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甲双胍致低血糖反应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例1男,54岁,肥胖,发现血糖升高2月,空腹血糖最高时为10.8mmol·L-1,早餐后2h为12.7mmol·L-1,既往无其它病史,诊断糖尿病Ⅱ型.给予饮食控制及二甲双胍0.5、tid,口服,服药第4d晚餐前出现心悸、手颤、出汗,急查血糖2.8 mmol·L-1,自行进食症状消失,于次日晨将二甲双胍减为0.25,tid,随诊3个月未再出现低血糖反应.  相似文献   

2.
宋锦华  李洁  赵珍 《齐鲁药事》2006,25(8):501-502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缓释片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方法58例Ⅱ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对照组27例,对照组给予普通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给予二甲双胍缓释剂(麦特美)疗程2月,分别测定每日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均值分别为9.38mmol.L-1、6.98mmol.L-1,餐后2h血糖等值分别为11.03mmol.L-1、8.18mmol.L-1;治疗组治疗前后血糖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Ⅱ型糖尿病优于普通盐酸二甲双胍,可能对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83岁,因血压升高20余年,控制不佳3个月于2014年4月12日入院心内科。患者既往有2型糖尿病史20年,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片(格华止,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药准字 H20023370,规格:0.5g)0.25g,3次/ d,餐中服用,无其他诱因(未使用不洁食品,未进行大量饮食和运动)约半月呕吐1次,入院后调整为0.5g,3次/ d,餐中服用,用药近1周,患者每天进食后均出现呕吐,为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血糖水平波动在6.0~16.8mmol/ L。查体:面色潮红,面部毛细血管扩张,颈动脉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律齐,无杂音,无抬举样搏动,腹软,无压痛或反跳痛,墨菲征阴性,双下肢不肿。头颅 CT 平扫示老年性脑改变;胃镜检查示慢性胃炎;眼底检查示视网膜动脉硬化。患者入院近1周精神及食欲不佳,大小便正常,其他无异常。呕吐4d 后给予多潘立酮片10mg,3次/ d,口服治疗,患者仍呕吐,与入院前几天相比,症状较轻,呕吐7d 后患者痛苦难忍,故停用二甲双胍片,停药后患者未再呕吐,但血糖水平控制不佳,波动在5.8~21.3mmol/ L。呕吐症状好转3d 后改服二甲双胍肠溶片(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北京利龄恒泰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11021560,规格:0.25g)0.25g,3次/ d,餐前服用,连续治疗4d 患者未发生呕吐,血糖水平波动在10.8~20.5mmol/ L[1、2]。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58岁.既往无痴呆、脑梗死等病史,无食物、药物变态反应史;有急性黄疸性肝炎、慢性胆囊炎、冠心病等病史,有高血压病史6 a,糖尿病病史13 a,一直坚持使用胰岛素、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控制血糖,血糖控制较平稳.近日血糖控制不佳,空腹血糖(FBG)波动在11.7~15.8 mmol·L-1,餐后2 h 血糖(PBG)波动在13.7~21.8 mmol·L-1,为进一步诊治于2007年11月5日入院.  相似文献   

5.
摘要:<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37岁,身高170 cm,体重70 kg,体重指数(BMI) 24.22 kg·m-2。2014年3月出现口干多饮多尿,于当地医院就诊,测得空腹血糖16 mmol·L-1,初步诊断为2型糖尿病。予格列美脲片2 mg,po,qd;二甲双胍片0.5 g,po,tid控制血糖,空腹血糖控制在6~7 mmol·L-1,在9~10 mmol·L-1。2017年7月患者自行停用格列美脲片,不规则服用二甲双胍片,未监测血糖。2019年2月13日患者再次出现口干症状,伴多饮多尿,  相似文献   

6.
1例69岁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因突发言语不清和口角歪斜入院。入院前服用格列齐特80 mg,2次/d和阿司匹林0.1 g,1次/d。查血糖:1.7 mmol/L。给予50%葡萄糖100 ml静脉注射。1 h后血糖升至20 mmol/L,症状缓解。停用格列齐特,改为格列吡嗪缓释片5 mg,1次/d。次日,患者空腹血糖1.7 mmol/L、餐后血糖2.7 mmol/L,并有心慌、头晕等症状。静脉滴注10%葡萄糖250 ml后症状好转。入院第3~5天停用降糖药,患者血糖维持在空腹8.2 mmol/L、餐后10.1 mmol/L左右。第6天再用格列吡嗪缓释片5 mg,1次/d,血糖维持在5.5~6.5 mmol/L。2 d后患者出院,继续服用格列吡嗪缓释片。出院12 d,患者再次突发意识丧失,呼之不应,遂再次入院。查血糖示:1.6 mmol/L。入院第3天开始给予二甲双胍治疗,餐后2 h血糖维持在8.7 mmol/L左右。第9天患者出院。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及改善其预后的可行性.方法 对38例空腹血糖(FBG)≥10 mmol·L-1,餐后2 h血糖(PG2h)≥13mmol·L-1的初发2型糖尿病,与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比较,用胰岛素治疗后,比较2组FBG、PG2h、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及胰岛素剂量的变化.结果 初发糖尿病中,3例停用胰岛素后6月,FBG、PG2h均在正常范围;17例仪服二甲双胍;7例需口服格列比嗪、二甲双胍;12例口服二甲双胍、拜糖平.结论 尽早使用胰岛素可改善及恢复残存的胰岛功能;对空腹血糖明显升高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应首先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  相似文献   

