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临床难治性疾病之一,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和脓血粘液便.本病在中医古代医籍中没有对应的病名,根据本病临床表现特点,属于中医"休息痢"、"久痢""肠澼"等病范畴.导师史仁杰教授在临床多年诊治溃疡性结肠炎的过程中,对其病因病机、诊法、治法方药等积累了一定的认识和经验,现将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张伟玲  严鲁萍 《河南中医》2009,29(5):433-434
根据白血病临床表现及发病特点,当属中医学"虚劳"、"热劳"、"湿病"、"瘀积"、"痰核"、"血证"等证范畴。根据急性白血病临床症状分析,其病因乃热毒为本,体虚为标。笔者认为,本病是实证,后期因病致虚多为虚实夹杂;"邪气盛则实"为其本质,"精气夺而虚"为其发展的结果。治疗上,中医中药效缓、稳定,无毒副作用,不产生耐药,还可以减少化疗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兰恩  魏典吉 《光明中医》2014,(9):1992-199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源于造血干/祖细胞水平损伤而产生的克隆性疾病,以难治性全血细胞减少和易转化为急性白血病为特征。MDS属中医"虚劳"、"血证"的范畴。本病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单用西医西药治疗效果不好,且需长期服药及毒副作用大,患者往往难以承受,作者以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为主,加用少量西药成功地治疗了一例MDS-RA患者。现将其诊断与治疗过程报道如下,以积累科研资料,同时谈谈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的临床体会。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和探索中医治疗白血病的临床措施。方法对白血病的病因和病机进行深入研究,提出辨证分型的治疗措施。结果通过中医辨证治疗,有效缓解了白血病症状,延长患者存活期,结论采取"补"、"清"结合的方法,辅以抗白血病中草药能够起到有效缓解白血病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天保  裴海泉 《光明中医》2013,28(3):598-599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临床上多发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发病率及致残率均较高,属现代难治性疾病之一。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中医"历节病"、"痹证"等范畴。中医学对类风湿的治疗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临床实践表明,中医治疗在抗炎、  相似文献   

6.
中医虽然没有"高血压"这一病名,但古代文献记载的"头风"、"头痛"、"眩晕"等症状,部分与现代的高血压病相类似。中医学根据不同的症状表现,常将高血压病分为肝阳上亢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痰浊内蕴型、瘀血阻络型。每一种类型都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其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及方药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其特征是造血细胞呈现异常的弥漫性增生,周围血液内白细胞经常异常增加,并有幼稚细胞出现,是一种病情重、进展快、变化大和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性疾病。目前,因际上仍然认为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本文就80年代以来对白血病的中医治疗进展作一概述。一、中医辨证治疗白血病白血病,祖国医学虽无此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急性白血病可归属于祖国医学“温毒”、“热劳”、“血证”等范畴。慢性白血病根据其贫血虚弱、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等表现,归属于祖国医学“虚损”、“症瘕”、“瘰疬”、“痰核”等范畴。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现代医学和中医学角度分析了难治性癫痫的病因、当前主要治疗手段及临床现状,进而探讨中西医诊治难治性癫痫的思路及临床对策。现代医学的主要治疗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中医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疗效可观,为临床治疗注入新的希望。通过对中西医诊治难治性癫痫的思考分析,创新学术理论及临床治法,讨论开展中医证候研究,建立中医循证医学、流行病学研究的可能性,并增加临床中药新药研发,拓展中医特色疗法和新型疗法的应用,加强与神经康复预防的联系,进而提升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难治性癫痫的中医分型,探讨难治性癫痫中医证候诊断规律。方法:收集76例难治性癫痫患者,根据相关中医诊断标准,将患者分别诊断为肝郁痰凝、肾虚精亏、心脾两虚、气滞血瘀等4型。将临床症状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严重4级,分别记为1-4分。根据患者中医证型对变量进行逐步判别分析。结果:根据难治性癫痫中医证型,使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筛选出对区分4类中医证型有显著贡献的28个变量,通过这些变量建立难治性癫痫中医证型判别函数;该函数具有非常显著的判别效果(P0.01)。结论: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建立起的难治性癫痫中医证型判别函数与临床实际吻合良好,判别分析方法能够提高难治性癫痫中医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中医防治围绝经期综合征有其独特之处,由于对病因病机切入点的差异,形成不同的思路:(1)辨证论治的思路;(2)整体观念指导的思路;(3)"治未病"的思路。根据以上防治的思路,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辨证分型论治及心理养生治疗。目前中医防治具有的诸多优势和潜力已得到共识。但是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于"证"的实质、中药作用机制以及中医临床治疗统一规范等问题的研究仍有待进一步深入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中医学“咳嗽”、“喘证”、“肺胀”范畴,发病多以咳、痰、喘、胀、等为主要症状,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辨证论治时或偏重于虚,或偏重于实,或虚实兼顾。中医药介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防治已成为近年研究热点,从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法及实验研究方面,对目前中医药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藏药的价值是治疗疾病,藏药质量标准是用于衡量藏药价值的标准。本文基于现行的藏药标准难以验证藏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总结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主要特点,如修订了显微鉴别;选择更合理,更具专属性测定指标;加强药品的安全性保障;广泛应用新的检测方法和技术等,从这些特点入手,针对现行藏药标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怎样制定科学、实用、规范的藏药质量标准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综述中医对高血脂的认识及临床有效降低血脂的方法,并对当前临床治疗高脂血症的概况加以分析,根据祖国医学"治未病"的传统理念提出运动降脂是今后临床降脂治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胸痹以胸膺部疼痛为主证,包含了心、肺、食管、胃、胸膜及胸壁等疾患,其主要病机是"阳微阴弦"。阳微是寸脉微弱,指阳气亏虚,主要为心肺胸阳不足;阴弦是关、尺脉弦,指脾肾阳虚而阴寒、痰浊阻滞。胸痹辨证特点是本虚标实,治疗原则是祛邪以散寒、豁痰、活血、行气为主;扶正以益气助阳、滋阴养血为主。  相似文献   

