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原位PCR方法检测鼻咽癌组织中的EB病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在鼻咽癌组织石蜡切片标本中原位检测EB病毒 (Epstein Barrvirus,EBV)的更灵敏的方法。方法 用地高辛标记的EBVDNA的BamHI W片段为探针 ,分别用原位杂交、原位PCR的方法检测鼻咽癌组织切片中EBV的分布情况。结果 原位PCR比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的方法更灵敏。结论 用原位PCR检测鼻咽癌组织切片中EB病毒不失为一种灵敏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原位PCR法定位检测胃腺癌组织中EB病毒核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定位检测胃癌组织中EB病毒核酸的存在情况.方法以EB病毒持续感染细胞系B95-8细胞为模型,建立了检测EB病毒EBNA1基因的原位PCR法;并对黑龙江地区PCR阳性的胃腺癌标本进行了定位检测.结果证实EB病毒核酸存在于部分胃腺癌细胞中.结论提示黑龙江地区的胃癌特别是胃腺癌的发生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EBV可能是通过直接作用于细胞而致癌的.  相似文献   

3.
鼻咽癌组织中EB病毒的不同原位检测方法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亮国  姚开泰  谢鹭  周文  杨玉文  陈曲侯   《癌症》2000,19(1):31-33
目的:探讨在鼻咽癌组织石蜡切片标本中原位检测EB病毒的更快速、更灵敏的方法。方法:用地高辛标记的寡核苷酸EBER-1和EBV DNA的BamHI-W片段为探针,分别用原位杂交、原位PCR检测鼻咽癌组织切片中EBV的分布情况。结果:用寡核苷酸EBER-1作探针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的方法比用BamHI-W片段作探鱼原位杂交及原位PCR的方法更灵敏、更简单。结论:用EBER-1作探鱼原位杂交检测鼻咽癌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定位检测肝癌组织中EB病毒核酸的存在与否。方法:以EB病毒持续感染细胞系B95-8细胞为模型,建立检测EB病毒EBNAl基因的原位PCR法;并对四川达州地区PCR阳性的肝癌标本进行定位检测。结果:证实EB病毒核酸存在于部分肝癌组织细胞中。结论:肝癌的发生与EB病毒感染可能相关。本研究结果提示不同病毒的某个基因共性区,可导致癌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定位检测肝癌组织中EB病毒核酸的存在与否.方法:以EB病毒持续感染细胞系B95-8细胞为模型,建立检测EB病毒EBNAl基因的原位PCR法;并对四川达州地区PCR阳性的肝癌标本进行定位检测.结果:证实EB病毒核酸存在于部分肝癌组织细胞中.结论:肝癌的发生与EB病毒感染可能相关.本研究结果提示不同病毒的某个基因共性区,可导致癌变.  相似文献   

6.
鼻咽癌组织中EB病毒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鼻咽癌组织中EB病毒(EBV)定量检测的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技术定量检测30例鼻咽低分化鳞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及15例正常健康人鼻咽黏膜组织中的EBV拷贝数,并比较三者检测结果。结果:正常人鼻咽黏膜EBV检出率为73.3%(11/15),平均拷贝数为6.5×102μg-1;鼻咽癌和癌旁组织EBV检出率为100%(30/30)和76.7%(23/30),平均拷贝数分别为6.7×105μg-1DNA和1.3×105μg-1DNA。正常人鼻咽黏膜、鼻咽癌患者癌旁组织感染EBV的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癌组织、癌旁和正常黏膜组织3者之间,鼻咽癌与癌旁组织之间,癌旁和正常黏膜组织之间EBV拷贝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鼻咽癌与癌旁组织感染EBV的数量明显高于正常鼻咽黏膜,EBV感染量是鼻咽癌致病的重要因素,定量检测鼻咽癌组织中EB病毒有助于临床判断病情。  相似文献   

7.
30例人鼻咽癌组织DNA,用PSt_1酶切后与EBV—W(BamHI)作Blot杂交,发现在鼻咽癌组织中有80%EBV基因组存在,并呈现有8.0、3.1、2.0和 0.8Kb条带,这提示在人鼻咽癌组织中可能有EBV基因整合,有关这方面工作,正在深入研究中。  相似文献   

