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诊断肥胖T2DM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38例和对照组(B组)36例,A组用甘精胰岛素加二甲双胍,共6月。对照组予甘精胰岛素加安慰剂。均查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PPG),糖化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h-CRP),肝肾功能。结果两组治疗前后h-CRP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A组低于B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能降低新诊断肥胖型T2DM患者h-(CRP)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120例初诊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二甲双胍组、沙格列汀组、沙格列汀+二甲双胍组)及对照组(格列美脲组)。治疗12 w,治疗前后分别记录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胰岛素(FIN)、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变化。结果治疗后,4组的FPG、2 h PG、HbA1c及HOMA-IR均明显下降(均P<0.05),沙格列汀+二甲双胍组的FIN水平较二甲双胍组、沙格列汀组明显增加(P<0.05);治疗后沙格列汀+二甲双胍组与格列美脲组FPG、2 h PG、HbA1c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初诊T2DM患者的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吕志敏  张荣华 《山东医药》2010,50(21):73-74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初发T2DM患者随机分均为两组,治疗组用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照组用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中性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治疗,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观察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两组FPG、2h PG、HbA1c均降低,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6.67%、23.33%(P〈0.01)。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初发T2DM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新诊断T2DM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阿卡波糖)和对照组(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治疗12周。结果 治疗FBG、2h BG、Hb A1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FC-P及2h C-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血糖发生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地特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有效降低血糖,逆转受损的β细胞功能,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4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78例T2DM患者,将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39例,对照组仅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血糖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能够显著增强疗效,安全性高,与单纯使用二甲双胍治疗相比患者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建议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二甲双胍+预混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指标水平与不良反应的影响分析。方法 选取该院2020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T2DM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35)、观察组(n=35)。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观察组联合预混胰岛素,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血糖、胰岛素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糖、胰岛素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糖、胰岛素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T2DM患者,相比较单纯应用二甲双胍,结合预混胰岛素治疗效果更佳,可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功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捷诺达联合胰岛素和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T2DM)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方法T2DM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患者均接受饮食控制与体育锻炼,对照组应用二甲双胍与胰岛素治疗,观察组使用捷诺达与胰岛素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分别观察在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HbA1c、FPG、BMI、2 h PG指标的下降程度明显更高(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明显低于对照组(26.0%,P<0.01)。结论捷诺达联合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相比临床疗效更优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片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应用30/70混合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的FPG、2 h PG及Hb A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AGE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的10.64%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片用于治疗T2DM可提高血糖控制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天麦消渴片与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新诊断老年T2DM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新诊断老年T2DM患者83例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予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天麦消渴片,疗程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SBP、FPG、2hPG、HbA1c、TG、TC、胰岛素用量和血糖达标时间较对照组低[(138.0±11.0)vs(143.0±9.0)mmHg;(6.4±0.9)vs(8.0±1.2)mmol/L;(6.6±1.0)vs(8.3±1.2)mmol/L;(6.4±0.5)%vs(7.5±0.6)%;(3.04±1.03)vs(3.10±1.10)mmol/L;(6.04±1.13)vs(6.15±1.32)mmol/L;(22.0±2.0)vs(26.0±4.0)U;(8.5±2.0)vs(10.0±1.8)d,P<0.05]。两组均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结论天麦消渴片与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可有效降低新诊断老年T2DM患者SBP、FPG、2hPG、HbA1c、TG和TC水平,且胰岛素用量少,血糖达标时间短,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0.
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T2DM)患者治疗的首选药物,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要求,如患者无禁忌证,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治疗方案中〔1〕。近期的多项临床试验显示,在T2DM治疗基础上增加基础长效胰岛素可以显著改善血糖控制情况〔2〕。本文探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选取2015年7月~2018年6月92例T2DM患者,随机平分为A组予以二甲双胍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结果治疗后B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5);低血糖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降糖能有效控制T2DM血糖水平,未增加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血压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因T2DM入院治疗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采用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FPG、2 h PG和HbA1c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三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质指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空腹胰岛素水平提高、HOMA-IR降低、体质指数下降(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T2DM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可在临床上加以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HbA1c〉9%的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甘精胰岛素或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的短期强化治疗,探讨两种强化方案的疗效。方法36例新诊断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8例,分别使用甘精胰岛素或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疗程12周,对其在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及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自身及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FPG、2hPG、HbA1c均显著下降(P均〈0.01),HOMA-IR下降(P〈0.05),HOMA-β升高(P〈0.01)。FPG、2hPG、HbA1C治疗前后的差值及治疗12周后早餐前后血糖差值,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甘精组血糖达标更迅速。结论HbA1c〉9%的新诊断的T2DM患者两种短期强化方案疗效均佳,且胰岛素组降糖更显著、迅速。  相似文献   

14.
