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总结分析儿童脑动静脉畸形(AVMs)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儿童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平均年龄10.4岁,其中21例表现脑出血;按Spetzler—Martin分级,Ⅰ级8例,Ⅱ级13例,Ⅲ级9例,Ⅳ级4例;随访30例中,疗效优22例,良5例,差1例,死亡2例。结论儿童脑AVM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脑出血,综合治疗能获得良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98例脑动静脉畸形伽玛刀治疗逐年随访6年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估伽玛刀(γ—刀)治疗脑动静脉畸形(cAVM)的疗效。方法 对1996年1月1日至1996年12月31日在我科行Leksellγ—刀手术治疗cAVM的患者96例,进行逐年随访。患者年龄3.5~74岁,AVM体积0.3~39.2cm^3,Spetzler—Martin分级:Ⅰ级22例,Ⅱ级35例,Ⅲ级36例,Ⅳ级4例,Ⅴ级1例,治疗边缘剂量为12~30Gy。结果 γ—刀治疗后的闭塞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与其体积、分级、边缘剂量及距离治疗时间的长短等有关。本组有效率98.9%。对边缘剂量≥20Gy、血管巢体积≤5cm^3、Spetzler—Martin分级≤Ⅱ级,完全闭塞率为82.3%。所有病例2年内完全闭塞率52.0%,6年内完全闭塞率66.3%。本组2例再出血,4例并发较明显症状的放射性脑水肿。结论 γ刀是治疗cAVM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特别对血管巢体积≤5cm^3、Spetzler—Martin分级Ⅰ~Ⅱ级、边缘剂量≥20Gy者。血管巢多在治疗后2年内闭塞,6年内仍有闭塞。  相似文献   

3.
伽玛刀治疗脑动静脉畸形305例远期随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伽玛刀 (γ 刀 )治疗脑动静脉畸形 (cAVM)的疗效。方法 用Leksellγ 刀手术治疗cAVM 3 0 5例并随访 4~ 7年。患者年龄 1 1~ 79岁 ,AVM体积 0 3~ 43 9cm3,Spetzler Martin分级 :Ⅰ级 67例 ,Ⅱ级 98例 ,Ⅲ级 119例 ,Ⅳ级 16例 ,Ⅴ级 5例 ,治疗边缘剂量为 12~ 3 0Gy。结果 γ 刀治疗后的闭塞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与其体积、分级、边缘剂量等有关。本组有效率 94 1%。对边缘剂量大于 2 0Gy、血管巢体积小于 5cm3、Spetzler Martin分级Ⅰ、Ⅱ级 ,完全闭塞率为 79 6%。本组 10例伽玛刀术后无效 ,7例再出血 ,12例并发较明显症状的放射性脑水肿。结论 γ 刀是治疗cAVM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特别对血管巢体积小于 5cm3、Spetzler Mar tin分级Ⅰ~Ⅱ级、边缘剂量小于 2 0Gy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伽玛刀(γ-刀)立体定向放射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的疗效;探讨脑AVM的γ-刀治疗定位方法。方法用立体定向Leksellγ-刀放射外科治疗系统对216例脑AVM进行γ-刀立体定向放射手术,并随访17~31个月。男性患者162例,女性54例,年龄1.5~83岁(Md=26),Spetzler Martin分级:I级42例,Ⅱ级68例,Ⅲ级95例,Ⅳ级7例及Ⅴ级4例。AVM体积0.3~43.9cm3(Md=7.1),放射手术周边剂量12~30Gy,平均(21.2±6.4)Gy。用1.5Tesla磁共振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定位156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定位22例,MRA与DSA联合定位38例。结果γ-刀治疗后的AVM闭塞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与其体积、分级、定位方法、周边剂量、剂量规划及质量控制等因素有关。对体积≤5.0cm3或Spetzler Martin分级<Ⅲ级及周边剂量≥20Gy者,其2年闭塞率超过78.5%。本组有4例γ-刀放射手术后出血,9例并发有明显症状的放射性脑水肿。