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采用微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探讨“肠病及肺”的机理。方法:建立大鼠便秘模型,观察其结肠和肺部微生态变化。结果:便秘模型组的肠道需氧菌、真菌、大肠杆菌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多(P〈0.01),而厌氧菌、类杆菌和双歧杆菌显著减少(P〈0.01);同时,便秘模型组的肺部需氧菌增多,厌氧菌显著减少(P〈0.05),真菌显著增多(P〈0.01)。结论:肺肠微生态学上的菌群对应规律性变化可能是“肠病及肺”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在"肠病及肺"过程中呼吸道和肠道微生态的同步动态变化情况,探讨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微生态机制。方法:以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相结合的方法诱导实验性大鼠UC模型,分别在造模后第8天、第29天和第50天三个时间点对呼吸道和肠道的需氧菌总数、厌氧菌总数、肠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梭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进行同步检测。结果:UC大鼠出现肠道菌群失调,益生菌数量减少,条件致病菌数量增多。其呼吸道部分菌群同步出现相关变化。造模后第8天,需氧菌总数和葡萄球菌在呼吸道和肠道同步增多,厌氧菌总数和肠杆菌在肠道增多而在呼吸道减少。造模后第29天,需氧菌总数和葡萄球菌在呼吸道和肠道同步减少,厌氧菌总数和肠杆菌在肠道减少而在呼吸道增多;造模后第50天,呼吸道和肠道的需氧菌总数、厌氧菌总数和葡萄球菌在呼吸道和肠道同步增多。结论:肠病大鼠可出现呼吸道菌群的改变,在"肠病及肺"病理传变过程中,肠病大鼠呼吸道和肠道的部分菌群出现同步增多或减少的相关性变化,提示微生态菌群的变化可能是"肠病及肺"的机制和表现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3.
从肺肠微生态变化研究肺与大肠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微生态角度探索"肺与大肠相表里"的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肺病组(过敏性哮喘)、肠病组(便秘)和肺肠同病组(过敏性哮喘合便秘),每组10只,收集各组大鼠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粪便样本,进行肺部和肠道菌群主要微生物种类与含量检测。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肺病组、肺肠同病组大鼠的肺部菌群及3组大鼠的肠道菌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肠病组大鼠的肺部菌群与肺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肺肠同病组大鼠肺部菌群与肺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肠道菌群与肠病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肺病状态下可导致肠道菌群变化,肠病也可影响肺部菌群的变化,为"肺与大肠相表里"提供部分微生态学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应用微生态制剂治疗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选取在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鹤壁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12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行保肝、利尿及营养支持等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在行常规治疗干预措施的基础上,联合运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乳果糖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一段时间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相关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在肠球菌、乳杆菌、酵母样真菌、需氧菌肠杆菌和厌氧菌双歧杆菌的菌落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临床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肝性脑病发病率、自发性腹膜炎发病率和腹水消失率(4.69%,17.19%,85.9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9.06%,43.75%,45.31%);两组患者肠球菌、乳杆菌、需氧菌肠杆菌和厌氧菌双歧杆菌的菌群数量均有所增加,酵母样真菌数量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临床治疗肝硬化患者期间,长期服用微生态制剂,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肠道菌种群落结构,降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5.
