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急诊科护患沟通缺陷及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良好的护患沟通,可以增进护患之间的理解,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促进疾病的康复;可增强患者对医疗技术局限性和高风险性的了解,增加对医务人员的信任,从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急诊科是门诊的一个窗口,在本科就诊的病人,往往都是急、  相似文献   

2.
目的:改善护患关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方法:掌握沟通技巧,改善传统的护理理念。结果: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结论:良好的护患沟通是防范和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前提,同时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护患沟通在医疗纠纷中的现状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慧明 《西部医学》2009,21(7):1226-1228
目前医疗纠纷的发生有不断增长。本文对当前护患沟通在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的原因,提出应根据病人需求,转变护士服务理念,提高护理质量,优化医疗环境,促进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是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如何在临床教学中加强护生医疗纠纷防范意识.方法 总结临床工作及教学工作中关于护生医疗纠纷防范教育的体会.结果 医疗纠纷发生既有医源性因素,也有非医源性因素,提出临床教学中加强护生医疗纠纷防范教育的措施和重要意义.结论 将法律意识、纠纷意识、服务意识、医疗安全意识等寓于临床教学之中,以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加强护患沟通,改善护患关系,有效降低医疗纠纷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淑云 《中外医疗》2011,30(36):150-150
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人们对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使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呈不断上升趋势.沟通是引发医疗纠纷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沟通技巧不仅能消除患者不良情绪,促进疾病康复,提高治愈率与护理质量,还能有效改善护患关系,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因此,分析影响患者沟通的因素,加强护患沟通,有效改善护患关系,降低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在儿科医疗活动过程中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并对防范方法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儿科医疗活动过程中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针对存在的原因提出一些防范方法。结果与结论儿科医疗活动过程中,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如儿科护理人员责任感不强、不善于运用沟通技巧等,再加上来自儿科患者家属及医院方面的因素,导致护患纠纷频繁发生,应当加强护理管理,强化护患沟通,进一步强化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于淑芹  尚黎黎  白凤芝 《吉林医学》2011,32(13):2687-2688
<正>近年来,医患关系较为紧张,特别是儿科病房,因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容易发生护患冲突,护患矛盾较成人更为突出。护士作为医疗活动中的主要成员,是医患沟通的桥梁,融洽护患关系可有效地降低医疗纠纷。沟通能力差,向家长解释不到位,穿刺技术不过硬是护患冲突的主要原因。下面是笔者对儿科护理中护患沟通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孙长雯  杨文东 《吉林医学》2010,31(16):2516-2518
目的:分析二级医院急诊科发生护患纠纷的潜在因素,探讨防范措施,减少护患纠纷发生。方法:总结分析护患纠纷的潜在因素,探讨防范措施。结果:潜在因素包括:①护理人员服务观念滞后、责任心不强、法律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的沟通、期望值差异以及护理文书记录不规范。②患者及家属因素(自身素质及不良心境)。③社会因素(新闻媒介的误导及医疗费用过高)。防范措施包括:①增强服务意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增强法律意识、加强护患沟通、加强危重患者管理以及护理文书管理。②患者及家属因素的防范(面对面的宣教以融洽护患关系)。③全社会及管理者应积极参与护理纠纷的防范。结论:二级医院发生护患纠纷的潜在因素包括护理人员、患者与家属以及社会因素,采用有针对性地防范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防范护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正> 护患沟通是指护理工作人员为完成医疗服务任务,对患者在心理、精神等诸多方面进行的启发、交流活动,它是护理基础性工作,是医德医风的具体体现形式。有效的护患沟通是促使患者身心健康,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信任感,提高护理人员责任心,减少医疗纠纷和提高医院竞争力的重要举措。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护理模式的转变,引导护理人员养成良好的护患沟通习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就影响护患沟  相似文献   