结论γ-刀高科技手术是治疗脑AVM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特别是Spetzler MartinI-Ⅱ级或体积≤5.0cm3的AVM及周边剂量≥20Gy者疗效较好;DSA结合MRA联合定位对提高AVM的闭塞率、降低并发症有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脑动静脉畸形(AVM)显微手术的方法、效果与注意事项;以及DSA复合手术室在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10月—2018年3月期间,行显微手术治疗的77例儿童(≤18岁)脑AV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颅内出血者65例; 10例患者为局限性或全面性癫痫发作; 20例患者为肢体无力或感觉异常; 3例患者为单纯性头痛,无颅内出血; 3例患者为偶然发现。按照影像学Spetzler-Martin分级,Ⅰ级者20例,Ⅱ级33例,Ⅲ级18例,Ⅳ级5例,Ⅴ级1例。71例患者行单纯手术治疗,6例患者栓塞后手术。在DSA复合手术室手术的患者46例,在普通手术室手术患者31例。结果 本组患者均行显微手术切除AVM,术后65例患者预后良好; 12例患者预后不良,其中3例患者为术后新发神经功能障碍,其余患者在术后6个月早期随访时均较术前好转。复合手术室组患者的AVM切除率明显高于普通手术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显微手术切除是儿童脑AVM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DSA复合手术室可为脑AVM合并颅内出血患者提供术前、术中血管造影及手术切除的一站式治疗,从而提高畸形血管团的切除率,减少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用综合方式治疗儿童脑动静脉畸形(AVM)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综合方式治疗的34例儿童脑AV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4例中,患者平均年龄10.4岁,21例表现为脑出血;按Spetzler-Martin分级,Ⅰ级8例,Ⅱ级13例,Ⅲ级9例,Ⅳ级4例;采用综合性治疗后6~57个月,30例获得随访,按GOS评定预后,其中良好22例,轻残5例,重残1例,死亡2例。28例获得DSA和MRA随访,发现25例AVM完全清除,AVM清除率为89.3%。结论儿童脑AVM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脑出血,采用综合性治疗能有效清除脑AVM病变,获得良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栓塞联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动静脉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SpetzlerⅢ级以上脑动静脉畸形(AVM)是目前神经外科治疗的难题之一。我院自1998年10月至1999年4月采用血管内栓塞联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5例SpetzlerⅢ级以上脑AVM,疗效满意。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3例,女2例,年龄17-59岁。以脑出血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 82例脑动脉瘤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行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对患者预后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按Hunt-Hess分级,1例为Hunt-HessⅢ级,3例为Hunt-HessⅣ级,1例为Hunt-HessⅤ级。HuntⅠ、Ⅱ、Ⅲ级组患者早期手术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Ⅳ组。结论对于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患者,应采取早期显微手术夹闭治疗。  相似文献   

9.
作者从1987至1990年用201个钴源的γ刀治疗227例经血管造影证实的脑动静脉畸形(AVM)患者,男113例,女114例,平均年龄33岁,其中36例属于儿科范畴(2~18岁)。本组患者多数系不宜显微手术切除者而用放射外科治疗。本组227例AVM部位以深部(丘脑,基底节,胼胝体)较多,占25%;后颅窝占16%。按Spetzler 与Martin 分级,仅8例(3.5%)为Ⅰ级(小,表浅与非要害部位);Ⅱ级  相似文献   

10.
