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雷西嗪(Moricizine)亦称乙吗噻嗪,为酚噻嗪类衍生物,我们于1993年12月至1995年1月用莫雷西嗪对104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04例均为住院(40例)及门诊(64例)患者,男68例,女36例。年龄22~79岁,平均年龄51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3年,平均8~9年。 相似文献
2.
莫雷西嗪加重心律失常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雷西嗪加重心律失常2例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新华医院(200092)刘晓红,王一尘盐酸莫雷西嗪(乙吗噻嗪Moricizine)是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用于室性、房性期前收缩以及阵发性室上速和短阵室速等均有明显治疗作用。然而,它和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一样有可能致... 相似文献
3.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莫雷西嗪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湖北省当阳市长坂坡医院心内科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共55例,通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取莫雷西嗪控制心率,观察组采用美托洛尔联合莫雷西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指标,心功能分级和心电图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浆中NT-pro BNP的水平(450.6±100.5)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652.5±120.5)pg/ml,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率(HR)、左室舒张期内压(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E峰A峰流速比值(E/A)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雷西嗪联合美托洛尔能够显著改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心脏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其存活率,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本文为刘霞教授报告的莫雷西嗪诱发Brugada波1例,因同类报告较少,本例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莫雷西嗪(Moricizine)又称乙吗噻嗪(Ethmozine),1964年在前苏联合成并推出,80年代我国研制的口服剂型用于临床。莫雷西嗪是临床目前仍 相似文献
5.
笪星星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4,(5)
莫雷西嗪致窦性静止二例笪星星笔者报道二例老年人在口服常规剂量的莫雷西嗪(moracizine,又名乙吗噻嗪)后出现窦性静止。例1男性,74岁。因反复心悸、胸闷5年,气急、不能平卧2天,于1992年5月12日拟诊为冠心病、频发房性早搏、阵发性心房颤动、... 相似文献
6.
<正>患者男,63岁。因心悸加重入院。心电图检查发现室性早搏(图1),超声心动图未见明显异常,患者服莫雷西嗪450mg/d治疗。无晕厥史,未接受过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否认高血压和糖尿病史。服药2周时仍诉心悸,心电图检查见图2。为此急查心肌生化标记物,均未见异常,急诊观察。与图1比较,图2中V1~V3导联ST段显著抬高,伴T波 相似文献
7.
例 1 男性 ,69岁。主因心悸、气短2年 ,加重 1 0d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 0年。入院时心电图示 :心房颤动 (Af) ,室性早搏 (PVS) ,左心室肥厚劳损。心电监护发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VT)。入院诊断 :①冠心病 ,心衰 ,心律失常 ,Af,频发PVS ,短阵VT。②高血压病Ⅲ期。予2 %利多卡因以 1 6mg min速度持续静点5d后 ,PVS明显减少 ,将 2 %利多卡因改为 0 8mg min速度静点 ,莫雷西嗪 2 0 0mg6h 1次口服。 (拟待莫雷西嗪达到治疗浓度后停利多卡因 ) ,联合用药 3d后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完全性… 相似文献
8.
莫雷西嗪致严重窦性停搏一例武维恒,吴晔良患者女性,45岁,因反复心悸胸闷10年,加重伴气喘3天于1993年3月25日入本院。曾在外院做心脏电生理检查诊断为“隐匿性预激综合征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窦房结恢复时间为320ms,窦房传导时间为160ms。... 相似文献
9.
莫雷西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孤立性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0例孤立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患者随机分为单用组和合用组。前者口服莫雷西嗪 ,后者除莫雷西嗪外 ,口服美托洛尔。经 6个月随访 ,单用组和合用组有效率分别为 71.4 %和 75.0 % (P >0 .0 5) ,合用组房颤发作时的平均心室率较单用组明显降低 (P <0 .0 1) ,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莫雷西嗪合用美托洛尔治疗孤立性房颤疗效较好 ,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过敏反应在临床上是常见的,但与心律失常的关系尚未引起临床工作者足够重视。现将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过敏反应引起的心律失常76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自1986年1月~1998年12月间收集76例过敏性心律失常,其中男性42例,女性34例。年龄13~74岁,平均(42±23)岁。过敏源有:药物过敏者34例 相似文献
11.
