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30年来随着基础理论研究的进展,采用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在国外已渐盛行,其中又以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更为人们所重视,但其疗效尚不十分满意,溃疡复发率高达5~10%。在国内,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近年来已在一些地区和单位开展和研讨。但胃大部切除术仍为当前外科治疗溃疡病的主要术式而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就我院1965年1月至1974年12月十年内溃疡病施行胃大部切除  相似文献   

2.
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经长期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效果良好,但这种手术术后并发症仍较多。据国内报告早期并发症约为5%,Zeu Dauils等报告可达16.5%。所以自1943年 Dnags-tedt 等提出用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消化性溃疡后,临床上逐渐采用这一治疗方法,并于近几年又逐步发展到高选性胃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溃疡病,以期减少术后并发症。但近来有越来越多的报告证明各种类型迷走神经切  相似文献   

3.
穿孔、出血和狭笮是十二指肠溃疡的严重并发症。传统的胃大部切除术后常存在一些严重并发症而影响患的生活质量。自1970年Johnston首创用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PCV)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及其并发症后,欧美国家相继开展。我院于1979年基于PCV的原理,设计了扩大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extended parietal cell vagotomy,EPCV),只切断分布到胃的支配壁细胞的迷走神经分支,使胃酸显下降,溃疡得到愈合。因保留了胃窦和幽门神经支,保留了胃的完整性,从而维持了胃的正常容积和排空功能,使得手术更加符合生理功能要求。  相似文献   

4.
腹部手术后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称为胃轻瘫,常见于胃大部切除术或迷走神经切断术后,也可发生于腹部其他手术后。本文对我院1993年1月-2002年12月21例胃轻瘫病人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对68例肌内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5~10年复发率的观察和对复发原因的分析。3年复发率为1.4%。5年复发率7.3%。10年为20.5%。经胃次全切除术胃标本病检,复发的主要原因是迷走神经胃干的部份分支生长超越原切口至胃部所致,经改进术式后5年内未见复发者。  相似文献   

6.
穿孔、出血和狭窄是十二指肠溃疡的严重并发症.传统的胃大部切除术后常存在一些严重并发症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自1970年Johnston[1]首创用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PCV)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及其并发症后,欧美国家相继开展.我院于1979年基于PCV的原理,设计了扩大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extended parietal cell vagotomy,EPCV)[2],只切断分布到胃的支配壁细胞的迷走神经分支,使胃酸显著下降,溃疡得到愈合.因保留了胃窦和幽门神经支,保留了胃的完整性,从而维持了胃的正常容积和排空功能,使得手术更加符合生理功能要求.我院应用EPCV术共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及其并发急性穿孔、出血和狭窄病人229例,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迷走神经切断术(简称迷切)是治疗溃疡病,特别是十二指肠溃疡的一种手术方法。1922年Latarjet首先施行迷切加远端胃切除,Dragstedt1943年倡用单纯迷走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溃疡病。由于手术简单,虽有腹泻、胃排空不良等并发症,仍然引起广泛兴趣。但因此术暴露了腹膜后间隙和下纵隔,对于合并腹膜炎的溃疡病穿孔的治疗长期被认为禁忌。直到抗菌素问世以后,才有了术后顺利恢复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由于胃次全切除术后,常有一些难以治疗的后遗症以及残胃癌的发病率日渐增多,因此采用高度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逐渐代替胃次全切除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病特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PCV)加胃网膜神经束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本院1991年2月至2002年2月117例PCV加胃网膜神经束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临床资料。结果117例中86例获得随访,随访率为73.5%,随访期为1~10年,平均6年。溃疡复发率为2.3%,狭窄率为3.5%,出血率为0。VisickⅠ级为84.9%,11级为9.3%,Ⅲ级为3.5%.Ⅳ级为2.3%,Ⅰ、Ⅱ级共占94.2%。结论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施行穿孔修补术同时加做PCV加胃网膜神经束切断术,其远期效果满意,明显优于穿孔单纯修补术。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迷走神经切断术的效果在许多方面取决于完全地切断迷走神经干或其分支,通常,游离迷走神经前支比较容易,但对于迷走神经后支,则常常不易显露,有时虽作反复地尝试游离,之后却仍然没有将它切断。因十二指肠溃疡复发施行二次手术中,我们多次地发现这种情况。此外,应用常规的方法由于胃的过度牵拉可能损伤食道及脾脏。  相似文献   

