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乌梅丸治疗消化系统寒热虚实错杂证例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文  邢斌 《中医药学刊》2003,21(11):1955-1956
  相似文献   

2.
吕文  邢斌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1):1955-1956
乌梅丸 ,出自《伤寒论》 ,原治蛔厥、久利。笔者根据乌梅丸药物组成 ,扩大其临床应用范围 ,治疗消化系统寒热虚实错杂证取得良好效果 ,现介绍如下。1 消化系统寒热虚实错杂证病机分析消化系统疾患发病多由烦恼嗔怒、抑郁瞀闷、意欲不遂 ,初伤气分 ,肝郁气滞 ,肝气太过 ,戕伐脾胃 ,导致肝脾不和或肝胃不和的病理 ,即叶天士所谓“肝为起病之源 ,胃为传病之所”。或饮食不当 ,暴饮贪杯 ,胃气受损 ,土虚则肝木易乘 ,同样可以引起上述的病理变化。表现出胃脘疼痛、嗳气、腹胀、泛酸等症状。脾不足则湿内生 ,湿郁化热 ,湿热内蕴 ,可见恶心甚则呕…  相似文献   

3.
冯欣  刘亚峰  王博 《光明中医》2008,23(2):162-163
1 由乌梅丸看厥阴病的证治之法 既然厥阴病,证属于寒热错杂,阴阳混淆,那么治疗时,则应该寒热二法兼顾.我们从<伤寒杂病论>原文中的乌梅丸证条文与乌梅丸的方剂组成来看厥阴病的证治之法.<伤寒杂病论>原文第338条:"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此非脏寒.蛔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则呕.  相似文献   

4.
厥阴主方乌梅丸有泄木安土之功,主蛔厥,又主久利。清代以来诸多医家对此异议,认为其既为厥阴病主方,亦可用于疑难杂症。作为理肝重剂可泄木安土,用于肝脾、肝胃不和之诸证;同时亦将寒热并用,刚柔共济,气血兼顾,扶正祛邪等集于一身,广泛应用于内科杂病;寒热错杂之虚证肢厥,则可救逆迴厥,临证还须辨清脏厥、蛔厥,用药才会准确无误。临床应用当以气升降失和为依据,病机特点必以寒热错杂的虚证肢厥为见证。  相似文献   

5.
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并且以目前的治疗手段难以彻底根治,极大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对患者本人及家人造成了巨大压力.冯利教授提出恶性肿瘤三阶段的思想,认为第三阶段为寒热错杂阶段,病机较为复杂,往往涉及多个脏腑.而乌梅丸在《伤寒论》中虽为治疗蛔厥的要方,但蕴含多种组方思想,可寒热并用、清上温下,在临床中以乌梅丸为主...  相似文献   

6.
本观察旨在探讨乌梅丸加减方对糖尿病胃轻瘫(DGP)患者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在临海市中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或住院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男24例,女27例;平均年龄50.89±10.36岁;平均糖尿病病程8.50±2.90年...  相似文献   

7.
盛丽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4):126-126
消渴之名首见于《内经》,历代医学文献对本病病机论述观点众多,但从消渴的发生、发展以及现代药理研究等方面综合。笔者认为消渴应重视寒热错杂证。  相似文献   

