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风湿性病变是我国左房室瓣狭窄最常见的病因,由于瓣叶结构一般毁损较严重常需实施瓣膜置换手术。由于长时间肺静脉淤血,患者随病程迁延常合并不同程度的肺动脉高压,严重影响患者右心功能及全身氧合状况。左房室瓣置换术后患者肺动脉压力多可  相似文献   

2.
患儿男,38 d.以反复呼吸道感染就诊.体格检查:全身紫绀,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可闻及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伴有收缩期震颤.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图1~3):右心室增大,右室前壁及事间隔增厚,其余房室内径测值正常,心底部仅见一大动脉单干,未见与右室连接的肺动脉,大动脉干内径略增宽,其前壁与室间隔连续性中断,间距约8 mm,大动脉骑跨于室间隔上,仅有一组半月瓣,在大动脉短轴断面显示为三叶瓣.主动脉弓长轴断面见升主动脉的侧壁发出左肺动脉,右肺动脉未探及.在降主动脉断面可见一细小分支,可能系建立的侧支循环.患儿另合并有卵圆孔末闭,后经手术证实.  相似文献   

3.
患儿男,55天,以"生后颜面、口唇、指趾青紫,近两日加重伴呼吸困难"就诊.体格检查:一般状况差,面色灰暗,全身皮肤黏膜发绀.三凹征(+).心率:110次/分.胸骨左缘第2肋间闻及3~4级收缩期杂音.胸部X线示心影略大.超声心动图:内脏位置正常,内脏心房连接正常;房间隔中部回声失落约6~8 mm,房水平探及右向左为主双向分流信号(图1);可见左右房室环及十字交叉结构,右侧房室间未见正常瓣膜样结构,代之以厚约2 mm强回声结构(图2),中央可见约1 cm2较薄的膜性结构,随心动周期膨向右心室或右心房,未探及右侧房室间血流沟通.左侧房室瓣为二叶结构,开关良好.右心室腔较小,几何形变,心尖部近乎闭塞,室间隔上部呈弧形膨向左心室侧(图2).室间隔连续完整,未探及分流.肺动脉瓣口未显示正常瓣膜结构(图3),瓣环内径明显减小,约4 mm,未见跨肺动脉瓣口血流.肺动脉主干较细,内径约3~4 mm,其内可见来自动脉导管的全心动周期血流(图3),血流束宽约2~3 mm,峰速约3.5~4.5 m/s.主动脉弓左降,结构及血流未见异常.超声提示:①右心发育不良综合征(右室发育不良、三尖瓣闭锁、肺动脉瓣闭锁);②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房水平右向左为主双向分流;③动脉导管未闭,大动脉水平左向右分流.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16岁,因心慌气急就诊.体格检查:口唇发绀,心界扩大,心律齐,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超声检查:主动脉、肺动脉呈右前、左后排列.心房正位,房间隔未见回声中断,双侧心房增大.心室呈单腔,前后径约7.8 cm,左右径约8.5 cm,未探及室间隔回声.两组房室瓣,标准的四腔心观不能在同一切面上完整显示左右排列的两侧房室瓣,追踪扫查可见二尖瓣位于左侧偏后,其开口朝向右侧,三尖瓣位于右侧偏前,其开口朝向左侧.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左、右房室瓣口跨瓣前向血流信号呈交叉现象(图1),左房血流流向右后下方的左室流入道,右房血流流向左前上方的右室流入道.二尖瓣口左房侧可见轻度收缩期反流信号.超声提示:先天性心脏病,考虑十字交叉心、单心室及大动脉转位.后经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证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亢性心脏病(HHD)患者的心脏形态和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应用多普勒超声测量73例HHD和75例健康对照组各心腔大小、瓣口血流速度和瓣膜返流,评价左室收缩功能,并利用三尖瓣返流速度计算肺动脉收缩压.结果 HHD患者82.7%有不同程度房室腔扩大,左室收缩功能大多正常或高于正常;88%HHD存在瓣口返流,其中二尖瓣、三尖瓣中-重度返流; 14例HHD患者有瓣膜增厚,27例可见二尖瓣脱垂;肺动脉增宽和肺动脉高压发生率分别为62.6% 和73.3%.结论 HHD可引起不同房室腔扩大,左房扩大最常见,右室扩大多于左室扩大;HHD常合并瓣膜反流,部分患者瓣膜增厚;肺动脉增宽和肺动脉高压是HHD的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6.
患儿男 ,2岁 ,主因感冒、心前区隆起 3个月就诊。查体 :患儿发育不良 ,身材瘦小 ,口唇、指端无发绀 ,心前区隆起 ,心界向左下方扩大 ,胸骨左缘第 2、3肋间可闻及Ⅱ~Ⅲ级收缩期杂音 ,较柔和。超声检查 :左心房及左心室均扩大 ,右心房及右心室大小正常 ,各瓣膜结构及活动状态未见异常 ,房间隔回声连续性完整 ,室间隔膜部可见一长约 5~ 6mm的回声中断区。肺动脉主干与主动脉之间的间隔可见一长约 13mm的回声中断区 (图1) ,两组半月瓣发育正常。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收缩期可见自左室流出道跨过室间隔膜部缺损区进入右心室的五彩血流信号 …  相似文献   

