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住院并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时间≥48h的96例早产儿,将其分为VAP组(31例)及对照组(65例)。对两组患儿的胎龄、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机械通气时间、再插管、反复气管内吸引、抗生素使用、应用猪肺磷脂注射液、镇静剂使用及静脉营养比较,并通过Logisitc回归分析预测早产儿VAP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儿的胎龄、出生体质量、机械通气时间、再插管、反复气管内吸引、镇静剂应用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质量、机械通气时间、再插管、反复气管内吸引是早产儿VAP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出生体质量、机械通气时间、再插管、反复气管内吸引是早产儿VAP的独立危险因素,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是控制VAP的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2.
肖勇  黄维清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6):8829-8830
目的探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及其意义。方法对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胎龄32周68例BPD患儿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其预防措施进行探讨,同时以168例非BPD患儿进行对照。结果 BPD在32周早产儿中发生率为28.81%,出生体重1 000 g(P0.01,OR=6.684)、胎龄28周(P0.01,OR=2.629)、胎膜早破(P0.05,OR=2.313)、呼吸机治疗(P0.05,OR=1.592)、感染(P0.05,OR=2.313)是早产儿发生BPD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避免低体重早产儿的出生,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及时治疗和防治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史预防早产儿发生BPD的重要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李洪涛 《新医学》2007,38(8):530-531
将颅内出血和非颅内出血的早产儿各83例分为颅内出血组和对照组,对21种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组共有11种相关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胎龄小于32周、出生体重低于1.5 kg、1分钟阿普加评分小于4分、胎儿窘迫是早产儿颅内出血的高危因素.结果提示,对有上述高危因素的早产儿应注意预防颅内出血.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病情况及相关高危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于本院出生且接受RO P筛查的282例早产儿,统计其发病情况,分析胎龄、体质量、吸氧时间、机械通气、妊娠方式、出生方式等对RO P发病的影响。【结果】282例患儿均完成全部检查,检出RO P 73例,检出率为258.9%;RO P组的胎龄和出生体质量显著低于非RO P组( P <00.5),吸氧时间和机械通气则明显的高于非ROP组( P <00.5),两组在母体的妊娠方式及出生方式方面并无明显差别( P >00.5)。【结论】早产儿出生时的胎龄、体质量、吸氧时间、机械通气是RO P发生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6.
<正>新生儿肺出血(NPH)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导致NPH发生的病因较多,但关于其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而治疗上也无特效药物或治疗措施,患儿病死率极高[2]。关于该病的早期诊断,主要依靠患儿的高危因素及其临床表现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判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肺出血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出血死亡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年内符合新生儿肺出血(NPH)诊断的临床资料.结果:胎龄、出生体重和气管插管时机是新生儿死亡相关因素:入院日龄、机械通气时间、原发病并非新生儿死亡相关因素.结论:对肺出血的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应早期插管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早产儿颅内出血高危因素,预防颅内出血。方法将颅内出血和非颅内出血的早产儿各66例分为颅内出血组和非颅内出血组,对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共有11种相关因素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胎龄小于32周、出生体质量低于1.5kg、1min阿氏评分小于4分的胎儿窘迫是早产儿颅内出血的高危因素。结论对有上述高危因素的早产儿应注意预防颅内出血。  相似文献   

9.
