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房间隔缺损35例,室间隔缺损30例,动脉导管未闭17例)介入封堵术中经胸超声心动图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82例中77例封堵成功(房间隔缺损32例,室间隔缺损28例,动脉导管未闭17例),成功率为93.9%。并发症2例。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简便易行,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TE)在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前病例选择和术中监测及术后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应用TTE检查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患者共81例。其中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18例,动脉导管未闭14例,室间隔缺损4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术中超声与X线共同监测封堵器传送、释放全过程,术后超声复查随访封堵结果及后期效应。结果 49例室间隔43例成功,2例干下型及1例缺损畸形未成功,3例术中发现条件不符合放弃封堵;18房间隔缺损均成功;14动脉导管未闭13例成功,1例未成功。结论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中,无论是术前病例选择、术中实时指导检测还是术后随访和评价,彩色超声心动图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梁均强 《吉林医学》2012,33(9):1805-1806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在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对29例适合封堵术的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经导管封堵术。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瓣狭窄、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分别是10例、3例、5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例。结果:29例患者成功进行了封堵,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封堵器固定良好,无移位,无残余分流,合并PS者,跨肺动脉瓣平均压差由术前(52.6±20.5)mm Hg(1 mm Hg=0.1333 kPa)下降到术后(14.3±9.5)mm Hg。结论: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封堵虽较单纯型复杂,技术要求相对较高,超声心动图能对多种心血管结构改变进行诊断,从而指导临床医生对手术方式、预后等情况进行准确评估,可获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筛选适宜行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的患者32例,在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下行封堵手术,术后TTE随访评价疗效.结暴:32例患者均在TTE引导下成功完成封堵治疗,封堵术后即刻分流消失或存在微少量分流.结论: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的术前筛选、术中监测和术后疗效评价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前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房间隔、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的大小、位置、形态、类型及距离相邻瓣膜的距离,选择封堵器的大小、型号,术中监测封堵器的位置,指导释放封堵器,并观察有无分流、瓣膜返流以及右室流出道、降主动脉、左肺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5例ASD缺损大小平均为2.0cm,4例VSD缺损大小平均为0.6cm,2例PDA导管内径平均为0.3cm,与术中测值相符合;11例患者一次封堵成功率为100.0%,无明显分流、瓣膜返流及房室传导阻滞。结论经超声心动图能准确的观察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的大小、形态及周边的结构关系,对于病例的选择、术中引导和监护、术后随访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先天性左向右分流心脏病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严格筛选病例;使用Amplatzer封堵器;在X线透视及TTE监视下证实封堵器位置合适、多切面观察确定无残余分流及瓣膜返流后,释放封堵器。结果:23例患者均在TTE引导下成功完成封堵治疗。ASD14例TTE测值为6~36mm,平均(21.89±7.71)mm,封堵器型号12~40mm,平均(29.57±8.04)mm;VSD5例TTE测值为5~8mm,平均(6.00±1.10)mm,封堵器型号6~18mm,平均(10.4±4.80)mm;PDA4例TTE测导管直径为5~10mm,平均(6.75±1.92)mm,封堵器型号8~10mm,平均(8.75±0.83)mm。封堵术后即刻分流消失或存在微少量分流。结论:TTE在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先天性左向右分流心脏病中,起到了术前筛选病例、术中指导释放封堵器、术后监测有无残余分流、评价心脏血流动力学及观察疗效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曹莉  郑萍  阳维德  罗秀锋  邹莲英  李润英 《广西医学》2006,28(10):1515-1517
