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索承德市6~17岁儿童肥胖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本市城区和农村10所中小学,对入选的16 811例儿童进行体格检查.计算超体质量、肥胖率及不同年龄、性别、地区儿童超体质量、肥胖率.通过问卷调查初步筛选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将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进一步分析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结果 抽取的16 811例儿童中,超体质量率为13.09%,肥胖率为12.1%.其中男孩的超体质量、肥胖率高于女孩;城市、农村儿童超体质量、肥胖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春期超体质量、肥胖发生率高于青春前期;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肥胖与父母超体质量、喜喝含糖饮料、上网看电视时间长可能是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 该市6~17岁儿童超重、肥胖率较高.合理饮食、正确生活方式、增加运动可以部分减少肥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西6~13岁儿童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超重肥胖的发病机制及有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分层整群随机的方法,于2010年抽取广西6 370名6~13岁儿童,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及问卷调查,以《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超重和肥胖预防与控制指南》(试用)为判断标准,对检出的超重肥胖儿童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6370名儿童超重肥胖率为9.9%,其中男童超重肥胖率为12.2%、女童7.5%;城市儿童超重肥胖率14.6%、农村儿童4.8%。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城乡、父母亲文化程度、出生体重、饮食开支、偏食、吃饭速度、户外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与儿童超重肥胖有统计学关联(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城乡、吃油炸食品、喝碳酸饮料、偏食是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父母亲文化程度、睡眠时间是儿童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结论广西6~13岁儿童超重肥胖率低于全国水平,生活环境、饮食行为及运动是儿童超重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健康教育、饮食调整及运动锻炼是减少儿童超重肥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正常体质量、超重和肥胖儿童中代谢综合征(MS)及其各组分的检出情况,并分析家庭因素、饮食行为及膳食因素与儿童MS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上海市卢湾区和宝山区各1所小学1 707名儿童,筛查出超重和肥胖儿童364名,将其中同意抽取静脉血的94名儿童根据筛查结果进一步分为超重组(n=34)和肥胖组(n=60);同时设立正常体质量的对照组(n=120).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测量、血压和血液生化检测,分析MS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 707名儿童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2.8%和9.1%;男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均明显高于女生(P=0.000);卢湾区小学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率明显高于宝山区(P=0.000).采用Cook诊断标准.发现Ms发病率在对照组、超重组、肥胖组中分别为0.8%、2.9%和6.7%.肥胖组儿童中,腹型肥胖、高血压、高三酰甘油(TG)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的总检出率分别为76.7%、46.7%、11.7%和6.7%,具有1、2和3项MS组分者分别占51.7%、35.0%和6.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蛋白质、钙、维生素C、维生索E的摄入量高是MS各组分的保护因素,父母肥胖、食量大、进食速度快、祖父母为其烹饪、父母对其饮食行为的影响是MS各组分的危险因素.结论 被调查儿童的MS发病率较高;家庭因素、饮食习惯及膳食因素与MS各组分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不同亲子对类型、不同年龄段,父母体重状况与子代超重/肥胖风险的关联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上海市浦东新区3个有区域代表性的社区,2021年36月在读幼儿园儿童,测量儿童身高、体重,并采用问卷调查收集父母身高和体重数据、人口学特征、家庭社会经济水平信息。共募集5 129名儿童及家庭,按儿童体重状态分为超重/肥胖组和非超重组。以儿童超重/肥胖和非超重为二分类因变量,按年龄段分层和亲子队类型分层,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父母体重状况与子代超重/肥胖风险的关联性。结果 5 129名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21.4%,父亲超重/肥胖检出率52.1%,母亲超重/肥胖检出率17.5%。调整儿童出生情况、运动时间、饮食习惯、母孕情况、父母年龄、社会经济水平后,与父母双方非超重相比,父母亲双方超重/肥胖所生女儿和儿子的超重/肥胖风险OR(95%CI)值为分别为3.69(2.645.15,P<0.001)、2.80(2.093.76,P<0.001)。在不同的年龄段中,父母双方超重/肥胖时3 4岁儿童超重/肥胖风险最高,OR(95%CI)值为4.18(1.6510.57,P=0.003)。母亲超重/肥胖时3 4岁儿童超重/肥胖风险最高,OR(95%CI)值为2.66(1.275.57,P=0.01),随着年龄增加,母亲与子代关联性趋于平稳,父亲与子代的关联性变得更强。结论 父母超重/肥胖是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父母双方超重/肥胖或母亲超重/肥胖对34岁儿童影响最大。父母体重状态与子代超重/肥胖风险关联性因父母体重状况、亲子对类型、儿童性别、年龄而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城区儿童少年单纯性肥胖的危险因素构成及影响程度。方法 :对贵阳城区某学校407名学生采用身高体重测量法进行肥胖筛查。