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制药企业兼并与重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玲  邹栩 《中国医药导报》2008,5(7):102-103
未来5年,全球制药企业将通过整合(兼并与联盟)划分为3类:中小型制药企业、生物技术和医疗器械公司及大型制药企业。其中,底层由市场机会不大、主要生产某些特效药及无意研发全球“重磅炸弹”的制药公司组成。中间层则是先进种类——生物技术和医疗器械公司。这些公司重心在于发展其技术.未来他们也面临着提高或保持其技术领先水平的要求。有着一定市场份额的公司将通过收购或被收购改变现状。大型制药公司则担当着制药工业领军人物的角色,其最有可能利用暂处劣势的大中型企业的闲境而引发新一轮的并购浪潮。  相似文献   

2.
由于仿制药物市场受到很多制药企业的青睐,而一些所谓重磅炸弹式的药品继续专利到期,使得仿制药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印度是比较早进入全球仿制药市场的亚洲制药企业,但是,由于印度的经验也受到其他制药企业的注意,都试图进入这个市场,利用现有的印度制药企业。美国华生制药公司最近收购了印度制药企业Sekharia化学公司,同时还收购瑞迪制药公司在哥阿的制药厂,从而建立了以印度为基地的仿制药生产基地;美国Mylan制药公司也在考虑收购Matrix制药公司。尽管Matrix制药公司否认这一消息,但是,说明了仿制药市场的企业间洗牌在不断进行中。评论家分析,在印度收购制药企业主要是出于成本和人员的考虑,例如在印度建设一家制药厂,需要3亿卢比(660万美元),在美国的费用需要增加3-4倍以上。而印度的长处在于有相当一批制药厂通过了美国FDA的检查。另外,在印度的研究开发人员成本仅为欧美的一半。  相似文献   

3.
2005年1月-9月,我国医药企业的收购并购案明显减少。前几年进行医药企业兼并收购的健康元实业、华源制药和东盛集团等医药企业,由于在兼并收购过程中资产负债率有较大提高,2005年这些企业都已经停止继续进行同业兼并收购。由于缺乏核心竞争力,企业的研发费用投入不足、缺少自主知识产权以及市场竞争激烈、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不断攀升  相似文献   

4.
《医药工程设计》2005,26(3):52-53
2005年日本制药企业的动向是。(1)外企继续扩大在日本市场投资,包括增加销售代表;(2)日本制药企业实施兼并战略。同时剥离非核心产业;(3)加强在研究开发投资,强化企业和大学的学术及技术合作;  相似文献   

5.
虽然传言默克制药公司要被收购,但是,默克制药公司否定这种说法。由于万洛事件,有股东希望默克制药公司进行兼并,由于万洛事件,不但公司损失25亿美元的产品销售,市值下降了40%。最近,默克制药公司召开了230人参加的高层会议(副总裁以上级别)。默克制药公司仍然坚持独立拜尔制药公司还计划减少11000-14000人,  相似文献   

6.
信息荟萃     
德国制药企业收购北京小型制药企业今年5月份德国在制药板块上表现最好的制药企业之一的史达(Stada)制药公司斥资350万欧元收购了北京一家小型制药企业BCP制药公司58%的股份,这成为史达制药公司在中国的第三家合资企业,另外二家是史达制药公司亚洲分公司和康维信公司。史达制药公司正谋求扩大在中国的发展。从该公司目前招聘需求也可以看出其战略的企图。北京的BCP药厂仅有180名员工,其中有80位是销售人员,2004年销售为250万欧元(2600万元人民币),产品有10个OTC产品等。史达制药公司2005年1季度销售收入达到2.45亿欧元,增长达到21%,其中…  相似文献   

7.
《医药工程设计》2007,28(3):58-58
22日,普华永道发布了《迎接全球重心转变》的报告,报告显示,大多数亚洲制药企业认为,亚洲成为全球制药工业的中心指日可待。58%的企业认为,亚洲将于不久的将来取代北美和欧洲,成为全球制药业最举足轻重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医药工程设计》2005,26(4):56-57
印度制药企业Torrent制药公司最近收购了辉瑞制药公司在德国的仿制药生产企业Heumann Pharma Generics(Heumann仿制药制药公司)的品牌,后者已经有90年的历史,它有315个已经批准的文号和34个在申请批准的产品。目前,该公司生产和销售116种产品,大部分为处方药。Torrent制药公司收购Heumann仿制药公司的目的,一方面和公司的战略一致,同时,可以强化公司的市场地位。在产品系列中,心血管药物、胃肠道药物和抗感染药物占了约75%。  相似文献   

9.
《医药工程设计》2007,28(3):14-14
合并重组是2006年跨国制药企业不变的主题,为了保证利润、降低成本、丰富产品系列,这一趋势将在2007年继续延续。而大型制药企业通过并购生物技术公司来丰富产品系列的行为将尤为引人注目。2006年以Merck为首大型制药企业纷纷开展对生物技术公司的并购。如Merck在去年5月花费5亿美元收购了两家研究型的生物技术企业,GlycoFilnc.和AbmaxisInc.,在10月又以11亿美元的高价收购了SirnaTherapeuticslnc.  相似文献   

