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你报1983年第五期48~49页(讲座)“方剂组成的多层次同步分析——不同位级的正交实验法”一文中,以茵陈蒿汤利胆作用的分析研究——大黄不同剂量和不同煎法的影响为例,作出的结论是:“茵陈为方中利胆主药,与大黄配伍时其利胆作用被减弱,尤以两者同时煎熟为甚。本实验所谓的赤水产大栀子,未见有利胆作用,而与菌陈配伍,则起显著的抑制作用。”对此结论,我  相似文献   

2.
利胆灵新方刊于1989年《中西医结合杂志》第9卷第3期,由治疗湿热黄疸的基本方茵陈蒿汤化裁而来,该方由茵陈30g 丹参20g 大黄10g 甘草10g组成,对梗阻性黄疸有较好的消黄保肝作用。裴德恺等对茵陈蒿汤的利胆效应进行的实验研究证明,大黄与茵陈配伍可增加胆汁流量,但大黄、茵陈分别与桅子合用时,表现为抑制胆汁流量的效应,故减去茵陈蒿汤中的栀子,加上一个典型的活血化瘀药丹参,以利于改善肝脏功能及可望提高利胆效应。从黄疸型肝炎急性期的病理机制看,黄疸属肝细胞性,因肝功能损害,肝脏摄取和排沙胆红素的功能减弱,故胆红素滞留于血液;又肝细胞肿胀,汇管区  相似文献   

3.
栀子为《伤寒杂病论》中的常用药物,以“对药”思想为中心,文章将栀子对药归纳分类:栀子与豆豉配伍、栀子与干姜配伍、栀子与黄柏配伍、栀子与厚朴和枳实配伍、栀子与茵陈和大黄配伍,共5类,总结栀子对药的功效特点。《神农本草经》曰:“栀子味苦,寒。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皰皶鼻,白癞,赤癞,疮疡。”临床中,栀子与淡豆豉配伍,泻火除烦,治疗热病烦闷,如栀子豉汤;栀子与干姜配伍,清上温中,治疗热郁胸膈,中焦有寒,如栀子干姜汤;栀子与黄柏配伍,清热利胆、泻湿退黄,治疗湿热蕴结、熏蒸肝胆,如栀子柏皮汤;栀子与厚朴和枳实配伍,清热除烦、宽中消满,治疗热扰胸膈、气滞于腹,如栀子厚朴汤;栀子与茵陈和大黄配伍,清热利湿,治疗湿热黄疸,如茵陈蒿汤。上述功效的发挥,与栀子解热、抗炎、镇痛、镇静、抗病原微生物等药理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田莎  田雪飞  黄晓蒂 《中医药导报》2020,26(10):143-147
基于大黄、下法、药物性肝肾损伤相关的临床及基础实验,从药物性肝肾损伤的机制,大黄的通便、利尿、利胆作用,大黄的保肝护肾作用,大黄保肝护肾的配伍规律等4个角度进行综合评述,探寻下法代表药大黄及以大黄为主的方药拮抗药物性肝肾损伤的有效性、机制及其常见配伍。急性药物性肝肾损伤具有"邪实"的特点,下法是一种"去莝除毒"的积极主动疗法之一。大黄作为具有代表性的攻下药物,具有攻下积滞、利胆、利尿等功效,且具有保肝护肾作用,与补气、利水渗湿、活血祛瘀等药物配伍,有助于给药邪出路、净化排毒,是修复急性药物性肝肾损伤的有效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5.
《茵陈汤》方出自《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由茵陈、栀子、大黄组成。按仲景原意为治“阳黄”之用。方用茵陈清热利胆以退黄、用大黄泻热导滞,栀子清利三焦湿热。三药合用可使淤热湿浊从小便排出。在临床上,几阳黄之证,均有较好疗效。而敦煌遗方增加了黄芩、柴胡、升麻、龙胆四味药,更加强了清肝利胆、清热解毒之功效。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整理古代医籍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总结出茵陈的临床应用具有以下特点:1)茵陈临床常用剂量为6~60 g,最大可用至120 g。2)结合具体疾病、证型及相关症状确定茵陈的最佳剂量范围,如茵陈发挥利胆退黄功效时,可治疗急性肝炎、慢性肝病、慢性肝病、胆囊炎、胆石症及肝硬化等见黄疸症状者,常用剂量为6~45 g;发挥保肝的功效时,常用剂量为15~30 g;解热祛湿治疗外感时,常用剂量为6~9 g。3)应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的不同特点配伍相应的中药,如茵陈在清热利湿退黄时,若是黄疸初起,热重于湿,常配伍大黄、栀子等;湿重于热,常配伍泽泻;治疗阴黄,寒湿为主时,则配伍附子、干姜等;治疗外感暑湿、高热,常配伍藿香、青蒿、黄芩、白豆蔻。  相似文献   

