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食管胸下段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清扫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胸下段癌淋巴结转移规律,评价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根据淋巴结清扫术范围分为2组,三野组:45例,经右胸后外侧切口,颈一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食管癌根治术;二野组:42例,经左胸后外侧切口,隆凸水平之下胸一腹野淋巴结清扫食管癌根治术。对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前CT检查结果及3年生存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野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8.9%)高于二野组(9.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三野组淋巴结转移率为71%,颈、胸、腹野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9%、44%和58%;二野组淋巴结转移率为64%,胸、腹野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0%与60%。三野组的3年生存率(55.2%)高于二野组(46.3%)(X^2=6.73,P〈0.05)。但二野组中下颈部及上纵隔CT检查显示阴性者淋巴结转移率为58%,其3年生存率(54.6%)与三野组相比无明显差异(X^2=3.24,P〉0.05)。结论食管胸下段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呈区域性和上、下双向转移,三野组预后较二野组好。但若中下颈部、上纵隔CT检查显示阴性,选择经左胸径路二野淋巴结清扫食管癌根治术,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王成  祝会斌  方汉林  卢荣鑫 《安徽医学》2013,34(12):1797-1799
目的 分析150例食管癌术中淋巴结清扫,分析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探讨食管癌术中淋巴结清扫方式的依据.方法 150例食管癌根治术,术中常规清扫各部位淋巴结,并分别标记送病理分析,研究淋巴结转移规律和清扫方式.结果本组136例患者有淋巴结转移.本组清扫淋巴结累计1 233枚,平均每例清扫淋巴结8.3枚,517枚淋巴结有转移,转移率为42.6%.胸上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多见于中上纵隔,颈部食管旁及锁骨上,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在上纵隔、颈部和腹部均能发现转移,胸下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多见于中下纵隔和上腹腔.肿瘤长度,肿瘤浸润深度越深,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率相关.结论 胸上段食管癌行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胸中段食管癌行隆突下淋巴结,下胸段食管旁,胃小弯侧淋巴结清扫.胸下段食管癌行隆突下淋巴结,下纵隔淋巴结,胃小弯侧,胃左动脉旁淋巴结清扫.食管癌病灶长度越长,肿瘤分化越低,淋巴结转移率越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上、中、下段食管癌在食管壁及淋巴结系统内转移的规律,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清扫范围及合适的手术方法。方法对144例胸段食管癌根据肿瘤具体位置及术前检查,采用二野或三野淋巴结清扫。结果本组病例144例,共清扫淋巴结2807枚,平均每个病例21.03枚,其中270枚检及转移,全组共76例发生淋巴结转移,转移率52.78%。胸上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多见于中上纵隔及颈部,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颈部、胸部及上腹区均可见,胸下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多见于中下纵隔及上腹区。结论胸段食管癌应根据肿瘤位置不同及术前检查综合评估,以寻求安全且保证疗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食管胸上段鳞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前瞻性分析31例食管胸上段鳞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食管胸上段鳞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和三野清扫术的手术价值。方法31例食管胸上段鳞癌患者由胸外科和头颈外科联合实施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术。结果A组为超声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者12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率25%(3/12例)。B组为超声未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者12例,均无颈部淋巴结转移。C组为术前查体扪及颈部淋巴结肿大者7例,均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45%(14/31例),A组(58.3%,7/12例)和C组(71.4%,5/7例)显著高于B组(16.7%,2/12例)(P〈0.05)。三组3年生存率分别A组(33.3%)、B组(66.7%)、C组(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食管胸上段鳞癌患者应在超声和CT指导下进行选择性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RLN LN)与颈淋巴结的关系及其在选择性三野淋巴结清扫中的预测作用. 