Spetzler-Martin Ⅲ级以上脑动静脉畸形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Spetzler-MartinⅢ级以上脑动静脉畸形(AVM)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0至1999年4月采用血管内栓塞联合显微手术或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9例Spetzler-MartinⅢ级以上脑AVM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脑AVM经血管内栓塞治疗后完全栓塞2例。大部栓塞2例,不全栓塞5例。其中4例栓塞后行手术切除,无死亡及手术所致并发症。5例栓塞后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随访22-28个月,经MRI和MRA检查提示AVM闭塞3例。缩小2例;5例患中临床症状恢复良好4例,中度致残,生活能自理1例,无再出血和死亡病例。结论 血管内栓塞联合显微手术或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是治疗Spetzler-MartinⅢ级以上脑AVM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23例脑AVM患者的临床资料。显微手术治疗70例,血管内治疗53例。结果手术治疗70例中,病灶完全切除61例;小部分残留患者9例,其中7例行伽玛刀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按GOS评分:恢复良好59例,中残6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栓塞治疗53例中,一次完全栓塞21例;分次完全栓塞25例;小部分残留7例,行伽玛刀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2年,按GOS评分:恢复良好48例,中残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结论显微手术是脑AVM最主要的治疗方法;血管内栓塞既可以单独用于治疗,又可以作为显微手术重要辅助手段;病灶体积较大、位置在功能区或结构复杂的脑AVM常需要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2.
翼点入路经侧裂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借鉴岛叶胶质瘤切除手术的理念及操作技巧,探讨采用翼点入路经侧裂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采用翼点人路经侧裂显微手术治疗的重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6例患者中死亡2例,存活44例.术后根据日常生活能力分级,Ⅰ级14例,Ⅱ级16例,Ⅲ级8例,Ⅳ例,Ⅴ级2例.结论 借鉴岛叶胶质瘤切除手术的理念及操作技巧,采用翼点人路经侧裂显微手术是治疗重型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 .有利于缓解急剧增高的颅内压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后循环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24例后循环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入院时Hunt-Hess分级:0级3例,Ⅰ级8例,Ⅱ级6例,Ⅲ级5例,Ⅳ级2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4例,单纯弹簧圈栓塞20例。结果动脉瘤达致密栓塞(99%~100%)13例,大部分栓塞(90%~98%)8例,部分栓塞(〈90%)3例。随访6~22个月,平均9.2个月;GOS5分16例,4分5例,3分2例,2分1例,无再出血发生。结论血管内栓塞是后循环动脉瘤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一站式复合手术在治疗脑动静脉畸形中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7年11月采取复合手术治疗的24例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资料,术前Spetzler-Martin分级Ⅲ级8 例,Ⅳ级14例,V级2例。14例术中先做治疗性供血动脉栓塞再进行手术切除,另10例直接行手术切除;全部病人均在切除病灶后行术中造影以评估切除程度。结果 24例畸形血管团全切除。20例术后恢复良好,4例术前昏迷病人术后意识障碍改善。没有死亡病人,未发生与介入相关的并发症。24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16例行DSA、8例CTA检查;除1例存在部分病灶残留外,其余23例均无病灶残留或复发;日常生活能力分级Ⅰ级16例,Ⅱ级2例,Ⅲ级2例,Ⅳ级4例。结论 复合手术为脑动静脉畸形提供了一个新的外科治疗方案;该技术可简化多次介入以及显微手术的治疗过程,并且能够实时地对切除情况进行精准地评估,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5.
