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对76只洼地绵羊的苹果酸脱氢酶(MDH)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发现,MDH基因座2个等位基因MDHF和MDHS的频率分别为0.4868和0.5132,3种基因型FF、FS和SS的频率分别为0.1447、0.6842和0.1711。另在MDH同工酶染色方法上也做了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式隆乳术后感染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自 2 0 0 0 - 0 2~ 2 0 0 1- 0 7开展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式隆乳手术共 375例 ,其中双侧 372例 ,单侧 3例。术后 4例发生严重感染 ,经抽出隆乳材料 ,对症治疗后均治愈。1 临床资料本组感染 4例 ,年龄 2 6~ 36岁 ,平均 31岁 ,均为已婚已育妇女。 2例因哺乳后乳房萎缩 ,2例因小乳症要求丰乳。各项术前检查均正常 ,采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式隆乳。其中 3例使用乌克兰引进的英捷尔法勒 ,1例使用吉林富华医用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的奥美定。注射量 2 0 0~ 30 0ml,注射层次为双侧乳房后间隙。术后常规静滴抗生素 5d。并发感染均为单侧…  相似文献   

3.
pH/温度双重敏感型纳米凝胶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具有pH/温度双重敏感的聚(马来酰化葡聚糖/N-异丙基丙烯酰胺)[P(Dex-MA/NIPA)]纳米凝胶,研究释药特性。方法乳液聚合法制备不同配比的聚(马来酰化葡聚糖/N-异丙基丙烯酰胺)纳米凝胶,测定临界相变温度(LCST)以及不同pH下的粒径;以羟基喜树碱(HPCT)为药物模型,动态透析法研究其不同pH和温度下的智能释药特性。结果P(Dex-MA/NIPA)纳米凝胶的LCST与Dex/MA和NIPA的比例有关,并且可调节至35-45℃;pH2.0、7.5的缓冲液里,粒径分别为62、273nm,包裹率、载药率分别为62.94%、0.82%。37℃时在pH为2.0、5.0、7.5的缓冲液中12h后的药物释放累积率为11%、19.65%、33%;pH7.5时在37、40~C的介质中4h后药物释放累积率分别为15%、25%。结论P(Dex-MA/NIPA)纳米凝胶具有pH/温度双重敏感性,有望成为智能型控释和靶向性抗肿瘤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4.
为比较PCR HP DNA法与抗HP IgG法对幽门螺杆菌(HP)检测的价值,我们对1 0 0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分别用这两种方法做了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对象 本组1 0 0例,其中男35例,女6 5例,年龄1 8~79岁,平均4 8 5岁。慢性胃炎(CG) 6 8例、胃溃疡(GU ) 1 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 1 4例,胃癌(GC) 3例。诊断均经胃镜检查证实。1 2 标本收集及检测方法 (1 )标本收集:每位患者取病变部位的胃黏膜组织,置于- 70℃冰箱保存,备用于PCR HP DNA的检测;在胃镜检查前抽取静脉血3ml,送检后及时分离血清,用于血清HP I…  相似文献   

5.
银染法多用于以聚丙烯酰胺凝胶为支持物的各种蛋白电泳中,因其灵敏度高于考马斯亮蓝法约50倍,且操作简便,目前已日益得到推广。但银染中常遇到本底过深,难以去除的情况,严重时可直接影响结果的显示。究其主要原因有三:(1)显色凭经验估计,  相似文献   

