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多发于青年女性的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特色,形成了一定的中医理论。本文主要从中医学中有关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名、近年来对其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与实验室检查的相关性,辨证分型论治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鉴于目前对红斑狼疮分型尚有争论以及较倾向认为红斑狼疮的皮肤型和系统型是同一疾病之不同程度的自家免疫表现,作者对283名各型红斑狼疮患者进行了免疫方面的研究。所有的病人都测定其抗核因子、LE现象、总补体活性以研究体液免疫状态;测定其淋巴细胞转化,游走抑制因子、自家淋巴细胞毒性以研究细胞免疫反应。同时在一些病人,进行了其他免疫检查:血清免疫球蛋白、溶血空斑试验、皮肤活检的直接免疫荧光检查。测定的结果是:在盘状和播散型红斑狼疮有86%病人具有  相似文献   

3.
应用碱性磷酸酶和单克隆抗碱性磷酸酶方法(APAAP)对18例皮肤型红斑狼疮患者的皮肤活检标本进行了免疫组化研究。其中慢性盘状红斑狼疮(CDLE)10例(男2、女8),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8例(男1、女7)。取材时所有病例均未接受全身治疗。对照组为4例健康人。取光暴露部位皮损和光暴露部位的正常皮肤冰冻切片,进行组化染色。结果:①在10  相似文献   

4.
皮肤型红斑狼疮是红斑狼疮病谱中相对较轻的一型,治疗上有别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目前尚无固定的治疗模式。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是广泛采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对各种皮肤型红斑狼疮均有效。较新型的外用制剂如他克莫司及吡美莫司,主要用于治疗对糖皮质激素和常规药物无效的皮肤型红斑狼疮。对外用药物治疗无效的皮损,可选择皮损内注射糖皮质激素,以快速发挥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细胞毒药物和沙利度胺主要治疗复发或难治性皮肤型红斑狼疮。激光及光疗也能有效改善皮肤型红斑狼疮的皮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面颈部线状皮肤型红斑狼疮的临床、组织病理及治疗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对10例面颈部线状皮肤型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10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分布:7~67岁,平均年龄35.1岁。皮损分布及走向与Blaschko线一致,所有患者皮损局限,均无其他部位及系统受累表现;结合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符合皮肤红斑狼疮表现;口服硫酸羟氯喹配合外用他克莫司软膏或单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反应良好。结论:面颈部线状皮肤型红斑狼疮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临床并非罕见,本病不引起系统受累,对口服硫酸羟氯喹及外用他克莫司反应好,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细胞间粘附分子-1与红斑狼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间粘附分子-1(ICM-1)与红斑狼疮肾脏、皮肤及其它器官,组织损害的关系密切,对ICAM-1的研究可揭示许多红细胞疮病变的发生机理,直接或间接针对ICAM-1的治疗方法为红斑狼疮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盘状红斑狼疮(DLE)是一种慢性的、累及皮肤与黏膜的结缔组织疾病,是最常见慢性皮肤型红斑狼疮,可分为局限型和播散型,属于皮肤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本文将从药物治疗和物理疗法等方面对其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红斑狼疮患者皮损发生率高,很多患者以皮损为首发表现。识别皮损和皮肤组织病理检查是皮肤科在红斑狼疮鉴别诊断中的重要方面。本文从红斑狼疮皮肤组织病理特异性皮损三个类别,即慢性皮肤型红斑狼疮(CCLE)、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ACLE)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四个方面对红斑狼疮鉴别诊断进行分述,通篇体现了皮肤科在红斑狼疮鉴别诊断方面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9.
该文主要从中医证型、中医药治疗与TNF-α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找出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在研究中相互渗透的切入点,希望能为银屑病中西医结合的诊断与治疗研究提供一些参考资料,从而为中医辨证分型和治疗提供依据,并进一步了解中药治疗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0.
经卫生部批准,由中华医学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风湿病学临床医学中心联合举办的第八届国际红斑狼疮学术会议(The 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SLE)将于2007年5月16-20日在上海举行。此次会议旨在加强我国医师与国际同道在红斑狼疮的研究和治疗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展示我国在红斑狼疮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和经验,进一步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水平,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本次大会的主要内容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新进展,包括红斑狼疮发病机理、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等多个专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