人人育人,育人主体发挥各自所长;全程育人—过程关注,广覆盖、准对焦,齐头并进;全方位育人—多方联动,协同校内外力量,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努力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6.
<正>自2004年天津大学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了以"心理委员"为基础的危机干预快速反应机制以来,此工作的开展很得到了同行们的认可,许多高校都相继在班委成员中增设心委员,以缓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力量不足的压力。时至今日,心理委员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一支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高校辅导员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及应对方式现状及其关系.方法 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对200名高校辅导员进行调查.结果 高校辅导员总体幸福感处于中上水平,男辅导员总体幸福感有降低趋势,女辅导员明显高于常模水平(P<0.01);不成熟型和混合型应对方式在某些变量上存在差异(P<0.05或P<0.01):高校辅导员的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与成熟型应对方式呈正相关,与不成熟型、混合型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各因子呈负相关.结论 各高校应该加强辅导员职业认知和职业认同感教育,建立辅导员心理健康维护制度和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帮助他们积极采用成熟型应对方式,缓解职业倦怠症状,从而有效提升辅导员的主观幸福感,促进其心身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教学效能感的相关关系,通过改善教师的心理状况,提升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方法选择东莞市厚街镇中小学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及教学效能感调查。应用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TE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文版(EPQ—RSC)为研究工具。结果中小学教师各因子中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因子与全国常模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PQ评分P、N、E、L分与全国常模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中小学教师SCL~90因子、EPQ量表评分与教学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结论中小学教师心理卫生水平总体较好,其心理健康水平、人格特质与教学效能感均呈显著相关。应重视和关注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而引发的恶性事件不断增多,社会各界对学生心理的研究进展比较迅速,而对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关注较少.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主导,是学校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其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只有教师具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热情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不仅积极、主动地传授知识,而且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调整心态,引导、塑造、培养学生,当好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市10所中等专业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由点及面,从而发现整个教师队伍在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方法 大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值得社会关注,应用心理疏导和辅导的方式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心理辅导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系列活动,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及增强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创设良好的校园精神环境。结论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