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抗心律失常药物均具有致心律失常作用.所谓致心律失常作用(prorrhythmia)是指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使原有心律失常恶化或引起新的心律失常.致心律失常作用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有些致心律失常作用明显与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其相关疾病有关,称为原发性致心律失常作用.当致心律失常作用的发生需要某些调节因素如血药浓度过高,药物相互作用,电解质紊乱和心肌缺血等存在时,称为继发性致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3.
4.
5.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促心律失常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7.
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20例分析杨龙雄(广西龙胜县人民医院龙胜县541700)关键词心律失常;抗心律失常;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ADD)主要用于治疗心律失常,但本身可引起或加重心律失常。笔者近年来遇见ADD致心律失常20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  相似文献   

8.
<正> 一个世纪前,人们就已经知道药物能诱发心律失常,但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的事实于近30年内才被发现,随着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新品种不断问世,目前对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律失常的效益/危险比率巳进行广泛研究,并引起普遍关注。定义及发病率抗心率失常药物治疗心律失常时诱发新的心律失常发生,或使原有的心律失常恶化的临床现象称“致心律失常作用”(Proarrhythmia)。以往认为这一现象少见,值临床事实并非如此。Compbell统计1964年1月至1985年3月间1333例应用抗心律失常药  相似文献   

9.
10.
11.
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纤颤引起的心脏性猝死是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美国每年大约发生30万例。研究表明植入式复律除颤器(implanted cardiovertor defibrillator,ICD)在预防室性心律失常死亡方面优于药物治疗,但还不足以作为单独抗心律失常措施。研究报道40%。70%ICD患者同时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以降低心律失常发作的频率和减少ICD放电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探讨胺碘酮、安搏律定、心律平对心房及房室传导系统不应期的影响。研究背景目前抗心律失常药物种类繁多,为提高临床用药的准确性,我们对三种抗心律失常药进行临床电生理研究,为临床正确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提供理论依据。处理方法对90例患者以随机法分为三组,每组30例,分别服用胺碘酮、安搏律定、心律平。用食道调搏法测定服药前后心房及房室传导系统有效不应期。对结果采用方差分析处理。结果胺碘酮、安搏律定、心律平均可不同程度地延长心房有效不应期。其组间对照无统计学意义。胺碘酮使房室传导系统有效不应期显著延长(P<0.05),安搏律定使之缩短,心律平使之轻度延长。但后二者服药前后自身对照无显著差异。结论对房性主动性心律失常,三种药物均可选用,心律平的副作用小,应首选。交界性主动性心律失常胺碘酮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抗心律失常肽对蛋白激酶C激动剂致心律失常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左室楔形心肌块灌注模型,随机分为①正常组;②佛波酯(PMA)组:PMA 0.5 μmol/L;③抗心律失常肽(AAP10)组:PMA 0.5 μmol/L +AAP10 0.5 μmol/L.同步记录心内膜、心外膜心肌细胞跨膜动作电位及跨室壁心电图,给予程序性期前刺激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发生.通过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Cx43)总量及其 S368位点去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MA组QT间期[(260±25) ms vs.(302±21) ms,P<0.01]显著缩短,Tp-e(同一心搏T波顶点至终点的间期)[(61±13) ms vs.(51±7) ms,P<0.01]及Tp-e/QT[(0.24±0.05) vs.(0.17±0.02),P<0.01]显著增大,Cx43的总量(P<0.05)及 S368位点去磷酸化水平(P<0.01)显著减少,室速诱发率(70% vs.0%,P<0.05)明显增加.