中暑致心律失常7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暑是在高温环境下 1种过热性疾病 ,多数病因明确 ,诊断不难。中暑致心律失常易被忽视或不恰当处理 ,现将1985年 7月~ 2 0 0 2年 7月收治的 76例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76例中男 64例、女 12例。部队干部、战士 3 2例 ,工人、农民 2 5例 ,居民 9例。年龄 18~ 86(平均 3 1± 8)岁。1.2 原因 高温下军事训练、演习发生者 2 8例 ;抗洪抢险 16例 ;高温环境下作业、施工 2 1例 ;家中通风和避阳条件不良 11例 (均为年龄较大的老人 )。1.3 临床类型及病情分级 热衰竭 2 9例 ,热痉挛 9例 ,热射病 7例 ,日射病 18例 ,混合型 13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莫雷西嗪对扩张型心肌病 (DCM )室性心律失常远期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5 0例DCM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常规治疗 (CT)组和莫雷西嗪治疗 (MT)组 ,随访 4年 ,对资料完整的 4 3例 (CTG组 2 1例 ,MTG组 2 2例 )进行分析。结果 :DCM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经应用雷莫西嗪治疗后近期 (第 1、2年 )能有效地控制心律失常 ,远期 (第 3、4年 )能使心律失常增加 ;4 3例中 ,死亡 14例 ,且 4年死亡率呈逐年增加趋势。结论 :莫雷西嗪能增加DCM室性心律失常的远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莫雷西嗪是抗心律失常的新药物,口服莫雷西嗪致双结文氏传导阻滞尚未见报导。我院遇到一例口服莫雷西嗪常规量仅一天,即出现双结文氏传导阻滞,报告如下: 患者,女性,16岁。因突然出现黑隙,头晕伴胸闷于1997年8月16日来我院急诊诊治。急诊心电图示: 相似文献
14.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6,(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 2014年8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7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一般组,均给予两组患者心内科一般治疗,一般组患者同时接受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静脉滴注激酶治疗,在一般组患者的基础上,研究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CK(磷酸肌酸激酶)、CK-MB(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表达水平、LVEF(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存在的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K、CK-MB的表达水平均较一般组患者低(P0.05),LVEF较一般组患者高(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较一般组患者的75.7高(P0.05),治疗结束后,随访两组患者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MACE(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1%,较一般组患者的21.6%低(P0.05)。结论心内科一般治疗+尿激酶溶栓+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5.
莫雷西嗪引起4相左束支阻滞一例河南漯河市第一人民医院潘大明,张庭辽患者女性,54岁。发作性心悸、胸闷6年,近因再次发作1周入院,3年前曾出现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查体:脉搏72次/分、血压14/10kPa(105/75mmHg)。心界向左稍扩大,心律不齐... 相似文献
16.
17.
莫雷西嗪系酚噻嗪类衍生物,属于广谱抗心律失常新药。本文分析242例口服莫雷西嗪对心电图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全部入选病例系1993年4月至1995年10月我院心内科住院及门诊患者。男118例,女124例,年龄15~86(平均51.6)岁,其中≥60岁93例,<60岁149例。病因组成:器质性心脏病147例 相似文献
18.
上消化道出血为内科急症,病死率较高,积极探索快速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作者应用思密达与凝血酶作对照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相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思考糖尿病合并子宫肌瘤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6月—2018年6月期间诊疗的76例糖尿病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均施以子宫肌瘤手术救治,且同时采取围术期处理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血糖控制率为100.00%(76/76),切口Ⅰ期愈合率为94.74%(72/76);总不良反应率为23.68%,包含伤口愈合不良5.26%(4/76)、术后感染13.16%(10/76)、下肢静脉血栓0.00%(0/76)、低血糖5.26%(4/76)、酮症酸中毒0.00%(0/76);空腹血糖为(5.30±1.03)mmol/L、餐后2 h血糖为(7.07±1.13)mmol/L。结论针对糖尿病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处理治疗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预防各项不良反应的出现,且还可降低血糖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莫雷西嗪合用倍他乐克治疗良性室性期前收缩 (室早 )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 80例无器质性心脏病变的良性室早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38例为莫雷西嗪组 (单用组 ) ,4 2例为莫雷西嗪合用倍他乐克组 (合用组 )。分析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单用组和合用组治疗良性室早的有效率分别为 74 %和 81% ,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37%和 33% ;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莫雷西嗪合用倍他乐克是治疗良性室早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