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1~1983年,我们对96例 HBsAg阳性母亲和105例HBsAg阴性母亲及其婴儿进行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研究,发现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HBsAg年发生率为43.8%;阴性母亲的婴儿,HBsAg年发生率为1.0%。母亲HBeAg阳性者,其婴儿 HBsAg年发生率83.3%;母亲HBeAe阴性者,其婴儿HBsAg年发生率38.1%。推算母婴传播占当地人群HBsAg携带率的29.6%。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HBV)DNA复制水平与HBeAg、HBsAg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乙肝患者,以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HBeAg与HBsAg,以荧光定量PCR测定HBV DNA水平。统计HBeAg、HBsAg阳性率,比较HBeAg、HBsAg阴性与阳性患者的HBV DNA阳性率与平均拷贝数。结果HBeAg阳性患者的HBV DNA阳性率与平均拷贝数均高于HBeAg阴性患者(P<0.05)。HBsAg阳性患者的平均拷贝数高于HBsAg阴性患者(P<0.05)。HBeAg和HBsAg均阳性患者的HBV DNA阳性率与平均拷贝数均高于HBeAg、HBsAg单一阳性患者(P<0.05)。HBeAg阳性与HBsAg阳性均与HBV DNA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HBeAg与HBsAg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HBV DNA复制水平,特别是高水平HBeAg,与HBV DNA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从业人群HBV感染的现状,进一步加强对HBsAg携带者的管理.方法 采用ELISA法,对太原铁路地区从业人群进行HBsAg、HBeAg和抗-HBc IgM检测.结果 2000年1月-2006年8月共检测41 164人,其中HBsAg阳性者588人,阳性率1.43%.在588名HBsAg阳性者中,HBeAg阳性者40人,阳性率6.80%,其阳性率随年龄递增而下降(x2=30.13,P<0.01);抗-HBc IgM阳性者6人,阳性率1.02%,各年龄组间抗-HBc IgM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1,P>0.05).在HBV血清标志物组合模式中,以HBsAg阳性+HBeAg阴性+抗-HBc IgM阴性所占比例最高,占92.52%,以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 IgM阳性所占比例最低,占0.34%.结论 太原铁路地区从业人群属于HBV低流行人群,结果显示加强对HBsAg携带者的管理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2008年接受乙肝检测人群HBV 5项标志物的模式特征.[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及抗体(HBsAg、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乙肝病毒e抗原及其抗体(HBeAg、抗-HBe).[结果]受检人群血清5项HBV标志主要有9种表现模式,五项全阴占29.22%,其次为"HBsAg、抗-HBc、抗-HBe阳性,抗-HBs、HBeAg阴性", "HBsAg、抗-HBc、HBeAg阳性,抗-HBs、抗-HBe阴性"和"抗-HBs阳性,HBsAg、抗-HBc、HBeAg、抗-HBe阴性"模式(分别为28.40%、13.58%和10.29).[结论]应加强对HBsAg阳性人群的监督力度和抗-HBs的筛查及乙肝疫苗的补种工作,同时做好乙肝防治知识的宣传.  相似文献   

5.