颅内动脉瘤破裂中期的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中期(4-10d)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安全性、技术要点及疗效.方法 根据在DSA影像上有无脑血管痉挛(CVS)将全组48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26例为有CVS者,B组22例为无CVS者.全组均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4-10d采用可脱性微弹簧圈对破裂性颅内动脉瘤行囊内栓塞.患者均在治疗后3个月时行Glasgow预后评分(COS),治疗结果经,检验.结果 全组动脉瘤腔100%闭塞42例,95%闭塞者4例,90%闭塞者2例;其中100%闭塞的患者中A组22例,B组20例,两组完全栓塞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43,P>0.05).术中出现与栓塞技术相关的并发症3例.A组GoS:ⅠI级10例,Ⅱ级5例,Ⅲ级7例,Ⅳ级1例,Ⅴ级3例;B组COS:Ⅰ级17例,Ⅱ级3例,Ⅲ级1例,Ⅳ级0例,Ⅴ级1例.全组死亡率8.3%.术后随访3-58个月均无再出血及动脉瘤复发.结论 动脉瘤破裂后在中期(4-10d)并不是都伴有CVS;在该期对破裂性颅内动脉瘤采用可脱性弹簧圈进行血管内囊内栓塞安全可行、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7月显微手术治疗的45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治疗,采用单侧额下入路22例,纵裂入路5例,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15例,翼点及额下联合入路3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程度:Simpson分级Ⅰ级23例,Ⅱ级14例,Ⅲ级5例,Ⅳ级3例;肿瘤全切除率达82.2%。术前合并不同程度视力障碍的37例患者中,术后视力较术前好转27例,无明显变化6例,恶化4例;视力改善率73.0%。结论 鞍结节脑膜瘤周围毗邻重要结构,显微手术是其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术时应根据肿瘤大小、生长方式、视力受损程度及术者习惯等选择不同的入路;熟悉的显微解剖知识、娴熟的显微外科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复合手术室介入栓塞联合显微外科与单纯显微外科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复合手术室介入栓塞联合显微外科与单纯显微外科治疗出血脑动静脉畸形患者各10例,比较两组术前GCS评分、SpetzlerMartin分级,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记录,术后3个月m RS、GOS神经功能评分。结果(1)复合手术组能大部分完整AVM切除,避免二次手术;(2)复合手术室下介入栓塞联合显微外科较单纯显微外科治疗破裂出血的脑动静脉畸形,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复合手术室下介入栓塞联合显微外科术后并发症,明显小于单纯显微外科治疗破裂出血的脑动静脉畸形,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致残率方面,复合手术室介入栓塞联合显微外科明显优于单纯显微外科治疗出血脑动静脉畸形。  相似文献   

18.
血管内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直径≤3.0mm)的技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血管内治疗的133例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38个动脉瘤,其中57个动脉瘤行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81个宽颈动脉瘤中,74个使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7个以支架覆盖瘤颈(1例为双支架套叠置放)。结果成功进行弹簧圈栓塞治疗动脉瘤131个,成功率为94.93%;弹簧圈和动脉瘤平均体积分别为(6.77±5.08)mm3和(9.71±4.43)mm3,平均弹簧圈栓塞容积比为(31.96±14.02)%。按Raymond分级方法,术后即刻造影示动脉瘤完全栓塞119个(86.23%),瘤颈残留12个(8.70%),瘤腔残留7个(5.07%)。术中发生并发症16例(11.59%),其中出血性卒中11例,缺血性卒中5例。术后30d根据GOS评分评定预后,1级,4例;2级,13例;3级,11例;4级,42例;5级,63例。56例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7.11月,无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结论颅内微小动脉瘤单纯使用弹簧圈或结合颅内支架栓塞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显微外科治疗颞叶癫痫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外科治疗难治性颞叶癫痫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外科的治疗236例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2-15年,疗效按Enge]的标准评定,236例中,Ⅰ级159例(67.4%),Ⅱ级34例(14.4%),Ⅲ级25例(10.6%),Ⅳ级18例(7.6%),总有效率为92.4%,效果优良率为81.8%。无严重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病例。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难治性颞叶癫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对致痫灶的精确定位和正确处理及减少并发症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总结破裂的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效果及特点。方法24例患者术前头部CT或MRI检查均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DSA检查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共28个,其中1例患者有3个动脉瘤,2例患者各有2个动脉瘤。动脉瘤直径2~5mm10个,6-15mm16个,16~25mm2个。Hunt~Hess分级Ⅰ级5例,Ⅱ级8例,Ⅲ级8例,Ⅳ级2例,Ⅴ级1例。24例动脉瘤均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1例患者的3个动脉瘤栓塞了2个,另1个行手术夹闭。结果临床治愈21例,偏瘫1例,死亡2例。术后随访3-24个月,存活22例均恢复良好,无再出血发生。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效果满意,并发症少,残死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