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指卒中发生后, 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主要表现的并发症,其发生率约占脑卒 中患者的25%-60%。PSD的严重后果在于其长期影响患者生 活质量,减慢肢体功能和认知功能恢复,并增加死亡率。本研究 采用万拉法新治疗PSD,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与卒中患者神经功能以及卒中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于我科就诊并完成1年随访的脑卒中患者,以卒中后抑郁(PSD)患者108例为PSD组,并选取112例同期治疗的不伴有PSD患者作为无PSD组,分析PSD与患者远期功能恢复和1年内再发风险的关系。结果中、重度PSD患者的NIHSS评分、1年内卒中复发率、mRS评分均高于无PSD和轻度PSD患者(P0.05),Pearson相关模型显示SDS评分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628,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PSD、卒中后2周NIHSS评分、卒中后2周mRS评分均为1年内卒中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PSD与患者远期功能恢复以及1年内再发卒中风险呈显著相关性,PSD患者远期功能恢复较差,加强早期对PSD的发现与干预。  相似文献   

3.
卒中后抑郁与神经功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卒中的临床表现除有各种躯体症状外,还伴有情感障碍,其中以抑郁状态较为多见,常可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康复。有资料表明,卒中后抑郁的存在常常可以加重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多在30%~50%不等[1]。为探讨脑卒中后抑郁与神经功能缺损及康复之间的关系,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卒中后抑郁障碍(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与脑卒中相关的常见并发症,发病率为25%~79%~([1]),联合统计卒中患者患病率约为33%~([2]),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3])。目前认为星形胶质细胞参与卒中后抑郁障碍的发生。本文就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星形胶质细胞功能变化予以阐述。一、PSD发病机制PSD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其可能的危险因素包括脑组织中代谢因子的干预,认知功能的损害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首发脑梗死患者卒中后抑郁与卒中部位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研究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卒中后抑郁(PSD)与卒中部位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340例经CT/MR确诊的脑梗死患者,其中169例抑郁自评量表指数大于或等于0.5者为PSD组,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PSD与卒中部位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脑梗死患者PSD的患病率为49.7%(169/340),其中额叶卒中患者PSD的患病率为66.7%,其他部位卒中患者PSD患病率为47.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1,P=0.02).分层及回归分析显示额叶卒中是卒中6个月内PSD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调整年龄、文化程度、梗死类型、患高血压、患心脏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认知功能后,额叶卒中患者PSD的患病风险是其他部位卒中患者的2.42倍(P=0.02,RR=2.42,95%CI:1.17-5.03).结论 脑梗死患者PSD的患病率较高,额叶卒中患者在卒中后6个月内有更高的PSD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6.
重视卒中后情感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卒中后可出现各种情感障碍,如抑郁、焦虑、淡漠、情感失禁和躁狂。卒中后情感障碍会加重认知功能的损害和阻碍神经功能的恢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虽然卒中后情感障碍发病率高,但在临床实践中其诊断率却很低,其主要原因是医师及家属一般只重视患者的躯体功能康复情况,忽视了患者情感方面的变化。1卒中后抑郁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最常见的卒中后情感障碍之一,文献报道的PSD发病率为18%~78%,综合估计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卒中后抑郁(PSD)2周及3个月的患病率与相关因素.方法 对257例急性卒中患者进行2周及3个月前瞻性随访,调查卒中2周及3个月PSD患病率及相关因素.结果 卒中2周PSD患病率为32.59%,其中轻型抑郁20.92%,重型抑郁11.67%.卒中3个月PSD患病率为42.68%,其中轻型抑郁19.87%,重型抑郁22.81%.卒中2周PSD相关因素是人格特质中的内向特质(P=0.000)、是否合并有糖尿病(P=0.000)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P=0.000).卒中3个月PSD相关因素是急性期已经诊断PSD(P =0.000)及前循环卒中(P=0.04).结论 PSD患病率较高.卒中2周PSD发生与内向人格特质、合并糖尿病及神经缺损有关,3个月发生与急性期PSD及前循环卒中有关.  相似文献   

8.
卒中后抑郁流行病学研究现况   总被引:38,自引:10,他引:28  
脑卒中具有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是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研究显示,脑卒中在城市人群死亡顺位中列第1~2位,在农村列第2~3位,同时1项2000年北京市60岁以上老年人的调查显示,脑卒中的患病率已经从1992年的4.8%上升到2000年的12.8%。患病率的上升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作为常见的并发症,成为困扰脑卒中患者及其家属的主要问题之一,它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导致其出现种种不良的心境体验和躯体功能障碍。同时还影响患者神经及肢体活动功能的康复,且PSD患者的死亡率高于非PSD患者。因此,研究PSD发病和患病情况,阐明其发生发展规律,对医疗和预防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卒中后抑郁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卒中的临床表现除有各种躯体症状外,还常伴有情感障碍,其中以抑郁状态较多见,如果症状持续2周以上则被称为脑卒中后抑郁症(PSD)。卒中后抑郁症(PSD)发生率在40%~so%之间。本文将对我院190例脑卒中患者中60例合并抑郁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卒中后抑郁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脑卒中是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卒中后一年内PSD的累积发病率在30%左右[1]。PSD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自责内疚、精力明显减退、睡眠障碍等。它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导致患者出现不良的心境体验和躯体功能障碍,同时还影响患者神经功能和肢体活动功能的康复,而且PSD患者的死亡率要比未患者高[2]。因此研究PSD发病的相关因素,阐明其发生发展规律,对于PSD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有实际意义。与PSD相关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下列几方面。1生物学因素1.1脑卒中的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认知功能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特点。方法研究组为68例PSD患者,对照组为68例无卒中后抑郁的卒中患者。对所有的研究患者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认知功能及行P300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SD患者MMSE评分27.2±1.8较对照组评分25.8±1.3明显降低(P<0.05);PSD患者P300潜伏期381.3±26.8ms较对照组356.4±31.1ms明显延长(P<0.05);PSD患者经治疗HAMA评分降低,MMSE评分改善,P300潜伏期缩短。结论 PSD患者认知功能受损,P300潜伏期延长。P300潜伏期及波幅与MMSE评分及HAMA评分相关。  相似文献   