背景: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是早产儿死亡和伤残的重要原因,大样本调查资料可为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发生率及其高危因素的分析提供支持性数据。目的:认识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及其高危因素。设计:调查分析。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河北省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对象:选择2002-01/2005-08在北京妇产医院和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出生,并于生后1周内作头颅超声检查的早产儿1122例,男594例,女528例,胎龄26.3~36.8周,出生时体质量(850~4500)g。方法:1122例早产儿于生后1周内常规作头颅超声检查,并记录相关围产因素。使用仪器为NewPhilips5500型和GEHealthcareLogiq400型超声诊断仪(分别由荷兰Philip公司和美国GE公司生产)。主要观察指标: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相关因素分析结果。结果:纳入早产儿1122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其中619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55.2%);重度出血占出血总数的17.8%。小胎龄、低体质量、机械通气、低血糖、高碳酸血症、高乳酸血症、酸中毒、缺氧、血液凝固机制异常等为早产儿颅内出血的主要高危因素,产前使用地塞米松可降低小胎龄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率。结论:早产儿出生后常规作头颅超声检查,早期发现并定期随访对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早产儿脑性瘫痪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的发病危险因素,以便及时诊断与治疗,从而降低其致残率。方法:选择1998-06/2004-03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或门诊的67例早产脑瘫患儿,男41例,女26例。选择同期来本院体检的非患脑瘫及神经系统疾病的患儿和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其中男78例,女56例,均系早产儿。对67例脑瘫的早产患儿及134例无脑瘫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早产儿进行研究,所获数据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小胎龄(OR=0.376,95%CI 0.239~0.591)、低出生体质量(OR=16.286,95%CI 4.032~65.781)、孕期感染(OR=6.081,95%CI 1.062~34.832),新生儿期严重疾病(OR=14.964.95%CI2.610~85.775),为其发病的主要相关危险因素。结论:早产儿脑瘫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主要集中在孕期和围产期,应积极预防和消除各种致病危险因素,从而减低脑瘫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SU)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4年3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急救医学科抢救室收治1185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是否合并SU将患者分为两组。采集两组患者入院8h内的数据,包括性别、年龄、出血量、出血部位(基底节区、丘脑、脑干、脑叶、脑室、蛛网膜下腔、小脑)、意识障碍、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收缩压(SBP)、高血压病史、脑出血病史9项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其检验效能。结果1185例脑出血患者入选本研究,293例发生SU,占24.7%;892例未发生SU,占75.3%。单因素分析显示,脑出血并发SU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出血量、出血部位、意识障碍、APACHEⅡ评分、SBP。在出血部位中,脑室、丘脑、脑干出血并发SU的比例较高,分别为45.3%(43/95)、39.1%(63/161)、36.9%(48/130),显著高于脑叶〔26.2%(33/126)〕、小脑〔18.8%(15/80)〕、基底节区〔16.1%(78/485)〕、蛛网膜下腔〔12.0%(13/1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血量〔优势比(OR)=3.305,P=0.001,95%可信区间(95%CI)为2.213~48.634〕、出血部位(OR=1.762,P=0.008,95%CI为0.123~2.743)、SBP(OR=1.223,P=0.034,95%CI为0.245~2.812)是脑出血并发SU的独立危险因素。出血量、SB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6、0.597,提示出血量有中等的诊断价值,SBP的诊断价值较低。结论出血量大,出血部位在脑室、丘脑或脑干,SBP高的脑出血患者并发SU的风险较大,应尽早降低血压并及时给予SU的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灰阶超声(GSU)、超声造影(CEUS)及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在周围型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建立周围型肺结核的Logistic回归诊断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胸科医院就诊并经病理及Gene X-pert MTB/RIF检查证实的周围型肺结节患者61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PICC感染相关因素,以实施护理干预,减少感染的发生。方法对128例患儿PICC置管发生静脉炎、血培养及导管培养阳性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发生静脉炎12例,置管部位分别为大隐静脉5例,头静脉2例,肘正中静脉4例和贵要静脉1例,不同穿刺部位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51,P〈0.01)。留置时间分别为1—7d者1例,血培养和导管培养阴性;8—21d者10例,血培养和导管培养阳性率分别为17.14%、11.32%;22—47d者1例,血培养和导管培养阳性率分别为20.75%、17.14%。结论成立PICC小组,制作标准化操作卡,提高穿刺技巧,选择适宜的留置部位,加强后期维护能有效预防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提高置管质量,延长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14.