6.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操作简单,分辨率高,是生物化学技术和医学检验中常用的一种电泳方法。为便于电泳毕标本保存,一般将电泳毕凝胶制成干膜。具体制作方法文献中未见介绍。若制作不当,膜易发生皱缩、干裂。本人在工作中试验出一种凝胶干膜制作法,操作简单易掌握。制成的膜美观、光滑、平整。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用高速离心、葡聚糖凝胶G200层析和制备电泳等法,从家兔、豚鼠和小鼠初乳制备出三种动物的SIgA。家兔和豚鼠SIgA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显示两条区带,交叉对流免疫电泳分析表示两条带同属IgA。小鼠SIgA PAGE仅显示一条带。用所获SIgA分别制备绵羊抗三种动物SIgA血清,血清经自行设计的不同组分吸收原固相免疫吸附剂吸收后,免疫电泳时抗体与乳清仅显示一条沉淀弧,对IgA专一,对其它Ig无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8.
乳房假体破裂及注射水凝胶扩散的磁共振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乳房假体破裂及注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扩散的MRI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18例隆乳术后患者行MR扫描 ,并与术中所见比较。对假体置入及注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的MRI表现进行分类分析。结果 :正常单腔硅凝胶假体 9例 ;单腔硅凝胶假体纤维囊内破裂 13例 ,MRI示假体内有多发条丝状短T2 低信号 ,即“条丝征” ;单腔硅凝胶假体纤维囊外破裂 2例 ,MRI示乳房腺体内长T2 结节状内容物颗粒。正常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 3例 ,注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扩散 9例 ,MRI示乳腺后间隙以外部位出现结节状长T1、长T2 信号。结论 :MRI可诊断乳房假体有无破裂或注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有无扩散 ,可明确其漏出或扩散的范围 ,因此能为手术提供准确定位 ,为随访提供客观资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节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的临界相转变温度,研究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丙烯酰胺)P(NIPA/Aam)微凝胶的释药性质.方法 不同比例的NIPA与丙烯酰胺(Aam)单体自由基聚合法制备温敏型水凝胶,测定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溶胀率及其溶胀动力学,筛选合适配比,乳液聚合法制备纳米凝胶.以羟基喜树碱为药物模型,动态透析法测定纳米凝胶的释药特性.结果 P(NIPA/Aam)纳米凝胶粒径范围为50~200nm,包裹率、载药率分别为42.2%、2.45%.在37℃、43℃人工肠液中,2h药物释放累积率分别为10.4%、25.8%,6h分别为16.2%、35.2%.结论 Aam可调节NIPA的临界相转变温度至有临床意义的41~43℃之间,随着Aam比例的增加,凝胶机械强度增大,溶胀率减小,对温度的敏感性下降.P(NIPA/Aam)纳米凝胶对药物的释放具有明显温度响应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B型超声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诊治中的应用及优缺点,探讨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28例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并发症水凝胶取出术前、后B型超声资料.结果:感染及感染俣并脓胶,表现为急性乳腺炎12例、16例个乳房,假体包膜增厚36例、72个乳房,表现硬结112例、共201个乳房;表现为皮下、乳腺体内或胸大肌下的单个或数个形态不规则异常回声68例.诊断绳索果与临床和术后诊断结果符事.结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的B型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点,诊断价值大,宜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放射免疫法(RIA)测定血清前白蛋白(PA)含量比放射免疫扩散法和琼脂蛋白电泳法更敏感,更精确。RIA方法为:用Bolton—Hunter法将~(125)I标记在精制的PA上。抗血清稀释4,000倍后使用100微升,被检血清用pH7.8的0.1M磷酸缓冲液稀释150倍,反应系统的最终容量为1,000微升。室温下反应24小时后添加25%聚二乙醇1,000微升,于低温(4℃)下以3,000转/分离心沉淀30分钟后测定放射量。PA正常值(±SDmg/dl,下同)。男性29.3±2.6;女性24.8±3.8。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离马胶鲨皮胶原蛋白的方法以及马胶鲨皮胶原蛋白的部分生物化学特性。方法马胶鲨皮经清洗、浸泡、匀浆、离心得上清液。沉淀重复上述的提取过程,合并上清液,加硫酸铵沉淀胶原蛋白,回收的沉淀溶于磷酸盐缓冲液,经葡聚糖凝胶过滤后,蛋白溶出液被冷冻干燥。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差示扫描量热仪法、圆二色谱仪法表征了通过上述磷酸盐缓冲液溶胀分离法获得的胶原蛋白的特性。结果用磷酸盐缓冲液溶胀分离法从马胶鲨皮分离得到胶原蛋白,胶原蛋白的回收率为鲜重的3.2%~3.4%;分离的胶原蛋白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上呈现清晰的三条谱带,分子质量分别为205000、134000、118000;马胶鲨皮胶原蛋白的最高热变性温度为47℃;分离的马胶鲨皮胶原蛋白在空间结构上以β-折叠为主,并包含有大量的无规卷曲。结论本研究所制备的高纯度胶原蛋白可用于生物医学材料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重组人肝细胞生成素的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重组人肝细胞生成素 (hepatopoietin ,HPO)的理化性质。方法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人HPO ,经凝胶过滤和离子交换柱层析进行纯化 ;通过还原型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 PAGE)、非还原型SDS PAGE及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 (MAIDI TOF MS)等方法分别测定了人HPO的相对分子质量 ;采用等电聚焦电泳测定了人HPO的等电点 ;采用内源荧光光谱和圆二色光谱法研究了人HPO的稳定性。结果与结论 :复性后的重组人HPO主要以双体形式存在 ,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30 0 0 0 ,等电点在 5.2~ 6 .0之间。在 70℃以下、pH 2 .6以上 ,人HPO分子内部构象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储存磷光质屏放射自显影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兔血中12 5I 重组人尿激酶原 (12 5I rhpro UK)浓度的方法。方法 将含12 5I rhpro UK样品的聚丙烯酰胺凝胶贴于储存磷光质屏上曝光 ,根据储存磷光质屏上检出的吸收度值计算12 5I rhpro UK浓度。结果与结论 该方法特异性、线性及线性范围、灵敏度、重现性、回收率均可达到蛋白多肽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的要求。并测定了 0 .8mg·kg-1静脉给药时 (12 5I rhpro UK/rhpro UK =1∶9混合 ) ,兔血浆12 5I rhpro UK浓度 -时间曲线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水鲨头皮分离得到胶原蛋白并研究其部分生化特性。方法水鲨头皮用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胀,去离子水清洗至中性,经胃蛋白酶限制性酶解,离心,上清液经透析后冷冻干燥,得到胶原蛋白制品。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差式扫描量热仪(DSC)、圆二色谱仪等研究了分离得到的胶原蛋白的特性。结果胶原蛋白的回收率为鲜重的2.9%-4.1%;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脉(SDS—PAGE)上呈现清晰的3条谱带,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05000、134000、118000,热变性温度为69℃。结论分离得到的胶原蛋白可进一步用于微囊剂、纳米材料等生化材料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聚丙烯酰胺隆胸术后临床及X线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注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隆胸术后的临床及X线表现。方法  12例 2 4只乳房均有明确注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隆胸史 ,均经临床检查及X线摄片。结果  1只乳房坚硬如石 ,2只分别较对侧质韧 ,13只可触及质硬结节。X线片上填充物与腺体呈等密度 14只 ,高密度 8只 ,稍低密度 2只。填充物全部或大部分位于腺体后。与腺体分辨不清 14只。填充物主体内见多发结节 12只 ,主体外见多发结节 13只 ,结节呈等或高密度。结论 聚丙烯酰胺隆胸术后部分会出现变硬及硬结现象 ,X线片上填充物与腺体分辨不清时影响乳房病变的观察  相似文献   

