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葛德亮 《黑龙江医药》2014,(6):1455-145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我院2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的容积重建(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在显示血管形态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图像质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A与DSA比较,诊断阳性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于瘤壁血栓伴钙化导致的血管狭窄,MIP与DSA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A对于诊断颅内动脉瘤具有安全无创、准确可靠的特点,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董福仁  张祥林  王志铭  雷振 《江苏医药》2013,39(2):202-204,249
目的 探讨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3D-CTA)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经普通CT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而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38例,均行3D-CTA和DSA检查并同时获得CT三维图像;对颅内动脉显示情况、动脉瘤检出情况、动脉瘤与载瘤动脉及颅骨解剖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与DSA一样,CTA图像可清晰显示颅内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动脉瘤确诊患者35例,检出动脉瘤42个;其中,DSA检出动脉瘤40个,CTA检出动脉瘤41个.CTA对25个瘤颈形态及与载瘤血管三维立体结构清晰显示,DSA仅对8个动脉瘤颈清晰显示(P<0.05).结论 3D-CTA可以作为临床筛选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常规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我院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123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检测为A组,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 MSCTA)检测为B组。比较两组的诊断效能,包括灵敏度、特异性和符合率;统计两组的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并比较两组检出颅内动脉瘤最大径及瘤颈最大径。结果 经A组检测证实有123例确诊为颅内动脉瘤,诊断率为100%,B组122例,符合率为99.19%;两组灵敏度均为100%;两组在检测动脉瘤位置:B组检测动脉瘤最大径(9.81±2.54)mm、瘤颈最大径(4.29±1.45)mm,A组检测结果(9.83±2.52)mm、(4.32±1.38)m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颅内脑动脉瘤诊断方面两组均具有较高灵敏度,且MSCTA具有操作简单、无创性特点,有助于医师了解动脉瘤解剖结构、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脑动脉瘤诊断和后续介入或外科夹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三维DSA脑血管造影检查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48例,根据造影结果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结果:共发现48例患者52个脑动脉瘤,分别采取了手术夹闭、栓塞治疗等不同的治疗方法。结论:三维DSA与常规脑血管造影比较,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脑血管造影对脑动脉瘤的检出率,也为脑动脉瘤的外科夹闭或介入治疗提供了丰富信息,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及DSA确诊为颅内动脉瘤患者的64层CT血管成像资料。结果 32例患者中共检出40个动脉瘤,CTA-MIP发现35个动脉瘤,CTA-VR发现37个动脉瘤。以DSA和手术为金标准,与CT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T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一种快捷、安全的方法,可作为外科治疗或介入治疗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中的诊断.方法 5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先进行无创性CTA检查,再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在动脉瘤诊断中进行对比分析、评估.结果 5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经DSA、CTA及手术所见,DSA共发现26个动脉瘤,CTA发现29个动脉瘤中,CTA敏感性达95%,DSA发现26个,有一个漏诊,而且是CTA所见的动脉瘤,CTA显示动脉瘤大小、瘤颈、与载瘤动脉关系等方面优势明显.结论 DSA虽然是目前诊断动脉瘤的新标准,但CTA也是诊断动脉瘤的一种快速、敏感性、安全较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旋转血管造影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患者的脑血管造影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及旋转DSA检查,比较DSA和旋转DSA对动脉瘤瘤体、瘤颈和载瘤血管的显示情况.结果 ①21例患者共发现动脉瘤23个,常规DSA仅清晰显示16个,旋转DSA清晰显示23个.②DSA清晰显示瘤颈4个,载瘤血管11个,旋转DSA清晰显示瘤颈17个,载瘤血管21个.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旋转DSA比常规DSA更容易发现动脉瘤,能更清晰显示动脉瘤形态、位置以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是常规DSA不可缺少的补充.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在初诊时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诊断检查,观察组采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进行诊断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与诊断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颅内动脉瘤的诊断符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诊断符合率为92.5%,两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诊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采取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诊断率高,且诊断时间短,可以作为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2002年2月至2007年2月对临床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瘤急性破裂的13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运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诊断并据此行颅内动脉瘤急诊夹闭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后循环缺血患者行头颈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价值.方法 对120例临床诊断为后循环缺血的患者行头颈部CTA检查,观察血管狭窄部位、受累血管数目并判断狭窄程度.结果 120例患者中有血管病变者100例(83.3%),其中单纯前循环病变16例(13.3%),单纯后循环病变40例(33.3%),前后循环同时病变44例(36.7%);其余20例(16.7%)CTA未见异常.累及两条及两条以上血管≥2条者63例(52.5%).结论 头颈部CTA是一种简便、快速、灵活、安全的检查方法,为寻找病灶、指导手术提供了一种可靠、客观、实用的影像资料,对后循环缺血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三维DSA与常规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向贤宏  周石  于广计  杨桂伦 《贵州医药》2006,30(11):993-996
目的评价三维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并与常规DSA进行比较。方法对35例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入院而CT疑诊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同时进行常规DSA和旋转DSA检查并三维重建。分别阅片并记录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周围动脉分支等的关系,遇有不同的意见通过讨论后决定是否确诊。同时调查神经外科医师及患者对两种影像手段的认可度。结果三维DSA和常规DSA在动脉瘤的检出率、显示瘤颈以及动脉瘤的空间结构上明显优于常规DSA,而常规DSA密度分辨率较高,并可以动态显示血管的血流情况;医生和患者对三维DSA的接受度普遍较高。结论有充足的证据表明,三维DSA在颅内动脉瘤的解剖细节显示及手术方案的制定方面明显优于常规DSA。  相似文献   

13.