与PMA组相比,AAP10组QT间期[(241±22) ms vs.(260±25) ms,P>0.05]及S368位点去磷酸化水平(P>0.05)无明显改变,但Cx43的总量(P<0.05)明显增加,Tp-e[(41±6) ms vs.(61±13) ms,P<0.01]及Tp-e/QT[(0.17±0.03) vs.(0.24±0.05),P<0.01]显著减小,且室速诱发率(20% vs.70%,P<0.05)明显降低. 结论 AAP10通过阻止PMA对缝隙连接的下调而减少PMA诱导的兔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龄化易于家兔左心房(LA)心律失常发生的电生理特征及其机制。方法:实验由青龄兔[年龄6个月,分为青龄对照组(青龄组)和青龄+异丙肾上腺素(ISO)组(青龄药物组)]和老龄兔[年龄26个月,分为老龄对照组(老龄组)和老龄+ISO组(老龄药物组)]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参与。利用常规微电极记录LA组织的跨膜动作电位(tAP),观察静息膜电位(RMP)、动作电位幅度(APA)、动作电位最大上升速率(Vmax)、动作电位复极化到20%和50%以及90%时程(APD20、APD50、APD90)以及延迟后除极(DADs),酶解法分离单个LA细胞,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LA细胞L-型钙电流(ICa-L)在使用ISO前后反应。结果:与青龄组比较,老龄组动作电位形态明显增宽,传导减慢,APD20、APD50和APD90均显著延长,APA、Vmax和RMP都明显减少或降低(P<0.05或0.01);在ISO作用下,青龄和老龄药物组tAP都明显变窄,传导增快,但与青龄药物组比较,老龄药物组APD各值缩短更加明显,APA、Vmax、RMP幅度都显著增大(P均<0.05),动作电位之后出现更大幅度的延迟后除极(DADs);在电压钳制方式下,与青龄组比较,老龄组ICa-L均明显减少,当钳制电压为+10mV时,老龄组ICa-L电流密度由青龄组的(9.5±1.3)pA/pF减少为(6.3±0.8)pA/pF(P<0.01),老龄组ICa-L的电流-电压(I-V)曲线明显上抬。在ISO作用下,青龄和老龄药物组ICa-L电流密度均明显高于各自对照组(P<0.01),但与青龄药物组比较,老龄药物组ICa-L电流密度增加更加明显(P<0.05),老龄药物组ICa-L的I-V处于其他各组LA细胞ICa-L的I-V曲线最下部。结论:老龄化LAs电生理特性在ISO的作用前后均发生了明显电重构,它为折返和触发性房性心律失常发生提供了易损条件和病理生理基础,其电生理机制是老龄LA细胞ICa-L在ISO干扰前后发生离子通道重构,引发细胞内Ca2+异常调控,使老龄化房性心律失常具有非常显著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慢性激活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对大鼠离体心脏电整复性(APDR)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将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CTL组)、NMDA激活组(N组)、NMDA抑制组(M组),经腹腔分别注射生理盐水(1ml/kg)、NMDA(2mg/kg)、NMDA(2mg/kg)+MK-801(0.5mg/kg),连续14d;结束后7d内,在Langendorff灌流条件下行离体心脏电生理研究,记录和测量左室前游离壁(LAF)的单向动作电位(MAP)及有效不应期(ERP),并绘制电整复性曲线,计算曲线最大斜率(Smax);运用Burst法刺激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结果:N组大鼠左心室90%的复极时间(MAPD90)和APDR曲线最大斜率(Smax)均较CTL组和M组大(P<0.01);N组大鼠左心室ERP和ERP/MAPD90均较CTL组和M组小(P<0.01);N组大鼠室性心律失常的诱发率均高于CTL组和M组(P<0.01)。结论:慢性激活NMDA受体延长了心室可激动时间,增加了左心室复极离散度,从而容易诱发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6.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7.
重度妊高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等症状 ,严重可以导致母婴死亡。对妊娠足月的重度妊高征 ,可以根据其临产与否及宫颈条件 ,立即决定其为阴道分娩或是剖宫产术。对于妊娠晚期的重度妊高征 ,因其胎龄不足月 ,胎儿生长发育及胎肺成熟度情况需通过一定时间的治疗 ,根据其病情变化来决定其治疗方案或终止妊娠的时机[1,2 ]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一阶段的治疗进行监测 ,防止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现将 2 0 0 0年至今我院收治妊娠晚期重度妊高征 30例的监测结果回顾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孕 31~ 36周重度妊高征 30例 ,其中 …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20.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