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磁共振成像(MRI)影像特点和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术后病理、术前MRI资料.结果 16例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中,发生于小脑蚓部11例,小脑半球5例.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可呈单纯囊肿型、囊肿附壁结节型或瘤囊型.MRI平扫肿瘤境界清楚,无明显瘤周水肿;增强扫描囊壁瘤结节或瘤体部分明显强化,囊壁光滑、强化或不明显强化.显微镜下瘤组织内致密、疏松区双相交替,瘤细胞呈细长梭形,致密区见数量不等Rosenthal纤维,疏松区有微囊样结构、嗜酸性小体形成;肿瘤免疫组化GFAP强阳性.结论 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MRI影像表现和病理组织学具有特征性,把握其病理特点有助于术前影像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颅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ilocytic astrocytoma,PA)的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研究,以提高该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分析本院2014年至2017年经病理证实的10例该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10例毛细胞星型细胞瘤中,5例呈囊实性改变,4例呈实性改变,1例呈囊性伴壁结节改变且结节明显强化。术后病理显示,镜下可见疏松区与致密区双极性分布,且比例各不相同,部分可见血管增生及嗜酸性小体。结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在影像学上有一定的特征性,肿瘤多为囊性壁结节型或实性肿块,不同类型的肿瘤镜下显示疏松区与致密区比例不同,强化程度与其毛细血管通透性密切有关,熟悉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并与相关病理联系,可为临床手术方案的制订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脑血管网状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对应的手术策略.方法选择21例小脑血管网状细胞瘤的患者,根据头颅CT中肿瘤的特征分为囊肿结节型、囊肿型和实体型;根据肿瘤与四脑室的关系,分为脑室沟通型和非脑室沟通型.依CT及手术中所见行肿瘤切除.结果21例中非脑室沟通型7例、脑室沟通型3例行囊壁及结节全切除;非脑室沟通型5例、脑室沟通型5例行瘤结节全切和囊壁部分切除.囊肿型1例未能找到瘤结节而以后复发.结论术前影像学对肿瘤的切除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根据分型而采取的手术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脑血管网织细胞瘤的诊断,手术及预后。方法 对30例小脑血管网织细胞瘤进行手术治疗并对其疗铲进行随访。结果 肿瘤全切除28例,1例次全切,1例单纯囊肿切开排液减压,随访3年,肿瘤全切除者均痊愈,2例复发,2次术后治愈。结论 小脑血管网织细胞瘤的诊断应结合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术前仔细阅读CT、MRI片和DSA对手术准备及预后的判断大有帮助,术中尽可能全切除囊结节,是预防肿瘤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8例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8例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平均年龄23.7岁,肿瘤位于大脑半球。临床表现主要以癫痫起病。最后确诊主要靠病理学。显微手术全切5例,大部分切除3例,放疗3例,放化疗2例。随访10个月~5年,6例存活,癫痫及头痛得到控制,2例复发,1例复发死亡。结论: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是一个相对良性肿瘤,癫痫发作是最常见的症状,治疗上应手术全切,对术后有残余、复发或间变者可给予放疗,预后相对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脑血管网织细胞瘤的诊断、手术及预后。方法 对 30例小脑血管网织细胞瘤进行手术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随访。结果 肿瘤全切除 2 8例 ,1例次全切 ,1例单纯囊肿切开排液减压。随访 3年 ,肿瘤全切除者均痊愈 ,2例复发 ,2次术后治愈。结论 小脑血管网织细胞瘤的诊断应结合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术前仔细阅读CT、MRI片和DSA对手术准备及预后的判断大有帮助。