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和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动态心电图对54例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心律失常进行监测,并与34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结果 两组心率变异性(SDNN、SDANNIndex和RMSSD)和心律失常(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和室性早搏)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1),而且冠心病组中DCG显示伴有ST段改变组与不伴ST段改变组比较,心率变异性(SDNN、SDNNIndex、RMSSD和PNN50)和心律失常(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和室性早搏)的发生率有差异(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发生心律失常的几率明显增加,DCG中伴有ST段改变的患者更为明显,同时地说明心肌缺血越严重,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下降越明显,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性越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含钾通道四聚化结构域15(KCTD15)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11084753与冠心病的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确诊的冠心病患者426例(男216例,女210例)为病例组,非冠心病患者及正常体检者436例(男224例,女212例)作为对照组,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分析技术及DNA直接测序技术,对2组EDTA抗凝血KCTD15基因rs11084753(A/G)多态位点进行分型,按该位点等位基因A和G的出现情况将基因型分为AA、AG、 GG三种类型。采用因素回归分析统计该多态位点与冠心病易感性的关系。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脂水平。结果病例组血脂指标中TC、TG、LDL-C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而HDL-C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例组患者吸烟、饮酒及阳性家族史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 P 均<0.05)。 AA、AG、GG 基因型在病例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52.4%、32.6%和15.0%,在对照组中分别是76.1%、18.4%和5.5%,2组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74, P =0.0098)。多因素分析显示,携带rs11084753(A/G)多态位点G变异等位基因与冠心病的遗传易感性有明显相关关系(OR=5.94,95%CI=3.02~22.31, P <0.01)。结论KCTD15基因rs11084753(A/G)多态位点与河北地区汉族人冠心病遗传易感有关。 相似文献
3.
20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对20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在采用相同常规基础治疗的同时,对病因与并发症采取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措施进行处理,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心、肺功能恢复正常5例,显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结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而引起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同时,针对病因与并发症要取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措施进行处理,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女性冠心病临床特征与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女性冠心病的临床特征与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以男性为对照,回顾性分析246例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女性冠心病发病年龄较男性晚(P〈0.05);绝经为女性冠心病的特殊危险因素,绝经后雌二醇水平降低,脂质代谢紊乱加重;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及糖尿病是女性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者显著高于男性(P〈0.05);女性吸烟者显著低于男性(P〈0.05)。女性不典型心绞痛及非特异性ST-T改变多于男性;女性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显著高于男性,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显著低于男性(P〈0.05)。女性冠状动脉病变以单支病变多见,左前降支最易受累,女性多支病变多于男性(P〈0.05)。女性选择性介入治疗明显少于男性(P〈0.05)。结论女性冠心病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应加强对女性冠心病防治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CD163)基因rs4883263位点多态性对血脂水平的影响,以了解该位点多态性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所起的可能作用,确定CD163基因rs4883263位点与CH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诊疗的住院患者(其中男性116人,女性71人,人均63岁)外周血标本共187例,分为CHD组(n=97)和对照组(n=90),抽提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技术检测CD163基因rs4883263位点多态性。利用统计学方法比较CHD患者和对照组的基因型分布的差异,分析该位点多态性对两组血脂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CHD组与对照组相比,三酰甘油(TG)和载脂蛋白A (apoA)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在CHD组和对照组共187名患者的CD163 rs4883263基因型检测结果中可以看出,CD163 rs4883263基因型以杂合型CC为主,等位基因以C为主要基因,2组人群中CD163 rs4883263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进行性别分层后,2组人群中CD163 rs4883263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比较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HD组CC基因型表达患者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apo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CT基因型表达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组人群中CD163基因rs4883263位点多态性明显影响血脂水平的高低。 相似文献
6.
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及血脂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和血脂水平是否相关.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方法,检测200例冠心病患者及190例正常对照者ER基因型,并与各组的血脂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ER等位基因X、x和P、p频率在冠心病和对照组分别为0.143、0.857, 0.445、0.555和0.140、0.860, 0.424、0.576.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XbaⅠ及PvuⅡ酶切多态性中,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及结合XbaⅠ和PvuⅡ两个酶切多态性分析在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且ER基因型在两组间血脂水平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中存在ER XbaⅠ和PvuⅡ基因多态性,但XbaⅠ和PvuⅡ酶切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发生无相关性,与血脂水平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汉族冠心病患者ABCB1 C3435T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BM、CNKI、VIP和WanFang Date数据库,纳入关于中国汉族冠心病患者ABCB1 C3435T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相关性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5年3月。由2名研究者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n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包括4024例患者。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汉族冠心病患者ABCB1 C3435T多态性与血小板活性相关[CT+CC vs.TT:OR=1.66,95%CI(1.21,2.29),P=0.002;TT vs.CC:OR=0.60,95%CI(0.43,0.85),P=0.004;T vs.C:OR=0.79,95%CI(0.66,0.93),P=0.02];ABCB1 C3435T多态性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及出血发生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携带ABCB13435C等位基因的中国汉族冠心病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后血小板活性较TT型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冠脉)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8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者,按病变程度分为观察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和对照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10%的患者),各4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冠心病患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因素。结果冠心病重度病变患者吸烟例数少于中度和轻度病变患者, 2型糖尿病、高血压例数多于轻度病变患者, LVEF异常例数少于轻度病变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吸烟、2型糖尿病、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P<0.05)。结论 2型糖尿病、高血压、吸烟、男性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且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患者的左心功能降低有关,由此,积极控制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更大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可以早期防治冠心病进一步恶化的发生,减少冠状动脉狭窄与后期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血小板与冠心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小板在冠心病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分析了62例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变化。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与对照组相比PLT显著减低(P〈0.01)。不稳定型心痛(UAP)组和隐性冠心病(SCHD)组与对照组相比较PCT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指标均升高,有差异或差异非常显著(P〈0.05或P〈0.01)。结论 血小板参数检测对判断冠心病的发生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