8.
乌梅丸为《伤寒论》厥阴篇中的方剂,由乌梅、黄连、干姜、细辛、附子、桂枝、黄柏、人参、当归、川椒组成,后世多改丸为汤剂.笔者根据乌梅丸"酸甘辛苦复法”组方特点灵活运用临床,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山东中医杂志》2017,(12):1072-1074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之厥阴病篇,全方酸苦辛甘并用,清上温下。认为厥阴为阴阳相互转化的关键;久咳、顽咳与气机不畅、阴阳不相顺接有关,故与厥阴密切相关。临床上用乌梅丸加减治疗久咳、顽咳,尤其表现为寒热错杂、夜间咳嗽的类型,疗效尤其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乌梅丸治疗寒热错杂型慢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本溪市中医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96例寒热错杂型慢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西药联合乌梅丸治疗,对比分析2组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头晕、肝功能异常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寒热错杂型慢性结肠炎给予乌梅丸治疗,疗效显著,可显著减少临床症状与不良反应,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12.
张蕊  王作顺 《河南中医》2014,34(2):210-211
乌梅丸方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原方主治蛔厥证,又主久利。主治病机特点:一是寒温并用,邪正兼顾;二是以辛热、辛温和甘温的药物为重点;三是入脾胃(大肠)经的药物为主。消化系统病机特点:易寒易热,寒热互结。乌梅丸加减具有补泻兼施、温清并用、气血并调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慢性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萎缩性胃炎、克隆病、慢性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3.
彭涛教授临床紧扣厥阴病寒热错杂病机及乌梅丸主治范围,在综合判断患者体质及其气、血、水、火病理状态的基础上,运用乌梅丸治疗肿瘤、精神障碍、妇科疾病等疗效显著。该文介绍彭涛教授运用乌梅丸验案2则,以深化临床对乌梅丸的理解,扩大乌梅丸运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症状积分量表观察乌梅丸治疗寒热错杂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IBS-D患者采用分层区组随机法随机分为试验组(乌梅丸组)、对照组(洛哌丁胺组),每组45例。试验组给予乌梅丸汤剂,对照组给予洛哌丁胺,两组疗程均为4周,停药3个月后随访时进行症状评分。结果:乌梅丸与洛哌丁胺均能显著降低IBS-D患者的症状积分(P〈0.01),且乌梅丸优于洛哌丁胺(P〈0.05)。乌梅丸总有效率达91.1%,明显优于洛哌丁胺(82.2%)(P〈0.05)。乌梅丸在降低IBS-D患者腹泻、排便急迫感、腹痛、腹胀、乏力积分方面的优于洛哌丁胺(P〈0.05)。结论:乌梅丸治疗寒热错杂型IBS-D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无副作用,远期疗效较为理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吴冬月  徐帅  刘宁 《环球中医药》2021,14(6):1117-1119
乌梅丸源自《伤寒论》,现代方剂学将其归类为蛔厥、久利方.随着现代临床研究的进展,乌梅丸应用范围日趋扩大.本文例举乌梅丸治疗功能性腹痛、干燥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咳嗽验案四则,其主病虽各有不同,但存在共同病机,即寒热错杂、肝旺脾虚.据此,笔者得出结论:乌梅丸适应证绝非只有蛔厥、久利;临床应用不应只拘泥于病,凡六经辨证...  相似文献   

16.
乌梅丸为仲景治"蛔厥"主方.《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第338条[1]言:"蛔厥者,乌梅丸之,又主久利."根据后世医家的临证经验及相关文献报道,乌梅丸的应用从不应囿于"蛔厥"之症,本方寒温并用、补泻兼施,临证凡有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特点的见症,皆可使用乌梅丸化裁治疗.  相似文献   

17.
郑颖 《亚太传统医药》2014,(24):113-114
目的:探讨乌梅丸联合锡类散混合方治疗寒热错杂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寒热错杂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锡类散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乌梅丸联合锡类散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各症状积分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梅丸联合锡类散混合方能有效缓解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岳良明教授认为脾胃病多由肝传导所致,厥阴肝所致上寒下热证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基本病机,而乌梅丸融酸、苦、甘、辛于一炉,从而发挥辛开苦降,寒热并用,疏木补土的作用,全方标本兼治,阴阳相得,肝脾并调,契合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机,方证相合,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乌梅丸联合化疗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寒热错杂证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21年1月1日—2023年6月30日期间40例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XELOX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乌梅丸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评分、中医证候疗效、KPS评分、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神经毒性、肝功能损伤)发生率的变化。结果:治疗4个周期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KP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CEA、CA-199、TNF-α、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观察组CEA、CA19-9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NF-α、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神经毒性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消化道症状、肝...  相似文献   

20.
乌梅丸适用于治疗寒热错杂的疑难杂病。结合验案3则,阐述乌梅丸应用的注意事项及其与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麻黄升,麻汤适应证的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