目的评价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前后各房室形态及左室功能的改变以及超声心动图检测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对32例采用国产封堵器行ASD、VSD、PDA封堵术患者术前及术后24h、1个月,分别对三尖瓣口、肺动脉瓣口、二尖瓣口血流峰值流速以及各心室容积、左室功能变化进行检测,用定量的方法说明封堵术对心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后及随访期右心室内径缩小,三尖瓣口、肺动脉瓣口血流峰值降低,右心前负荷的降低,短期内右心-肺循环高动力状态逆转,在新的前负荷水平达到新平衡;左室前负荷、收缩功能改善。结论应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根治了患者先天性的解剖畸形,纠正了血流动力学紊乱,患者左右心室形态、血流动力学进行性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外科微创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9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进行微创封堵治疗,包括172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采用经胸小切口封堵治疗术,34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采用经皮封堵治疗术,63例室间隔缺损采用经胸小切口微创封堵术,29例采用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体外循环辅助下心内直视矫正术。术后3 d、3个月、6个月、1 a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定期随访疗效。结果 172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经胸小切口封堵治疗中,13例改为经体外循环辅助下心内直视修补术,余均封堵成功。34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采用经皮封堵治疗术中,27例封堵成功,7例改为经胸小切口封堵成功。63例室间隔缺损经胸微创封堵治疗中,7例改为体外循环辅助下心内直视修补术。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患者中,11例合并Fallot四联症,7例合并肺动脉瓣狭窄,11例合并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其中动脉导管未闭全部封堵成功,术后房、室水平无分流。术后随访1 a,封堵成功患者无封堵器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能够有效地指导先天性心脏病的微创封堵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超声心动图介入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并评价术后心功能的改变。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2年1月间在我院应用超声心动图介入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治疗ASD、VSD和PDA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仔细检查缺损范围和程度、术中实时监测及术后3个月超声复检,统计分析超声监测结果与封堵器选择的相关性,评价术前术后各项心功能检测结果。结果:80例患者封堵器均夹固牢稳,无偏移位置或滑脱,对临近重要组织无严重不良影响,治疗效果良好;缺损范围平均值同封堵器的选择情况显著相关性(P〈0.05);术后ASD、VSD、PDA患者心功能大幅度改善。结论:超声心动图对于术前封堵器的选择、术中实时监测和术后封堵效果等方面起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经胸超声心动图在经导管封堵动脉导管未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经导管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TTE观察122例PDA的位置、大小、形状,并随访经导管介入封堵后的疗效。结果TTE测量PDA长度为(7.6±4.4)mm(0~12.0mm),直径为(5.0±2.5)mm(2.6~11.0 mm),主动脉弓降部造影PDA最窄处直径为(5.8±2.7)mm(3.0~12.0 mm),PDA直径超声测值与主动脉造影测值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914 5,P<0.01),二者之间的差值:(0.48±0.43)mm。PDA封堵成功率100%。随访1个月~5年,未发现封堵器移位及脱落现象,未见残余分流或再通。结论TTE对经导管介入封堵PDA的术前病例筛选和术后随访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室间隔缺损(VSD)解剖变异的显像能力和确定解剖分型的准确性,选择适合的病例进行经皮导管关闭.方法 本组资料来源于2006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及广东省人民医院经临床和超声心动图诊断VSD患者240例,经过超声心动图筛选有73例(30.4%)不适合导管关闭;在167例(69.6%)适合导管关闭的患者中,有62例(37.1%)患者自愿选择了这一治疗方法.结果 使用AmplatzerVSD关闭装置成功地关闭了58例患者的VSD,成功率为93.5%,其中22例(37.9%)患者合并室间隔膜部瘤,合并室间隔膜部瘤患者有7例(31.8%)右室侧见2个或以上的开口.导管关闭术后3个月复查,仅1例(1.7%)患者室水平残余少量分流.导管关闭不成功的4例超声心动网的分型均为膜周流出道型,而外科手术均诊断为双动脉干下型.有7例(12.1%)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传导阻滞.除3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未恢复正常外,其余患者在术后3~10 d恢复正常.超声心动图测量VSD距离主动脉瓣的距离为0.10~1.05 cm[平均(0.37±0.27)cm],导管关闭前后患者轻微的主动脉瓣、三尖瓣和二尖瓣关闭不全出现率和返流面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绝大多数经胸超声心动图筛选的VSD,能使用Amplatzer VSD关闭装置成功地关闭,超声心动图能精确地显示VSD的解剖变异和确定分型.必须警惕的是,超声心动图可能将双动脉干下型VSD误诊为膜周流出道型,这是导致导管关闭治疗不成功的关键性因素.传导阻滞是经皮导管关闭VSD的重要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在封堵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试验对象,应用TTE测量60例患者房间隔缺损大小,在TTE的检测下对ASD行经导管封堵,评价TTE在封堵ASD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TTE成功引导57例患者封堵器置入,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无残余分流,总的成功率为95%(57/60).结论 TTE对于应用封堵器封堵ASD术前病例选择、指导选择封堵器型号、导管通道建立以及放置封堵器的全过程和术后疗效评价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封堵术前后心律失常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观察先心病经导管封堵术前后心律失常的变化,探讨经导管封堵术后新发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成功进行封堵术治疗的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VSD)及动脉导管未闭患者133例进行研究,分别于封堵术前1d及术后第4天记录12导联同步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由电脑自动分析并经心电专业人员进行校正。