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目的:通过高清断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DART-OCTA)观察累及黄斑区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的影像学特点,分析其对黄斑区毛细血管灌注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20-06/12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确诊的BRVO患者51例51眼,分别行荧光素血管造影术(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OCTA)和DART-OCTA检查观察BRVO黄斑区影像学特点,根据视网膜毛细血管灌注情况将纳入患者分为毛细血管灌注成像组和非成像组,比较三种检查方法BRVO黄斑区毛细血管灌注成像检出结果,并对DART-OCTA图像中病变累及区与非累及区毛细血管血流密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患者51眼中,FA、OCTA、DART-OCTA检查可对毛细血管灌注成像者分别为10、14、34眼,三种检测方法BRVO黄斑区毛细血管灌注成像检出结果比较,DART-OCTA较FA和OCTA对缺血区毛细血管灌注成像的敏感性更高。DART-OCTA检查中,毛细血管灌注成像组和非成像组患者病变累及区视网膜毛细血管血流密度均低于非累及区(0.65±0.20/mm vs 1.16±0.31/mm, 0....  相似文献   

4.
5.
邢怡桥  刘芳  李拓 《眼科新进展》2019,(11):1036-1039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缺血型和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黄斑区深浅层视网膜血流密度、深浅层血流比(deep-superficial flow ratio,DSFR)及浅层黄斑中心凹无灌注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面积的差异。方法 将临床确诊为颞侧BRVO患者45例45眼纳入研究,依据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结果将患眼分为两组,其中缺血型BRVO 23例23眼(缺血组)、非缺血型BRVO 22例22眼(非缺血组)。另选取与其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22人(22眼)为对照组。对所有入选者均行OCTA检查,扫描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3 mm×3 mm的范围,以设备自带软件自动识别并测量此区域内深浅层血流密度及浅层FAZ面积,再计算出DSFR。比较缺血组、非缺血组及对照组各区域内深浅层黄斑区血流密度、DSFR、FAZ面积的差异。结果 三组黄斑区浅层和深层总血流密度、最严重无灌注区DSFR及浅层FAZ面积缺血组分别为(39.82±5.01)%、(41.61±6.28)%、0.95±0.20、(0.30±0.10)mm2,非缺血组分别为(39.26±5.07)%、(42.48±5.77)%、1.11±0.23、(0.32±0.19)mm2,对照组分别为(49.00±2.72)%、(53.05±3.26)%、1.08±0.10、(0.32±0.13)mm2。与对照组相比,缺血组和非缺血组深浅层血流密度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浅层FAZ面积均无明显差异(均为P>0.05)。非缺血组DSFR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缺血组最严重无灌注区DSFR较非缺血组和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缺血组与非缺血组相比,深浅层血流密度及浅层FAZ均无明显差异(均为P>0.05)。结论 缺血型BRVO较非缺血型BRVO的黄斑区血流缺失更重,且深层较浅层更重;DSFR可作为BRVO血流改变异常新的生物标志物,可反映深浅层血管的相对损伤。  相似文献   

6.
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macularbranchretinalveinocclusion,MCBRVO),可因出血掩盖了阻塞的血管,使临床通过眼底检查甚至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也不易观...  相似文献   

7.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retinalveinocclusion,BRVO)是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但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branchretinalarteryocclusion,BRAO)的发生率较少,BRVO合并同组BRAO则尚未见报道。我院眼科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nceangiography,FFA)检查诊断一例,具有典型的临床症征,现报道如下:患者女60岁主因右眼突然视物模糊15d,于2006年1月10日来我院眼科门诊。既往高血压病12y,口服药物治疗,血压控制在140/90mmHg左右,无糖尿病,心脏病及肝肾疾病史。视力:右眼0.2,左眼0.5。双眼外眼正常,角膜透明,前房清,深度正常,双侧瞳孔…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黄斑分支静脉阻塞44例,分析了该病的临床表现和视力预后。黄斑分支静脉阻塞与主干分支静脉阻塞相同,恒发生在动,静脉交叉处。本组阻塞点处动脉位于静脉之上者占93.02%,阻塞部位以位于黄斑等第二分支者最多占59.1%,。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黄斑分支静脉阻塞44例,分析了该病的临床表现和视力预后。黄斑分支静脉阻塞与主干分支静脉阻塞相同,恒发生在动、静脉交叉处。本组阻塞点处动脉位于静脉之上者占93.02%,阻塞部位以位于黄斑第二分支者最多占59.1%。本组并发症少,无1例产生新生血管。视力预后好,追踪最后视力≥0.5者占86.4%。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4年4月至2004年2月61例(61只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病例。结果 81.97%的病例发病年龄≥50岁,91.8%的分支静脉阻塞发生于动静脉交叉点为正交叉者,67.21%的病例发生于视网膜颞上分支静脉。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合并症的发生率与阻塞部位密切相关。结论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的预后取决于其并发症的程度和范围。  相似文献   