12.
91例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脑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血管疾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卒中后抑郁症影响卒中患者的神经康复和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利于患者躯体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预后。为进一步探讨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我们对287例住院的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并将其中出现卒中后抑郁症的91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患者认知功能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相关性。方法研究组为50例卒中后抑郁(PSD)患者,对照组50例为卒中后无抑郁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认知功能及行P300检测,并对比分析。结果 PSD患者MMSE评分(24.7±1.2)较对照组(26.9±1.5)明显降低(P0.05);PSD患者P300潜伏期(379.3±23.7)ms较对照组(349.2±29.8)ms明显延长(P0.05);PSD患者经治疗HAMD评分均降低,MMSE评分改善,P300潜伏期缩短。结论 PSD患者认知功能受损,P300潜伏期延长。P300潜伏期及波幅与MMSE评分及HAMD评分相关。  相似文献   

14.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不仅影响卒中患者的精神和神经功能恢复,甚至会增加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常规影像学在PSD的相关解剖学部位与边缘系统-前额叶皮层-纹状体-苍白球-丘脑神经解剖环路假说的确立和巩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并不能对PSD进行早期的预测,功能磁共振在PSD的早期识别上具有优势,为PSD的研究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5.
卒中后抑郁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卒中后抑郁 (PSD)早在 2 0世纪 40年代国外就有学者报道过 ,但当时仅将它归咎于卒中后躯体功能障碍产生的心理反应。近 10多年的研究证明 PSD与卒中有着直接关系 ,抗抑郁治疗不但能提高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且有助于卒中后神经功能的康复。1 患病率PSD的患病率在 30 %左右 [1 ,2 ] ,Eastwood等 [3 ] 调查一组卒中患者的 PSD患病率高达 5 0 % ,国内张庆臣等 [4]报告PSD患病率为 5 5 %。有文献报告老年期静止性脑梗死 (SCI)病人中 PSD的发生率则更高 ,老年期 SCI发生率约 30 %左右 ,而老年期严重抑郁或躁狂病人 SCI的发生率可…  相似文献   

16.
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是一种以抑郁、情绪低落、认知功能障碍和兴趣下降为特征的精神疾病。PSD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色氨酸代谢异常与PSD的相关性引起了广泛关注,卒中后在促炎细胞因子介导下调节色氨酸代谢被认为对PSD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卒中后炎症反应对色氨酸分解代谢中的酶表达和活性及代谢产物的影响进而导致PSD的病理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血管病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它属于继发性抑郁.是指卒中发生后,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主要表现的心境障碍或情感障碍,它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患者出现不良的心境体验和躯体功能障碍,同时还影响患者神经功能和肢体活动功能的康复.其发生与病灶部位、病人的年龄、性别、个性、社会、家庭、卒中后神经功能缺陷等因素有关.PSD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临床分轻、重两型,本文就卒中后抑郁的相关促发因素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8.
卒中后抑郁状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336,自引:1,他引:335  
目的 了解卒中后抑郁状态(PSD) 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Hamilton抑郁量素和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对52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评分,并用逐步Logistic回归统计方法对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PSD总发生率为34.2%,其中轻度20.2%,中度10.4%,重度3.7%。对PSD影响最大的相关因素是既往抑郁病史,其次是性别、家庭 和睦情况、合并疾病种类、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和卒中后病程。结论 上述因素是本组PSD患者的主要预测因素,为预防PSD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载脂蛋白E(ApoE)水平特点,为PSD的诊断提供新的客观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PSD患者及卒中后非抑郁患者ApoE水平。结果:PSD组ApoE基因mRNA表达量低于卒中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SD组血清ApoE水平高于卒中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D患者外周血ApoE基因mRNA表达和血清ApoE水平与卒中非抑郁患者不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PSD)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在卒中后14 d及90 d对30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评分,并据此分为PSD组及非PSD组,对两组间的卒中部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140例(46.7%)患者发生PSD;卒中灶多发或位于左侧半球、额颞叶及基底节的患者PSD发生率明显高于卒中灶单发、位于右侧半球、顶枕叶及皮质的患者(均P<0.05);PSD组发病14 d时NIHSS评分、发病14 d及90 d时mRS评分明显高于非PSD组(P<0.05~0.01)。结论 PSD发生与多灶性卒中及卒中灶位于左侧半球、额颞叶、基底节区有关;且与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残疾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