11.
<正>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是消化道溃疡的严重并发症,大部分患者需要急诊手术治疗,目前治疗的手术方法大致有单纯修补术、胃大部切除术、修补术加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等,但根据文献研究,各种手术方法都有优缺点,存在着一定的争议。随着药物治疗的进展,许多胃十二指肠溃  相似文献   

12.
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有效术式。其手术后病死率极低,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较少,但其溃疡复发率较高。为此,我们于1993年3月至2006年10月采用了李世拥等施行的扩大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穿孔、幽门梗阻患者58例,获得了比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迷走神经切断术患者和糖尿病性胃不全麻痹的患者常伴有胃粪石形成,一般的常规治疗包括低渣饮食、滴注酶溶液及在内窥镜下机械粉碎粪石等。近年来以胃复安作为常规治疗胃粪石的辅助剂取得一定效果。本文收集经内窥镜证实的24例胃粪石患者,分为二组:第一组15例,单用常规内窥镜治疗,包括经冲洗管注射番木瓜酶溶液60~100  相似文献   

14.
张晋体 《临床医药实践》2007,16(11):1075-1076
目的:观察扩大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穿孔的效果。方法:1993年3月—2004年3月11年间符合条件的十二指肠溃疡并穿孔的患者行修补穿孔后,采用扩大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30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和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诊58个月,按V is ick分级:Ⅰ级23例(76.7%),Ⅱ级5例(16.7%),Ⅲ级2例(6.7%)。结论:选择穿孔早期的污染较轻的十二指肠溃疡病患者,采用规范的扩大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复发率低,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并穿孔的有效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5.
曲军 《中国实用医药》2011,6(36):100-101
目的 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外科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我科收治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n=43.治疗组行穿孔修补加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对照组行常规开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单纯修补术治疗.穿孔直径 0.3~1.9 cm,平均直径0.7 cm.术后持续胃肠减压48 h,应用抗生素配合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阻滞剂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镇痛次数、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费用.结果 两组患者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伤口裂开、伤口感染及肠梗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穿孔修补加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针对穿孔和溃疡有明显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单纯修补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近百年来,溃疡病的外科治疗,先后曾采用胃肠吻合术、胃部分切除术及胃大部分切除术,使疗效有了提高,但理论上极不合理,术后常遗留各种严重并发症。直至1964年Holl及Hart提出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方使溃疡病的外科治疗进入一个新阶段。本手术对胃肠不会造成严重损伤,并保留了胃的正常生理功能,有利于术后早日恢复。一、适应症及禁忌症 1.优点[1]:(1)本手术保存幽门窦-幽门-十二指肠的正常解剖,保存了胃的正常排空功能,避免了倾倒综合症和碱性反流性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合并舌咽神经痛的神经外科治疗效果。方法我院治疗的三叉神经痛合并舌咽神经痛患者18例,并根据患者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情况选择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以及舌咽神经根及迷走神经根上部l-2根丝切断术或者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以及舌咽神经根及迷走神经根上部l-2根丝切断术治疗。结果 13例患者接受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以及舌咽神经根及迷走神经根上部l-2根丝切断术治疗,5例患者接受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以及舌咽神经根及迷走神经根上部l-2根丝切断术治疗。17例患者手术结束后,疼痛症状完全消失,手术的早期有效率达到94.44%。2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11.76%。分别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和严重的并发症。结论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合并舌咽神经痛具有十分确切的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穿孔修补联合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2008年9月~2014年5月收治的103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采取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观察组采取腹腔镜下穿孔修补联合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年最大酸排出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穿孔修补联合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正>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是上消化道溃疡中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具有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的特点[1]。通常采用的治疗方法有:非手术治疗、开腹行穿孔修补术、行胃大部切除术以及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等[2]。但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快速发展,临床上在腹腔镜下行穿孔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较多,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现将笔者所在医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穿孔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2年来92例老年人胃十二指肠穿孔的治疗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良性溃疡穿孔89例,其中72例行单纯修补,9例行单纯修补加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5例行穿孔修补加胃空肠吻合,6例行毕Ⅱ式胃大部分切除术,其中有3例为胃窦部恶性溃疡穿孔。本组院内死亡3例,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MOF),1例死于大面积脑梗死,术后患者家属放弃治疗5例。结论对老年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应以单纯修补为主,胃癌穿孔应行胃大部分切除或胃癌根治术,尽量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