方法 选取100例食管胸段鳞癌为观察组,术中取胸内RLN LN送冰冻病理检查,若阳性,行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若阴性,则行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收集患者的资料,分析RLN LN与颈部淋巴结之间的关系,并以100例行三野淋巴结清扫的食管癌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手术并发症、颈部淋巴结复发率及近期生存率,以评估术中RLN LN冰冻的价值. 结果 当RLN LN转移时,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多因素分析显示,RLN LN阳性是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而且并不是所有的RLN LN都会导致同侧的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而颈部淋巴结复发及近期生存率2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RLN LN对颈部淋巴结转移有预测价值,特别是中下段食管癌患者.即使单侧的RLN LN转移,也应行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以RLN LN冰冻作为预测的选择性三野淋巴结清扫可降低手术并发症,近期疗效与三野淋巴结清扫相似,可使某些亚组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性。方法:采用右前胸、颈、腹三切口施行三野淋巴结清扫食管癌根治术治疗胸段食管癌152例。结果:医院内手术死亡3例(2.0%),全组病人淋巴结转移率为55.9%(85/152),颈、纵隔、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5.1%(23/152)、44.1%(67/152)、22.4%(34/152)。纵隔淋巴结转移与病变部位无关,颈部淋巴结转移多见于胸上、中段食管鳞癌,转移率分别为22.2%(8/36)、16,7%(13/78);腹腔淋巴结转移多见于胸中、下段食管鳞癌,转移率分别为23.1%(18/78)、34.2%(13/38);颈淋巴结转移率在PT1~PT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PT3、PT4与PT1、PT2纵隔及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胸段食管癌易发生纵隔、颈部、腹腔淋巴结转移;(2)胸段食管癌浸润早期即可发生颈淋巴结转移;(3)三野淋巴结清扫对胸段食管癌的外科手术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胸段食管癌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术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62例胸段食管癌采用颈、胸、腹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术。结果全组262例共清扫淋巴结5766枚,平均22枚/例,其中749枚见淋巴结转移,全组152例有淋巴结转移,转移率58.1%。胸上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方向主要向中上纵隔及颈部,中段癌颈、胸、腹三区域皆可转移。胸下段癌主要向中下纵隔及腹部转移。结论胸段食管癌的预后与肿瘤的浸润深度、生物学特性、淋巴结转移个数及范围等因素密切相关。胸上段、中段癌可选择颈、胸、腹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术,胸下段癌慎选该术式。该术式有利于提高手术根治率及临床病理分期的准确性,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率,特别是少数淋巴转移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比较胸中上段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及二野淋巴结清扫的结果,探讨胸中上段食管癌淋巴结清扫范围。方法:2008-2010年胸中上段食管癌手术治疗患者119例,接受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共46例(三野组),接受二野淋巴结清扫术共73例(二野组)。结果:三野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58.7%)明显高于二野组(39.7%)(P<0.05),主要
差别在于三野组较高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21.7%)和较高的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三野组与二野组患者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8.2%和11.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野组及二野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9.1%和16.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差别主要体现为三野组患者较高的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三野组及二野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分别为95.6%和83.5%,三野组显著高于二野组(P<0.01)。结论:与二野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三野淋巴结清扫术能更彻底清扫颈部及上纵隔淋巴结,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建议对排除远处转移的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9.
