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他汀类药物属于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其作用是通过抑制肝脏内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而达到减少胆固醇合成,降低胆固醇水平.目前被认为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首选药物.大剂量使用也可显著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随着研究的深入,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对其非降脂作用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他汀类降脂药与肾脏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他汀类降脂药是细胞内胆固醇合成限速酶即三羟基三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降脂药,由于这类药物的英文名称均含有“statin”,故常简称为他汀类药物。其降脂作用的机制目前认为是由于该类药物能抑制细胞内胆固醇合成早期阶段的限速酶,造成  相似文献   

3.
他汀类药物是最为经典和有效的降脂药物,此类药物通过竞争性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阻断细胞内甲羟戊酸代谢途径,使细胞内胆固醇合成减少,从而反馈性刺激细胞膜表面(主要为肝细胞)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数量和活性增加,使血清胆固醇清除增加,水平降低.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还具有不依赖于降脂的多效性作用,主要有抗细胞增殖、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炎等生物学活性作用.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应用他汀类药物,一方面可以改善脂质代谢紊乱,另一方面可延缓CKD的进展.本文就他汀类药物非降脂作用延缓CKD发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他汀类药物是多种3-羟慕-3-甲基戊二酰轴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的总称,通过阻断HMG-CoA,显著减少胆固醇的合成。他汀类药物代谢主要分布在肝脏,主要作用为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水平。自1987年美国FDA批准洛伐他汀上市,至今最少有6种他汀类药物,(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和2001年退市的西立伐他汀等)。基于近年来,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他汀类药物的销量均成直线上升之势,临床应用发现它不单局限于降低血脂的作用,现就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谭峥  李向平 《临床荟萃》2007,22(13):983-985
他汀类药物又称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其阻滞胆固醇合成、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作用已被临床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一系列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的揭晓,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逐渐被认识,其中抗心律失常作用是研究的热点之一。现将他汀类药物抗心律失常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1抗心房颤动(房颤)的作用及机制1.1抗房颤作用近年来不少他汀类药物干预的研究发现其有抗房颤作用。Dernellis等[1]研究了8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40例给予安慰剂(安慰剂组),40例给予阿伐他汀(治疗组),随访4~6个月,结果显示:治疗组阵发性房颤的…  相似文献   

6.
他汀类药物,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调脂药物,其降脂作用是通过竞争性抑制HMG-CoA还原酶(胆固醇合成途径的限速酶),从而抑制胆固醇的合成,使血液中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下降。新近的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具有调脂以外的多效性作用,如:抗炎作用、免疫调节、抗氧化、抗凝血、稳定血管内皮等,此外,尚有研究发现它还具有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7.
他汀类药物,即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的抑制剂,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于降低血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该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抑制胆固醇的生物合成,但既往的研究…也发现,他汀类药物尚有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与迁移、  相似文献   

8.
自1987年世界上第一个他汀类药物一洛伐他汀在美国默克公司问世以来,瑞典的辛伐他汀、日本的普伐他汀相继上市。目前全世界已上市的他汀类药物还有氟伐他汀、阿伐他汀、西立伐他汀、柏伐他汀、尼伐他汀等。1995年我国获准从国外进口的他汀类药物是洛伐他汀,现已有多种他汀类药物用于临床。他汀类药物的基本作用是调脂降压,目前国外还发现具有一些非降脂作用,现综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刘晓  陆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8):6729-6731
他汀类药物最基本药理作用就是降脂作用。羟甲戊二酰辅酶A(HM G-CoA)还原酶是胆固醇合成酶系中的限速酶,他汀类药物通过对其抑制作用,使胆固醇的合成减少,血浆和组织细胞内胆固醇浓度均降低,促进浓度依赖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活性提高,加速LDL的分解代谢,并能减少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合成,使VLDL转化成LDL减少,从而进一步降低LDL-C水平。故他汀类药物能显著降低TC和LDL水平。现将他汀类药物对动脉损伤的保护作用综述如下。1他汀类对动脉损伤再狭窄的保护性药理作用1.1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动脉损伤后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产生一系…  相似文献   