8.
1例82岁男性患者,有2型糖尿病痛史15年,一直服用消渴丸5粒,3次/d治疗.3个月前开始改服二甲双胍0.25 g,2次/d治疗.近1周患者开始出现乏力,入院前5 h突然出现意识不清,四肢痉挛、抽搐,眼球上翻、牙关紧闭等症状.查体:浅昏迷,颈部及四肢肌张力增高,双侧巴彬斯基征阳性.血糖:1.70 mmol/L,头颅CT检查仪示老年性脑改变.诊断为低血糖昏迷.立即给予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30 min后患者抽搐停止,意识逐渐恢复.停用二甲双胍,给予阿卡波糖,患者血糖波动在5.6~10.8 mmol/L,未再出现低血糖症状.  相似文献   

9.
钟立胜 《药品评价》2013,(21):43-44
患者资料患者女,61岁。因“发现血糖升高10年”入院。10年前随机血糖达17.2mmol/L,偶有多饮、多食、多尿等症状,诊断为“糖尿病”,开始自行服用二甲双胍及参芪降糖颗粒,偶测空腹血糖在9.0mmol/L,餐后血糖13.Ommol/L。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使用碘造影剂前后停用二甲双胍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自201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入选标准为使用含二甲双胍方案治疗后血糖水平基本达标并维持平稳、应用碘造影剂前后48h内停用二甲双胍且有停药前后空腹、早餐后2h、午餐后2h、晚餐后2h和睡前血糖水平监测记录。停用二甲双胍期间调整降糖治疗方案者纳入调整组,未调整治疗方案者纳入未调整组。收集2组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集到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80例,其中未调整组62例(87.5%),调整组18例(22.5%)。二甲双胍停药时间为2—4d。未调整组停药后空腹、早餐后2h、午餐后2h、晚餐后2h和睡前血糖水平与停药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7.7±1.4)mmol/L比(7.0±1.2)mmol/L,(9.5±1.7)rnmol/L比(9.0±1.8)mmol/L,(10.9±2.3)mmol/L比(8.6±1.9)mmol,/L,(9.9±1.7)mmol/L比(8.6±1.7)mmol/L,(9.1±1.9)mmol/L比(8.5±1.6)mmo]/L],其中空腹、午餐后2h和晚餐后2h血糖水平与停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P=0.00);调整组停用二甲双胍前后5个时间点血糖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9±1.2)mmol./L比(8.1±1.8)mmol/L,(8.0±2.2)mmol/L比(8.5±2.4)mmo]/L,(9.2±2.9)mmol/L比(10.3±1.9)mmoL/L,(9.4±2.1)mmol/L比(9.1±2.4)mmol/L,(10.0±2.3)mmol/L比(9.3±2.2)mmol/L,均P〉0.05]。结论使用碘造影剂前后停用二甲双胍可导致停药期间未调整降糖治疗方案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升高,调整降糖治疗方案有利于患者血糖水平控制更平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睡前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和睡前口服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空腹高血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经过基础胰岛素治疗、晚餐后2h血糖<7.8mmol/L但凌晨7时空腹血糖>7.0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64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30例,睡前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2~4u,剂量根据血糖调整;B组34例,睡前口服二甲双胍片0.25~0.75g,剂量根据血糖调整。治疗14d后,观察两组患者晨间空腹血糖控制情况及夜间或凌晨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且降低空腹血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低血糖的发生率A组显著高于B组。结论睡前口服二甲双胍片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空腹高血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张燕 《广东药学》2013,(12):824-826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分别联合吡格列酮及磷酸西格列汀对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0例服用二甲双胍500mg和吡格列酮15mg(卡优平)12周以上的患者,改为每天服用二甲双胍缓释片1g及磷酸西格列汀100mg持续治疗12周。结果二甲双胍联合磷酸西格列汀对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血糖(2hBG)及低血糖发生率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磷酸西格列汀在血糖控制,低血糖发生率,减少体重增加的风险方面优于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吡格列酮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在集仕港中心卫生院就诊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48例,根据血糖情况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患者空腹血糖为7.0~11.1mmol·L^-1(26例),给以二甲双胍缓释片1.5/天,睡前顿服,吡格列酮15mg/天,早晨顿服。乙组患者空腹血糖≥11.1mmol·L^-1(22例),并查尿酮体阴性,给以预混重组人胰岛素(诺和灵30R),皮下注射,1日2次,二甲双胍缓释片1日1.5g,睡前顿服。两组患者均控制饮食及运动锻炼,观察用药前后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等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12周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但两组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甲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吡格列酮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可作为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诺和龙)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在门诊患者中选取无严重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30例,在控制饮食和适度运动的基础上,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0.25~0.5 g,每日3次,餐前半小时或餐中口服;诺和龙1.0 mg,每日3次,餐前半小时或餐中口服。结果服用2周血糖控制情况:空腹血糖5.6~6.3 mmol/L,餐后2 h血糖7~9 mmol/L。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未见低血糖反应,不良反应少且较轻微,疗效较为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应用二甲双胍治疗代谢综合征患者64例,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及餐后2h胰岛素水平.结果 治疗6周后空腹血糖[对照组(7.5±0.3)mmoL/l,二甲双胍组(6.4±0.2)mmoL/L]、餐后2 小时血糖[对照组(11.7±0.4)mmol/L,二甲双胍组(9.1±0.5)mmol/L],两组均有明显下降且二甲双胍组更显著,二甲双胍组空腹及餐后2h胰岛素TG、LDL、BMI均有明显下降,而对照组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二甲双胍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对代谢综合征有确切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1例40岁女性患者,因发热7d入院,既往无糖尿病、药物过敏史。查肥达氏反应示甲型副伤寒感染,给予患者左氧氟沙星(0.5g,ivgtt,qd)抗感染治疗,用药2周后,患者空腹血糖由7-3mmol·L-1降至3.8mmol·L-1。停药3d后,患者血糖恢复至正常范围,无明显不适。  相似文献   