同时按1:1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随机抽取的23名单纯性肥胖儿童与对照组(19名)进行家家庭基本情况、生活行为习惯及24小时膳食营养的问卷调查。结果: 按“学生健康监测”软件评价,得到肥胖检出率为9.82%,其中男学生10.47%,女学生9.26%,肥胖的高峰年龄是10-12岁,主要表现为轻度肥胖(57.5%),经对危险因素分析发现:家族遗传倾向、不好运动、特殊饮食习惯为儿童单纯性肥胖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家庭遗传、不好运动影响最大。结论:该校儿童少年肥胖检出率比较高,比10年前高出6.04个百分点;与肥胖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家族遗传、营养摄入多而运动少、不良饮食习惯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温州市小学儿童身高、体质量发育状况及超重、肥胖流行现状,为做好预防肥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温州市小学儿童体格检查,测量身高和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值,以中国肥胖工作组制定的标准筛查超重、肥胖,以超重、肥胖发生率作为指标.结果 温州市6~12岁小学儿童身高每年增加5 cm,12岁以后增长速度变缓;男生身高、体质量均高于女生,城区学生身高、体质量略高于农村学生,温州市6~13岁小学儿童总体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1.2%和6.4%,男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2.9%和7.9%;女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9.2%和4.6%.除13岁组男生超重率外,其余各年龄组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于女生,(均P< 0.01);随着年龄增加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降低(均P<0.01).结论 温州市小学儿童生长发育情况符合我国儿童青少年体格发育的一般规律;温州市小学儿童总体超重率和肥胖率高于浙江省平均水平,男生高于女生,男生和女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预防儿童肥胖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2004年西安市11~17岁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现状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西安市11~17岁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通过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西安市6城区30所中学1 804名学生(11~17岁),测量其身高、体重并计算体质指数(BMI),采用2000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低体重标准及中国肥胖工作组(WGOC)推荐的超重和肥胖判定标准计算低体重率、超重和肥胖率.出生体重、家庭住址、经济状况、家长学历、职业和身高、体重等信息通过家长填写问卷采集.结果 西安市青少年总超重肥胖率为17.4%(超重率11.2%、肥胖率6.2%),其中男性总超重肥胖率为20.2%,女性为14.4%.低体重率为2.7%.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性别、年龄、家庭居住地、家庭经济状况及父母体重与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显著相关(P<0.05).经性别、年龄调整后,城区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风险是郊区的2.7倍(95%可信区间1.8~4.0);家庭富裕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风险是不富裕家庭的1.6倍(95%可信区间1.04~2.5);父母超重或肥胖的青少年超重肥胖发病风险是父母体重正常的1.8倍(95%可信区间1.3~2.5).结论 超重和肥胖已经成为影响西安市青少年健康的一个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多发于城区、经济富裕或父母肥胖的家庭,以男性居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云南省通海县农村居民超重、肥胖现状及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通海县9个乡镇的18岁及以上在家常住人口4070人,对超重、肥胖及危险因素等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4070人超重率为23.5%,其中,男性超重率为24.4%,女性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6.3%,其中,男性肥胖率为5.1%,女性肥胖率为7.2%,男性肥胖率低于女性(P=0.006)。不同人群的肥胖率存在差异,主要受年龄、性别和民族的影响。结论超重和肥胖成为影响云南农村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应积极倡导合理营养、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实施超重肥胖的干预和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及肥胖流行情况,为探讨防治肥胖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24h膳食询问、体格检查及一般情况问卷调查法,对上海市两所中学和两所小学共4 542名学生进行营养状况及肥胖率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中小学生肥胖检出率平均为12.3%,男生(17.1%)显著高于女生(7.0%),肥胖率最高年龄段为9~10岁.中小学生的蛋白质、脂肪、能量摄入能达到膳食参考摄入量标准(DRIs),但钙、铁、锌、VitC在DRI标准的80%以下.统计分析显示与肥胖相关的因素有父母职业、文化程度、母亲肥胖程度、进食速度等.结论男生肥胖率高于女生;肥胖有家属倾向性,提示可能与遗传及家庭饮食习惯、生活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阳春市中学生超重、肥胖的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该市中学生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阳春市中学生超重发生率为6.98%,肥胖率为2.81%;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生.父母肥胖、进食快、喜吃蔬菜是肥胖的影响因素.结论 中学生肥胖的发生主要与不良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还与父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