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胸段食管癌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颈、胸、腹三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在胸段食管癌中的临床应用及判断病理分期。方法:对308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在切除癌肿的同时,施行了颈、胸、腹三区域淋巴清扫术。结果:305例患者获根治性切除,术后并发症28例(9.06%),淋巴结受累194例(62.99%),术后死亡3例(0.97%)。颈部、纵隔、和腹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8.21%、53.20%、12.72%。结论:胸段食管癌易发生广泛及跳跃性淋巴结转移,扩大淋巴结清扫范围有利于提高手术根治率和临床病理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胸段食管癌三野根治术2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食管次全切除并三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治疗胸段食管癌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8年2月于我科行食管次全切除,颈、纵隔、腹腔三野淋巴结清扫治疗的217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其中男170例,女47例,年龄36—78岁,平均(56.7±7.2)岁;上段食管癌55例,中段食管癌111例,下段食管癌51例;病变长度〈3.0cm者52例,3.1—5.0cm者98例,5.0cm以上者67例;术后病理报告:鳞状细胞癌205例,鳞腺癌7例,腺癌5例。结果202例(93.09%)患者获根治性切除,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57%(62/217),但经及时处理均顺利恢复。本组病例中颈部、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6.13%、22.58%。食管切缘均无肿瘤残留。随访6个月至5年,死亡23例,其中26例已经存活5年。吻合口肿瘤复发3例。结论采用三野根治术治疗胸段食管癌是必要的、可行的,可提高肿瘤根治率,减少肿瘤复发,有利于转移淋巴结的清扫,特别适合食管中上段癌,颈部、上纵隔淋巴结有转移的病例。通过防治,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胸中上段食管癌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及二野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襄阳市中心医院胸心外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8例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行食管癌根治术治疗.其中50例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48例行二野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围术期并发症、清扫淋巴结数、淋巴结转移数、随访淋巴结复发率以及3年生存率等情况.结果 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吻合口瘘发生率等指标三野清扫组与二野清扫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野清扫组与二野清扫组的平均清扫淋巴结数(28.04枚vs 18.23枚)和平均阳性淋巴结数(5.52枚vs 2.25枚)比较,三野清扫组均多于二野清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95例完成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6.6个月,其中三野清扫组48例,二野清扫组47例;随访期间三野清扫组患者的淋巴结复发率为37.5%(18/48),明显低于二野清扫组的53.2%(2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野清扫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56.3%(27/48),明显高于二野清扫组的38.3%(1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中上段食管癌行三野淋巴结清扫食管癌根治术安全可行,该术式下颈部及上纵隔淋巴结清扫更彻底,可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食管癌手术经右胸清扫颈、胸、腹三野淋巴结的意义和术后的疗效。方法收集经右胸食管癌根治手术365例,对颈、胸、腹三野区域淋巴结进行清扫。分析淋巴结清除总数、淋巴结转移数、淋巴结转移率、手术并发症。结果 365例食管癌患者共清扫淋巴结2866枚,淋巴结转移率为50.95%(186/365),转移度为17.30%(496/2866);不同年龄段患者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部位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率、转移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淋巴结的转移率和转移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肿瘤浸润深度的淋巴结转移率与转移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右胸是行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的有效途径,可减少术后的复发率和转移率,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18F-FDG SPET/CT扫描诊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与术后病理金标准比较,评价18F-FDG SPET/CT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0年6月首程治疗行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的胸段食管癌根治术40例患者,术前1周内行18F-FDG SPET/CT检查,将18F-FDG SPET/CT诊断食管淋巴结转移与术后病理诊断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全组共清除淋巴结1216枚,平均每例清除淋巴结30.4枚(15~55枚),淋巴结转移率67.5%。SPET/CT诊断食管癌总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44.4%、84.6%和57.5%。但进一步分析SPET/CT诊断对颈部、上纵隔、下纵隔及腹部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较低,分别为35.0%、50.0%、32.5%和27.5%。其中转移淋巴结短径〈0.8cm、0.8~1.2cm和〉1.2cm的准确性分别为0.0%、43.8%和84.6%。结论 18F-FDG SPET/CT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但敏感性及准确性较低;对转移淋巴结短径〉1.2cm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胸腹腔镜联合三野清扫食管癌根治术的手术方法、安全性、技术要点和疗效。方法收集采用胸腹腔镜联合三野清扫术治疗食管癌3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总数、术后病理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本组无中转开胸病例,无手术死亡病例,平均手术时间263.3 min ,平均出血量<50mL,平均淋巴结清扫36.5个,平均住院时间13.5d。术后并发肺部重症感染1例,声音嘶哑3例,无吻合口瘘发生,全组均顺利出院。随访2~15月,无瘤生存率100%。