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525例早产儿的25项临床指标,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这些因素与影响早产儿喂养的关系。结果:525例早产儿中出现喂养不耐受119例,发生率22.6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呕吐≥3次、腹胀、败血症、胃残余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危险因素,胎龄增加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针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尽早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早产儿肺脏的超声表现和超声评分。方法 选取无心肺疾病及低蛋白血症的早产儿37例(早产儿组)及足月儿33例(足月儿组),并根据患儿年龄将每组分为<1周、1~4周、>4周3个亚组。对所有患儿行双肺超声检查并予以评分,观察早产儿肺脏超声表现,比较早产儿与足月儿及不同年龄间的超声评分差异。结果 早产儿肺脏超声主要表现为弥漫分布密集B线,伴或不伴"瀑布征",提示肺泡内积液。早产儿及足月儿肺部超声评分结果分别为(15.24±2.76)分和(12.21±3.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62,P<0.001);年龄<1周的早产儿与足月儿超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9,P=0.513),年龄为1~4周及>4周的早产儿与足月儿超声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早产儿3个亚组间肺超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60,P=0.393);足月儿3个亚组间肺超声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77,P=0.023)。早产儿肺超声评分与胎龄呈负相关(r=-0.352,P=0.033),其线性回归关方程为Y=33.805-0.548X结论 早产儿肺脏超声主要表现为弥漫分布密集B线,伴或不伴"瀑布征",提示肺泡内积液,胎龄越小越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术后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科脑出血术后住院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1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脑出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6分、抗生素使用≥3种、年龄≥60岁、使用呼吸机≥2 d、吸入性肺炎是导致脑出血患者术后出现院内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肺部感染会增加脑出血患者术后的病死率,临床上应高度重视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以减少脑出血患者术后院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是一种与运动功能、视觉、听觉以及认知障碍密切相关的疾病,是早产儿脑瘫的主要原因。经颅超声能对PVL做出初步诊断及预后评价,且可重复多次对早产儿脑部结构变化进行评估;结合MRI,可评价PVL患儿的损伤程度,预测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为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本文对早产儿脑白质软化的影像学诊断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机械通气患者行肠内营养发生反流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海军总医院ICU连续收治的行肠内营养的机械通气患者的反流情况进行分析.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以及患者的体位、置管位置、喂养方式、是否气管切开、药物干预等因素,对上述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选择有意义的变量(P<0.05)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入选满足纳入标准的患者79例,年龄(58.6±15.3)岁;其中男44例,女35例;APACHE Ⅱ评分18.1±4.0.单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年龄、体位、置管位置、喂养方式、是否气管切开等均与反流的发生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4.577,95%CI:1.459~14.363,P=0.009)是机械通气患者行肠内营养发生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半卧位>30°(OR=0.201,95%CI:0.057~0.708,P=0.013)、留置鼻肠管(OR=0.267,95%CI:0.072~0.993,P=0.049)、气管切开(OR=0.232,95%CI:0.070~0.763,P=0.016)是机械通气患者行肠内营养发生反流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年龄>60岁的患者发生反流的概率较高,而半卧位>30°、留置鼻肠管、气管切开的患者发生反流物误吸的概率较低.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isk factors for the reflux of enteral nutrition in the mechanical ventilated ( MV) patients. Methods The data of reflux in 79 MV patients fed by enteral nutrition were collected. These patients were consecutively admitted to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of the Navy General Hospital from Jan. 2009 to Dec. 2010. Patients' performance conditions,patients' body position,location of feeding tube, way of feeding,tracheotomy,drug intervention were recorded. Simple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used to analyze all the risk factors, an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variables were selected and adopted in multivariate and unconditioned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The subjects averagely aged (58.6 ± 15. 3)years old,including 44 males and 35 females;with an APACHE Ⅱ score of 18. 1 ±4.0.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age,position,location of feeding tube,way of feeding, tracheotomy et al were all assoctied with reflux. Advanced age( >60 y) ( OR = 4.577,95% CI 1. 459 - 14. 363, P =0. 009) w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reflux; semisupination at 30° (OR =0.201,95%CI 0.057 -0.708,P = 0.013),nasalenteral tube (OR =0.267,95% CI0.072 -0.993,P = 0.049) ,and tracheotomy (OR = 0.232,95%CI0.070 -0.763,P =0.016) were independent protecting factors for the reflux. Conclusion Advanced age ( > 60 y) is a high risk factor for the MV patients with enteral nutrition;, semisupination at 30° .nasalenteral feeding,tracheotomy are low risk factors for the MV patients with enteral nutri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