15.
"肾藏精、主志"是"五神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神经心理学的角度对"肾藏精、主志"的内涵进行诠释,并对肾志病变的临床表现结合古今文献进行简单梳理,相对明确地界定了肾志及其病变的概念范围,为精神系统疾病以精神症状为核心的辨治方法提供理论前提,以期建立中医神志病证辨治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基于银屑病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根据现有动物模型与银屑病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吻合度,提出银屑病动物模型评价标准,为银屑病动物模型提供相应的完善思路。本文通过列出中西医银屑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符合西医临床诊断标准1项赋值为8. 3%,符合中医临床中主证1项为15%,次证为8%,对现有银屑病动物模型进行评分。结果发现较高吻合度的动物模型有咪喹莫特诱导模型,其成模速率较快,成本低,但停药后随时间的延长,具有可逆性。一般吻合度的模型为普洛萘尔、十二烷基硫酸钠诱导模型,模型制做简单,速率快,但缺乏中医证候的体现。异体移植模型和基因型模型与西医临床吻合度较高,但与中医证候吻合度较低。由于银屑病是一种易复发的慢性、非感染性皮肤病,治病因素较多,已有模型不能较好的模拟临床症状,应利用多因素造模方式,结合银屑病中医证候及外在主要致病因素,建立体现银屑病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病理模型。因此建立同时体现银屑病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动物模型,完善银屑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评价标准,是银屑病中医药未来研究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可引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多种眼部并发症,但近年研究发现,糖尿病还可以导致以眼干涩、异物感等为主症,以泪膜功能的不稳定、泪液分泌减少等为主要体征的眼表损害症候群。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归纳,发现西医学对该病的病因、主症及危害等研究逐年增多,认为该病是导致糖尿病患者眼部不适及视力损害的重要因素,但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中医学相关研究文献却空缺,说明中医对该发病现状及机理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因此,应重视对该病的发病机理及辩证特点的研究,以满足临床需求。  相似文献   

18.
胃痞证是以患者自觉胃脘部痞塞不适,胸膈部满闷不舒,然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是中医病名,为脾胃系统疾病的常见证侯。刘师认为,对于该证中医的辨证论治常常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故将胃痞证分为饮食内停、肝胃不和、脾胃虚弱、气滞血瘀、寒热错杂证五个证型,并善于巧用半夏泻心汤、丹参饮等经典名方。就刘华一教授治疗胃痞证的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9.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由异常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严重进行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AIH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发病率逐年升高。患者可迅速进展为肝硬化和肝衰竭,或发生暴发性或亚暴发性肝病。西医学已将免疫抑制剂作为AIH的首选治疗药物,波尼松(龙)单一治疗或加用硫唑嘌呤联合治疗,被公认为是AIH的基础治疗,并被临床广泛运用。多数AIH患者对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反应较好,但长期应用副作用明显,且停药后复发率较高,所以探寻新的AIH治疗措施仍是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在临床实践中,中医、中西医结合疗法在AIH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因此,本文就AIH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情况进行综述和分析,以期为AIH的治疗提供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20.
除湿清热是湿疹的治疗大法,但不是唯一大法。湿疹的病因病机最为复杂,辨证尤须精细。作者基于多年临床经验,对顽固性湿疹的成因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新的辨证思路,并总结了治疗体会,尤其是对于"阳气"病变及辛温法如何在湿疹治疗中正确运用作了较详细的阐述。附验案4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