10.
他汀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776年美伐他汀(mevastain)问世以来,临床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除降脂作用外,还有许多其他作用及用途,本文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1.
他汀类降脂药是胆固醇合成抑制剂,通过对HMG-CoA(β-羟-β-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的抑制而起作用,其降低胆固醇尤其是LDL-C的效果可有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但是对于静脉系统,他汀类药物的相关作用机理尚未完全明确,且各项实验结论并不完全一致,但目前最大的一项随机对照双盲临床实验(JUPITER)[1]已证明服用他汀类降脂药对于预防静脉血栓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本研究基于不同剂量下阿托伐他汀对静脉血栓患者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降低静脉血栓发生风险的可能作用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种他汀类药物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觉醒型卒中患者血脂及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水平的影响。方法我院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降脂治疗的住院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觉醒型卒中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瑞舒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组、辛伐他汀组各30例,比较各组入院时第二天和治疗后一个月的血糖、血脂、肝功能、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CRP)、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PCSK9水平。结果三组使用他汀类药物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CRP水平和NIHSS评分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C)明显升高(P0.05)。三组治疗1个月后的PCSK9水平均高于治疗前,瑞舒伐他汀组低于阿托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4~16周),患者TC、TG、LDL-C水平无进一步降低。PCSK9水平无进一步升高。结论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三种药物均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其中瑞舒伐他汀降脂效果最为明显;同时三种药物也会明显提高PCSK9水平,对降脂效果起一定的反作用,建议使用他汀类药物联合PCSK9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2):224-224
他汀类降脂药能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血脂。献资料表明,他汀类降脂药具有降低血清、肝脏、主动脉中胆固醇(TC)的含量和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作用,是临床上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常用药物。横纹肌溶解是他汀类药物的一种罕见并严重的肌肉毒副作用,主要表现为急性、严重的肌肉组织破坏,伴有肌红蛋白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A组(睡前口服20 mg瑞舒伐他汀)和B组(睡前口服60 mg阿托伐他汀)各6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炎症因子、VEGF、Hcy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IHSS)、改良Rankin评分(mRS),并对比两组治疗安全性。结果 A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低于B组(P0.05);治疗后A组炎症因子水平、Hcy水平及NIHSS评分、mRS评分均低于B组,VEGF水平高于B组(P0.05)。结论与阿托伐他汀比较,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降脂效果及抗炎效果更为明显,且瑞舒伐他汀或可通过提高VEGF水平,降低Hcy水平起到一定神经保护作用,减轻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抑制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5.
王磊 《浙江临床医学》2013,(11):1742-1744
百草枯中毒在导致肺问质纤维化早期,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制剂(T|MPs)合成分泌增加以及其比值失调、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大量产生、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通路的激活在导致肺纤维化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阿托伐他汀因其强效的降脂作用而广泛用于临床,近十年来他汀类药物的抗炎、抗纤维化、抑制细胞外基质聚集及促进其分解等降脂外作用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将对阿托伐他汀在肺纤维化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氟伐他汀对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影响和心血管事件的作用。方法:83例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氟伐他汀组(43例)和空白对照组(40例),平均治疗1年随诊患者的血脂及临床情况。结果:氟伐他汀组患者接受降脂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7.
尹建国  姜德谦  张社兵 《临床荟萃》2011,26(24):2177-2178
冠心病本质是炎症性疾病,炎症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斑块的破裂及血栓形成过程起重要作用,急性心肌梗死是斑块破裂后继发血栓形成。他汀类药物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稳定斑块,还有其他独立于降脂之外的“非降脂”效应[2]。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可能存在的降脂外效应。  相似文献   

18.
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心肌病的心功能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有许多非降脂作用,本文旨在观察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中国人群载脂蛋白 E(APOE)基因多态性对他汀类药物降脂疗效的影响。方法在数据库中检索,获取 APOE 基因多态性与他汀类药物疗效关系的文献,筛选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分和数据提取,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ε2等位基因携带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水平显著大于ε3ε3基因型(高脂血症组 P <0.05;阿托伐他汀组 P <0.01)和ε4等位基因(冠心病组 P =0.01;阿托伐他汀组 P =0.01)。ε2等位基因总胆固醇(TC)降低水平显著大于ε3ε3基因型(高脂血症组 P <0.01)和ε4等位基因(高脂血症组 P <0.01;冠心病组 P =0.02;阿托伐他汀组 P <0.01)。ε3ε3基因型甘油三酯(TG)降低水平显著大于ε4等位基因(总体 P <0.01;高脂血症组 P =0.03;辛伐他汀组 P =0.03)。ε2等位基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水平显著大于ε3ε3基因型(高脂血症组 P =0.02)。结论 APOE 基因多态性与他汀类药物疗效相关,ε2等位基因携带者具有更好的降脂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他汀类(Statins)药物是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其降脂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大量有关他汀类药物临床试验,都证实他汀类药物不仅可以调整血脂水平,而且能够减少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他汀类药物治疗带来的临床益处远远超出其调脂作用所产生的效率。本文就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的脂调节作用与非降脂作用及其不良反应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