7.
问:什么叫做瓣膜脱垂? 答:瓣膜脱垂是指瓣膜或瓣下支持组织的病变,引起二尖瓣和/或三尖瓣收缩期脱垂入左、右心房,或主动脉瓣和/或肺动脉瓣舒张期脱垂入左、右心室流出道,所引起的临床后果,可伴或不伴瓣膜关闭不全。临床上以二尖瓣脱垂(mitral valve prolapse,  相似文献   

8.
患儿女性 ,2个月。于生后 10天出现喂奶呕吐 ,有时呈喷射状 ,后逐渐加重 ,次数频繁 ,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不含胆汁 ,不伴发热及脓血便。查体 :患儿精神欠佳 ,发育营养差。胸骨左缘 、 肋间闻及 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不伴震颤 ,双肺呼吸音清晰。腹膨隆 ,可见胃形 ,未触及明确包块 ,肠鸣音弱。四肢活动正常。超声心动图示 :各房室内径正常 ,室间隔与主动脉前壁连续性中断 ,回声脱失 4mm,断端明确 ,房间隔连续完整 ,肺动脉主干与升主动脉内径正常 ,各瓣膜形态结构正常。收缩期于室间隔缺损处探及左向右的五彩过隔血流 ,流速达 4.1m/ s,压差 9…  相似文献   

9.
患儿,男性,出生三天。常规查体发现胸骨左缘二、三、四肋间均可闻及三级以上全收缩期杂音。超声所见:心脏各房室腔大小正常,升主动脉及主肺动脉内径正常。室壁厚度及运动幅度正常。大动脉短轴切面观:主肺动脉内径正常,右肺动脉内径正常,左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20岁,发现心脏杂音19年余,主因"反复感冒,口唇发绀加重1个月"入院.查体:杵状指(趾),口唇及指(趾)端明显发绀,心界向左下扩大,胸骨左缘2~3肋间闻及2~3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胸片示双肺纹理稀疏,上、下腔静脉段增宽.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窦房结至心室内游走节律.超声心动图:心房正位,心室右袢;左房室增大,右房室较小,房间隔中部回声脱失约8 mm(图1);肺动脉主干及左、右肺动脉发育差,未见上、下腔静脉与右心房相通.  相似文献   

