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GPIbαKozak-5T/C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检测208例宁夏回族人群(冠心病组96例,对照组112例)Kozak-5T/C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208例宁夏回族人群GPIbαKozak-5T/C基因CC、CT和TT三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8.6%、23.1%和68.3%,C和T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0.2%和79.8%。112例对照组CC、CT和TT三种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8.9%、23.2%和67.9%,C和T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0.5%和79.5%;96例冠心病组的CC、CT和TT三种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8.3%、22.9%和68.8%,C和T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9.8%和80.2%。GPIbαKozak-5T/C基因多态性在冠心病组及对照组之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29,P1=0.986;χ^22=0.036,P2=0.851)。结论GPIbαKozak序列-5T/C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发生未见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肿瘤坏死因子α及β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β(TNF-β)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CI)的相关性。方法 用序列特异性引物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技术,对110例脑梗死患者(CI组)和11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及β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 CI组TNF-α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I组TNF—αA等位基因频率为0.0364,对照组为0.109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I组TNF—β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TNF—βA/A基因型频率(41.82%)明显高于正常人(26.36%),但G与A的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与CI的发病有一定相关性,TNF—β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CI的发病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皖北地区汉族人群血小板膜糖蛋白(glycoprotein,GP)Ibα基因的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VNTR)多态性与血栓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溴乙锭染色,对139例血栓病患者(其中冠心病患者88例,脑梗死患者51例)和与病例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107例健康者的血小板GPIbd基因VNTR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脑梗死组(CI组)和冠心病组(CHD组)VNTR多态性基因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皖北地区汉族人群中血小板膜GPIb仅基因VNTR多态性CC基因型可能是血栓性疾病的重要遗传易感因素,而BC基因型可能是其重要遗传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皖北地区汉族人群血小板膜糖蛋白(glycoprotein,GP)Ibα基因的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VNTR)多态性与血栓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溴乙锭染色,对139例血栓病患者(其中冠心病患者88例,脑梗死患者51例)和与病例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107例健康者的血小板GPIbd基因VNTR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脑梗死组(CI组)和冠心病组(CHD组)VNTR多态性基因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皖北地区汉族人群中血小板膜GPIb仅基因VNTR多态性CC基因型可能是血栓性疾病的重要遗传易感因素,而BC基因型可能是其重要遗传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5.
苗菁  曾小菁 《海南医学》2014,(3):313-317
目的 通过检测人类血小板抗原1~6,15系统(Human platelet alloantigen,HPA-1~6,15),探讨HPA多态性与血小板输注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1)收集30例输注2次以上血小板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标本,根据血小板回收率(Percentage platelet recovery,PPR)判定输注效果;(2)采用酚/氯仿方法提取DNA;(3)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PCR-SSP)方法在相同条件下对血小板抗原IPA-1~6,15进行基因分型,分析HPA抗原与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关系.结果 (1)HPA-1~3、HPA-5~6、HPA-15系统等位基因呈多态性分布;HPA-4呈aa纯合子单态性分布,HPA-1、5、6基因以an纯合子为主,仅HPA-3、15见bb纯合子,b等位基因频率以HPA-2最高(0.65),其次依次为HPA-15 (0.349),HPA-3 (0.3).(2) 3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有21例血小板输注无效,无效率为70%,多集中于输注3次及以上组.结论 (1)抗-HPA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概率较小,主要发生在HPA-2、3、15系统,对需作HPA配型的患者只要针对此3个系统进行检测,就可提高输注效果.(2)临床应注重血小板输注治疗的个体化,减少输注次数,提高输注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膜糖蛋白(GP)ⅠbαHPA-2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对正常对照组228例和缺血性脑血管病组232例患者进行研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进一步分组讨论,得出GPⅠbαHPA-2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结果脑血管病组HPA-2基因M基因型为20.7%(T/M17.2%、MM3.5%),对照组为7.0%(T/M7.0%,MM0),经卡方检验,χ2=17.946,df=1,P=0.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PA-2基因M基因型对照组为7.0%,栓塞组为9.8%,腔隙性脑梗死组为17.5%,大面积梗死组38.2%。组间比较,对照组与栓塞组M基因型基因频率比较P=0.4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腔隙性脑梗死组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大面积梗死组P=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GPⅠbα基因HPA-2作为应变量,脑血管病的其他危险因素作为协变量,通过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得出HPA-2基因多态性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独立的危险因素之一。结论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ⅠbαHPA-2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7.
