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癌变的防治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癌变的防治经验。方法;对20年间收治的16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癌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既往未做过手术,9例为内引流术后癌变。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其中12例表现为化脓性胆管炎,4例为上腹部包块,16例均伴乏力,消瘦。7例既往无手术史的癌变患者中5例行ERCP检查,其中4例合并胆胰管合流异常。手术方式包括剖腹探查术4例,T管引流术4例,囊肿切除加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囊肿部分发除,肝左外叶切除2例,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3例。癌变主要位于囊壁者14例,术后病理结果腺癌占多数(13例)。术后生存期为4-31个月,平均12.7月。结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癌变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术前诊断困难,预后极差,行内引流术后更易癌变。应以预防为主,对先天性胆管囊肿患者推荐行囊肿完全切除术。术中冰切片检查有助确诊,对浸润至胰腺的病例应考虑行囊肿切除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附102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8月-2003年8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102例肝门部胆管癌中,58例(56.9%)行手术切除,其中27例(26.5%)行根治性切除,31例(30.4%)行姑息性切除;44例(43.1%)行胆管引流术,其中行胆肠吻合内引流术20例,胆管外引流术24例。根治性切除术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89%,51.85%,37.03%,22.22%;姑息性切除术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51.61%,6.45%,3.22%,0%;胆肠吻合内引流术组和胆管外引流术组的1年生存率分别是29.41%和23.80%,无生存2年者。结论手术切除,特别是根治性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晚期胆囊癌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对45例中晚期胆囊癌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总体中位生存时间11个月;扩大根治性切除术23例,姑息性切除术14例,胆道内或外引流术8例,扩大根治性切除术、姑息性切除术和胆道内或外引流术生存期(月)分别为31、7、2.7,扩大根治性切除术5年生存率17.4%、姑息性切除术和胆道内或外引流术最长生存时间11个月;扩大根治性切除术明显优于姑息性切除和胆道内或外引流术(P〈0.01)。结论对中晚期胆囊癌积极行扩大根治术,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T)的诊断方法和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5月至2002年7月经手术治疗116例PRT患者的诊断方法和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肿瘤完整切除95例(良性48例,恶性肿瘤47例);姑息性切除术15例;肿瘤探查和活检6例。47例恶性肿瘤完全切除1、3年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100.0%、80.9%和23.4%;姑息性切除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33.3%、20.0%和6.7%。结论CT和MR对判断肿瘤周围器官是否受累和切除范围有重要意义,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受累器官的联合切除可以提高PRT切除率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手术方式。方法 对近6年来收治的31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例的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手术治疗的病例中,行根治性切除7例。姑息性切除5例,总切除率为38.7%。行各种引流术17例,包括外引流2例,内引流15例,占总数的54.8%。探查术2例,占总数的6.5%。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一旦确诊,应积极手术治疗,尽管有根治性切除率低、手术风险大等,但即使姑息性切除,甚至引流术也可有效解除黄疸、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肝门部胆管癌52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早期诊断方法和手术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肝门部胆管癌52例临床特征,手术方式和随访结果。结果 本组手术切全28全我院总手术切除53.8%,其中根治性切除19例,姑息性切除9例,行胆管内,外引流术24例。  相似文献   

7.
本组45例进展期胃癌,行根治性切除术29例(64.4%),姑息性切除术9例(20.0%),胃空肠转流术7例(15.6%),无围手术期死亡。随访3月~5年,根治术后5年、3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44.8%、62.1%、82.8%;姑息性切除术后2年、1年、半年的生存率分别为11%、55.5%、88.8%;胃空肠转流术后2年、1年、半年生存率分别为0、14.3%、28.5%。进展期胃癌仍以手术治疗为主,淋巴结扩大清除术、联合横结肠及其系膜切除术可能改善预后,术中关腹前5-Fu低渗液浸泡腹腔预防腹膜转移效优价廉。晚期胃癌姑息性切除生存期及生存质量明显高于转流病人。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胆管囊肿瘤变与首次手术术式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先天性胆管囊肿瘤变与原手术术式的关系。方法 对近30年来收治的21例先天性胆管囊肿癌变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先天性胆管囊肿总癌变率14.8%;原手术为囊肿内引流术者的癌变率显著高于囊肿切除术(P<0.001);囊肿内引流术后患者癌变年龄显著小于囊肿切除术(P<0.01)和未手术者(P<0.01);囊肿内引流术后发生癌变的年限显著短于囊肿切除术(P<0.01);囊肿内引流术后癌变者的发病年龄比未手术者早15.4年。结论 囊肿内引流术能加速和促进癌变发生,应废用;囊肿切除术应列为首选术式;囊肿应尽可能切净,不能切净者应剥除内膜或破坏其粘膜。  相似文献   

9.
