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吴鞠通先生著有《温病条辨》,其医治温病之术天下广为传播,无人不晓。他继承叶氏之业,又有创新,综合温病学术之长,疏之为条辨,从而使温病学术独树一帜,成为温病学术发展的奠基人之一,其名鼎鼎,但吴氏之《解难产》一卷,则远不及治温病声誉在外,然余祖传中医妇科,又从事临床多年,而对吴先生《解难产》一论,奉为宝书,反复研读,作为行医指南,受益匪浅,兹将吴氏《解难产》的学术思想浅论一、二,供同道斧正。  相似文献   

2.
3.
丁子惠  李萍 《光明中医》2020,(23):3702-3703
清代医家吴鞠通学术思想及辨治经验首宗于《黄帝内经》,且《黄帝内经》所论诸旨对吴鞠通影响深远,吴鞠通在他的著作《温病条辨》一书中,开篇即引用《黄帝内经》原文作为温病的总论,吴氏所创三焦辨证理论体系也来源于《黄帝内经》,通过对吴鞠通的代表作《温病条辨》一书的研究,考证《黄帝内经》对吴鞠通学术思想理论、临床辨证论治及遣方用药都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吴瑭,字鞠通,江苏淮阴人(1736~1820),温病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一生经历多次瘟疫流行,潜心钻研,考之《内经》、《伤寒论》诸书,著成《温病条辨》一书。使温病学从理论到实践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系统知识。  相似文献   

5.
赖鹏华  黄海 《福建中医药》2007,38(3):47-47,54
动物药是动物的器官、组织或代谢产物,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之得当,往往可收奇效。我国远在4000年前甲骨文就记载了蛇、麝、犀牛等40余种动物药,随着与疾病斗争的过程,对动物药应用和认识也日益丰富,温病四大家之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也应用了不少动物药。吴氏出生于书香门第,幼年习文,攻读儒学,后又到北京参与校对撰抄《四库全书》,得以博览群书,是个典型的儒医,  相似文献   

6.
《温病条辨》评介--吴鞠通学术思想探讨(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温病条辨>的主要内容及其学术思想的核心 <温病条辨>一书的主要内容在三焦篇.在三焦篇中,吴鞠通将各种温病按病变性质分为温热病和湿热病两大类别,分别论述其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7.
总结吴鞠通儿科用药特点:少用辛温,善用甘味,慎用苦寒,攻补得当,用药轻灵,权衡利弊。  相似文献   

8.
《温病条辨》评介--吴鞠通学术思想探讨(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吴瑭(鞠通)所著的<温病条辨>是一部理、法、方、药自成体系的温病学专著.此书问世已200余年,因其对温病的辨证论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大指导意义,所以一经刊行,即为广大医家所称誉、效法.至今,被人们视为学习和研究温病学的重要参考文献.但因其体例独特,内容纵横交织,初学者往往难于掌握要领.笔者仅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对此书及其作者做一评介.  相似文献   

9.
吴鞠通,乃清代著名医学家,温病四大家之一。师宗于仲景,推崇于叶天士,著有温病学专著《温病条辨》,创立了三焦辨证,所创建的名方,验证至今,经久未衰。根据温病易伤阴化燥,温邪易犯阳明,致阳明腑实的特点,开创了阳明温病下法之先河,提出了"凡逐邪者,  相似文献   

10.
清代医家吴鞠通对甘草的运用有独特见解,在其代表作《温病条辨》中有多处论及甘草加减取舍的情况。吴鞠通临证运用甘草时不单纯局限于药物功效,主张从病证、病位、病性三方面入手,合理使用。在病证方面,偏于实证或有水湿痰饮等有形病理产物阻滞的,因甘草浊腻、易生壅滞,多弃而不用;偏于虚证,需要发挥甘草补益之功时,不可舍用。在病位方面,上焦病常需与桔梗相配,开提肺气;中焦病可巧用甘缓之性,集中药力于病所,取其逗留中焦之意;下焦病常因温病后期热伤真阴,需用甘草坐镇中洲,以待真阴来复。在病性方面,病性急迫需药物迅达祛邪外出的,因甘草能缓和药力而削弱他药疗效,故不宜使用。至于用量,在发挥佐助佐治功效时,用量较少,常为五分或一钱;取清热解毒之意时,多为生用,且用量多在二钱或三钱;取坐镇缓急功用时,多为炙用,且用量要大,范围可在一两至三两之间。  相似文献   

11.
温病易伤津耗液,特别是温病后期,阴伤现象尤多,而阴液存亡对温病预后有密切关系。吴锡璜指出温病"存得一分津液,即有一分生机"[1],滋阴在温病后期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清代医家吴鞠通,初习儒,至十九岁时,因父病不治,认为“父病不知医,尚复何颜立天地间!”于是,愤而弃举子业而欲为医。但所见之医,皆无出奇之处,无高深之理论,无独到之见解,无对证之良方。后至北京,在四库馆阁中见到了吴又可的《温疫论》,方服其“议论宏阔”;至于后来与大学士汪廷珍先生的交往中,  相似文献   

13.
祛湿法是中医的主要治法之一.香港地区地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长年受偏东或偏南温暖而潮湿的气流影响,空气暖中带有湿,故"天暑下迫,地湿上蒸,人处气交当中,易感湿热之邪"(《临床证指南医案》).且"东南卑下,山泽蒸气,湿从外入,自下而上……"(《证治汇补·湿证》),证候表现独特.现结合临床浅淡吴鞠通祛湿法在香港地区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玄参、生地、麦冬是l临床上常用的养阴保津药物,吴鞠通用这些药物组成许多方剂,治疗温热疾病,堪称后世楷模。为了探索其应用规律,仅将《温病条辨》中有关内容作一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概述中医下法的源流,继而将吴鞠通《温病条辨》对下法内容的补充加以归纳总结,即:对“热结旁流”证治疗用方的改进与创断;首倡增液润下法;创制护胃承气汤,创立阳明热结下之不通五种变证的治法,创制了新加黄龙汤、宣白承白汤、导赤承气汤、牛黄承气汤、增液承气汤等五个新的承气汤。这样,吴氏极大地丰富了下法的内容,扩大了下法的应用范围。从而,吴氏对祖医学下法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试论吴鞠通病原说的科学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论吴鞠通病原说的科学性邓铁涛(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510407)关键词吴鞠通病原说世人多不理解中医没有细菌学说,却能治疗传染病,对病毒性传染病的治疗效果甚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故安在?因为中医走的是另一条道路。中医虽无细菌学说,但细菌早已被概括于“邪...  相似文献   

17.
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吴鞠通深谙五运六气之理,他运用五运六气理论在《温病条辨》中对温病发病诊治等作了全面的论述。本文从运气不同、疫病寒温各异,辨证治疫、注意温凉,岁气君火、易发伏暑,痘本温病、治在求本四个方面对吴鞠通的辨治温病的五运六气思想进行了深入探讨,对现今研究运气对温热性疾病的影响、诊治及全面了解吴鞠通的学术思想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列举了《温病条辨》中焦篇有关下法的证治方药,借以说明吴氏以仲景三承气之方与法为基础,随证变通而增设了增液汤、增液承气汤、护胃承气汤、宣白承气汤、承气合小陷胸汤、新加黄龙汤、牛黄承气汤、导赤承气汤、桃核承气汤、小承气合茵陈蒿、黄连解毒汤等证治方药,辨证精细,各有所主,用之效验,对仲景学说有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9.
清代医家吴鞠通,以三焦辨证为纲领,著成《温病条辨》,系统全面地总结了前贤和自己治疗温病的经验,集温病学说之大成。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对祖国医学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