7.
茵陈蒿汤利胆退黄物质基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茵陈蒿汤是治疗阳黄证的效方之一,由茵陈、栀子、大黄3味药物组成。主要介绍茵陈蒿汤中产生利胆退黄作用的物质基础的研究进展。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分析和总结,综述了茵陈蒿汤的化学成分及其利胆退黄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茵陈蒿汤复方利胆退黄的作用并非单味药材的物质成分的简单的叠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谌宁生教授治疗黄疸用药规律。方法基于中医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平台,收集谌宁生教授门诊黄疸医案,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挖掘谌宁生教授中医药治疗黄疸的用药、配伍规律。结果共收集有效处方123首,用药102味,通过Liquorice2015复杂网络软件进行分析,得出谌宁生教授治疗黄疸常用药物主要有茵陈、赤芍、大黄、甘草、栀子、白花蛇舌草、丹参、郁金等,核心处方为茵陈、赤芍、大黄、白花蛇舌草、牡丹皮、栀子、丹参、郁金、石菖蒲、枳壳、连翘、甘草等,核心药物配伍有茵陈与赤芍、赤芍与白花蛇舌草、茵陈与大黄、茵陈与栀子、茵陈与白花蛇舌草、赤芍与丹参、赤芍与大黄、赤芍与栀子等。结论本研究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探索挖掘了谌宁生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黄疸的用药配伍规律,其核心用药主要为利湿退黄药、清热解毒药、活血化瘀药等,与其"重在解毒,贵要化瘀"的治疗原则相符。  相似文献   

9.
谈大黄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卢荣奎 《陕西中医》2003,24(3):264-266
目的 :总结了大黄的传统用法及现代药理作用。方法经查阅古今文献总结了大黄应用有六个方面 :泻下通便 ,导滞止痢 ,利胆退黄 ,泻火止血 ,活血通经 ,解毒消肿 ,具有泻下 ,抗菌 ,收敛 ,利胆 ,止血等作用。提示 :大黄是临床常用药物 ,广泛用于各科  相似文献   

10.
方药配伍对茵陈蒿汤中绿原酸溶出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茵陈蒿汤源自<伤寒论>,由茵陈、栀子和大黄组成,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的功能,为中医治疗湿热黄疸之要方.本实验建立HPLC测定了茵陈蒿汤、茵陈、茵陈与栀子、茵陈与大黄配伍的水煎液中绿原酸的含量,以探讨方药配伍对茵陈蒿汤中绿原酸溶出率的影响,为探讨中医传统方剂配伍变化,探讨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自拟柴茵钱郁利胆汤(柴胡、茵陈、金钱草、郁金、白芍、大黄等)治疗胆囊炎胆结石66例,总有效率89.5%。提示本法有疏肝利胆,清热排石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茵陈蒿汤(HACD)拆方配伍对急性胰腺炎(AP)小鼠胰腺组织炎症病理和IL-6表达的影响,探讨HACD的方剂配伍规律对AP小鼠模型的作用。方法:选择健康昆明小鼠90只,分9组:正常对照组、AP模型组、HACD全方组、拆方配伍组(6组),每组各10只。选择间隔1h两次腹腔注射L-精氨酸(L-Arg)(200mg/100g体重)的方法制模,在注射L-Arg后24h,对不同组别进行胰腺组织炎症病理评分分析,并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的浓度,应用RT-PCR法检测胰腺组织的IL-6mRNA。结果:腹腔内注射L-Arg后24h,全方组小鼠胰腺病理评分分值最低,其血清IL-6浓度与胰腺组织IL-6mRNA表达量最小,分别与拆方后的6组以及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有大黄的组别(大黄+栀子组、大黄+茵陈组、大黄组)胰腺病理评分、血清IL-6浓度与胰腺组织IL-6mRNA表达亦显著降低,对比无大黄组(栀子+茵陈组、茵陈组、栀子组)和模型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全方组对减轻AP的炎症反应最为显著,在HACD治疗AP中,大黄可能起君药作用,茵陈、栀子对大黄作用可能有协同或相加效应。  相似文献   

13.
通过古籍文献调研、中药现代研究进展及其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的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经讨论认为茵陈的功效主要为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症靶为黄疸,标靶为高胆红素、高转氨酶、脂肪肝。现代药理发现茵陈及其有效成分具有利胆、保肝、抗病原微生物、解热、镇痛、抗炎、降血压、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肿瘤、平喘、调节代谢、神经保护、抗氧化等作用。茵陈无毒,但微寒苦泄,故脾胃虚寒者、蓄血发黄者及血虚萎黄者、阴虚者慎用。临床常用剂量为6~60 g,先煎利胆退黄效果更显著,内服时当根据不同疾病,或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配伍使用,并积极探索茵陈用量与症靶、标靶的量效关系构建。  相似文献   

