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双层连续套入式胰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胰肠吻合缝合技术进行改进,预防胰漏的发生。方法 28例胰十二指肠吻合手术采用4-0 proene线双层连续胰肠套入式吻合。结果 双层连续胰肠套入式吻合时间平均11min,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全部病例均未出现胰肠吻合口漏,没有手术死亡。结论 双层连续套入式胰肠吻合,操作简便、省时、并发症少,是胰肠吻合术的一种有效改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两种类型的捆绑式胰肠吻合术进行对比。方法 同期施行捆绑式胰吻合术Ⅰ型(同时施行空肠粘膜和胰腺缝合以及空肠断端与胰腺缝合等三项防漏步骤)35例(A组),与只行捆绑吻合的Ⅱ型手术49例(B组)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两组都没有发生胰吻合口漏,没有手术死亡。术后随访,两组均无胰管扩张或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的表现。完成吻合时间A组平均27min,B组平均16min。结论 捆绑式胰肠吻合术,相比之下Ⅱ型更加简单、省时,而且能够在吻合口完成后立即对它进行检测,可以避免捆绑过紧,从而无须插入胰管导管作为支撑。两种类型的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均可掌声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但是Ⅱ型应当成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是治疗壶腹周围恶性肿瘤和某些良性疾病的主要方法。自1935年Whipple首次实施PD以来,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PD的死亡率已降至5%以下,但术后并发症仍高达30%~40%[1],  相似文献   

4.
谭冠  沈世强 《腹部外科》2014,27(6):456-459
胰腺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胰腺癌中胰头癌占60%~70%,其手术方式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该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而胰瘘是其中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胰腺重建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最关键的一步,其大致分为胰肠吻合和胰胃吻合,每种吻合又有若干吻合方式.术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吻合方式.本文就胰腺常见重建方式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预防胰瘘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9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胰空肠端端套入式吻合,辅助应用医用胶,主胰管内置入导管,留在空肠内,超过胆肠吻合口,胆总管内不放T形管。结果 9例患者术后无胰瘘、胆瘘,并发肺部感染1例,切口感染1例,术后随访无胆道梗阻、糖尿病。结论 此吻合法操作简便,吻合牢靠,胰液引流通畅,肠袢张力低,能较好地预防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不同胰肠吻合方式的效果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三种不同胰肠吻合方式的胰肠吻合口瘘发生率,探讨实施不同吻合方式的适用条件及其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吻合方式不同分为捆绑式胰肠吻合组(A组)、胰管对空肠粘膜端侧吻合组(B组)和套入式端侧吻合组(C组),观察其术后胰瘘的发生率。结果胰肠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A组1例(1/41,2.44%);B组无胰肠吻合口瘘发生;C组3例(3/19,15.79%)。A、B两组间胰肠吻合口瘘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胰肠吻合口瘘发生率显著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管对空肠粘膜吻合法和捆绑式吻合法均为较安全的胰肠吻合方法。在条件许可下,胰管对粘膜吻合法应作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首选的胰肠吻合方法。  相似文献   

7.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是治疗胰头癌及壶腹周围癌的经典术式。但由于手术时间长、涉及多个重要器官联合切除及消化道重建等诸多问题,术后易发生诸多并发症,其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就是胰肠吻合口瘘(下称胰瘘)。据文献报道胰瘘发生率为5%~40%[1],由  相似文献   