17.
正郑大姐,女,67岁,2017年2月3日清晨8:00来门店检查空腹血糖,血糖值6.2mmol/L。患者自述2007年进行常规体检的时候发现糖尿病,当时空腹血糖值8.8mmol/L,OGTT2小时血浆血糖值11.2mmol/L,医师当时开据处方:格列齐特片40毫克/次,1天2次;二甲双胍片0.25克/次,一天3次。服用3年左右,期间没有进行生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对老年糖尿病的治疗作用。方法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组,各50例。二甲双胍组患者采取二甲双胍治疗,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组采取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空腹、餐后血糖达标时间和糖化血红蛋白降低至<6%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糖、血脂;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组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二甲双胍组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组患者的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低于二甲双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组空腹、餐后血糖达标时间和糖化血红蛋白降低至<6%时间均短于二甲双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组用药期间出现腹泻症状1例(2.00%);二甲双胍组用药期间出现腹泻症状1例(2.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糖尿病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血糖和血脂,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陈宏波  杨凌  熊南山 《中国药师》2011,14(10):1491-1493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治疗奥氮平药源性肥胖与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34例奥氮平药源性肥胖患者服用二甲双胍0.5g,tid,疗程两个月。在第0,2,4,6,8周测定空腹血糖(FBG)、血浆中炎症因子IL-6、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并与治疗前比较。结果:患者服用二甲双胍第8周FBG、IL-6、TNF-α和CRP水平分别为(4.95±0.18)mmol·L^-1,(42.67±3.89)Pg·ml^-1,(22.83±3.96)ng·ml^-1,(9.04±0.36)mg·L^-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二甲双胍能降低奥氮平所致的药源性肥胖患者血浆中炎症因子IL-6、TNF—α和CRP水平,减缓患者炎症状态的发展,并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观察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7月间来我院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进行疗效对比和用药安全性评估。所有患者均接受糖尿病饮食控制、合理运动。观察组患者于早餐前30min服用格列美脲片1mg,每日一次,可视病情酌情加量至每日3mg;于餐前15min服用二甲双胍肠溶片0.25g,每日三次。对照组仅于餐前30min给予口服二甲双胍肠溶片0.25g,每日三次,并可以视病情调整剂量。二组治疗时紧密结合血糖情况对药物的剂量实施调整,连续观测14周。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5),随访2组用药安全性均较良好。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可以较好地控制血糖,方案简便,患者适应性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