8.
定量和定位检测EB病毒在鼻咽癌组织中的感染状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Jiang WH  Zhao SP  Yin ZH  Li F  Chen ZH  Xiao JY 《癌症》2005,24(7):796-800
背景与目的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与鼻咽癌密切相关,但EBV是鼻咽癌的致瘤因素还是仅仅是伴随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而且EBV在鼻咽癌发生过程中的潜伏状态也不明确,本研究通过检测EBV在不同鼻咽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为进一步阐明EBV与鼻咽癌发生的关系提供线索。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技术定量检测47例鼻咽低分化鳞癌患者癌、癌旁及相对正常鼻咽粘膜组织中的平均EBV拷贝数;并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地高辛标记的EBER-1探针)对鼻咽癌、癌旁、对侧正常鼻咽粘膜中的EBV进行定位检测。以10例正常人鼻咽粘膜组织作对照。结果正常人鼻咽粘膜EBV检出率为80%(8/10),平均拷贝数为6.7×102/滋gDNA;100%(47/47)鼻咽癌和癌旁组织以及72.3%(34/47)的对侧正常鼻咽粘膜组织检出EBV,平均拷贝数分别为6.9×105/滋gDNA、1.5×105/滋gDNA、9.8×103/滋gDNA。正常人鼻咽粘膜、鼻咽癌患者对侧正常鼻咽粘膜之间感染EBV的几率、潜伏感染EBV的数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鼻咽癌及其癌旁、对侧正常粘膜组织三者之间,鼻咽癌与癌旁组织之间,癌旁和对侧正常粘膜组织之间EBV拷贝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EBER-1原位分子杂交发现,对侧正常粘膜上皮细胞未检测到EBER-1的表达信号,癌旁靠近癌一侧的部分不典型增生细胞检测到EBER-1弱阳性信号,而在癌组织中的所有癌细胞均有EBER-1强阳性信号。结论无论是鼻咽癌患者还是健康人,EBV在鼻咽组织中的潜伏感染是一种普遍现象,但从鼻咽癌患者对侧正常鼻咽粘膜到癌旁再到癌组织EBV感染的量发生了改变,说明鼻咽上皮细胞中EBV感染量和表达信号的改变很可能是EBV致鼻咽癌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浆EB病毒DNA在鼻咽癌诊断上的价值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EB病毒与鼻咽癌密切相关.几乎所有的鼻咽癌组织中均可检测到EB病毒的DNA[1];近年来,有学者报道在鼻咽癌患者的血清或血浆中检测到EB病毒的DNA,并且和健康人之间有明显的差异[2,3].本研究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鼻咽癌高发区广东地区的鼻咽癌患者与健康对照人群及其他头颈部肿瘤患者的血浆游离EB病毒DNA,以进一步说明此方法在诊断鼻咽癌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的方法,对20例大肠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进行了人体头瘤病毒DNA的检测。结果发现4例HPV16型扩增阳性,其中1例显示HPV16.18型双重阳性,初步表明大肠癌组织中存在HPV的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乙型肝为病毒(HBV)与肝细胞癌(HCC)的关系。方法 采用直接原位聚合酶链反应(insituPCR,ISPCR)对64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HCC组织(其中61例附癌周组织)切片中的HBVDNA进行检测,与并传统的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和组织抽提酸PCR法进行了比较。结果 ISPCR对石蜡包埋的HCC组织中HBVDNA检测高度敏感,检出率为71.9%(46/64),而相应组织应用免疫组  相似文献   

12.
检测EB病毒(EBV)抗原的免疫学反应可诊断鼻咽癌。目前的检测方法是使用EBV感染的类成淋巴细胞产生的EBV抗原,但该病毒在这些细胞中很难复制。本文报道用Western印迹法、免疫荧光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s)法,以重组杆状病毒或牛乳头病毒产生的EBV密码碱性DNase、胸苷激酶及膜抗原(gp340/220)等3种病毒蛋白检测鼻咽癌患者血清中反应性IgG及IgA抗体的存在。检测具体方法以前曾有报道。使用的抗血清标本取自30例EBV血清阳性(VCA+)的健  相似文献   

13.
杭州市四院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eR)检测叨例鼻咽癌患者的活检组织中EB病毒DNA,以17例慢性扁桃体炎、鼻咽炎、颈淋巴结核患者的组织作为对照。全部病例均行病理切片检查。结果表明,对例鼻咽癌活检组织中,EB病毒DNA阳性28例,占对.33%;阴性2例6.cd%。对照组17例均呈阴性。说明应用鼻咽部活检组织进行PCR检测EB病毒DNA,是一种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检测方法,对该病的早期诊断有较好的临床意义。同时发现,5份高分化程度鼻咽癌组织中3份检出EB病毒DNA,6份中分化程度和19份未分化鼻咽癌阳性率达100%,而且未分化的鼻咽癌细…  相似文献   

14.
将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对EB病毒作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很大成绩。对这些研究结果,国内外文献中已有过不少的论著和综述。因此,本文仅就EB病毒与鼻咽癌有关方面的研究作一复习。 一、EB病毒的发现和性质 EB病毒是Epstein和Barr(1964)从非洲儿童淋巴瘤(BL)活检建立的淋巴母细胞株中发现的,以后相继在BL和鼻咽癌(NPC)病人血清中检测  相似文献   