结论胸腹腔镜联合三野清扫食管癌根治手术可以达到与常规三切口手术相同的肿瘤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效果,技术上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短期生活质量较好等方面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单纯放疗后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未行手术治疗单纯放疗的胸段食管癌患者338例进行研究,分析食管癌不同病变部位淋巴结转移率以及肿瘤浸润深度、病变长度、肿瘤分化程度、不同放疗技术等因素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结果 (1)133例食管癌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39.3%。(2)胸上段、胸中段、胸下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7.0%3、6.1%、47.7%。胸上段食管癌颈部、上纵隔、中纵隔、下纵隔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5.0%、42.5%、20.0%、7.5%和5.0%;胸中段食管癌分别为19.2%、32.7%2、1.2%、9.6%和17.3%;胸下段食管癌分别为17.1%、14.6%2、2.0%、12.2%和34.1%。(3)食管壁CT下形态≤5 mm与〉5 mm脂肪线完整、脂肪线消失、外侵征象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5.0%与39.2%、42.2%、34.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病变长度≤3 cm组、3~5 cm组和〉5 cm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4.7%、38%和47.6%,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中高分化、低分化癌淋巴结转移率为36.9%和76.2%(P〈0.01)。(6)普通放疗、三维适形放疗的淋巴结转移率为41.7%、37.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段食管癌易发生淋巴结转移,且发生时间早,涉及部位多。低分化癌尤其明显。胸上段易于发生颈部及上纵隔淋巴结转移;胸中段既可向上也可向下转移;胸下段以腹部转移多见,各段下纵隔淋巴结转移均较少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中段食管癌扩大二野清扫的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从2008年9月至2012年9月对52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以Ivor-Lewis术式为基础进行扩大二野清扫,并对淋巴结转移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52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6.5%(19/52),死亡1例。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50%(26/52)。共清扫淋巴结1 426枚,其中99枚淋巴结发生转移,淋巴结转移度为6.9%;主要集中在颈深组、食管旁、喉返神经旁、隆突下、贲门区和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7.3%、19.2%、7.6%、13.4%、25%和5.7%;转移度分别为15.2%、17.2%、6.1%、19.2%、24.2%和3.0%。早期食管癌和进展期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5%和52.1%,转移度分别为1.9%和7.1%,两者转移率和转移度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78、1.083,P<0.05)。结论胸中段食管癌有广泛转移的倾向,颈深区及上纵隔区域是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区域。Ivor-Lewi术式更方便胸中段食管癌切除和现代二野淋巴结的清扫,并且以此为基础经右胸顶对颈深区淋巴结清扫也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胸段食管癌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与相关病理因素的关系,探讨胃左动脉旁淋巴结清扫的意义。方法:对178例胸段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全部行胃左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根据术后病理分为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和阴性组,分析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178例食管癌中发生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21.91%。胸段食管癌病变部位越低、病理分期越晚,贲门旁淋巴结转移越多,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越大。同时,本资料还显示食管旁、隆突下和贲门旁淋巴结转移阴性的患者其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也均在18%以上。结论:食管中下段癌需常规进行胃左动脉旁淋巴结清扫,这对于有效的控制癌肿术后复发转移,改善预后,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对颈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3年8月因胸段食管癌接受三野根治术的64例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食管癌位于胸上段时,无论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有无转移,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均类似(P>0.05).食管癌位于胸中段、胸下段时,当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有转移时,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当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无转移时,则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返神经旁淋巴结、纵隔淋巴结和腹部淋巴结转移数>4个是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长期随访结果表明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无转移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为51%,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有转移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为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喉返神经旁淋巴结对颈部淋巴结转移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林友光 《河北医学》2011,17(2):187-190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超声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单发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甲状腺癌的高频彩色超声图像特征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48例单发甲状腺癌中乳头状癌34个(70.8%),滤泡状癌9个(18.8%),髓样癌3个(6.8%),未分化癌2个(4.2%);表现为低回声38例(79.2%),边缘模糊不清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