血栓形成是导致冠脉闭塞的主要形式,血小板的突然聚集阻断了动脉的血液供应,导致心肌组织梗死。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Ⅸ-Ⅴ是参与血小板粘附的关键因素。血小板膜糖蛋白GP Ibα是血小板膜上含量最多的糖蛋白,可以结合vWF及凝血酶。GP Ibα基因至少有3种多态性:Kozak序列-5T/C多态性、HPA-2a/2b(humanplatelet antigen)多态性和VNTR(variant number of tandemrepeats)多态性。有证据支持Kozak序列-5C、蛋氨酸145和VNTR B/C基因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证实GP Ⅰbα基因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1.GPIbα的结构组成 GP Ib-Ⅸ是血小板膜的主要糖蛋白之一,每个血小板表面约有25 000个GP Ib-Ⅸ分子。GP Ib-Ⅸ-Ⅴ复合物包括两个GP Ib-Ⅸ单位和GPV。GP Ibα(分了量14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国哈尔滨地区汉族人群血小板GPⅠbα基因VNTR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哈尔滨地区汉族人群137例经脑CT或MRI检查及临床确诊的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10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应用PCR技术进行VNTR多态性检测.结果脑梗死组GPⅠbα VNTR基因型和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286).B等位基因频率在患者组较对照组高,但无统计学意义(OR:3.16,P=0.063).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不是影响脑梗死的独立因素.结论哈尔滨地区汉族人群血小板GPⅠbα基因VNTR多态性可能与脑梗死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徐福平  李湘青 《医学综述》2014,20(19):3595-3597
目 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α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NTR)基因多态性,了解其等位基因和基因型与复发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0年2月至2011年1月淄博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0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复发组,105例初发脑梗死患者为初发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目的片段,根据产物的长度判断V NTR基因多态性.观察比较两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出现频率的差异.结果 B等位基因于复发组出现频率显著高于初发组(χ2=10.059,P =0.002),基因型以CC、CD多见,BC在复发组显著高于初发组(χ2=12.208,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等位基因、BC基因型、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是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α基因多态性与复发性脑梗死密切相关,B等位基因和BC基因型是其致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苏州地区汉族人血小板糖蛋白Ⅲa基因TaqⅠ多态性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 方法 应用PCR技术结合TaqⅠ酶切分析、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研究了苏州地区汉族正常人与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糖蛋白Ⅲa基因TaqⅠ多态性特点。 结果 正常对照组TaqⅠ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C 5 3.8%、A 4 6 .2 %。脑梗死组TaqⅠ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C 5 0 .6 %、A 4 9.4 %。脑梗死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苏州地区汉族人血小板糖蛋白Ⅲa基因TaqⅠ多态性与脑梗死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血浆Gas 6水平及其基因多态性与心、脑血栓性疾病(脑梗死、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ELISA方法测定脑梗死组、脑出血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浆Gas6水平,并行基因测序分析Gas 6内含子c.834+7G〉A位点的多态性频率分布。结果脑梗死组、脑出血组及急性心肌梗死组Gas 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Gas 6内含子c.834+7G〉A中AA基因型的Gas 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GA基因型组Gas 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Gas 6基因c.834+7G〉A位点中AA基因型和等位基因A的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脑梗死、脑出血及急性心肌梗死呈负相关(P〈0.01)。结论血浆Gas 6水平增高与脑梗死、脑出血及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其c.834+7G〉A位点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的频率与脑梗死、脑出血及急性心肌梗死呈负相关,可能起到保护脑梗死、脑出血和急性心肌梗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血小板反应蛋白-1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iu XN  Song L  Wang DW  Liao YH  Ma AQ  Zhu ZM  Zhao BR  Zhao JZ  Hui RT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23):1959-1962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反应蛋白 1(THBS 1)基因G16 78A(Ala5 2 3Thr)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脑卒中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内切酶的方法检测了来自于全国 6个临床中心病例 对照的THBS 1基因G16 78A多态性。疾病组为 16 34例经头颅CT或磁共振检查证实的脑卒中患者 (其中脑血栓 731例 ,腔隙性脑梗死 4 77例 ,脑出血 4 2 6例 ) ,对照组为 1171例经严格检查排除脑卒中且性别、年龄匹配的患者。