残胃癌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残胃癌的早期诊断,手术治疗效果及预防措施。回顾性分析1985年以来收治的26例残胃癌病例资料。结果示本组病例中I期3例、II期10例、III期7例、IV期6例;其中根治性切除12例(46.2%),姑息性切除8例(30.8%),因肿瘤广泛转移仅作探查术和未行手术者6例。根治性切除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1.7%(11/12),50.0%(6/12),33.3%(4/12)。姑息性切除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2.5%(5/8),0,0。提示定期胃镜检查是早期诊断残胃癌和提高术后生存率的关键;根治性切除是外科治疗残胃癌的有效方法;严格掌握胃十二指肠良性疾病手术切除的适应证和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是预防残胃癌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症:附6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报告经手术治疗的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症64例,以探讨最佳术式及疗效。其中急诊行外引流术13例,术后11例行囊肿切除术,效果满意;行单纯内引流术12例,术后死亡2例,随访的5例均经常有胆道感染表现;行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或肝叶切除52例,随访42例,优良率92.6%。提示:囊性扩张的胆管切除、胆道重建是治疗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症的最有效方法;单纯内引流术远近期并发症多,且术后可能发生癌变,无论急诊或择期手术均应避免使用。  相似文献   

11.
电视胸腔镜手术在肺周围型小结节病变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在肺周围型小结节病变诊治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用VATS诊治肺周围型小结节病变患者91例,其中多发性结节18例,单发性结节73例。结节直径0.3-3cm。术前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影象学检查均未能确诊。肺活检术5例,肺楔形切除术61例,肺叶切除术25例。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和手术死亡。中转开胸手术6例(6.59%)。行VATS后,患者均获得明确的病理诊断,确诊率100%;其中良性病变50例,原发性肺癌32例,肺转移癌9例。良性病变及早期原发性肺癌患者行VATS后达到了临床治愈;不能耐受大手术的原发性肺癌患者,经VATS行肿瘤局限性切除后改善了症状;肺转移癌行姑息治疗,经VATS做肺楔形切除或肺叶切除术。结论:VATS在肺周围型小结节病变的确诊、良性结节、早期原发性肺癌患者的治疗以及肺恶性肿瘤的姑息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残胃复发癌的再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残胃局部复发癌再手术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 1986~2 0 0 1年间收治的 5 1例残胃局部复发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 5 1例中 ,复发局限于残胃者 31例 ,伴有转移的复发 2 0例。行根治性切除术 2 7例 ( 5 3% ) ,其中 16例行联合脏器切除术 ;行姑息性残胃全切术 3例 ,胃肠吻合、造口术 15例 ;单纯剖腹探查术 6例。 30例切除术后病理检查报告 :吻合口周围复发 10例 ,残胃复发癌 2 0例。根治性切除组术后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88%、5 8%、19%。姑息性手术及综合治疗组的生存时间为 6~ 2 4个月 ,中位生存期为 16个月 ;单纯剖腹探查及腹腔化疗组均于 2~ 7个月内死亡。结论残胃局部复发癌以残胃、吻合口局部复发为主 ,具有较高的切除率 ,应积极行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胰腺癌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分析8年来209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胰头肿瘤149例,胰体尾肿瘤54例,全胰癌6例;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或胰体尾加脾切除术59例,姑息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或胰体尾加脾切除术15例,内引流术64例。结果 胰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1年生存率42.37%,3年生存率13.56%,5年生存率6.78%,明显高于其他治疗组;姑息性切除术后1年生存率20%,3年生存率6.67%,明显高于未手术者;内引流术后1年生存率仅为9.38%,3年以上生存率为零,与未手术者无明显差异,但生存质量有所改善。结论 根据术前CT和磁共振显像(MRI)检查,对胰腺癌进行准确的术前评估和分级分期;并根据术中探查肿瘤是否侵犯血管,有无局部或远处转移,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能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和有效改善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肝门部胆管癌占胆道恶性肿瘤的1/2,大多数无法切除,并于诊断确立后3个月内死于肿瘤导致的严重合并症。