15.
周睿  朱婧  张涛 《现代肿瘤医学》2019,(21):3902-3905
鼻咽癌是一种发生于鼻咽部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以我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最为常见。研究证实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且EB病毒DNA(Epstein-Barr virus DNA,EBV-DNA)定量水平在鼻咽癌疾病进程、治疗及转归的过程中均会发生相应的规律性改变。因此,EBV-DNA检测在鼻咽癌筛查、早期诊断、个体化治疗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价值。本文就EBV-DNA检测在鼻咽癌中的应用价值及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采用PCR方法对鼻咽癌患者不同阶段的血浆EB病毒DNA (EBV DNA)进行定量检测可有效评估患者对治疗的反应,预测复发、转移的风险,治疗前的EBV DNA基线浓度与肿瘤负荷密切相关,而治疗后的EBV DNA含量与肿瘤复发转移关系更密切.EBV DNA定量检测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肿瘤预后指标.本文就鼻咽癌患者不同时期的EBV DNA水平在诊断、分期、疗效评估和预后预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1964年Epstein和Barr首先在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组织中发现带有疱疹型病毒颗粒的嗜入类淋巴细胞的疱疹病毒,后定名为EB病毒。1966年Old等首次报告在鼻咽癌患者血清中存在着EB病毒抗体。继后的许多研究发现,鼻咽癌患者血清中出现针对多种EB病毒特异性抗原—EBNA、EA、VCA、DNA酶等的抗体,其含量远高于其它癌瘤患者和健康人水平,且这些抗体水平大都随鼻咽癌病情的发展而变化。现将各有关抗体的检测意义阐述如下: 一、EBNA(EB病毒核抗原)是在EB病毒侵染细胞的早期出现,是一种EB病毒的决定性抗原。可用抗补体复层免疫荧光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EB病毒(EBV)抗衣壳抗原VCA-IgA抗体、抗早期抗原EA-IgA抗体、抗立即早期抗原Rta-IgG抗体和EBV-DNA检测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60例初治鼻咽癌,133例症状相似的非鼻咽癌患者和163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和血浆。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VCA-IgA、EA-IgA和Rta-IgG抗体的水平,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浆EBV-DNA的相对含量。按鼻咽癌2008临床TNM分期法进行分期,计算不同分组、各临床分期以及鼻咽癌治疗前后的各抗体阳性率、抗体水平以及EB-DNA的检测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鼻咽癌组VCA-IgA、EA-IgA、Rta-IgG和EBV-DNA阳性率均高于鼻咽相关疾病组及健康对照组(均P<0.05)。血清VCA-IgA和EA-IgA结果相对A值(即rA或S/CO值)在Ⅰ、Ⅱ期低于Ⅲ、Ⅳ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阳性率在各期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患者Rta-IgG的rA值和阳性率明显低于Ⅲ、Ⅳ期患者(P<0.05);血浆中EBV-DNA阳性率及EBV-DNA中位数水平随着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增高,Ⅰ、Ⅱ期与Ⅲ、Ⅳ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CR+ PR)患者的EBV-DNA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结论:VCA-IgA、EA-IgA、Rta-IgG、EBV-DNA检测有助于鼻咽癌的辅助诊断、临床分期预测及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19.
EB病毒在人鼻咽癌组织中存在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例人鼻咽癌组织DNA和1例人鼻咽癌组织移植于裸鼠的肿瘤DNA,分别经酶切后与EBV—“W”片段(BamHI)探针作分子杂交。以pstⅠ酶切后,发现人鼻咽癌组织DNA、移植瘤DNA及Raji细胞DNA中呈现几乎完全一致的杂交图谱类型。出现6.1、2.8、2.1和1.0kb的四条带。30例人鼻咽癌组织中有25例(80.3%)含有EB病毒基因组。对上述阳性的DNA样品,经用BamHI酶切后,再杂交出巩6.7。3.1和2.0kb几乎完全相似的三条特征性杂交带,而各1例正常胎鼻组织、肝癌和乳腺癌組织DNA均不能和EBV—“W”片段杂交。此结果提示在人鼻咽癌组织中存在BEV的基因组,从杂交结果存在一定的规律性来看,EBV致鼻咽癌可能存在着严格的条件控制。  相似文献   

20.
自1966年 Old 等首先发现鼻咽癌与 EB 病毒在血清学上有关以来,EB 病毒与鼻咽癌的密切关系即被充分肯定。鼻咽癌病人血清中多种EB 病毒特异的抗体滴度都升高,特别是 EB 病毒壳抗原的免疫球蛋白 A(VCA-IgA)抗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对鼻咽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价值。本文仅就近年来的研究概况加以综述。Henle 等首先报告 VCA-IgA 抗体对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