60例符合诊断标准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观察组,予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B组为对照组,予门冬胰岛素30治疗。比较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第3个月空服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胰岛素用量、体重指数(BMI)、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次数,甘油三酯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空腹及餐后血糖、Hb 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的空腹及餐后血糖、Hb 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胰岛素用量少、BMI下降、甘油三酯水平下降、低血糖发生次数较少(P〈0.05).结论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T2DM能更有效地控制血糖,且胰岛素用量少,BMI下降,减少低血糖的发生,降低甘油三酯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维吾尔族新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加用沙格列汀的有效性。方法 160例单用二甲双胍12 w,血糖不达标的维族新诊断老年T2DM患者,随机分为沙格列汀组82例和阿卡波糖组78例,进行12 w的随访,对比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脂联素(APN)、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重指数(BMI)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12 w后,沙格列汀组与阿卡波糖组FBG、2 h PG和HbA1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沙格列汀组均较阿卡波糖组下降幅度大(P<0.05),HbA1c达标率明显高于阿卡波糖组(P<0.05),沙格列汀组与阿卡波糖组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APN水平明显升高(P<0.05),沙格列汀组HOMA-IR、APN的改善优于阿卡波糖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BMI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沙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联用治疗维吾尔族新诊断的老年T2DM患者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选取我院T2DM患者94例(2018年2月?2019年9月).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观察组加用利拉鲁肽.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餐后2h血糖(PBG)、空腹血糖(F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BMI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伴IR,T2D...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应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西京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老年T2DM患者52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14例,年龄75~89岁,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二甲双胍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地特胰岛素+门冬胰岛素治疗,通过增加胰岛素用量来控制血糖;二甲双胍组患者在胰岛素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持续用药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血糖波动性及肝肾功能等相关指标,评估治疗效果及安全性。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相比治疗前,治疗12周后二甲双胍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7.33(6.21,9.25)vs 8.33(6.23,10.89)mmol/L]和餐后2h血糖(2h-PBG)[8.35(7.31,9.80)vs 9.48(8.28,11.40)mmol/L]和对照组的FBG[7.60(6.10,10.10)vs 8.60(6.80,11.80)mmol/L]和2h-PBG[10.32(7.31,11.20)vs 11.62(8.37,13.39)mmol/L]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24 h胰岛素用量、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糖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餐后血糖波动幅度(MPPGE)水平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P0.05),二甲双胍组患者的Hb A1c、SDBG、MAGE、LAGE、MPPGE水平显著降低,24 h胰岛素用量显著减少,并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共发生6例7次低血糖事件,均为症状性低血糖,经进食后缓解,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二甲双胍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69%(2/26)vs 19.23%(5/26),χ2=6.892;P0.05]。结论老年T2DM患者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下加用二甲双胍,可以有效、稳定地控制血糖,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Klotho(KL)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89例健康人为对照组(A组)。87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治疗组(B组)、格列美脲治疗组(C组)。采用ELISA测定T2DM患者及健康人群KL水平。观察二甲双胍治疗后T2DM患者KL水平变化。结果 1T2DM组KL水平低于A组〔(2.62±0.51)vs(5.21±0.72)ng/ml,P<0.01〕;2血清KL水平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白细胞介素(IL)-6、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胰岛素(Fins)、肿瘤坏死因子(TNF)-α、甘油三酯(TG)呈负相关(r分别为-0.592、-0.616、-0.517、-0.598、-0.526、-0.638、-0.512,P<0.05或P<0.01);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正相关(r=0.523,P<0.05);3经二甲双胍治疗后KL水平明显升高(P<0.05);4HOMA-IR、TNF-α是影响KL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T2DM患者血清KL水平降低。二甲双胍增加T2DM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同时增加KL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初发T2DM患者87例,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A组44例、B组43例.两组均控制饮食、餐后适当运动,在此基础上,A组采用人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B组采用磺脲类口服降糖药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疗程均为3年.治疗前后检测两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 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治疗期间观察其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1个月与治疗前比较,FPG、2 hPG、HbA1c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A组治疗1、3年与B组同期比较,FPG、2hPG、HbA1c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A组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较B组降低(P<0.05).结论 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对初发T2DM患者的血糖、HbA1c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并能减少其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选择6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A组予以二甲双胍治疗,B组予以二甲双胍伍干精胰岛素治疗。结果表明B组,治疗后FBG、PBG、HbA1c均明显下降,P〈0.01,无低血糖发生。表明T2DM使用甘精胰岛素治疗对FBG的控制有良好的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