郑旭锐  杨宇  郑秀丽  惠毅  刘旺华 《中成药》2014,(11):2388-2390
目的通过观察模型大鼠肺组织和结肠组织ERKmRNA水平的变化,从ERK信号通路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方法实验设空白对照组、肺病组、肠病组和肺肠同病4组。取各组大鼠的肺和结肠组织,用RT-PCR法检测其ERKmRNA的表达,分析肺病、肠病、肺肠同病之肺组织和结肠组织ERKmRNA水平变化的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肺病组大鼠的肺组织及其结肠组织ERK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肠病组大鼠的肺组织及其结肠组织ERK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1);肺肠同病状态下,大鼠肺组织及其结肠组织ERKmRNA水平与肺病组、肠病组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肺病状态下可引起结肠组织ERKmRNA水平的升高,肠病也可影响肺组织ERKmRNA水平的升高,从ERK信号通路的机制研究上为"肺与大肠相表里"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将脾虚小鼠的肠道菌群及服用补肺健脾颗粒后的肠道菌群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及双歧杆菌组对比.结果表明在小鼠形成脾虚的过程中,加喂补肺健脾颗粒组与脾虚组小鼠比较,小鼠肠道内双歧杆菌、乳杆菌和类杆菌都明显增多,并且恢复到正常水平;大肠杆菌和肠球菌的菌量显著减少,与脾虚组小鼠相应菌量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而且,补肺健脾颗粒能使肠道内厌氧菌与需氧菌数量比例维持在10001左右,有利于调整和维持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复方益气润肠胶囊对肠道常见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及对正常小鼠、便秘小鼠排便和肠推进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复方益气润肠胶囊对多种常见临床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株、肺炎克雷伯菌、鼠伤寒沙门菌、蜡样芽孢杆菌、粪肠球菌、藤黄微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以评价其体外抗菌活性;通过小鼠肠推进实验观察该胶囊对正常小鼠肠推进率的影响和对便秘模型小鼠首次排黑便时间、6 h排便量及肠推进率的影响。结果:抗菌实验显示,复方益气润肠胶囊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株M1233和肺炎克雷伯菌的MIC均为3.125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株M1805、铜绿假单胞菌、蜡样芽孢杆菌、粪肠球菌及藤黄微球菌的MIC均为6.250 mg/mL,对鼠伤寒沙门菌的MIC为25.000 mg/mL。对正常小鼠的肠推进实验显示,复方益气润肠胶囊高、中、低剂量给药组小肠推进率均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便秘模型小鼠的肠推进实验显示,各给药组首次排黑便时间均短于便秘模型组,6 h排便量均大于便秘模型组,小鼠肠推进率均高于便秘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复方益气润肠胶囊具有理想的体外抗菌效果和较好的肠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复方苯已哌啶建立慢性传输型便秘模型,通过观察肺、肠组织病理改变及水通道蛋白含量变化情况,初步阐明"肠病及肺"及从肺论治慢性传输型便秘的相关生物学基础。方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给予混有复方苯乙哌啶的饲料,造模时间为120天。造模结束后,测定大鼠24 h粪便量、含水量及小肠炭末推进率,观察结肠留存粪便粒数;采用HE染色技术观察大鼠肺、肠组织病理结构变化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大鼠肺组织AQP1及肠组织AQP3含量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排便量、粪便含水量、小肠炭末推进率及结肠存留粪便量较正常组均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大鼠肺、肠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肺组织中AQP1及结肠组织中AQP3在着色量及着色程度上均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采用复方苯乙哌啶成功复制出慢性传输型便秘模型,模型大鼠肺、肠组织均出现病理改变;肺组织AQP1及肠组织AQP3含量升高致津液代谢失常,可能是便秘"肠病及肺"及从肺论治慢性传输型便秘的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补肺健脾颗粒对脾虚小鼠肠道菌群变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玉英  王玺坤 《中医药学刊》2001,19(4):377-377,401
将脾虚小鼠的肠道菌群及服用补肺健脾颗粒后的肠道菌群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及双歧杆菌组对比,结果表明:在小鼠形成脾虚的过程中,加喂补肺健脾颗粒组与脾虚组小鼠比较,小鼠肠道内双歧杆菌、乳杆菌和类杆菌都明显增多,并且恢复到正常水平;大肠杆菌和肠球菌的菌量显著减少,与脾虚组小鼠相应菌量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而且,补肺健脾颗粒能使肠道内厌氧菌与需氧菌数量比例维持在1000:1左右,有利于调整和维持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模型大鼠肺部和肠道血管活性肠肽(VIP)与P物质(SP)含量变化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的机制。方法:实验设空白对照组和肺肠合病组(过敏性哮喘合便秘)共2组。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各组大鼠肺和肠道血管活性肠肽和P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肺肠合病状态下大鼠肺部血管活性肠肽和P物质含量呈显著性差异(P〈0.01),且肠道VIP和SP含量亦呈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肺肠合病状态下肺部和肠道血管活性肠肽、P物质含量均有变化,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提供了部分神经免疫方面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肺病、肠病、肺肠合病大鼠病理模型,通过观察其血清TNF-αI、L-1含量情况,探索"肺与大肠相表里"相关病理机制。