意大利的 HBsAg 携带者,90~95%为HBeAg 阴性。为了估计这类人群在 HBV 流行过程中的作用,作者对206名 HBeAg 阴性的慢性 HBV 携带者(HBsAg 阳性153例,其他指标阳性53例)及30名健康献血员用斑点杂交法检测了 HBV DNA。HBsAg 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为慢性 HBsAg 携带者;无症状携带状态则以无任何临床表现,并且在2年以上的随访过程中各项肝功能检查均无异常为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观察HBeAg不同状态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HBV RNA表达水平、检出率分析以及与HBV DNA、HBsAg的相关性,探索血清HBV RNA在CHB管理中的价值。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2021年1月—12月在杭州市西溪医院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CHB患者253例,包括HBeAg阳性的患者103例和HBeAg的阴性患者150例,检测血清HBV RNA定量,并分析其与HBsAg、HBV DNA等的相关性。结果 在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之间,HBV RNA及HBV DNA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HBeAg阳性患者的HBV RNA、HBV DNA、HBsAg、ALT、AST定量均高于HBeAg阴性患者。HBeAg阳性组中,血清HBV RNA与HBV DNA、HBsAg成正相关(r值分别为0.855、0.669,P<0.001);HBeAg阴性组中,血清HBV RNA与HBV DNA、HBsAg成正相关(r值分别为0.476、0.375,P<0.001)。在CHB未治患者中HBV RNA与HB...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已有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阳性变异株感染的报告。为了解饮食服务业人群(从业人员)HBV变异株感染状况,并探讨其公共卫生学意义,我们于2001~2002年对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中检出的HBsAg阳性、HBeAg阴性者进行HBV DNA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监测慢性乙肝(CHB)患者治疗前及治疗中血清HBsAg与HBeAg的浓度变化,评价其与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分析采用核苷类似物治疗48周的CHB患者HBs Ag、HBeAg基线及用药后24周HBsAg、HBeAg水平变化。结果 HBeAg阴性的CHB患者HBsAg基线中位数为13 228.86 COI,HBeAg阳性CHB患者用药后24周HBeAg水平中位数为237.82 COI,反弹组和持续应答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eAg阴性的CHB患者的HBsAg基线及HBeAg阳性CHB患者治疗24周的HBeAg水平,对CHB核苷类似物的治疗效果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剖析住院患者中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状态,为制定护理人员HBV职业感染的防护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992例连续入院的住院患者入院时取空腹静脉血3 ml,分离血清于-40℃保存备用.使用ELISA法检测每份血清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使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检测所有HBsAg阳性患者和100例连续入院的HBsAg阴性患者血液的HBV DNA.将n-PCR检测HBV DNA低限作为一个HBV感染剂量,使用n-PCR极量稀释法检出每份HBV DNA阳性血清所含的HBV感染剂量/ml,以此作为HBV传染性或病毒浓度的指标.结果 992例住院患者中156例HBsAg阳性(HBsAg阳性者),依据HBeAg是否阳性将HBsAg阳性者分为HBeAg阳性和阴性2种类型,HBeAg阳性者31例(19.87%),阴性者125例(80.13%).73.7% 的HBsAg阳性者HBV DNA阳性,病毒浓度范围为0~109感染剂量/ml,26.3%的 HBsAg阳性者HBV DNA阴性,病毒浓度在n-PCR的检测阈值之下.9%的HBsAg阴性者HBV DNA阳性,病毒浓度范围在0~104感染剂量/ml,最大传染性较HBsAg阳性者小105感染剂量/ml.HBeAg阳性者的病毒浓度范围在102~109 感染剂量/ml,阴性者在0~106 感染剂量/ml;HBeAg阳性者的病毒浓度较阴性者高103倍.结论住院患者中存在隐匿性和HBsAg阳性2种HBV携带状态,两者的最大HBV浓度相差105感染剂量/ml;HBeAg阳性者是HBV携带者中传染性较强部分,病毒浓度较阴性者高103倍.这些特点可为制定护理人员HBV职业感染的防护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云南省三个县7 934例农村育龄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和乙肝病毒感染状况,为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ELISA法筛查云南省石屏县、大关县、西盟县7 934例血清样本,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析育龄人群中HBsAg阳性率和乙肝病毒感染状况。结果三个县7 934例,HBsAg阳性人数463例,阳性率为5.84%,西盟县阳性率12.38%、大关县5.29%、石屏县3.33%,男性阳性率为7.33%,女性阳性率为4.90%,三县之间和男女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独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1 646例,构成比20.75%,HBsAb阳性及合并其他阳性2 594例,构成比32.69%较全国流行率低。共出现HBV血清学标志物组合模式19种,其中排在前六位的是:HBsAg、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均阴性,共4 772例,构成比为60.15%;HBsAb为阳性其余四项阴性,共1 646例,构成比为20.75%;HBsAb、HBeAb、HBcAb为阳性,HBsAg、HBeAg为阴性,共499例,构成比为6.29%;HBsAb、HBcAb为阳性,HBsAg、HBeAb、HBeAg为阴性,共367例,构成比为4.63%;HBsAg、HBeAb、HBcAb为阳性,HBsAb、HBeAg为阴性,共216例,构成比为2.72%;HBsAg、HBeAg、HBcAb为阳性,HBsAb、HBeAb为阴性,共133例,构成比为1.68%。结论准备怀孕的易感人群应当给予宣传教育,孕前接种乙肝疫苗;阳性人群要积极配合做好确诊和治疗等工作,从而预防和控制乙肝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医院职工HBV标识物调查的随访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湘雅医院职工1973年以来HBVM普查情况。HBsAg总阳性率血凝法10.61%,酶标法11.04%。按工种分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对68例HBsAg阳性者进行5~19年动态观察发现:HBsAg持续阳性率52.94%,阴阳反复率42.64%,转阴率4.41%。