结果 THBS 1基因G16 78A多态性在对照组和脑血栓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意义 ,脑血栓组的AA基因型频率 ( 0 5 0 3)显著高于对照组 ( 0 4 4 1,P =0 0 0 8) ,G等位基因频率 ( 0 2 99)显著低于对照组 ( 0 339,P =0 0 0 9)。在腔隙性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THBS 1G16 78A多态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在调整了其他危险因素后 ,具有AA基因型者脑血栓的相对危险度增加 [相对危险度 (OR) =1 4 ;95 %可信区间 (CI) 1 0 83~ 1 6 93;P =0 0 0 8]。结论 THBS 1基因G16 78A(Ala5 2 3Thr)多态性的AA基因型与汉族脑血栓的易感性有关 ,可能是影响脑卒中发病的遗传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白细胞介素-6基因启动子-572C/G多态性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6(IL 6)基因启动子 5 72C/G多态性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分布频率 ,并分析其基因型及血清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技术检测 160例脑梗死患者及 175例健康者 (对照组 )IL 6基因启动子 5 72C/G多态性 ,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两组IL 6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IL 6血清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IL 6基因启动子 5 72C/G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脑梗死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经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 ,G等位基因携带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 1.60 6倍 (OR =1.60 6,95 %CI:1.10 5~ 2 .3 3 4) ,携带G等位基因的脑梗死患者IL 6血清水平显著高于不携带者 (P <0 .0 5 )。结论 IL 6基因启动子 5 72C/G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发病具有相关性 ,G等位基因可能是脑梗死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 ,携带G等位基因的个体可能通过促进IL 6的高度表达进而增加脑梗死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4.
李亚  王玉明  贺勇 《四川医学》2006,27(4):379-380
目的探讨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基因1883M多态性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264例CHD惠者和278名健康个体ABCA1基因1883M多态性,并结合临床和生化的指标探讨该多态与CHD的关系。结果1883M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在患者组与对照组问均无显著性差异;1883M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在非心肌梗死组和心肌梗死组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女性患者中.MM基因型个体血策HDL-C水平显著高于IM基因型个体。结论ABCA1基因1883M多态与汉族人群CHD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抵抗素基因-420C>G位点多态性与脑梗塞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抵抗素基因-420C>G位点多态性与脑梗塞及其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176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病例组,其中包括脑血栓形成组(94例)和脑栓塞组(82例),选取14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利用PCR 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的方法检测抵抗素基因-420C>G位点的多态性,各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酶切后可见3种带型:CC型、CG型、GG型。脑血栓形成组等位基因频率及CC/(CG+GG)基因型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患冠心病的频率在基因型之间有显著不同(P<0.05)。结论抵抗素基因-420C>G位点多态性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从而参与脑血栓形成及冠心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ApoE基因多态性在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中的分布及其对该病潜伏期和严重程度的影响。 方法 对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额颞叶脑梗死患者进行Hachinski缺血指数、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定,将Hachinski指数 ≥ 7且MMSE ≤ 24者入组为VD组(79例),同时收集健康对照80例。收集VD患者首次脑梗死至首诊为VD的时间间隔,作为潜伏期;MMSE得分作为其严重程度的指标,同时采集血液,使用PCR法测定ApoE基因多态性。采用χ2检验比较VD组和对照组之间各基因型的分布差异,使用成组t检验比较2组间潜伏期和MMSE得分差异。 结果 VD组ε4等位基因频率[30.38%(48/158)]与ε4基因型频率[45.57%(36/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62%(25/160)和28.75%(23/80) (P=0.002和0.028),ε3等位基因频率[60.76%(96/158)]与ε3基因型频率[45.57%(36/7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7.50%(124/160)和61.25%(4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和0.047),2组间ε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oE ε4基因型患者在脑梗死后发生VD的潜伏期[(13.44±6.00)个月]显著短于ε2基因型[(22.43±9.0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而各基因型间MMSE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poE ε4基因可能是脑梗死后VD组的易感基因且能缩短VD的潜伏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