11.
12.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branch retinal veinocclusion,BRVO)是一种以静脉阻塞引起的眼底血管疾病 ,累及黄斑部者可严重影响视力。 1877年 ,L eber首次报告了这一疾病 ,并描述了其眼底心变。其发病率在眼底疾病中占第二位 ,仅次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近年来 ,随着临床基础医学的迅速发展 ,人们对其病因和发病机理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对其治疗提出了一些新观点 ,故综述如下 :一、病因学1.发病机理 :BRVO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引起的一种临床症候群 ,对其发病机理 ,目前尚无定论。大多数学者支持视网膜动脉供血不足学说 ,Frangieh等〔1〕研究了 8…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42岁.因左眼视力突然下降2d,于2011年4月25日到广州爱尔眼科医院就诊.患者1d前曾在当地医院就诊,静脉滴注“血栓通”针剂,症状无缓解.患者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病、糖尿病,无血管性疾病和免疫性疾病病史.眼部检查:视力右眼为1.2,左眼为眼前指数;眼压右眼为13 mm Hg(1 mm Hg=0.133 kPa),左眼为14 mm Hg.右眼检查正常.左眼前节正常,左跟底情况见精粹图片1~4.临床诊断:左眼黄斑区小动脉阻塞合并内界膜牵拉综合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51例51只眼视网膜主分支静脉阻塞的特点并与同期210例(214只眼)主要分支静脉阻塞比较。方法利用荧光血管造影90DValk眼底检查 裂隙灯观察静脉阻塞外动脉和静脉的位置。结果(1)McBRVo占分支静脉阻塞的19.5%(51/261)。(2)阻塞部位:在颞上支者McBRVO为72.5%(37/51);MjBRVO占73.4%(157/214)。(3)McBRVO阻塞点位于黄斑第1分支者  相似文献   

15.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是一种多因性、对视功能损害较大的眼底血管性疾病,本从阻塞的形成原因、侧支循环的建立、主要并发症及激光光凝治疗四方面对该病的近期研究进展进行了复习综述。  相似文献   

16.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是一种多因性、对视功能损害较大的眼底血管性疾病,本文从阻塞的形成原因、侧支循环的建立、主要并发症及激光光凝治疗四方面对该病的近期研究进展进行了复习综述。  相似文献   

17.
18.
患者关××,男性,22岁,军人.主因被雷管炸伤双眼、炸掉双手及双脚11天,以双眼内多发异物,双眼外伤性白内障,左眼视网膜脱离于2000年4月7日转入院.检查:双手及双脚缺如,心肺腹正常,视力右手动、左手动,双眼球结膜轻度充血,双眼角膜散在深浅不一的暗褐色铜片,双眼前房深浅正常,房水清,瞳孔不规则后粘连,双眼晶状体不均匀灰白色混浊,眼底窥不清.  相似文献   

19.
李岩  王兰惠 《中华眼科杂志》2011,47(12):1135-1137
多发性大动脉炎又称无脉症或Takayasu动脉炎及缩窄性大动脉炎,是以主动脉弓及其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闭塞为特征的炎症性疾病.临床所见的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眼底多表现为缺血性视网膜血管病变.我们曾于2007年收治1例头臂型多发性大动脉炎合并单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1],经两年的随访观察,患者出现了难治性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视网膜大动脉瘤好发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的老年人,初诊时易误诊为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cl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现将我院治疗的1例视网膜大动脉瘤患者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