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癔症(HyS)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及其与患者个性特征的关系.方法 HyS组30例,正常对照(NC)组66例,入组时按要求填写防御方式问卷(DSQ)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结果 HyS患者投射、退缩和躯体化防御机制分和不成熟型防御因子分[分别为(3.64±1.45)分,(5.63±2.29)分,(5.33±2.36)分,(4.74±1.27)分]均高于NC组[分别为(2.61±1.09)分,(4.33±2.02)分,(3.86±1.60)分,(3.98±0.91)分],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1).解除、理想化、假性利他、同一化防御机制分和中间型防御机制因子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压抑、幽默防御机制分、成熟防御因子分和掩饰因子分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EPQ结果:HyS患者精神质标准分、神经质标准分和掩饰标准分显著高于NC组(P<0.01)].内-外倾因子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结果:HyS患者组成熟型防御因子分与EPQ的SP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HyS患者使用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机制的倾向明显,较少使用成熟防御机制;后者与患者不良的个性特征尤其是精神质个性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症患者的个性特征、防御机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方法对神经症组和正常对照组(各70例)进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防御方式问卷(DSQ)测查.结果两组的父母教养方式、个性特征、防御机制均有显著差异.神经症组个性特征中的高神经质(64.96±9.07,对照组45.23±10.66)、高内向性(44.07±10.18,对照组53.97±9.89)及不成熟型(4.73±0.93,对照组3.82±0.97)和中间型防御机制(4.88±0.63,对照组4.35±0.55)的使用与其父母教养方式中情感温暖少(父41.80±7.95,母44.93±9.46,对照组父50.32±9.75,母54.67±9.25)、惩罚(父19.70±6.58,母13.45±4.38,对照组父15.92±5.31,母10.96±2.39)、拒绝(父10.05±2.89,母 14.08±3.93,对照组父8.31±2.19,母10.99±2.95)、过度保护(父12.05±2.49,对照组父10.13±1.78)多显著相关.不成熟型和中间型防御机制的使用与神经症患者的神经质、内向的个性显著相关. 结论神经症患者的个性缺陷与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显著相关;中间型和不成熟型防御机制的使用又与其个性特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强迫症患者的防御机制、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个性特征.方法 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及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50例强迫症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与50例正常受试者加以比较.结果 ①强迫症组中间型和不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强迫症组父母的情感温暖因子分低.而父母的惩罚、拒绝因子分和母亲的偏爱被试因子分高,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均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③强迫症组EPQ的N因子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E因子分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强迫症患者的防御机制、父母教养方式及个性特征与正常人有着明显的不同,它为今后开展分析性心理治疗,实施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神经症患者的个性特征、防御机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 对神经症组和正常对照组(各 70例 )进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EMBU)、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和防御方式问卷(DSQ)测查。结果 两组的父母教养方式、个性特征、防御机制均有显著差异。神经症组个性特征中的高神经质(64. 96±9. 07,对照组 45. 23±10. 66)、高内向性 (44. 07±10. 18,对照组 53. 97±9. 89)及不成熟型(4. 73±0. 93,对照组 3. 82±0. 97)和中间型防御机制 (4. 88±0. 63,对照组 4. 35±0. 55)的使用与其父母教养方式中情感温暖少(父 41. 80±7. 95,母 44. 93±9. 46,对照组父 50. 32±9. 75,母 54. 67±9. 25)、惩罚(父 19. 70±6. 58,母 13. 45±4. 38,对照组父 15. 92±5. 31,母 10. 96±2. 39 )、拒绝 (父 10. 05±2. 89,母14. 08±3. 93,对照组父 8. 31±2. 19,母 10. 99±2. 95)、过度保护(父 12. 05±2. 49,对照组父 10. 13±1. 78)多显著相关。不成熟型和中间型防御机制的使用与神经症患者的神经质、内向的个性显著相关。结论 神经症患者的个性缺陷与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显著相关;中间型和不成熟型防御机制的使用又与其个性特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亚甲基二氧苯丙胺依赖患者特定的防御方式及其与行为类型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A型行为问卷(TABQ),对72名亚甲基二氧苯丙胺依赖患者进行测试,并与72名正常人作对照研究.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亚甲基二氧苯丙胺依赖患者较多使用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退缩[(4.26±2.07)分Vs(5.56±2.31)分]、躯体化[(4.23±l.77)分Vs(5.22±2.15)分]和中间型心理防御机制:理想化、假性利他,较少使用幻想和期望.其中A型行为者在使用不成熟和中间型心理防御机制上显著多于非A型行为者;A型行为者TABQ总分与不成熟型心理防御方式、中间型心理防御方式和掩饰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与成熟型心理防御机制呈负相关.