术中尽可能全切除囊结节 ,是预防肿瘤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脑功能区胶质瘤的治疗是神经外科的难题之一。本研究探讨外侧裂区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的个体化治疗方法,以期达到满意治疗效果。方法:根据术前MRI表现,将56例外侧裂区星形细胞瘤分为4种类型。Ⅰ型:额叶为主型,16例;Ⅱ型:颞叶为主型,13例;Ⅲ型:额-颞跨侧裂型,21例;Ⅳ型:额-颞-岛叶型,6例。依肿瘤特征选择手术进路:Ⅰ型经额前外侧脑沟进路:Ⅱ型经颞前外侧脑沟进路;Ⅲ型和Ⅳ型经外侧裂池进路。在保全神经功能的前提下,显微手术尽可能全切除或多切除肿瘤。术后根据肿瘤级别和特征辅以个体化放疗和,或化疗,平均随访38个月,依据术后MRI和KPS评价治疗结果。结果:肿瘤于镜下全切除39例、次全切除8例、大部分切除6例、部分切除3例:6例遗留永久性轻度神经功能障碍:9例因肿瘤局部复发而行二次手术。术后病理学检查均为WHOⅡ级星形细胞瘤。手术前后KPS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外侧裂区星形细胞瘤,依据MRI表现,选择个体化的手术进路,应用显微技术,在保全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全切除或多切除肿瘤,最大限度减轻肿瘤负荷,术后辅以个体化放疗和,或化疗,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31例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是少见的肿瘤,国内文献报告极少。主要表现:头痛、恶心、呕吐、视物不清、走路不稳等颅内压增高症状。肿瘤多位于小脑蚓部、半球及四脑室,大体有囊性变.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星形细胞瘤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难治性肿瘤,约占神经上皮肿瘤的75%,具有发生率高、残废率高、复发率高和治愈率低的特点.对星形细胞瘤规范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是提高其疗效的希望和努力方向.本研究对62例星形细胞瘤患者行个体化显微手术治疗,术后依据肿瘤特点和病理级别行个体化辅助放/化疗,以探讨个体化综合治疗星形细胞瘤的效果.方法:研究组62例星形细胞瘤患者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1)个体化显微手术;(2)个体化放疗;(3)个体化化疗(参考药敏实验).对照组50例星形细胞瘤患者治疗模式为:常规手术+局部外放疗+BCNU化疗.研究组62例患者术后病理学诊断为星形细胞瘤Ⅱ级19例、Ⅲ级32例、Ⅳ级11例;接受局部外放疗59例、接受化疗46例.对照组50例患者术后病理学诊断为星形细胞瘤Ⅱ级13例、Ⅲ级28例、Ⅳ级9例;接受BCNU化疗+局部外放疗的31例、接受局部外放疗+BCNU化疗的19例.平均随访25.8月,以影像学结果、KPS评分和生存率判定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研究组肿瘤全切率为67.7%,对照组肿瘤全切率为58.0%;采用两种治疗模式治疗后低级别星形细胞瘤患者的KPS评分和生存率无显著差异;高级别星形细胞瘤采用个体化治疗模式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存,2年预期生存率研究组Ⅲ级为93.7%,Ⅳ级为36.3%;对照组Ⅲ级为67.5%,Ⅳ级为22.2%;研究组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特别是Ⅳ级星形细胞瘤,研究组中位生存时间18.7个月,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12.8个月,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个体化显微手术可提高星形细胞瘤的全切除率,为手术后辅助治疗创造有利条件;个体化放/化疗可增加治疗的针对性,避免无效或有害的辅助治疗;个体化治疗方案可提高星形细胞瘤、特别是恶性星形细胞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椎管内表皮样囊肿及皮样囊肿和畸胎瘤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椎管内表皮及皮样囊肿和畸胎瘤的治疗及预后。方法:1972—1999年共收治这类先天性椎管内肿瘤36例,其中表皮样囊肿18例,皮样囊肿10例,畸胎瘤8例。对18例患行囊内肿物清除,囊壁外翻缝合;8例囊壁全切;10例囊壁大部切除。结果:24例获得8月—16年随访,囊壁外翻缝合12例,9例恢复好,1例感染,但术后4例复发。囊壁全切5例,2例加重。囊壁次全切除7例,症状无加重,术后1例复发。结论:此类肿瘤位于颈、胸段髓,可行囊壁全切,位于胸腰段及腰段,根据情况行囊壁次全切除。MRI为诊断和治疗此类肿瘤提供了较多信息。  相似文献   

11.