陈延  张林海  郑国荣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152-153,I0002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MD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碘化油CT(CT)扫描对肝内富血管肝细胞癌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80例肝癌患者均行MDCT,DSA,碘化油CT检查,比较三种影像学方法对结节型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结果 对〉2cm的肝癌结节,三种方法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对1-2cm的肝癌结节,三种方法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cm的肝癌结节,MDCT检出47个结节(94.0%),碘化油CT检出27个结节(54.0%),两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1,P〈0.01),DSA只检出16个(32.0%)〈1cm的结节,与MDCT和碘化油CT扫描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09,9.03,均P〈0.01),结论 MDCT能够较好显示肝癌供血动脉情况,可作为治疗前综合评价的有效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64排螺旋CTA、3D-DSA和手术资料,以手术为标准判定CTA和3D-DSA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39例患者共发现44个动脉瘤,其中35例为单个动脉瘤,3例为2个动脉瘤,1例为3个动脉瘤。动脉瘤直径最小2.2mm,最大直径27mm。3D-DSA检出动脉瘤44个,与手术结果一致。3D-DSA能清晰显示所有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瘤颈宽度、瘤顶指向,发现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均为100%。64排螺旋CTA检出动脉瘤43个,漏诊1个,假阳性1个,64排螺旋CTA所显示的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结构关系与手术治疗所见一致,对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7.7%和97.4%。结论 64排螺旋CTA诊断颅内动脉瘤有较高准确性,绝大部分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可以直接依据64排螺旋CTA结果进行手术治疗,在指导动脉瘤治疗方面可对3D-DSA起到重要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 192例临床怀疑有颅内动脉瘤的患者接受3D-CTA检查,用多种后处理技术观察有无动脉瘤并测量其大小,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手术所见进行对照.结果 3D-CTA共发现163个动脉瘤,分别位于前交通动脉(25.1%)、大脑前动脉(9.2%)、大脑中动脉(18.4 %)、颈内动脉颅内段(14.7%)、后交通动脉(24.5%)、大脑后动脉(2.5%)、基底动脉(4.3%)和椎动脉(1.2%).3D-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和94.1%.结论 3D-CTA是一种无创性检在手段,能有效地显示颅内动脉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T脊髓造影(CTM)扫描的椎管内肿瘤病例回顾性研究,对CTM在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作用进行分析总结.方法 对17例椎管内占位的病人进行CTM检查并全部经过病理和或手术证实.结果 本组定位诊断均正确(17/17例),定性诊断正确率为70.6%(12/17例).结论 CTM作为一种诊断椎管内肿瘤的常用方法,其定位诊断准确,而定性诊断尚有一定的局限.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经颅多普(TranscranialDoppler,TCD)血流速度增快已广泛用于评价颅内大血管狭窄,探讨TCD对弥漫性颅内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7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经颅多普勒(TCD)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检测结果。结果TCD(MFV结合PI值异常)在检测弥漫性颅内血管狭窄的特异度性为92.1%、敏感性为75%、假阳性率为80%、假阴性率为89.74%、总准确度为87.03%。结论TCD可作为弥漫性颅内血管病的预防性筛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