14.
孔燕凌 《光明中医》2010,25(10):1913-1914
中药成分复杂,其功效的发挥与配伍关系密切,本文探讨了大黄的功效随着配伍的变化而呈现出的多样化,列举大黄与人参、芒硝、当归、■虫、黄连、牛黄、附子、芍药、甘遂、巴豆、葶苈子、茵陈、甘草的配伍应用及对药物功效的影响。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大黄味苦,性寒,具有攻下积滞、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胆退黄、活血化瘀等功效,常与他药配伍应用,治疗肠胃积滞、大便秘结、黄疸、热毒疮疡、丹毒及血热妄行之出血等病症。笔者现以功效为纲,以大黄与多种药物的配伍为目,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茵陈作为利胆退黄的要药 ,为临床所常用。药材的有效成分是其药物作用的基础。那么 ,茵陈何时采收有效成分含量最大 ?其相关的药理作用又如何 ?俗谚说 :“三月茵陈四月蒿 ,五月六月当柴烧。”意即茵陈以幼苗入药。笔者根据有关资料 ,就茵陈有效成份与采收时节的选择 ,作如下探讨。1 药材来源茵陈为菊科植物茵陈蒿 (Artemisia capillars Thunb.)的干燥幼苗。为多年生草本 ,花期 9~ 10月 ,果期 11~ 12月。传统采收季节为春季 [1 ,2 ]。2 有效成分具利胆作用的有效成分蒿属香豆精 (scoparone) ,即 6 ,7-二甲氧基香豆精 (6 ,7- Dim ethoxy…  相似文献   

17.
我们经常看到医师开处方时,在中药大黄旁加脚注“后下”。有些患者怕麻烦,将大黄与其他药一同煎熬,其结果影响了药物疗效。现将大黄后下的原因阐述如下‘:大黄性味苦寒,具有攻下积滞、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胆退黄的功效,主要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大黄主要含蒽醌类衍生物及鞣质,大黄的泻下作用主要是蒽醌类衍生物大黄酸、大黄索等刺激大肠,  相似文献   

18.
大黄利胆片由大黄、手掌参、余甘子组成,功效为清热利湿、解毒退黄,治疗酒精性脂肪肝、胆汁淤积、胆囊炎等病症疗效显著。3味中药分别是中药、蒙药、藏药的常用药,各自药性特点依附于不同的民族药体系,体现了不同的民族药特色,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民族药的研究载体。该研究通过分子模拟技术预测了3味药的作用靶标,根据靶标蛋白相互信息构建了大黄利胆片的蛋白相互作用网络。采用分子复合物检测算法(MCODE)进行网络功能模块分析,并对模块功能进行注释。研究发现大黄、余甘子生物网络模块具有功能相似性,主要通过对炎症相关通路的协同调节作用发挥保肝护肝作用,而手掌参则通过调节营养物质代谢和机体生理状态,起到补益气血、调和全方的作用。该研究解释了大黄利胆片配伍发挥保肝护肝作用的作用机制,有助于大黄利胆片的进一步开发研究,为民族药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大黄利胆片由大黄、手掌参、余甘子组成,功效为清热利湿、解毒退黄,治疗酒精性脂肪肝、胆汁淤积、胆囊炎等病症疗效显著。3味中药分别是中药、蒙药、藏药的常用药,各自药性特点依附于不同的民族药体系,体现了不同的民族药特色,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民族药的研究载体。该研究通过分子模拟技术预测了3味药的作用靶标,根据靶标蛋白相互信息构建了大黄利胆片的蛋白相互作用网络。采用分子复合物检测算法(MCODE)进行网络功能模块分析,并对模块功能进行注释。研究发现大黄、余甘子生物网络模块具有功能相似性,主要通过对炎症相关通路的协同调节作用发挥保肝护肝作用,而手掌参则通过调节营养物质代谢和机体生理状态,起到补益气血、调和全方的作用。该研究解释了大黄利胆片配伍发挥保肝护肝作用的作用机制,有助于大黄利胆片的进一步开发研究,为民族药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大黄与丹参、复方丹参、白及药物之间的配伍,及其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增殖活性的调节作用。[方法]建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分离纯化和培养方法。选用噻唑蓝比色分析方法,测定分析4种中药之间的配伍对巨噬细胞活性的调节作用。每种药物选择3种不同浓度和3个连续时间点。[结果]大黄与白及配伍高浓度、中浓度时对巨噬细胞活性有抑制作用(P0.01);大黄与丹参配伍高浓度、中浓度及低浓度下对腹腔巨噬细胞增殖活性有促进作用(P0.01或P0.05)。大黄与复方丹参配伍仅高浓度、中浓度时对其有促进作用。[结论]体外实验结果表明大黄与不同的药物结成药对可以产生显著不同的效果,为深入研究中药配伍用药提供一些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