10.
为了防范护患纠纷,对产生护患纠纷的原因进行解析。患者的维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对医疗服务质量的需求增加;护理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差、责任心不强、法律意识淡薄及护患之间的沟通不到位是产生护患纠纷的主要原因。因此提出护理工作者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转变服务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加强法律知识学习、规范医疗记录,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心血管疾病医疗纠纷的特点,为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防范医疗纠纷提供参考。方法对某三级甲等医院近八年发生的434例涉及心血管专业疾病的医疗纠纷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血管疾病纠纷易发于青壮年患者(185例,42.63%),患者转归结果中致死、致残率高(296例,68.2%)。引发纠纷的主要原因是救治未达预期治疗效果、医患沟通欠缺;费用告知缺陷等。结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风险意识、加强医患沟通能力是防范心血管疾病医疗纠纷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当前医疗纠纷频发,处理非常复杂,既有医疗机构的原因,也有患者的原因,还有社会的原因。处理医疗纠纷时医疗机构应当强化首问责任制,防止患方陷阱取证,不要轻易修改病历,积极配合患方复印封存病历和医疗鉴定,必要时主动申请鉴定,积极面对媒体采访,对医闹不姑息迁就。医疗机构预防医疗纠纷应做好下列工作:加强业务学习,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常规,健全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加强医患沟通,高度重视病历的书写,防止与医疗机构或医疗工作有关的其它纠纷发生。  相似文献   

13.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疗纠纷发生的常见原因包括忽视全身性疾患、填塞物遗留或脱落、术前或操作前沟通不当、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医疗文书书写不当。为了防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疗纠纷的发生,应将医疗纠纷典型案例融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中,以提高耳鼻咽喉专业学生医疗风险意识,增强防范医疗纠纷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良好的医患沟通是有效化解医患矛盾的基础,是处理医患纠纷的重要方法。立足于研究专职医患纠纷处置人员的沟通能力在医患纠纷处置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从伦理学角度分析医患纠纷处置人员沟通素质,并提出为了更好地解决医患纠纷,专职医患纠纷处置人员需要具备沟通素质、伦理修养、医学专业素质以及法学专业素质等。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保护处于繁忙超负荷运转状态中的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医学发展,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区分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建议从法律高度重新定位医患关系、重视医学模式的转换、加强纠纷防范教育、建立纠纷防范多维支持保障系统等方面采取措施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一种多功能护理工作站应用于临床科室。方法:将治疗车与护理车合二为一。结果:护理工作效率提高,护士满意,病人满意。结论:多功能护理工作站的应用,减少护士的体力消耗,增加巡视、观察病情和病人交流时间,提高人性化服务质量,减少医疗纠纷。二车合一,节约成本支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医疗纠纷明显增多。一旦发生医患纠纷,往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去平息,因此,如何防范和减少医患纠纷就成为患者及其家属、医院、社会所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文章对医患纠纷的现状、原因及解决办法试做分析与探讨,以期改善医患纠纷不良现状,从而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8.
肖莹  张翔 《医学与社会》2013,26(4):44-45,62
从我国医疗纠纷的处理现状出发,分析现有医疗纠纷处理机制与方法,即当事人和解制度、行政调解制度和诉讼制度的优点与缺点。运用机制设计理论,提出从防范医疗纠纷发生、明确医疗纠纷责任、理顺医疗纠纷各方权益、完善医疗纠纷处理路径等方面,建立与完善多元化的医疗纠纷处理应对体系。  相似文献   

19.
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医疗纠纷明显增多,给医院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分析某大医院2005年发生的医疗纠纷,以医疗、服务和管理三方面进行分类,分析医疗纠纷产生的诸多因素,针对新时期新型医患关系的现状、成因及所给启示,从社会、经济、文化、心理、法律等多层面进行了探讨,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医疗纠纷的防范措施与处理方法,以期形成一种良好、健康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20.
张少毅  张彦  杨太珠  胡怡苹 《四川医学》2013,(10):1602-1603
目的 探讨降低产前超声检查医疗纠纷的措施.方法 对近年来导致产前超声检查中医疗纠纷发生的因素作一全面的分析.结果 产前超声检查的局限性引发的医患矛盾甚至医疗纠纷日益增多.结论 通过强化预防措施,加强医患沟通、知情告知,提高对产前超声检查正确的、理性的认识,规范医疗行为,以降低产前超声检查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