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药在我国传统的防治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是中华文化的伟大宝库。中药的研究是从有效成分或部位的提取、分离工作开始的。常用的传统提取分离方法,如煎煮法、回流法、浸渍法、渗漉法等,在提取有效成分、去除无效杂质方面,存在着有效成分流失大、周期长、工序多、提取率低等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药提取中的各种高新技术不断地出现并得以广泛的应用,大大促进了中药产业的发展。本文拟对以下几种高新中药提取技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中药提取现代新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侯飞燕  李菁 《中医药导报》2011,17(1):101-103
从超临界液体萃取、酶工程及其联用、超声提取、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微波提取、半仿生提取、分子蒸馏8个方面综述了中药提取现代新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认为现代技术使得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更高效和简便.  相似文献   

3.
酶法强化中药提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全球兴起了利用天然产物的有效成分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热潮,中药日益受到关注。由于中药成分十分复杂且很多贵重有效成分含量很低,为微量甚至痕量,因此,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纯化是中药开发中的关键工序。但传统的提取分离方法(如煎煮法、浸渍法、渗滤法、回流法等)存在有  相似文献   

4.
青蒿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天明  徐溢  盛静  段艳英 《中成药》2010,32(7):1195-1199
青蒿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中药,其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本文按分离提取方法和技术进行了分类,针对国内外青蒿中青蒿素和挥发油等有效成分的提取技术进行详细的讨论,分别对水蒸气蒸馏法、溶剂提取法、超临界提取技术、分子蒸馏技术和联用技术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指出了目前青蒿分离提取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提出我国今后青蒿提取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5.
中药浸提,分离方法的应用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中药中的化学成分是十分复杂的,从中药中提取有效部位并进一步加以分离、精制,得到有效单体是中药研究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中药提取分离有效成分方面已有十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超声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滤法、吸附澄清法等技术在中药提取过程中的应用已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并进行了许多有益的研究。本文就上述技术和方法的应用与研究情况进行综述。1 超声提取法  超声提取法是对提取过程进行超声波强化处理,近年来在中药研究中有较多的应用。其热效应、机械粉碎作用及空化作用成为超声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HPLC在中药及其制剂有效成分分析中的应用。方法:应用HPLC分析法,对中药及其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进行分析,研究HPLC法的应用效果。结果:白花蛇舌草中齐墩果酸含量测定的平均回收率为97.04%,RSD为2.09%;而熊果酸含量测定的平均回收率为96.79%,RSD为2.66%。采用醇提取法与酸解法分别提取中药,经HPLC分析,两种提取法提取的中药及其制剂的有效成分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LC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分离效果好等特点,是测定中药有效成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及其在中药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简要介绍了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方面的优点,并从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和中草药除杂两方面介绍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中药开发中的应用。指出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一种新型高效分离技术,也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1 前言 中药包含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其中起疗效作用的有效成分种类繁多,包括无机物、有机化合物(如挥发油、香豆精类、蒽醌类、强心苷类、萜类、皂苷类、黄酮类、生物碱类、有机酸类、多糖类等)。提取分离有效成分及有效部位可以降低原药材的毒性,提高其疗效,可以进一步改善中药制剂的剂型,提高其制剂质量,对于促进中药现代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制约中药制药业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对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分离,传统的提取分离方法,普遍存在着有效成分提取率低、能耗高、工序多和生产周期长等缺点,直接制约了中药制药产业的发展。因此发展高效、低耗的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微波帮助提取中药金银花中有效成分的可行性。方法:以中药金银花作为提取对象,采用微波帮助提取以及超声波提取法对中药金银花有效成分进行提取。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两种方法提取效果的对比。结果:紫外可见光光度法检测结果显示微波帮助提取金银花有效成分的提取率要比超声波提取法高30.2%。微波帮助提取恒定时间为1 min、超声波提取时间为40 min。结论:微波帮助提取中药金银花中有效成分的提取效果较佳,且所需时间较短,可对中药有效成分进行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综述中药有效成分现代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技术研究进展的相关文献,从中选择近五年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中药有效成分的现代提取方法主要有超临界萃取法、半仿生提取法、酶提取法等13种,各有优劣,与传统提取方法相比,现代提取技术具有节能环保、提取效率高等优势。结论通过对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工艺及特点进行综述,为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方法的改良及其化学成分的分析、新药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靖 《亚太传统医药》2010,6(2):113-114
中药是中华民族对天然药物及其人工替代品的独特使用形式。数千年来,中药之所以能防治疾病,是有物质基础的,其具有防治作用的物质即是中药有效成分。要获得有效成分,分离提取的技术手段就显得至关重要。近几十年来,我国学者积极引进、利用国外先进的分离提取技术和设备,使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不断完备。分别从传统和现代制备方法出发探讨中药有效部位提取物的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12.
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新工艺一种中药复方有效成分提取新工艺由四川省中药研究所创建并获得较满意结果。新工艺是采用现代吸附技术,运用一种吸附剂将中药复方煎煮液再吸附分离;能有效地吸附中药复方中有效成分,使有效部分与杂质部分得到分离。吸附后的吸附材料再经乙醇洗脱...  相似文献   

13.
中药提取分离工艺中高新技术应用的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综述了中药提取分离工艺中高新技术的应用进展,概述了超临界流体萃取、超声波提取、超滤、凝胶电泳、新型吸附剂层析及真空冷冻干燥等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及制备工艺中的最新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综述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的方法,为提高中药的质量及现有中草药资源的利用率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适当的提取方法,可对于提高中药制剂的内在质量和临床疗效。结果:传统常用的提取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但提取率不高。而中药提取分离的新技术的应用,使中药提取既符合传统的中医理论,又能达到提高有效成分的收率和纯度。结论:应加强对这些新技术、新方法用于传统中成药生产方面的研究,以更好地提高中药制剂的质量及疗效。  相似文献   

15.
大孔吸附树脂在天然产物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丹  吴叶红  李玮桓  张嫚丽  史清文 《中草药》2016,47(15):2764-2770
大孔树脂是20世纪6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类有较好吸附性能的有机高聚物吸附剂。大孔树脂吸附技术在医药领域有着较为重要的应用,近年来,其已广泛应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工艺。分别从中药或天然药物中活性单体成分的分离纯化、中药复方制剂的分离纯化,以及树脂混用和联用技术3个方面介绍大孔吸附树脂应用,为大孔吸附树脂在药用植物有效成分分离和复方制剂的纯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分离技术在中药复方纯化分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复方有效部位(群)或有效成分(群)的提取、分离与纯化,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综述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分离技术用于中药复方有效部位(群)或有效成分(群)纯化分离的优势及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17.
由浙江中医药大学完成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中药有效成分产业化应用”课题,解决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中药成分中的关键技术难题,成功应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  相似文献   

18.
枳椇属植物中的化学成分及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近年来常用中药枳椇属植物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及其质量控制方面的进展,以利于其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9.
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分离技术在中药复方纯化分离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药复方有效部位(群)或有效成分(群)的提取、分离与纯化,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综述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分离技术用于中药复方有效部位(群)或有效成分(群)纯化分离的优势及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药复方研究特别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发展迅速,复方中每味中药的性能决定了一个中药复方的疗效及其范围,而其最重要的研究部分就是有效化学成分的提取和纯化。本文通过药理活性指导下的有效成分提取分离、复方汤液的有效部位、煎煮过程及其成分的变化、有效成分组学的研究、无机元素的作用和复方的拆分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