结果133例中60例(45.1%)于术前捡测出70例次不同的心律失常,其中偶发性早搏及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72.9%。心房颤动及Lown’s4级以上室性早搏仅占12.9%。封堵术后新发心律失常38例(28.6%),其中VSD封堵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且较严重。包括1例间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伴晕厥患者。结论先心病经导管封堵术后近1/3的息者可发生新的心律失常,其中VSD封堵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最高、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经导管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经导管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患者56例,经胸超声心动图用于封堵术前患者的筛选,术中封堵器放置的引导和监测以及术后心脏结构、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的随访。结果:①54例患者成功地进行了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前超声检查显示VSD最大直径为9.7mm,最小为2.6mm,平均4.89±0.92mm,术中X线左心室造影显示分别为10.8mm、2.0mm,平均5.22±0.91mm,超声测值与造影测值间无明显差异;VSD残端距主动脉瓣距离:超声测值小于X线测值(3.13±1.32mmvs5.84±1.71mm),两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②封堵术后即刻超声检查可见5例存在残余分流,其中2例1周后残余分流消失,2例1个月后残余分流消失,另1例6个月后虽仍有少量残余分流,但分流速度小于200cm/s,且未见溶血等并发症;术后1周内复查示左室内径明显缩小及左室流出道血流速度增快(P<0.05)。结论:超声检查有利于术前选择合适的VSD封堵术患者,术中引导封堵器的放置,术后检测有无残余分流,对了解心脏结构、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描记术在先心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房间隔缺损、6例室间隔缺损患者,术前经超声心动描记术确定缺损大小、位置、形态后,行介入封堵治疗,在超声引导下,植入封堵器,术后即刻、3d、1个月随访,最长1例随访4年。结果:术后1例出现轻度二尖瓣返流,1例轻度三尖瓣返流,1例出现室性早搏,1例主动脉瓣返流,所有并发症均于调整封堵器的位置、方向后消失。封堵全部成功。超声心动描记术随访显示封堵器位置稳定、正常,无其他并发症出现。结论:超声心动描记术在介入封堵术前、术中、术后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结合右心声学造影在判断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右向左分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和神经内科接诊的不明原因脑卒中和偏头痛患者373例(其中脑卒中患者121例,偏头痛252例),为进一步诊断有无PFO,均接受TTE和右心声学造影检查,其中103例进行了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检查.结果 ①在静息状态下,373例患者TTE结果显示22例合并有PFO;在TTE未检出PFO的351例患者中,103例患者同时接受了TEE检查,结果显示49例患者合并PFO.②右心声学造影检查结果显示:186例患者在Valsalva状态和剧烈咳嗽时存在不同程度的右向右向左分流检出率为49.87%.其中轻度右向左分流(Ⅰ级)69例;中度分流(Ⅱ级)70例;重度分流(Ⅲ级)47例.③TTE检测出22例PFO和TEE检测出49例PFO患者,右心声学造影均显示中度以上右向左分流.④59例TTE结合右心声学造影证实为中度以上右向左分流且MRI证实有脑梗塞灶的患者,均在TTE引导下成功进行了PFO介入封堵术,术后1个月复查经右心声学造影显示,55例在Valsalva和剧烈咳嗽状态下右向左分流消失,4例仍有少量右向左分流.结论 TTE结合右心声学造影不仅能清晰显示PFO右向左分流的存在,并可判断右向左分流程度,为PFO的临床治疗提供直接依据;同时还能作为PFO封堵术后临床随访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经导管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中的观测重点及术后心功能的改变。方法:术前对51例VSD、14例PDA、27例ASD患儿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测量封堵术前、术后1个月和6个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每搏输出量(LVSV)、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LVFS)、左房(LA)、右房(RA)、右室(RV)、主动脉(AO)、肺动脉(PA)大小及变化。结果:封堵术后1个月VSD、PDA患儿LVEDD、LVEDV、LVESV、LVSV、LA、PA较术前减小(P<0.05或P<0.01),封堵术后6个月,LVEF、LVFS也较术前减小(P<0.05或P<0.01)。ASD患儿封堵术后1个月LVEDD、LVEDV、LVESV、LVSV、LVEF较术前增大(P<0.05或P<0.01),RA、RV、PA较术前减小(P<0.05或P<0.01),6个月LVFS增大(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可对VSD、PDA、ASD患儿进行术前筛选,评价术后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19.
邱阳  郭燕丽  杨康  王海东  廖克龙  张伟 《重庆医学》2008,37(4):345-345,347
目的分析房间隔缺损(ASD)直径的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测量值与球囊导管测量的ASD直径的关系,评价ASD直径的各种测量方法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全组共32例,均于心导管检查前1周内接受TTE检查,以测量到的ASD直径的最大值作为该ASD直径的TTE测量值。32例均于心导管术中以球囊导管测量ASD直径并以此作为ASD直径的球囊测量值。结果ASD直径二维超声测量最大径(19.5±8.9)mm;球囊测量最大径为(21.3±8.8)mm,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相关性好。结论应用TTE可较准确地独立估测ASD直径。球囊测量并不优于T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