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nm23-H1基因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ISH)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nm23-H1在27例胃癌及相应的胃正常粘膜组织中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nm23-H1 mRNA及蛋白在胃癌及相应的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nm23-H1 mRNA表达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换组(P〈0.01);nm23-H1 mRNA及蛋白在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表达产物nm23-H1mRNA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及Southernblot方法,检测27例胰腺癌及7例正常胰腺组织中nm23-H1mRNA的表达。结果:7例正常胰腺组织仅1例表达nm23-H1mRNA,占14.28%,27例胰腺癌标本中有19例表达nm23-H1mRNA,占70.25%。经卡方检验发现:nm23-H1mRNA表达与胰腺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伴随局部淋巴结转移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检测nm23-H1mRNA表达对判断胰腺癌恶性程度及预测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狭缝印迹杂交分析癌转移抑制基因nm23在人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癌转移抑制基因在人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采用狭缝印迹杂交技术检测了不同部位、不同性质人肺组织中的nm23-H1和nm23-H2基因的mRNA表达。结果发现,nm23-H1和nm23-H2ADLDR MrnaGE DP ,FTJB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肿瘤转移相关基因nm23-H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对4例正常结肠组织、4例结肠腺瘤组织、28例结肠癌组织中的nm23-H1基因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nm23-H1表达强度在正常结肠组织、结肠腺瘤组织、结肠癌组织中的水平差异不大。结肠癌中nm23-H1在伴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强度明显低于不伴淋巴结转移组(P<0.05),Dukes C、D期低于Dukes A、B期(P<0.05)。结论:nm23-H1基因可能参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其表达强度与结肠癌的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nm23-H1基因在肺癌中的表达及与肺癌淋巴转移的关系,探讨其对肺癌淋巴结转移的抑制作用,对78例肺癌存档石蜡块进行重新切片,采用nm23-H1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SP法)。结果:nm23-H1蛋白表达与肺癌组织类型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而与肺癌细胞分化及发生有关(P<0.01)。结果提示nm23-H1基因对肺癌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在肺癌中nm23-H1基因不具有肿瘤转移抑制功能。  相似文献   

6.
nm23-H1与人卵巢癌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晓宁  陈晓东  罗敏 《广东医学》2001,22(12):1114-1115
目的 探讨人卵巢癌组织中nm23-H1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卵巢癌病理组织学类型、转移倾向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1例人卵巢癌标本中 nm23-H1mRNA及其编码蛋白 NDPK-A的表达水平。结果 nm23-H1 mRNA及其编码蛋白 NDPK-A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卵巢癌的病理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与卵巢癌转移倾向呈负相关(P<0.05;P<0.01),在原发灶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转移灶(P<0.01),与卵巢癌患者预后呈正相关(P<0.05)。在被测卵巢癌标本中,nm23-H1mRNA与NDPK-A两者间的表达水平具有正相关性。结论nm23-H1基因在人卵巢癌的扩散转移过程中发挥抑制作用,它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76例乳腺病变组织中nm23-H1及突变型P53基因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6例乳腺病变组织中nm23-H1及突变型P53蛋白表达。结果nm23-H1基因在56例乳腺癌中表达率为44.64%,10例乳腺纤维瘤均阳性,10例纤维囊性病9例阳性,后二者均高于乳腺癌中阳性率(P<0.005,P<0.01);P53在乳腺癌中阳性率35.71%,在所有良性乳腺疾患中均阴性(P<0.025)。同时发现nm23-H1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25,P<0.05),与病理组织类型无关;P53表达与乳腺癌淋巴转移正相关(P<0.05),与组织类型及分化程度无关;nm23-H1与P53表达呈负相关(P<0.05);另外,nm23-H1表达缺失与P53的阳性表达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上有协同作用。结论nm23-H1的表达缺失及P53的阳性表达提示乳腺肿瘤恶性度高、淋巴转移潜能大,二者联合检测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评价更为全面可靠。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nm23基因产物与肺癌临床病理间的关系,应用SABC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69例肺癌标本中nm23基因产物二磷酸核苷激酶(NDPK)的表达。结果表明,nm23在肺癌中有较高表达,阳性率为79.7%(55/69),其中鳞癌100%(31/31),腺癌71.4%(20/28)、小细胞癌40%(4/10),在鳞癌中的表达较腺癌及小细胞癌高(P<0.05)。nm23的表达与肺鳞癌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肺鳞癌、肺腺癌及其他癌有无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提示肺癌的形成与转移和多基因、多步骤的遗传学改变有关,应同时研究nm23基因与其他因素,以准确反映肺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9.