HBeAg总阳性率3.75%,其中HBeAg阳性而HBsAg阴性占1.6%。HBVM类型与转归结果提示:HBeAg与抗—HBc阳性,但抗—HBe阴性者多为HBsAg持续阳性;抗-HBc阳性、抗-HBe阳性者多为HBsAg阴阳反复;抗—HBc或抗—HBe单项阳性者再出现HBsAg阳性的可能性较少;仅单项抗-HBs阳性才可能不出现HBsAg阳性;单项HBsAg检查不能查出HBsAg阴阳反复者及HBsAg阴性,但HBeAg阳性者:单项HBsAg短期对比所得的转阴率实际上是阴阳反复率为主。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了黑河口岸公共场所服务人员中HBsAg阳性率为9.05%,在HBsAg阳性人群中HBeAg阳性率为12.04%。说明黑河口岸公共场所服务人员已构成HBV传播危害。在阻断HBV传播时应把20岁以下人群列为重点监测人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血清HBsAg水平与HBV DNA水平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119例(CHB组)和ACLF患者98例(ACLF组).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BsAg和HBeAg,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DNA水平.分别比较两组不同HBeAg状态患者的HBsAg和HBV DNA水平差异以及HBsAg和HBV DN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ACLF组和CHB组患者血清HBeAg阴性患者分别占68.4%(67/98)和42.9%(51/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LF组血清HBV DNA水平与CH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HBeAg阳性患者HBV DNA均高于同组血清HBeAg阴性患者(P<0.05).ACLF组血清HBsAg水平在血清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CHB组血清HBeAg阳性患者(P<0.05).血清HBeAg阳性患者血清HBsAg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具有相关性(P<0.05),血清HBeAg阴性患者血清HBsAg与血清HBV DNA水平及生化指标无显著相关性(P>0.05).不同HBV DNA水平ACLF患者中不同HBsAg水平患者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相关ACLF患者血清HBsAg水平与HBV DNA水平及病情的严重程度无直接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测定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不同临床阶段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定量,同时探究其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和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将未经抗病毒治疗的774例慢性HBV感染患者按照临床特征分为六组:慢性HBV携带组(102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211例)、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236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114例)、HBeAg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52例)、HBeAg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59例),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清HBsAg定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患者血清中HBV DNA定量,血清HBsAg和HBV DNA需要经常用对数转换后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HBsAg定量由高到低分别为慢性HBV携带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HBeAg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和HBeAg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7.80(6.69 ~ 8.32)、7.11(5.42~8.27)、6.57(5.66 ~ 7.53)、6.38(4.39~ 7.40)、6.22(4.84~ 6.91)、6.13 (5.48~7.01)].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HBsAg定量与HBV DNA呈正相关(r=0.714和0.390,P<0.01).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HBsAg的定量与年龄呈负相关(r=-0.416,P<0.01);监测年龄≥40岁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的血清HBsAg定量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结论 慢性HBV感染后不同临床阶段患者血清HBsAg定量不同,血清HBsAg定量与患者HBV DNA水平和年龄相关,临床上应重点监测年龄≥40岁非活动性HBsAg携带患者血清HBsAg定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无症状HBsAg携带者血清的HBeAg、HBV-DNA和Dane颗粒检查,揭示HBeAg、HBV-DNA均为阳性HBsAg的无症状携带者的血清具有传染性,而单纯HBsAg阳性(HBeAg、HBV-DNA均为阴性)血清传染性不强。
经三年观察,发现HBsAg、HBeAg、HBV-DNA均阳性的无症状携带者对同一个班内密切接触者能引起HBV感染,其感染的相对危险性比对照组高3.7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肝血清标志物与HBV-DNA检测结果的相关性,以及二者联合检测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1445例乙肝患者血清,同时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HBV-DNA拷贝数。结果:HBsAg阳性HBeAg阳性组的HBV-DNA阳性率高于HBsAg阳性HBeAg阴性组和HBsAg阴性HBeAg阴性组(P<0.01),且HBsAg(+)、HBeAg(+)、抗HBc(+)类型中病毒载量集中在高拷贝区段,但在HBeAg阳性者中仍有部分HBV-DNA为阴性(10.9%),而在HBsAg阳性HBeAg阴性组中HBV-DNA阳性率仍有25.5%。结论:HBeAg阳性是反映病毒复制的良好指标,但无正相关;仅依靠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不能很准确地判断HBV复制的程度及其传染性的强弱;乙肝血清标志物与HBV-DNA检测的结合能更好地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数据。  相似文献   

17.