10.
2003年对美国生物技术工业来说是个好年份,虽然前3季度发行IPO为零,但从其它途径筹集到资金大幅增长。另外,生物技术公司之间的兼并和收购继续增加,被FDA批准的生物制品增加也吸引更多大制药公司的投资。但是,大生物技术公司和小生物及新兴生物技术公司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  相似文献   

11.
大部分世界级制药企业的成功主要依赖于研发并成功推广其“重磅炸弹”级药品。然而,这种成功模式往往也会成为一柄双刃剑,因为这类药品品牌价值甚至超过企业的自身品牌,所以这种状况往往“逼”着企业不断研发或收购和兼并新的“重磅炸弹”级药品。因此,一些业内专家对这种“依靠重磅炸弹级药品的发展模式能否成为公司持续增长的动力”提出疑问,同时建议与其将销售重点集中于单一的“重磅炸弹”级品牌,不如根据疾病的某一类人群进行遗传研究,从一系列的药物治疗中提供增值服务。  相似文献   

12.
欧盟近期发起了一项创新药物研究计划,旨在重振欧洲昔日“制药帝国”雄风,缩小与亚洲和美国的制药产业差距。欧洲曾经是全球药品研发中心,10年前约70%的新药产于欧洲,但目前仅30%的新药产自欧洲。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医院院长》2012,(4):15-15
全球权威制药新闻机构Scrip,近期公布了2011年最新全球制药企业i00强排行榜,辉瑞继续位居榜首,赛诺菲排名第二,默沙东制药公司则通过大规模的并购,从第7位跃居第3,摘得铜牌。辉瑞仍能位居排行榜榜首,归功于大规模的企业并购活动,收购惠氏和King药公司的动作分别于2009年末和2010年完,  相似文献   

14.
2003年,全球生物技术产业的普遍复苏给生物制药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同时,国外制药企业在产品研制、专利申请、药品生产以及销售流通等各方面也会对并不强大的上海生物制药业造成冲击。作为技术先导型产业,创新是生物制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立足之本。上海生物制药企业应抓住创新这一关键环节,构筑竞争优势,引领产业进步。  相似文献   

15.
国际     
《中国医院院长》2014,(10):30-30
全球 制药巨头开展合作 制药巨头诺华公司将斥资160亿美元收购另一家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GSK)的肿瘤药品业务,而GSK将斥资71亿美元收购诺华的疫苗分支(流感疫苗部门除外)。  相似文献   

16.
一个合理化的或优化了的GMP组织结构及其有效率的程序活动,是制药企业实施GMP的基础,本文对制药企业GMP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中药制药企业为了能够谋求可持续发展,必须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对策,实现做大做强的战略目标,并且以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前提,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该文通过对中药制药企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的研究,探讨中药制药企业的现状和企业实行可持续发展对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倪志强 《当代医学》2003,9(1):55-57
2002年,制药业风起云涌的一年。国务院对药品监管机构相继进行调整.职能重新划分.规范行业发展的政策纷纷出台.导致企业的内部运作以及与医院协作的业态都大幅调整,医药产业出现了在调整、融合中高速发展的态势。国际医药行业则面临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跨国公司的并购风狂潮此起比伏,一浪高过一浪。2002年7月15日.全球制药业巨头辉瑞制药公司以价值600亿美元的股票收购法玛西亚制药公司.成为一年多来美国量大规模的企业并购案。刚刚过去的一年之中.国内外医药业的发展会给2003年带来哪些影响?  相似文献   

19.
《医药工程设计》2009,30(2):25-25
近年来,药品制造和包装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普通民众和药监部门的重视;国内制药企业也对风行欧美多年但在我国尚属先进的液体生产包装技术及安全检测技术非常感兴趣。为此,乐嘉文制药科技有限公司特邀经验丰富的业内人士,联合美国韦勒工程公司、德国塞登纳得公司和日本尼卡电测株式会社,于2009年3月中旬分别在长春、杭州和成都举办了“液体产品包装安全与质量检验”研讨会,向该地区的制药企业代表介绍液体制剂无菌“吹灌封”三合一技术、  相似文献   

20.
天津同仁堂创建于清朝咸丰年间,自1852年5月1日至今已经历了140个春秋。由前店后厂的制药作坊到初具规模的现代化中成药制药企业,其间经过几代人的奋斗,留下一串串令人难以忘怀的足迹。当年,同仁堂的创始人独具慧眼,以传统的九、散、膏、丹,特别是药酒,打开了中草药走向世界的大门。货源不断地运往欧美、东南亚各国以及港、台等地,天津同仁堂的中成药凭借选料考究,制作精良,疗效确切而驰名中外。神州今朝逢盛世,千年古树发新枝。解放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十年间,天津同仁堂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他们引进了国外先进的制药生产设备,新建了提取楼、科研办公楼和符合GMP要求的口服液生产大楼。他们还兼并了毗邻的一个厂,扩大了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