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回顾性分析19例胃嗜酸性肉芽肿(CEC)的临床病理诊断资料,探讨胃嗜酸性肉芽肿的误诊原因及避免误诊的诊断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邕宁人民医院收治的19例胃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病理资料。 结果 19例病例中术前诊断:16例误诊为胃溃疡,2例误诊为胃癌,仅1例确诊为胃嗜酸性肉芽肿,误诊率高达94.74%,手术后病理诊断均确诊为胃嗜酸性肉芽肿。 结论 该病种临床误诊率高,病理诊断是其唯一确诊途径,强调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知度,手术前进行胃镜挖掘性多点活检或术中进行快速病理检查是减少误诊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19例胃嗜酸性肉芽肿(CEC)的临床病理诊断资料,探讨胃嗜酸性肉芽肿的误诊原因及避免误诊的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9例胃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9例病例中术前诊断中,16例误诊为胃溃疡,2例误诊为胃癌,仅1例确诊为胃嗜酸性肉芽肿,误诊率高达94.74%。手术后病理诊断均确诊为胃嗜酸性肉芽肿。结论该病种临床误诊率高,病理诊断是其唯一确诊途径;强调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知度,手术前进行胃镜挖掘性多点活检或术中进行快速病理检查是减少误诊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19例胃嗜酸性肉芽肿(CEC)的临床病理诊断资料,探讨胃嗜酸性肉芽肿的误诊原因及避免误诊的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9例胃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9例病例中术前诊断中,16例误诊为胃溃疡,2例误诊为胃癌,仅1例确诊为胃嗜酸性肉芽肿,误诊率高达94.74%.手术后病理诊断均确诊为胃嗜酸性肉芽肿.结论 该病种临床误诊率高,病理诊断是其唯一确诊途径;强调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知度,手术前进行胃镜挖掘性多点活检或术中进行快速病理检查是减少误诊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胃嗜酸性肉芽肿15例报告陈垦,苗瑞政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524001)胃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瘤样增生性疾病。临床少见,极易误诊为胃溃疡或胃癌。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将我院1982年以来经病理证实的15例胃嗜酸性肉芽肿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  相似文献   

5.
胃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疾病,但近年来有增多趋势,临床上溃疡病合并嗜酸性肉芽肿约为1.7%,其诊断和治疗问题引起医务人员重视。1981年2月至1985年9月,我院收治7例,现报告并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6例,女1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76岁,平均53.2岁。临床表现:间歇性上腹隐痛7例,其中伴有返酸、暖气6例,黑便4例,呕血3例,纳差、消瘦3例,血中嗜酸性细胞增高4例。病史最长达30年,最短2个月。本组7例均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发现胃巨大溃疡(直径大于2.5cm)5例,充盈缺损和小溃疡1例,充盈缺损1例。本组4例行胃镜检查及活检,3例为慢性浅表性胃炎,1例胃嗜酸性肉芽肿。本组术前误诊为胃癌4例,胃溃疡病1例,胃  相似文献   

6.
胃嗜酸性肉芽肿误诊为胃癌3例分析王银玉,金华,郭兮钧(吉林市中心医院132011)孙志平,丁国林(松原市中心医院131200)胃嗜酸性肉芽肿较少见且易误诊,我院遇见3例均误诊为胃癌,现综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例均为男性,年龄为59岁、65岁和76岁...  相似文献   

