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延续的两个必须的基本条件,缺一不可。物质资料生产,是通过人们的劳动实现的;而人类自身生产,则是通过人们的性交实现的。中国古人类的性交活动,与中国古人类有着同样悠久的历史。但是,中国古人类开始关注性交并对性交加以规范,则是生活在距今69万年前的“北京人”;对于性交加以研究的,则  相似文献   

2.
对于中国古人类来说,性交活动,是一项仅次于物质资料生产的非常重要的活动.所以他们一直很重视.经过对于性交活动的两次规范之后,到山顶洞人文化期之末(距今2万年左右),又出现了"始制嫁娶".始制嫁娶仍然是对人们性交活动的一种限制.  相似文献   

3.
距今1万年左右,中国进人了母系氏族社会晚期.先民们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改善了自己的生活条件,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和进步,其中,中国古人类情感的发展和房屋建筑的进步,对于对偶婚姻的产生和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一男一女的性交关系,没有感情,不能维持长久;没有房屋,则不具备维持长久的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4.
丁玫 《中国性科学》1999,8(2):31-33
中国近年来,现代性学兴起,西方的性学理论不断输入,其中之一便是“性分离论”。何谓“性分离论”?未见明确定义。但从内容来看,则有五种:性与宗教分离,性与道德分离,性与家庭分离,性与婚姻分离,性与爱情分离等。其中,以性与法定婚姻分离为中心和基础。这就是说,“性分离论”要将性交与宗教、道德、家庭、婚姻、爱情等客观存在的社会意识、社会制度都分离开  相似文献   

5.
王玉波 《中国性科学》2004,13(12):31-33
实行走婚的并非永宁纳西人,而是摩梭人.走婚不是乱婚而是有严格规范的.走婚避免了血缘内婚,有利于女性的自我保护和优生优育,体现了男女平等和婚姻自主.使性爱建立在纯洁的感情基础上,形成健康的性爱心理,保障了摩梭社区社会秩序的稳定.摩梭人的走婚是曲折复杂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婚姻形式,而非杂乱性交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中国老年男同性恋者的情感经验和这部分人群在生命历程中自我认同的社会建构.方法 2011年起,对4地老年男同性恋者进行口述史访谈.结果 在具有时代特色的生命历程中,中国老年男性同性恋者逐渐形成一套带有羞耻感的自我认同话语.这种情感即源于他们在异性婚姻与同性关系之间以及孝道与家庭之间的心灵挣扎,也受制于社会以及他...  相似文献   

7.
新婚性交失败/未完成性交的婚姻(UCM)也被称作新婚性勃起功能障碍(ED)、圆房失败等,是指婚姻开始即出现性交不能成功。男性往往不存在器质性病变,一旦诊断为ED则容易忽略导致UCM发生的女性和其他综合因素。文化背景、性知识缺乏和女性性功能障碍等也是重要原因,除了针对ED的治疗以外,性教育和多学科参与十分必要。本文就UCM的发生原因、诊断依据和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距今250万年前,已经有了中国古人类,同时便有了中国古人类的性活动,因而它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之一.性活动涉及每一个人,每一代人,并且是经常的,因而它是中国最普遍的文化之一.  相似文献   

9.
丁玫 《中国性科学》2001,10(4):35-37
<性的问题>一书花了很多篇幅谈论中国刑法中的性法律问题,其中包括该书第52~55页所讲的"自愿年龄线".根据该书作者李银河女士的说法,在中国刑法的奸淫幼女罪的法条中规定了一个"自愿年龄线",这个"自愿年龄线"就是14周岁.所谓"自愿年龄线"(即14周岁)就是中国少女有权与成年人自愿性交的年龄线.简言之,中国的少女除了有一个法定的结婚年龄之外,还有一个法定的性交年龄.按照李银河女士的说法,"自愿年龄线"是男女都有的,也就是说,中国的少男也有这两个法定的年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婚姻冲突应对策略与婚姻质量、婚龄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方便取样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选取已婚个体914人,使用亲密关系冲突应对方式量表和Olson婚姻质量问卷(ENRICH),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考察已婚男女的婚姻冲突应对策略、婚姻满意度的差异性,及与婚龄之间的关系.结果:(1)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婚姻满意度、性格相容性、夫妻交流3个因子得分均低于美国常模,而角色平等性得分高于美国常模,且女性角色平等性的得分高于男性.(2)在冲突解决策略的回避和服从维度上男性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性.(3)妥协对婚姻质量有正向的积极作用,而控制、服从、回避、分离和行为反应对婚姻质量有负向的消极作用.(4)男性的婚姻满意度、婚龄与回避呈显著正相关.(5)女性的婚姻质量中的夫妻交流与角色平等性与婚龄呈负相关,即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对夫妻交流的方式和交流量越不满意,对婚姻中的承担的角色评价越低.(6)逐步回归显示,男性婚姻应对方式中的行为反应、妥协、控制、分离可以预测婚姻质量42.8%的方差变异,其中行为反应的贡献最大,解释32.4%的变异;女性婚姻应对方式中的妥协、行为反应、回避、分离4个因子可以预测婚姻质量45.9%的方差变异,其中妥协的贡献最大,解释33.4%的变异.结论:婚姻冲突应对方式和婚姻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婚姻健康咨询服务实践中,应关注其性别差异,有针对性的进行认知和行为治疗,使其学会应用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来应对现实生活应激事件,从而提高婚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