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入室护理流程的临床实践效果。方法建立PACU入室护理流程,内容包括连接呼吸机、连接监护仪、管道交接、皮肤交接等流程和对PACU护士进行培训、考核。结果流程应用前,术后患者入室护理时间从7.0 min降至流程应用后4.0 min,无1例发生护理风险及不良事件。结论 PACU入室护理流程的应用提高了护理质量,加强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适用麻醉恢复室的护理敏感指标,为麻醉恢复室护理质量的监测与评价提供标准化的专科依据。方法 检索国内外文献借鉴护理专家的研究成果,在“结构质量—过程质量—结果质量”的理论基础上初步拟定敏感指标框架,运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函询,确定最终麻醉恢复室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结果 专家权威系数>0.80,各指标变异系数<0.30。经过2轮专家函询,构建了包含5项结构指标,10项过程指标及5项结果指标的麻醉恢复室专科敏感指标体系。结论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麻醉恢复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具有敏感性、科学性与实用性,对提高麻醉恢复室护理质量安全具有指导意义,有利于麻醉恢复室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麻醉恢复室病人的复苏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重要的、敏感的、与预后相关的麻醉恢复室(PACU)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方法:运用约翰霍普金斯循证护理方法进行证据综合,初步拟定PACU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内涵及计算公式,运用两轮德尔菲法进行筛选、论证与校正.结果:构建了结构、过程、结果3项一级指标,人力资源、执业环境、护理过程、不良事件、护理效果5项二级指标,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麻醉后恢复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于院内接受手术麻醉治疗的1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63例。护理组采取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组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Steward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平均交接时间和护理差错事件发生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手术麻醉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有利于提高Steward评分及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探讨将舒适护理运用于麻醉后恢复室(PACU), 提高恢复期患者安全和舒适度。方法 针对手术患者的安全及麻醉恢复阶段的各种不适, 实施舒适护理措施护理麻醉恢复期患者。结果 实施舒适护理服务, 不仅保证患者安全, 促进康复,还增加了麻醉医师和患者满意度。结论 通过实施舒适护理服务不仅提高护理人员素质,也提高了麻醉医师和患者的满意度, 规避了纠纷和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麻醉恢复室老年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质量要求,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数量有明显增长。但是,老年人因其生理特点,常井发多种疾病,给手术带来一定困难。为了提高老年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和预防合并症复发,对老年患者在麻醉恢复室进行护理观察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模式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曼丽 《护理研究》2008,22(4):1100-1101
为加强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管理,减少和预防麻醉相关并发症和意外的发生,我院成立了麻醉恢复室,经过不断总结和探索,形成了一套规范的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模式,有力地保障了麻醉术后病人的安全恢复,加快了手术病人的周转,提高了手术室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李明丽  焦倩  锁娜娜 《全科护理》2013,(29):2745-2746
对310例全身麻醉术后恢复室患儿进行护理,通过术前有效的访视、麻醉恢复室良好的物品、设备及人员配备、患儿在恢复室内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所有患儿安全度过麻醉恢复期并平安送回病房。  相似文献   

10.
11.
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模式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曼丽 《护理研究》2008,22(12):1100-1101
为加强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管理,减少和预防麻醉相关并发症和意外的发生,我院成立了麻醉恢复室,经过不断总结和探索,形成了一套规范的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模式,有力地保障了麻醉术后病人的安全恢复,加快了手术病人的周转,提高了手术室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洪莲 《中国临床护理》2014,6(3):235-236
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anesthesiacareunit,PACU)亦称麻醉复苏室。在麻醉复苏过程中,由于麻醉的作用和手术创伤的影响,患者易出现病理生理紊乱,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需要加强监护和治疗,以保证患者安全度过麻醉恢复期[1]。麻醉恢复室接收的患者是手术后全身麻醉未苏醒的手术患者,承担着麻醉手术后的风险和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性的特点[2],在麻醉复苏过程中,任何细小方面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因此,麻醉复苏护理工作上的细节性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就麻醉复苏室的流程工作一些细节性护理与广大护理人员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基于马斯洛理论的护理干预结合舒适护理模式对麻醉恢复室患者心理状态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麻醉恢复室收治的86例全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3例,基于马斯洛理论的护理+舒适护理)。比较两组的心理状态、苏醒质量及舒适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入室20、40 min,观察组的苏醒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马斯洛理论的护理干预结合舒适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麻醉恢复室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可提高患者的苏醒质量和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闻曲  鲍爱琴  彭昕  成芳  陈莎 《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0):733-734,736
目的 构建PICC护理质量控制体系.方法 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小组人员培训,制订PICC护理操作流程及质量控制标准,严格质量控制考核,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结果 降低了患者PICC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PICC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的实施,能够提高PICC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手术室作为医院的一个特殊核心部门,在确保病人安全、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以其强大的功能和便携的特点逐渐成为手术室质量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总结该系统的各项功能来阐述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在手术室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我院麻醉恢复室患者162例为研究对象,对162例麻醉恢复室患者术后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其中发生躁动的36例,未发动躁动的126例。对引起躁动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生苏醒期躁动的36例患者中,发生1级躁动12例(33. 33%),2级躁动17例(47. 22%),3级躁动7例(19. 4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阳性腹痛史、家庭支持、性格、心理状况、麻醉前留置导管、出血量、肌松药物及术后镇痛均为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的相关影响因素(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理状况、肌松药物及术后镇痛均为引发术后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引发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影响因素较多,加强对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原因及危害的认知,减少诱发因素并采取预见性干预措施,可确保患者安全度过麻醉苏醒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手术室感染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促进手术室管理工作的快速发展,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初步构建感染评价指标,2008年1月至2009年2月运用德尔菲法对评价指标进行咨询论证,确定评价指标.结果 专家咨询确立了评价指标包括8项一级指标和30项二级条目及相应的权重值.结论 应用德尔菲法建立的手术室感染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现了新形式下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的内涵,为手术室护理管理者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手术室感染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促进手术室管理工作的快速发展,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初步构建感染评价指标,2008年1月至2009年2月运用德尔菲法对评价指标进行咨询论证,确定评价指标.结果 专家咨询确立了评价指标包括8项一级指标和30项二级条目及相应的权重值.结论 应用德尔菲法建立的手术室感染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现了新形式下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的内涵,为手术室护理管理者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系统、科学、适用于临床的脑卒中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基于指标构建和应用脑卒中患者护理质量控制系统。方法借鉴美国国家护理质量数据库敏感性指标开发过程,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INAHL、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国内外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网站,经过严格筛选和文献评价,初步构建脑卒中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运用专家会议法确定脑卒中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根据脑卒中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预试验结果,制订脑卒中患者护理质量病例报告单,依托中国脑卒中中心联盟构建脑卒中患者护理质量控制系统。中国9所医院使用此系统,进行脑卒中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数据填报。结果通过文献检索,初步纳入83项脑卒中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通过专家会议法,最终纳入11项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估率、吞咽功能评估率、深静脉血栓预防率、吸入性肺炎预防率、入院48 h营养风险筛查率、良肢位摆放率、早期活动率、健康宣教实施率、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构建脑卒中患者护理质量病例报告单时,全国17所医院根据脑卒中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填报完成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