7.
陈浩  温江  王刚  何俊  未平波 《重庆医学》2002,31(2):160-封三
胃嗜酸性肉芽不仅临床少见 ,而且其临床症状、影像学及胃镜检查均难与胃溃疡和胃癌相区别 ,其诊治方法相对独特[1] 。我院于 1990年 1月~ 2 0 0 1年 3月手术治疗 5例胃嗜酸性肉芽肿 ,效果良好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5例中男 4例 ,女 1例 ,年龄 4 0~ 6 4岁 ,平均年龄 5 3岁。1 2 临床特点 上腹部饥饿性疼痛伴返酸、嗳气 3例 ,无节律性上腹部疼痛伴上腹饱胀不适感 2例。病程 2~ 10年 ,平均 4年。合并上消化道出血 4例 ,其中 1例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失血性休克。 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 ,其中重度贫血 1例 ,H…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胃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自 1989年 3月至 1999年 12月 ,我院收治经病理证实胃嗜酸性肉芽肿 32例 ,对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32例患者 ,以腹痛为常见病史 ,术前仅有 2例诊断为胃嗜酸性肉芽肿 ,误诊率 93.7%。全组均行手术治疗 ,术后 2 7例接受随访 ,均健在。结论 :该病诊断不易 ,对可疑病例进行术中快速切片检查是避免本病误诊的重要因素 ,手术治疗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进一步探讨结肠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1例结肠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钡灌肠检查7例,均未获确诊,误诊为结肠癌4例,肠结核2例,节段性肠炎1例。纤维结肠镜结合病理检查10例,确诊嗜酸性肉芽肿5例,诊断为结肠肿块5例。术中快速活检6例,均确诊为嗜酸性肉芽肿。手术行病变肠段切除6例,右半结肠切除3例,横结肠切除1例,乙状结肠切除1例。9例随访0.5-13年,无复发病例。结论纤维肠镜和术中快速病检是结肠嗜酸性肉芽肿的主要确诊方法,病变肠段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胃嗜酸性肉芽肿误诊2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胃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以大量嗜酸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为主,原因不明的疾患,术前确诊困难,极易误诊为胃癌或胃溃疡,我院自1985年1月~1998年12月共收胃嗜酸性肉芽肿32例,误诊28例,误诊率为87.5%。现分析如下。豆临床资料本组误诊28例,男性24例(85.7%),女性4例(14.3%)。最大年龄65岁,最小年龄25岁,平均43岁,以中年人居多占2/3。病程最短10天,最长30年,平均7.5年。全组病例均有上腹部疼痛史,呕血及黑大便10例,返酸暖气16例,腹泻6例,食欲下降及消瘦11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自1989年3月至1999年12月,我院收治经病理证实胃嗜酸性肉芽肿32例,对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32例患者,以腹痛为常见病史,术前仅有2例诊断为胃嗜酸性肉芽肿,误诊率93.7%。全组均行手术治疗,术后27例接受随访,均健在。结论:该病诊断不易,对可疑病例进行术中快速切片检查是避免本病误诊的重要因素,手术治疗是最好的治疗方法,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胃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炎性假肿瘤性疾病,由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困难,常误诊为胃溃疡或胃癌。1985年1月~2001年12月,衢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经手术切除病理学检查确诊胃嗜酸性肉芽肿12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有关胃肠道嗜酸性细胞肉芽肿的文献报导较少见,Salmon和Panlleg 1967年复习文献报告136例③。国内于庆祥于1955年报告结肠嗜酸性细胞肉芽肿1例①,马恒秉、梁珍卿于1964年报告胃溃疡伴嗜酸性细胞肉芽肿1例②。我院从1971年1月—1978年1月因溃疡病行胃大部切除术725例,其中经病理切片检查证实为胃嗜酸性细胞肉芽肿13例,占1.7%,故应引起重视。本文提出对本病外科治疗的初步经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对少见病头颈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认识,从而减少临床漏诊、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1年5~月连续收住2例头颈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患者完整临床诊治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为青少年男性,病程半年~3年,肿物位于头颈部(病例1在双侧颈部及下颌区,病例2在右腮腺区)无疼痛、发热,皮肤溃破等症状。入院后查血常规均示:嗜酸性粒细胞有不同程度增高。在影像学检查明确肿物范围、性质及与周围组织毗邻关系后,2例患者均在全麻下行肿物切除及活检术,术后病检符合头颈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并转入放疗科接收进一步放射治疗后,随访至今均未见病变复发。结论头颈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属于临床少见病,极易与头颈部其他疾病相混淆而导致漏诊或误诊,作为临床医生只有掌握本病临床特点并结合相关辅助检查才可以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MRI检查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胸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20例经临床手术病理确诊的脊柱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CT和MRI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效果。结果MRI诊断嗜酸性肉芽肿19例,误诊结核1例;CT诊断嗜酸性肉芽肿14例,误诊结核4例、转移瘤2例。MRI诊断符合率为95.00%,CT为70.00%,MRI较高(P<0.05)。MRI与CT诊断时间、诊断预约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医生对MRI诊断的满意度为100.00%,CT为80.00%,MRI较高(P<0.05)。结论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MRI检查价值高,诊断符合率高,诊断效率快,有利于分辨病变的典型征象,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胃嗜酸性肉芽肿(Gastric eos nophilic granuloma)是一种并不少见的疾病,最初由Kaijser于1937年描述,1950年由Polayers正式命名为胃嗜酸性肉芽肿。其主要病变特点是胃病变区增生的肉芽肿样组织内有弥漫性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临床上无特征性表现,易与胃恶性肿瘤混淆,常需外科治疗。现将我院所诊治的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胃嗜酸性肉芽肿少见。最初由kaijer于D37年描述本病,1950年由Polayers正式命名为嗜酸性肉芽肿。我院1974年以来共收治7例,均术后病理确诊,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近19年做胃切除术1258例,经病理诊断证实为冒嗜酸性肉芽肿7例,占055%。男性5冽,年龄22岁~66岁,平均44岁。均有上腹不适、疼痛、返酸史,均无过敏史。4例有黑便史。术前末梢血象嗜酸细胞均在正常范围。体检:7例上腹部有不同程度压痛,2例可触及包块。7例经钡餐证实胃有溃疡,其中SM位于冒小弯,2例位于冒窦部.2例行胃癌根治术,5例行胃大部切除术。2讨论21病因本病…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内镜下胃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水平,回顾性总结了21例经病理诊断为胃嗜酸性肉芽肿肉镜下的形态特征,分析了内镜下及活检误诊的主要原因是对肉芽肿病变所致溃疡的特征缺乏全面的认识,活检时取材部位少且表浅,熟悉嗜酸性肉芽肿病所致溃疡内镜下的特征,活检时,宜在溃疡边缘不同部位多次挖洞式取材是提高内镜诊断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内镜下胃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水平,回顾性总结了21例经病理诊断为胃嗜酸性肉芽肿内镜下的形态特征,分析了内镜下及活检误诊的主要原因是对肉芽肿病变所致溃疡的特征缺乏全面的认识,活检时取材部位少且较表浅,熟悉嗜酸性肉芽肿病所致溃疡内镜下的特征,活检时,宜在溃疡边缘不同部位多次挖洞式取材是提高内镜诊断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1例胃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钡餐检查15例,诊断为胃癌10例,胃溃疡5例;胃镜检查18例,诊断为胃癌8例,胃溃疡6例,确诊胃嗜酸性肉芽肿4例;11例外周血嗜酸性细胞增多。行胃大部分切除术15例,胃癌根治术6例。术中快速病理检查确诊10例。行胃大部切除术12例,胃癌根治术9例。结论胃镜活检及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可确诊。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