11.
三尖瓣下移畸形于1866年首先由Withelem Ebstein所描述,所以又称Ebstein畸形.是一种复杂的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5%~1%[1],但在我国并不太少,本病三尖瓣向右心室移位,主要是隔瓣叶和后瓣叶下移,常附着于近心尖的右心室壁而非三尖瓣的纤维环部位,前瓣叶的位置多正常,因而右心室被分为两个腔,畸形瓣膜以上的心室腔壁薄,与右心房连成一大腔,是为"心房化的右心室"其功能与右心房相同,畸形瓣膜以下的心腔包括心尖的流出道为"功能性右心室",起平常右心室相同的作用,但心腔相对的较小.常伴右心房间隔缺损、心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口狭窄或闭锁.可发生右心房压增高,此时如右心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开放,则可导致右至左分流而出现紫绀[2].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23岁。因心悸、气短、胸闷,外院可疑心肌炎来院就诊。超声所见:左室长轴不能显示标准的常规切面,肝脏位于腹腔右侧,心房正位,心室左绊,房室结构异常。大动脉短轴切面观,正常的右室流出道包绕主动脉根部形态消失,肺动脉与主动脉正常的左前右后关系消失,而呈现两个动脉短轴切面,主动脉位于肺动脉的左前方,呈弧形向后延伸,肺动脉则左右后与主动脉平行向上后伸延,并能显示肺动脉分叉,肺动脉及左右分支发育正常,四腔心切面显示,肺静脉仍与左房相通,但左室变为解剖学右室(功能性左室),右室变为解剖学左室(功能性右室),并在解剖性右室即功能性左室靠心尖部见到一回声增强的调节束,该侧房室瓣的附着点亦较对侧为低,其流出道与主动脉相通,而解剖学左室即功能性右室其流出道与肺动脉相通,但两组半月瓣正常,房室间隔连续完整。超声诊断:完全性矫正型大动脉转位。  相似文献   

13.
<正>患者女,38岁。因活动后心悸气促就诊,平时易患感冒、喜蹲踞。体格检查:胸骨左缘第二至三肋间闻及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第二心音亢进,口唇紫绀,可见中度杵状指。超声心动图检查:房间隔完全缺如,呈单心房,大小约7.8 cm×8.5 cm(图1A),右室扩大,左室大小正常。心脏"十"字交叉结构消失,室间隔上段缺损约2.2 cm(图1B),见双向低速血液分流,仅见一组房室瓣,瓣下腱索分别连于左右心室乳头肌,收缩期见中至重度反  相似文献   

14.
超声心动图诊断迷走左肺动脉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男,2个月。因“肺炎”在绍兴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已2个月。患咳嗽,气促,听诊右肺闻及罗音,心前区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图所见,右房、左房室、主动脉及各瓣膜未见明显异常。右室漏斗部偏大偏长。主肺动脉长轴切面观察;主肺动脉起始正常,主肺动脉末端向右延续为右肺动脉,内径为10mm。  相似文献   