386例新生儿脐血乙肝标志物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脐带血标本乙肝标志物,分析乙肝宫内感染情况。方法将HBsAg阳性产妇分为"HBsAg阳性、HBeAg阴性"组与"HBsAg阳性、HBeAg阳性"组,对其脐带血进行乙肝标志物检测。结果新生儿脐带血HBsAg阳性30例,宫内感染率7.8%,"HBsAg阳性、HBeAg阴性"孕产妇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4.9%,"HBsAg阳性、HBeAg阳性"孕产妇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16.0%,两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5,P﹤0.01)。结论 "HBsAg阳性、HBeAg阳性"的孕产妇更容易发生宫内感染,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以降低母婴传播的机率。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病毒家庭内传播及对社会人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邹城地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家庭内传播及其对社会人群的传播影响.[方法]1994~1999年,以EIA(电泳免疫测定)法检测来门诊诊治或作乙肝疫苗接种者的血清乙肝病毒5项标志物.[结果]显示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家庭内传播较重、父母血清HBsAg(乙肝表面抗原)均阳性,子女HBsAg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父母单方HBsAg阳性,子女HBsAg阳性检出率(X2=316,P《0.01);母亲HBsAg、HBeAg(乙肝e抗原)均阳性,子女HBsAg阳性检出率(68.45%)高于HBsAg阳性、HBeAg阴性子女HBsAg阳性检出率.(40.67%)(X2=21,P《0.01).[结论]人群中乙肝病毒HBsAg阳性检出率高,与家庭内乙肝病毒传播的人在社会中传播有关.  相似文献   

19.
手套不能阻止乙型肝炎病毒经手术传播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用手套阻止乙型肝炎病毒(HBV)经手术传播的效果. 方法在确定手术中HBV传染性和感染阈值的基础上,探讨用手套阻止HBV经手术传播的效果. 结果 HBV经过单层手套感染的阈值为105 ID/ml;经双层手套感染的阈值为106 ID/ml;HBsAg阳性、HBsAg阴性、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患者的传染性分别是0~109、0~104、102~109和0~106 ID/ml;分别有19.2%、0、83.9%和3.2%患者的传染性超过单层手套感染阈值,为手术中的传染源;76.7%的HBsAg阳性和80.8%的HBeAg阳性传染源的传染性超过双层手套的感染阈值,最大传染性为103 ID/ml;HBeAg阴性传染源有50.0%达到双层手套的感染阈值,但传染性仅为临界水平.结论在手术中,单层手套只能消除HBsAg阴性血液的传染性,双层手套虽能阻止HBeAg阴性血液传染,但对大部分HBeAg阳性血液防护无效.  相似文献   

20.
1986年6月,我们对来自社会人群的253份血清进行5项血清学指标检测。在HBsAg阴性血清中检出8例HBeAg阳性,现报告如下。材料:上海市医化所生产的检测乙肝抗原抗体3系统成套试剂,批号8606。方法:乙肝3系统(HBsAg、HBeAg、抗-HBs、抗-HBe、抗-HBc)五项指标均用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