方法:实验设正常对照组、肺病组(过敏性哮喘)、肠病组(便秘)和肺肠合病组(过敏性哮喘合便秘)共4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肺病组、肠病组、肺肠合病组大鼠血清TNF-αI、L-1含量均呈显著性差异(P<0.01);与肺病组比较,肺肠合病组大鼠血清TNF-αI、L-1含量呈显著性差异(P<0.01);与肠病组比较,肺肠合病组大鼠血清TNF-αI、L-1含量呈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肺肠合病组大鼠血清TNF-αI、L-1含量均明显高于肺病组及肠病组,证实TNF-αI、L-1可能是肺与大肠相关的共同物质基础,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提供一定的现代医学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山东中医杂志》2016,(9):774-776
目的:评价"宿痰伏肺"理论干预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可行性。方法:将241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2例和对照组119例,治疗组连续口服金龙固本合剂,对照组不予干预,观察疾病复发率、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水平等指标。结果:疾病复发率治疗组总有效率96.46%,对照组总有效率62.7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360 d,治疗组CD4~+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CD8~+水平较治疗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基于"宿痰伏肺"理论研制的金龙固本合剂能明显减少支气管哮喘发作次数,具有调节免疫功能作用,为哮喘缓解期的中医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乾坤胶囊治疗肺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乾坤胶囊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10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乾坤胶囊组(胶囊组)、化疗组和化疗加胶囊组(综合组).从临床症状、免疫指标、血象、生活状态(Karnofsky评分标准)、体重及p5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等方面进行了前瞻性对比治疗研究.结果:胶囊组总有效率94.12%,综合组总有效率90.91%,均明显高于化疗组57.85%(P<0.01或P<0.05).显示乾坤胶囊能明显改善肺癌患者症状、增加体重、有效地提高生存质量、提高细胞免疫功能、降低p53及PCNA阳性细胞数.结论:乾坤胶囊治疗肺癌疗效确切,其作用与调节免疫功能、抑制p53及PC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三承气汤对里实证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三承气汤对里实证模型动物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身粪便法制造里实证便秘模型 ,采用平板细菌培养 ,菌落计数的菌群分析法 ,分析里实证模型组及三承气汤各组动物肠道菌群。结果 :模型组双歧杆菌、乳杆菌、拟杆菌含量下降 (P<0 .0 1或 P<0 .0 5 ) ,大肠杆菌、肠球菌含量增高 (P<0 .0 1)。结论 :三承气汤对里实热证动物肠道菌群均有影响 ,抑菌谱有所不同 ,调胃承气汤对于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药组方对小鼠Lewis肺癌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中药组方对小鼠Lewis肺癌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及肺癌细胞转移的影响。方法 :复制小鼠lewis肺癌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中药组方对肿瘤细胞cyclinD1的表达 ,记数小鼠肺组织内肿瘤转移结节数量等数据。结果 :生理盐水组cyclinD1阳性表达率与中药组方组和替加氟组有显著性差异 ,而后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中药组和替加氟组转移瘤结节数量显著少于生理盐水组。结论 :中药组方能有效降低小鼠Lewis肺癌细胞cyclinD1的表达 ,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  相似文献   

16.
苏平  曹利平  蔡绪明  马也 《陕西中医》2021,(9):1257-1260
目的:探究益气宣肺汤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气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老年功能性便秘气虚证患者80例,分为益气宣肺汤组、乳果糖组,每组40例。益气宣肺汤组患者给予益气宣肺汤,乳果糖组患者口服乳果糖液,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便秘症状积分、平均每周自发完全排便次数(ANSCD)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结束后,益气宣肺汤组总有效率100%,高于乳果糖组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气宣肺汤组的显著有效率为90.0%,高于乳果糖组的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便秘症状积分均降低、ANSCD则增加,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益气宣肺汤组便秘症状积分低于乳果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改善,且益气宣肺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的各项指标均优于乳果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益气宣肺汤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气虚证效果优于乳糖液,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伴随症状。  相似文献   

17.