鼻咽癌中nm23-H_1 mRNA及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咽癌中nm23H1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78例低分化鼻咽癌初治患者新鲜鼻咽部活检标本,用原位杂交检测nm23H1的mRNA表达并用免疫组化检测其蛋白质表达。结果:伴有淋巴结转移的53例标本中,nm23H1mRNA和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40%和36%;而25例无淋巴结转移的两者表达率均为96%。nm23H1阴性表达组的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阳性表达组(P<0.001)。结论:①nm23H1基因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与鼻咽癌淋巴结转移潜能呈负相关。②鼻咽癌中nm23H1在mRNA及蛋白层次的表达基本一致。结果提示nm23H1基因的表达在抑制鼻咽癌转移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肺癌中nm23—H1蛋白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nm23-H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表达总阳性率为50%。大细胞癌阳性率为16.7%,小细胞肺癌(SCLC),肺炎性假瘤和正常肺组织未见表达。nm23-H1蛋白表达与淋巴细胞转移没有负相关,nm23-H1阳性病人的生存率氏于阴性者,表明nm23-H1基因在肺癌发生、转移和预后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D44和nm23-H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患者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2例肺癌组织、21例肺癌癌旁组织、14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CD44和nm23-H1蛋白的表达。结果:肺癌组织中CD44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肺良性病变组织,肺良性病变组织中nm23-H1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肺癌组织(P均<0.01);CD44蛋白的表达与肺癌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有淋巴结转移者肺癌组织CD44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χ2=4.921, P=0.027);nm23-H1蛋白表达与肺癌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呈负相关,有淋巴结转移者肺癌组织的nm23-H1蛋白表达阳性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χ2=4.805, P=0.028)。两者表达阳性率均与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CD44和nm23-H1蛋白在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可能起着协同、调控作用,有可能成为临床上判断和评价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通过检测人卵巢癌标本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mRNA的表达,了解其临床意义及其与预防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43例人卵巢癌标本中nm23-H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nm23-h1mRNA的表达水平与卵巢癌的病理组织学类型无关;与患者术时有淋巴结或大网膜转移呈负相关,且转移灶的阳性表达率低于原发灶。结论nm23-H1基因在人卵巢癌的扩散和转移过程中可能发挥着抑制作用,它在卵巢癌组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nm2 3 H1基因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 (ISH)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检测nm2 3 H1在 2 7例胃癌及相应的胃正常粘膜组织中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nm2 3 H1mRNA及蛋白在胃癌及相应的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nm2 3 H1mRNA表达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 <0 .0 1) ;nm2 3 H1蛋白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表达阳性率为 2 6 .8% ,显著低于在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表达阳性率83 % (P <0 .0 5 )。nm2 3 H1mRNA及蛋白在有浆膜浸润 (T3、T4 )胃癌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无浆膜浸润 (T1、T2 )的胃癌 (P <0 .0 5 )。结论 :nm2 3 H1基因表达与胃癌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p53、nm23,p16基因产物在肺癌表达的临床意义,采用链霉抗生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快速免疫组化法检测了64例NSCLC(非小细胞型肺癌)患者肺癌组织及配对淋巴结组织三种基因产物的表达。结果显示:肺癌组织p53表达阳性率达76.56%(49/64),nm23蛋白阳性为60.94%(39/64),p16蛋白缺失率48.4%(31/64)。51.56%呈阳性表达,阳性表达中很可能存在突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肺鳞癌nm23基因mRNA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nm23基因表达在原发性肺鳞癌中的作用。方法采用nm23基因寡核酸探针,通过Northern印迹转移的方法,检测17例原发性肺鳞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远离癌灶的非癌肺组织中nm23基因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nm23mRNA表达水平与肺癌生物特性的相关性。结果肺鳞组织nm23基因mRNA表达水平增高(8.17±3.41)与癌旁组织(4.05±1.90)及远离癌灶的非癌肺组织(3.21±1.97)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nm23基因mRNA表达水平(10.54±3.60)与无淋巴结转移者(5.72±2.51)差异有显著性(P<0.01);癌细胞低分化者(9.83±3.27)与中高分化者(5.96±2.63)差异亦有显著性(P<0.02)。结论肺鳞癌nm23基因mRNA表达水平增高,且与癌的淋巴转移和组织分化有关,但未显示nm23基因mRNA表达在肺鳞癌中的癌转移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84例非小细胞肺癌中nm23-H1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探讨其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意义及预后的联系。方法:用免疫组化LSAB方法检测肺癌石蜡组织中nm23-H1的表达;结果:59.6%的腺癌和54.1%的鳞癌有nm23-H1的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中nm23-H1表达的阳性率为21.9%,而无淋巴结转移的肺癌中其表达率高达78.8%,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nm23-H1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其可能抑制淋巴结的转移过程,是观察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应用免疫组化SP法,通过纤支镜取材或刷片研究肺癌及肺良性病的nm23蛋白表达情况,以探索nm23在肺癌中与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肺癌组nm23蛋白阳性率低于肺良性病组(P〈0.05),肺癌组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的nm23蛋白阳性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表明:nm23蛋白的表达可为术前肺癌有无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在人前列腺癌细胞、肺癌细胞和人黑色素瘤细胞系中的转移抑制作用.方法:应用Northern blot杂交法检测8种不同转移潜能人癌细胞中(PC3,PC3M,PAa,PG,WM35,WM1341b,WM983a和WM451) nm23基因的表达.结果:nm23 mRNA在8种不同转移潜能的人癌细胞中都有表达,且nm23表达水平也未见差异.结论:nm23基因可能与这些细胞系(前列腺癌细胞、肺癌细胞及黑色素瘤) 的转移抑制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蛋白在不同食管癌组织中表达及与临床的意义。方法:选取收治的60例食管癌患者,取患者手术标本包括食管癌组织、食管癌旁1cm粘膜(癌旁)、食管正常粘膜(切缘)及食管癌区域淋巴结,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组织标本中nm23-H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组织切缘之间nm23-H1蛋白表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m23-H1蛋白在癌组织与淋巴结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无淋巴结转移两组对应组织间,癌与癌、癌旁与癌旁、淋巴结与淋巴结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m23-H1蛋白在切缘与切缘间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m23-H1蛋白表达与食管癌组织病理分期有关,呈逐级降低趋势(P〈0.05)。结论:nm23-H1蛋白检测可作为食管癌判断肿瘤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指标,有助于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转移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