我院于1992.2~1997.3月,手术治疗15例肝门部胆管癌,6例行减症内引流术,2例姑息性切除,7例根治性切除,其中行各种类型的肝叶切除术8例,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胆管囊肿内引流术后胆管癌:附25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先天性胆管囊肿内引流术后癌变及其手术处理原则。方法 对1970~1996年间收治的先天性胆管囊肿行内引流术的82例患者进行随访,并对其中术后25例癌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先天性胆管囊肿内引流术后癌变率为30.49%(25/82),其中囊肿十二指肠吻合术后癌变率为35.29%(14/51),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癌变率为22.58%(1l/31)。25例中3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行肿瘤切除胆道重建术,4例行局部病灶切除外引流术,14例肿瘤广泛转移无法切除仅行外引流术。结论 囊肿内引流术后癌变率高,应该摒弃该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地对左肝内胆管结石行左肝外侧叶切除后再手术原因及术式进行分析。方法47例再手术的病例,经检查了解病因,按不同病因选择再手术术式。结果再次手术的病例中,有26例行左肝内叶切除术 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T型管引流术;6例肝内叶切除 狭窄胆管切开成形术;1例肝内叶切除 肝门部胆管成形胆肠吻合术;14例单纯行左肝内叶切除术。结论对左肝内胆管结石的病例。原则上均应行左半肝叶切除,方能达到“消除病灶”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胸腔镜诊治肺部微小结节29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在肺微小结节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2000年5月~2005年6月对29例肺微小结节行VATS,术中明确结节所在位置、大小、性状以及与胸膜关系;对于肺实质内微小结节的探查全部依赖于手指的触诊定位,一般用食指即可,若定位有困难,可将切口适当延长至4cm左右,以2根手指协助定位。根据探查结果行结节所在肺组织的楔形切除,术中切除标本送快速冰冻病理学检查,如为良性,则术毕;如为恶性,进一步行VATS辅助小切口开胸肺叶切除联合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全组患者手术顺利,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和围手术期死亡。食指触诊定位微小结节,无一例延长切口。恶性病变11例(11/29,37.9%),良性病变18例(18/29,62.1%)。8例(57.1%)术前拟诊为恶性病变及3例术前拟诊为良性病变最终确诊为恶性病变。11例具有分叶、毛刺及胸膜皱缩等“恶性”影像学表现中仅6例(54.5%)确诊为恶性病变。21例单发结节恶性7例;8例多发结节良性和恶性各4例。18例良性行VATS肺楔形切除;11例肺癌中6例行根治性肺叶切除联合纵隔淋巴结清扫术,5例行姑息性肺楔形切除术。结论肺部微小结节诊断困难;VATS手术诊治肺部微小结节,技术成熟可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病人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10月-2003年10月对66例原发性胆囊癌行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总体中位生存时间19.8个月。根治性切除术、姑息性切除术和胆道内或外引流术的生存期分别为37.8、10和2.7个月,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根治性切除术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8.2%、47.4%和26.3%,优于姑息性切除和胆道内或外引流术,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Ⅳ、Ⅴ期行扩大根治性切除术的中位生存时间平均为21个月,扩大根治性切除术明显优于姑息性切除术和胆道内或外引流术,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肿瘤分期及手术根治程度是影响原发性胆囊癌疗效的主要因素,对中、晚期胆囊癌积极行扩大根治术,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9.
胆囊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各种手术对胆囊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60例胆囊癌患者病变早期组5例,行单纯胆囊切除术;晚期组55例,行探查活检术24例,姑息切除26例,根治性切除术5例结果 早,晚期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60%,20%和18.2%,5.5%,1.8%,晚期组探量活检术者均在1年内死亡;姑息性切除术者1年生存率23.1%,无3年,5年生存;根治性切除术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60%,20%  相似文献   

20.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各种术式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35例手术方式和随访结果。结果 手术切除13例(根治性切除9例,姑息性切除4例),总手术切除率为37.1%,其中1996年以后的23例中切除12例,手术切除率为52.2%;胆管内引流5例;外引流1例;剖腹探查6例。随访23例,随访率65.7%。切除术组13例,存活7-30个月,平均17.5个月,现仍存活4例,生存期分别为12,13,15和21个月;引流组存活2.5-24个月,平均9.2个月,1例已生存13个月;单纯剖腹探查术者多于术后3个月内死亡。结论 根治性切除和扩大手术切除范围是肝门部胆管癌首选的治疗方法。对不能切除者,不应放弃手术探查,应争取行胆管内、外引流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