82例幕上星形细胞瘤的术后放疗王德镇,梅泽如本组82例幕上星形细胞瘤,为1986~1989年间在我科进行术后放疗的病例。其中男55例,女27例。<40岁46例,40~60岁30例,>60岁6例。肿瘤全切除者37例,次全或部分切除者45例。病理分级Ⅰ、...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脊髓髓内星形细胞瘤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本文旨在分析脊髓髓内星形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天坛医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31例手术治疗的脊髓髓内星形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影像表现、病理类型、手术技巧、术后疗效等,采用McCormick分级和MRI影像学评估手术疗效。结果:肿瘤全切除3例,近全切除15例,部分切除11例,活检2例;术后近期临床神经功能改善1例,无变化23例,加重7例。术后随访3.24个月。20例I~Ⅱ级星形细胞瘤患者中,改善5例,无变化12例,恶化3例;11例高级别星形细胞瘤患者中,好转1例,加重4例,无变化者3例.死亡3例。结论:有明确边界的低级别星形细胞瘤首选显微手术治疗,尽可能全切除肿瘤:对边界不清的高度恶性胶质瘤可在激光刀等辅助技术下充分减压后行放化疗等相关治疗.但预后不良。分子靶向治疗可能是今后解决此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1994年6月开始对颅内复发恶性胶质瘤和脑转移瘤进行了超选择性颈内动脉灌注ACNU化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颅内复发恶性肿瘤共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分布为23~71岁,平均年龄47.5岁。肿瘤位于右侧大脑半球9例,左侧大脑半球5例,双侧1例,右小脑半球1例。术前剧烈头痛10例,恶心呕吐6例,肢体偏瘫5例,不完全性失语2例,共济失调1例。术中肉眼下全切肿瘤14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病理诊断为星形细胞瘤Ⅱ级6例,星形细胞瘤Ⅲ~Ⅳ7例,室管膜母细…  相似文献   

14.
小脑星形细胞瘤术后放疗的治疗价值高耀明,许昌韶,姚德元,俞志英小脑星形细胞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预后较好。放疗能降低部分患者的复发和提高生存率。我院自1975年8月至1990年8月,采用手术加放疗综合治疗38例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全组男21例,女17...  相似文献   

15.
鞍区拟诊生殖细胞瘤诊断性放疗6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鞍区固有的解剖特点使该区肿瘤的切除具有相当大的难度,本文总结和探讨鞍区拟诊生殖细胞瘤诊断性放疗的问题.以避免鞍区生殖细胞瘤的术后并发症。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拟诊为鞍区生殖细胞瘤的患者行局部野诊断性放疗,放疗采用直线加速器6MV—X线,靶区包括病灶外2cm,常规分割.DT20Gy后复查MRI,根据其结果分别给以继续放疗和手术处理。结果:5例患者病灶明显缩小(1/3以上),症状明显改善,临床诊为生殖细胞瘤,继续全脑全脊髓放疗,4例行顺铂十足叶乙甙化疗,1例行X刀局部推量,5例病灶均消失,随访最长的2年无复发。1例患者病灶变化不大,仅仅中心出现坏死,手术后病理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术后继续放疗。6例患者均临床痊愈,视力恢复正常,无神经功能障碍,双目失明的患者视力恢复,3例治疗前有尿崩的患者治疗后继续服用少量弥凝,其中1位治疗前有垂体功能低下的继续激素替代治疗,其余3位无需服用任何药物。结论:诊断性放疗是安全的,可作为拒绝或难以耐受手术的鞍区拟诊生殖细胞瘤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小脑蚓部是后颅窝肿瘤常见好发部位,本文探讨小脑蚓部区肿瘤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和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方法:同顾性分析31例经显微外科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小脑蚓部区肿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和手术疗效。结果:本组31例,手术全切除22例,次全切除8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中行侧脑室-小脑延髓池分流术9例,术后放疗8例,化疗9例,伽玛刀治疗6例。