15.
应用彩色多普勒对胎儿心脏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象(CDFI)检查了170例16~42孕周的正常胎儿,发现:1.除肺动脉血流(49%)以外,CDFI显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和卵圆孔血流均有较高的成功率(分别为90%、92%、90%和85%);2.二尖瓣血流主要来源于卵圆孔的右向左分流,而三尖瓣、主动脉、肺动脉和卵圆孔血流分别来源于腔静脉、左右房室瓣和右心房;3.取决于声束-血流夹角,血流可显示为红色和蓝色,即使在同一探查位置,各瓣膜区血流也常显示为不同的色彩;4.各瓣口血流常显示为单一色彩,若观察到五彩镶嵌血流图象时,高度提示为异常血流;5.房室瓣血流发生于舒张期,由于心率较快,血流图象中舒张中期消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33岁,17d前不慎摔伤右踝,于外院就医后给予外固定并嘱卧床休息.因胸闷不适1周来我院就诊.体格检查:体温、呼吸、脉搏正常,血压120/80 mm Hg(1 mm Hg=0.133 kPa).在胸骨右下缘可闻及Ⅲ级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追问病史诉2周前活动后昏倒一次,意识丧失约3 min.超声心动图示:右心房内径增大,右心室内径稍增大,右心房内可见长约16.5 cm,宽约1.2 cm的条索状盘曲的蠕虫样稍高回声,基底部似附着于右心房外侧壁,呈"蛇信状"随心动周期在右心房与右心室间往复运动,收缩期盘曲在右心房内,舒张期游离端经过三尖瓣口进入右心室内(图1,2),彩色多普勒于收缩期可见三尖瓣口以蓝色为主的彩色少~中量反流束,据连续多普勒估测肺动脉压力约为45 mm Hg.超声心动图提示:①右心房内蠕虫样血栓;②三尖瓣少~中量反流;③肺动脉高压(轻度).考虑血栓有脱落造成远处栓塞的可能,患者住院准备手术治疗,在完善术前检查后于第3天术前复查超声心动图,仅见右心房、右心室内径稍大,右心房内血栓消失.据三尖瓣少量反流估测肺动脉压力约为32 mm Hg.但患者未出现肺动脉栓塞的任何症状,遂给予抗凝治疗.1个月后复查超声心动图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31岁,孕7个月,胎儿心脏心律不齐。超声检查:胎儿心尖四腔心切面显示房间隔与室间隔交界处回声缺失,四个心腔相互连通(图1),二尖瓣前叶和三尖瓣后叶部显示一瓣膜结构位于同一水平为共同房室瓣,室间隔断端至心房顶端距离为23.1 mm,共同房室瓣区可探及收缩期湍流信号,Vmax为  相似文献   

18.
患儿女,8个月13天,周身发紫近8个月,咳嗽5天.查体:口唇发绀,甲床青紫,胸骨左缘偶闻Ⅰ~Ⅱ级收缩期杂音.CT(Siemens Flash CT,100 kV,Flash 模式增强扫描,加用Caredose软件自动调整毫安)示单心室腔,仅见一组瓣膜与右心房相连接;在相当于右心室位置见类似右心室流出道,并见一组瓣膜结构与独立大动脉干相连接,后者发出两侧肺动脉、左颈总动脉及左锁骨下动脉,右无名动脉发自左颈总动脉(图1).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9个月。6个月后经常呼吸道感染,此次以“肺炎”收住院。心脏听诊发现;胸骨左缘2~3肋间闻及Ⅲ级以上杂音,传导广泛。临床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室缺?)。 超声检查:左室舒张末期径33mm,收缩末期径23mm,左房径25mm,肺动脉无扩张,房室间隔回声连续,主-肺动脉间无液性暗区沟通。左室长、短轴及心尖四腔心均显示内外侧乳头肌均增大,回声明显增强,以外侧乳头肌更为显著(图1),且可见二尖瓣相连的键索粗大(图2)。最大外径达4mm,回声强,运动不灵活,收缩期致使二尖瓣前后瓣体明显脱入左房达5~6mm(图3),故瓣口闭合不严,其它各组瓣膜  相似文献   

20.
姚华红  季瑾 《现代护理》2005,11(16):1376-1376
三尖瓣下移畸形于1866年首先南Withelem Ebstein所描述,所以又称Ebstein畸形。是一种复杂的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5%~1%,但在我国并不太少,本病三尖瓣向右心室移位,主要是隔瓣叶和后瓣叶下移,常附着于近心尖的右心室壁而非三尖瓣的纤维环部位,前瓣叶的位置多正常,因而右心室被分为两个腔,畸形瓣膜以上的心室腔壁薄,与右心房连成一大腔,是为“心房化的右心室”其功能与右心房相同,畸形瓣膜以下的心腔包括心尖的流出道为“功能性右心室”,起平常右心室相同的作用,但心腔相对的较小。常伴右心房间隔缺损、心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口狭窄或闭锁。可发生右心房压增高,此时如右心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开放,则可导致右至左分流而出现紫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