8.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探讨黏膜-黏膜胰肠吻合减少术后胰瘘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00年1月至2004年4月间8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分析影响胰瘘的术前及术中危险因素,比较不同胰肠吻合方式对胰瘘的影响。结果术后胰瘘总发生率16.5%(14/85),其中黏膜-黏膜组3.57%(1/28),传统套入组22.8%(13/57)。统计学分析显示,胰肠吻合方式、胰管直径及残余胰腺质地为影响胰瘘发生的显著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胰管直径和胰腺质地为影响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13和0.009,相对危险度(OR)分别为5.276和8.538。结论胰肠吻合方式、胰管直径和胰腺质地是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对胰管扩张者(≥3mm)行黏膜-黏膜吻合可显著降低术后胰瘘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胰肠吻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层间断胰肠端侧套入式吻合在经典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Whipple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7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62例行单层间断胰肠端侧套入式吻合的Whipple术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全部手术成功,除1例发生胰瘘,无再手术和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单层间断胰肠端侧套入式吻合方式简单、安全、实用,学习曲线较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8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是一种创伤大、操作复杂、术后并发症较多的腹部外科手术,尤其以胰瘘最难治疗。回顾分析2006年7月-2010年7月我院87例改进的PD患者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胰肠吻合缝合技术进行改进 ,预防胰漏的发生。方法  2 8例胰十二指肠吻合手术采用 4 0proene线双层连续胰肠套入式吻合。结果 双层连续胰肠套入式吻合时间平均 11min ,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 ,全部病例均未出现胰肠吻合口漏 ,没有手术死亡。结论 双层连续套入式胰肠吻合 ,操作简便、省时、并发症少 ,是胰肠吻合术的一种有效改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改进胰肠吻合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中预防胰瘘的作用.方法 将改进胰管空肠黏膜对拢吻合技术应用于24例PD胰肠重建.结果 效果满意,无一例胰瘘并发症,无一例死亡.结论 改进胰管空肠黏膜对拢吻合技术应用于PD胰肠重建,可有效降低术后胰瘘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去除空肠浆膜层的胰肠黏膜-黏膜3层(modified triple-layer,MTL)吻合法运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 PD)胰肠吻合后胰瘘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胰瘘的危险因素,并与胰肠黏膜-黏膜的2层(two-layer,TL)吻合法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科室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1月31日期间运用上述两种胰肠吻合法进行胰肠重建的PD患者的资料,共184例。统计分析胰瘘等并发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法分析胰瘘的危险因素。结果 184例接受PD的患者中96例采用MTL法行胰肠重建,88例患者采用TL法行胰肠重建。2组患者术后总体胰瘘发生率为8.2% (15/184),其中MTL组有4例(4.2%),TL组有11例(12.5%),前者低于后者(P=0.039)。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体质量指数、胰腺质地、胰管直径及胰肠吻合方式是胰瘘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对于胰管直径≤3 mm时,TL法胰肠重建是胰瘘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MTL与TL相比能降低PD后胰瘘的发生率,对于胰管直径≤3 mm的病例效果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剥离空肠浆肌层的胰肠套叠式端端吻合术应用价值。方法自1985年8月至2008年10月共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174例,术后游离胰腺残端2.5~3.0cm,将准备与胰腺吻合的空肠袢断端2.0~2.5cm浆肌层剥除,施行胰肠套叠式端端吻合术,最后在距浆肌层游离缘1.0~1.5cm处空肠上下壁各缝一针,同定套入的胰腺残端。吻合口周围喷撒纤维蛋白胶封闭剂。观察患者消化道重建后恢复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74例患者中,术后胰漏8例(4.6%),保守治疗愈合,无腹腔感染及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消化道重建过程中,采用剥离空肠浆肌层的胰肠套叠式端端吻合术,有助于减少胰漏,适用于胰腺残端各种情况的处理,利于患者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15.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 PD)是治疗壶腹周围肿瘤的经典术式,以手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多等为主要特点.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及手术器械、能量平台、缝合材料的发展、更新和广泛应用,胰腺手术的安全性有了较大提高,PD术后围术期死亡率已降至<3%,但并发症发生率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三种不同胰肠吻合方式的胰肠吻合口瘘发生率,探讨实施不同吻合方式的适用条件及其合理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吻合方式不同分为捆绑式胰肠吻合组(A组)、胰管对空肠粘膜端侧吻合组(B组)和套入式端侧吻合组(C组),观察其术后胰瘘的发生率.结果 胰肠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A组1例(1/41,2.44%);B组无胰肠吻合口瘘发生;C组3例(3/19,15.79%).A、B两组间胰肠吻合口瘘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胰肠吻合口瘘发生率显著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管对空肠粘膜吻合法和捆绑式吻合法均为较安全的胰肠吻合方法.在条件许可下,胰管对粘膜吻合法应作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首选的胰肠吻合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从1935年Whipple报道壶腹部肿瘤胰十二指肠切除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渐成为壶腹周围癌的标准治疗方法.近年来,由于手术熟练程度的改善、手术方法及围手术期管理等方面的改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病死率已明显地改善,但由于手术切除范围广泛、消化道重建等手术操作复杂,术后并发症仍有较高的发生率,其中胰瘘是其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文献报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率仍可达5%~10%,其中病死率甚至可达25%[1],其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都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减少和预防胰瘘的发生仍是当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手术疗效与预后.胰瘘的危险因素不仅与胰腺质地、胰管直径及肿瘤部位等客观因素有关,还与术者经验及手术方式等主观因素有关.胰肠双层吻合及胰管支架外引流可能有助于降低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胰肠吻合口的重建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重要的组成步骤,也是影响其成败的关键。根据重建方式的不同,主要分为胰腺-空肠吻合和胰胃吻合。根据胰腺残端与空肠吻合位置的不同,分为端端吻合和端侧吻合。在目前的随机对照研究中,胰腺-空肠吻合和胰胃吻合在胰漏的发生率方面无明显的差异。捆绑式胰肠和捆绑式胰胃吻合分别建立在经典胰肠(胃)吻合的基础上,操作简便,预防胰肠吻合口瘘效果确切。胰肠吻合口成功与否的影响因素包括胰腺质地和胰管大小等,胰管支撑管的放置可能有助于减少胰肠吻合口瘘的发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消化道重建,应遵循简单、有效的原则,才能将胰肠吻合口瘘的发生减至最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荷包背带裤式"胰肠吻合法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选择胰肠吻合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采用"荷包背带裤式"胰肠吻合法,对照组采用"胰管对空肠黏膜"胰肠吻合法。该70例手术均由同一团队完成。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手术用时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术中观察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手术用时(4.28±1.10)h,观察组(3.62±0.76)h,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2,P=0.004)。对照组术后胰瘘7例(28.0%),其中6例B级胰瘘,1例C级胰瘘;观察组术后胰瘘3例(6.7%),均为B级胰瘘。术后腹腔内出血对照组6例(24.0%),观察组7例(15.6%);术后腹腔内感染对照组8例(32.0%),观察组8例(17.8%);术后胃瘫对照组3例(12.0%),观察组4例(8.9%)。两组比较,术后胰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8,P=0.037),其余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荷包背带裤式"胰肠吻合法具有操作简单快捷、适用范围较广、吻合牢靠安全等优点,在缩短手术时间及降低术后胰瘘方面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