于心同  杨文佳  赵娜  陈云飞 《陕西中医》2022,(10):1326-1331,1358
目的:观察电针对围绝经期失眠大鼠睡眠觉醒脑电图及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取40只SD雌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和假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术复制模型,四组大鼠均行脑电图记录电极埋置术,术后恢复10 d,按分组接受不同的干预处理。通过阴道涂片观察大鼠动情周期,利用睡眠生物解析系统客观监测大鼠24 h睡眠觉醒脑电图,ELISA法测定血清促卵泡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和假电针组大鼠动情周期紊乱率显著增高(P<0.05,P<0.01),模型组和假电针组大鼠血清FSH、LH水平升高(P<0.01)、E2水平降低(P<0.01),电针组大鼠血清FSH升高(P<0.05)、E2水平降低(P<0.01); 模型组和假电针组大鼠24 h睡眠觉醒昼夜节律减弱,睡眠觉醒累积量在白天和全天觉醒增多、非快速动眼睡眠(NREMs)减少(均P<0.01),NREMs在白天和夜间睡眠片段化明显,短时程次数增多(P<0.05)、长时程次数减少(P<0.05,P<0.01),白天慢波睡眠到觉醒(S-W)之间的转换增多(P<0.05,P<0.01); 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动情周期紊乱率显著降低(P<0.05),大鼠血清FSH、LH水平降低、E2水平升高(均P<0.05),电针组大鼠24 h睡眠觉醒昼夜节律趋势接近对照组,在白天和全天觉醒减少、NREMs增多(P<0.05,P<0.01),白天和夜间短时程睡眠减少、长时程睡眠增多(P<0.05,P<0.01),白天 S-W之间的转换减少(P<0.05),睡眠维持稳定。结论:电针可改善围绝经期失眠大鼠的睡眠觉醒,通过减少觉醒时间,增加睡眠时间,并改善其睡眠结构,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性激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针刺配合生物反馈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锋  陈建永  詹程胹 《针刺研究》2006,31(5):294-297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生物反馈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疗效,并探讨其机理。方法:选择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45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每日以针刺配合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每日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两组均5 d为1疗程,休息2 d后继续第2个疗程,共3个疗程。于治疗前后观察排便次数、大便形状、排便困难程度和进行肛门直肠测压。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观察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包括每周大便次数、大便性状积分增加,及排便困难积分减少(P<0.05,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结束后1个月两组之间各项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配合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症状,并有较好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9.
宣肺中药对小鼠肠道传输功能减缓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便秘模型小鼠肠道传输功能改变及加味桔梗汤的干预效果,为开展便秘"从肺论治"相应效应机制研究、探讨"肺合大肠"相关生物学基础奠定基础。方法:4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模型给药组及正常给药组,采用自身粪便与复方地芬诺酯灌胃法建立小鼠复合便秘模型。模型给药组及正常给药组以加味桔梗汤灌胃,正常组、模型组灌胃蒸馏水,连续7天,观察小鼠的排便情况及小肠推进率。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首粒黑便时间延长,4h排便粒数、4h排便重量、小肠炭末推进率均明显减少(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模型给药组小鼠首粒黑便时间缩短,4h排便粒数、4h排便重量、小肠炭末推进率增加(P<0.05)。正常组与正常给药组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自身粪便与复方地芬诺酯灌胃法制备的小鼠复合便秘模型,存在明显肠道传输功能障碍;加味桔梗汤宣肺降气,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改善便秘小鼠肠道的传输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隔物灸联合阿瑞匹坦、昂丹司琼预防晚期肺癌患者顺铂化疗胃肠道毒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0例晚期肺癌化疗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单纯服用阿瑞匹坦及昂丹司琼者纳入对照组(n=46),在其基础上联合采取隔物灸治疗者纳入观察组(n=34)。比较化疗第1周期(T1)、化疗第2周期(T2)、化疗第3周期(T3)、化疗第4周期(T4)结束时,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嗳气反酸、饮食减少、疲乏无力)变化,分析化疗4周期内,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及非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1结束时,两组各项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结束时,观察组嗳气反酸、饮食减少、疲乏无力中医症状积分与T1结束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低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0.05)。化疗4周期内,观察组发生恶心呕吐严重程度明显较对照组更轻,中重度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两组肝功能损害、腹胀/便秘、皮疹、呃逆、眩晕/嗜睡等非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物灸联合阿瑞匹坦及昂丹司琼能有效减轻晚期肺癌患者在顺铂化疗方案中出现的恶心呕吐症状,药物安全性良好且不易于产生耐药性,对改善其预后生存质量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