结论 具有A型行为特征的亚甲基二氧苯丙胺依赖患者更多使用不成熟和中间型心理防御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焦虑症患者防御机制、个性及应付方式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防御方式问卷、艾森克个性问卷及应付方式问卷对52例焦虑症患者和48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焦虑症组不成熟防御机制及其幻想和退缩得分(4.16±0.79,6.06±2.07,5.37±1.68)显著增高,成熟防御及其压抑及幽默得分(5.04±1.07,5.13±1.75,3.96±1.12)显著降低;EPQ神经质个性维度与消极应付方式得分(60.08±10.85,4.85±1.54)显著增高,EPQ内外向维度及积极应付方式分(46.35±12.23,2.71±1.23)显著降低.焦虑症患者的不成熟防御机制与神经质个性维度及消极应付方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焦虑症患者多使用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及消极应付方式,存在个性缺陷.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者及其父母的个性特征、父母教养方式.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64名青少年网络成瘾者和56名健康青少年学生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的测试.所有统计处理均采用社会科学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11.5完成.结果 1.艾森克人格问卷评定显示,研究组的精神质[(55.67±8.63)分]、神经质[(55.62±12.55)分]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2.38±6.79)分,(46.58±14.12)分]得分(P<0.01),外向性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42.82±10.28)分,(48.52±10.44)分](P<0.05);研究组母亲的神经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53.66±11.06)分,(47.98±8.36)分](P<0.01).研究组在孤独、羞涩、自尊、抑郁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2.父母教养方式评定显示,研究组父母的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发病有一定的人格基础.青少年网络成瘾者母亲的人格存在缺陷,对网络成瘾者的个性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神经性厌食症(AN)患者的个人应对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方法 对30例神经性厌食症患者(AN组)和30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个人应对方式评价(TCSQ)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表(EMBU)调查。比较两组人员应对方式的差异,两组父母教养方式的区别,以及个人应对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结果 AN患者积极应对因子较对照组低(P<0.001),消极应对因子较对照组高(P<0.001)。AN组父亲在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方面的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AN组母亲在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拒绝、否认方面的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因素(除外AN患者母亲的拒绝否认因素)与AN患者的消极应对呈正相关(P<0.05),而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与AN患者的消极应对呈负相关(父亲r=-0.467,母亲r=-0.383;P<0.01)。结论 AN患者父亲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行为,以及母亲的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是患者低积极应对、高消极应对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理咨询培训对学员心理防御机制的影响.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表、防御方式问卷对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前后2次测试,研究组接受为期4月的心理咨询培训.结果 第2次测试时研究组分裂[(3.68±1.18)分]、躯体化[(3.62±1.60)分]、消耗倾向[(2.93±1.03)分]、不成熟防御机制[(3.46±0.85)分]因子分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14±1.23)分,(4.14±1.41)分,(3.41±1.45)分,(3.78±0.68)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各因子分前后两次测试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研究组培训后潜意显现[(3.90±1.28)分]、幻想[(3.90±2.15)分]、分裂[(3.68±1.18)分]、躯体化[(3.62±1.60)分]、同一化[(2.13±1.53)分]、否认[(4.90±1.40)分]、不成熟防御机制[(3.46±0.85)分]、中间型防御机制因子分[(4.32±0.57)分]低于培训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男女性别间比较,培训后男性潜意显现、躯体化、理想化、交往倾向、中间型防御机制因子分低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男性培训后较培训前潜意显现、掩饰因子分降低,女性培训后较培训前分裂、躯体化、解除、同一化、不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心理咨询培训有助于帮助学员重建防御机制,减少使用不成熟性、中间性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卖淫妇女的心理防御机制与心理状况以及二者的关系.方法分别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83名卖淫妇女(研究组)和41名女大学生(对照组)进行调查.结果研究组不成熟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评分[(4.78±1.02)分,(4.96±0.86)分]均高于对照组[(3.95±0.68)分,(4.26±0.73)分](P<0.01);研究组SCL-90中9个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相关分析发现,研究组不成熟防御机制与SCL-90中9个因子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中间型防御机制与SCL-90中9个因子也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或P<0.05),掩饰因子与SCL-90中的强迫、敌对、偏执、躯体、抑郁呈正相关(P<0.01或P<0.05).结论卖淫妇女过多地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及中间型防御机制,心理状况差,且二者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