31例中,1例脑膜瘤术后1天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小脑幕上疝,MRI检查提示局部血肿及脑水肿,经手术减压加血肿清除治愈。本组25例获得随访2-35个月(平均22个月),16例T作、学习正常,7例1年后复发,2例死亡。结论:充分认识小脑蚓部区肿瘤的临床特征,正确运用湿微外科技术和手术处理原则,是治疗小脑蚓部区肿瘤的关键,术后给予化疗和放疗能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是一种少见原发脑肿瘤,常累及儿童和青少年大脑表面,预后良好。本文探讨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观察和分析2例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的病理形态特征和免疫组化标记。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其临床病理学特点和鉴别诊断。结果: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最常见的症状是癫痫;肿瘤呈囊实性;瘤细胞多性形,可见核内包涵体和胞浆内嗜伊红小体,部分细胞呈黄色瘤样;GFAP+。结论: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神经上皮性肿瘤。需与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痛、室管膜下巨细胞性星形细胞瘤和脑膜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18.
间变性少突-星形细胞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间变性少突-星形细胞瘤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07病理学分类标准,分级为胶质瘤Ⅲ级。美国NCCN2007指引(Guideline)中,间变性少突-星形细胞瘤的治疗策略是尽最大限度切除肿瘤病灶,术后需要给予放疗和化疗,对于脑室开放者需要全脑放疗。我们收治一例肿瘤位于侧脑室旁的间变性少突-星形细胞瘤患者,该患者系年轻患者,手术时打开了侧脑室,行肿瘤全切除后未予放疗,而是结合肿瘤耐药基因MGMT检测结果(±),给予了12疗程的替莫唑胺化疗,该患者随访至今,无瘤生存已超过2年。本文就此病例的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报道1例罕见的乳头状胶质神经元肿瘤(papillary glioneuronal tumor,PGNT),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PGNT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形态改变和免疫组化标记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患者16岁,临床表现为头痛和偶发癫痫发作。MRI检查见右额顶叶脑实质内有边缘清楚的囊性病灶,囊壁薄,囊腔面见微小突起,囊内充有液体。组织学检查见肿瘤由小圆形细胞组成,类似脑室中央神经瘤瘤细胞,并见星形胶质细胞成分,类似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样结构。囊腔面瘤细胞排列成特征性的假乳头样结构,中心为血管,表面为单层或多层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的星形细胞。肿瘤与正常脑组织分界清楚,无包膜,靠近正常组织的瘤细胞成片排列,局部有中央神经细胞瘤的无核区结构,瘤细胞对神经元免疫组化Syn、NSE、CgA标记呈阳性反应。肿瘤中见个别中型神经节细胞分化细胞,未见坏死和核分裂相。患者术后追踪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PGNT是一种新鉴定的神经元-胶质混合性肿瘤实体,属良性脑肿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为WHO Ⅲ级,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为WHO Ⅳ级,美国NCCN2007指引中建议,对于高级别胶质瘤应最大范围切除肿瘤,术后病理为间变性星形细胞瘤者,应予放疗±同期化疗±辅助化疗;而若证实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者,则应予放疗+同期化疗+辅助化疗。关于高级别脑胶质瘤靶区的勾画尚无定论。我们收治一例右侧额叶混合性胶质瘤(部分为间变性星形细胞瘤,部分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于外院行肿瘤全切术,术后经多学科讨论后认为应予放疗加替莫唑胺同期化疗及辅助化疗。本文就此病例的放疗靶区勾画及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