17.
4 h/d站立可防止4周尾部悬吊大鼠比目鱼肌的萎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依据比目鱼肌湿重、不同型肌纤维横截面积及比例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肌球蛋白重链(mvosin heavy chain,MHC)异构体比例的变化,评价4h/d站立是否可防止模拟失重下比目鱼肌的萎缩。方法雄性SD大鼠18只,按体重配对原则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即对照组(CON),尾部悬吊4周组(TS)及尾部悬吊 4h/d站立组(TS STD4)。4周后,取双侧肾上腺及比目鱼肌(soleus,SOL),称取湿重。左侧SOL行冰冻切片,ATP酶钙钴法染色以观察骨骼肌肌纤维种类及横截面积。右侧SOL行组织匀浆,在70V、40C下,于8%凝胶上电泳28h,考马斯亮蓝染色,用Scion image软件对MHC条带进行光密度容积的测量,得出不同MHC异构体的比例。结果4周模拟失重导致双侧后肢骨骼肌SOL的湿重、Ⅰ型与Ⅱ型肌纤维横截面积、Ⅰ型肌纤维比例及MHCI的比例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4h/d间断性站立可完全防止比目鱼肌上述指标的变化,与CON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每日4h站立可完全防止模拟失重大鼠SOL萎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人和兔中性粒细胞防御素的抗SARS冠状病毒活性,探讨防御素在SARS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酸-尿素-聚丙烯酰胺凝胶洗脱电泳(CAU-PAGE)从人和兔中性粒细胞中分别纯化人中性粒细胞防御素(HNP—3)和兔中性粒细胞防御素(RNP1—5),通过微量培养法观察不同浓度防御素对SARS冠状病毒BJ01株感染Veto—E6细胞及病毒复制的影响。结果 用CAU-PAGE分离的HNP1—3和RNP1—5经15%SDS-PAGE电泳后在分子量4000左右呈现单一条带,HNP1—3经ELISA定量检测确认。HNP1-3和RNPl5的抗大肠杆菌(ATCC25922菌株)活性的IC50分别在25~50μg/ml和5~10μg/ml之间,保持了天然的抗菌活性。在抗SARS冠状病毒实验中,HNP1-3和RNP1—5在25~100μg/ml浓度时,不能阻断SARS冠状病毒致细胞病变效应(CPE),也不能抑制SARS冠状病毒在Veto—E6细胞中的复制。结论 天然防御素HNP1—3和RNP1—5对SARS冠状病毒没有抑制和杀灭活性,可能提示家兔和人对SARS冠状病毒不具备天然免疫力。  相似文献   

19.
100米武装泅渡前后血清皮质醇和睾酮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军事体育学院 14名男生在 10 0米武装泅渡前后 2 4小时内多个时刻的血清皮质醇和睾酮的水平。采血时间为运动前 4小时、运动后即刻 (上午 10∶30 )、2个半小时、8小时和 2 0小时。结果表明 ,在 10 0米武装泅渡后 ,运动后即刻血清皮质醇和睾酮浓度均比运动前显著增加 ,升幅分别为 37 3%和 11 1% ,两者在运动后 2个半小时均已降至低于运动前水平。血清皮质醇浓度在运动后 8小时 (即下午 18∶30 )最低 ,运动后 2 0小时 (运动次日晨 6∶30 )又回升至接近运动前晨时水平。血清睾酮浓度在运动后 2个半小时 (即中午 13∶0 0 )最低 ,运动后 2 0小时也回升至运动前晨时水平。可以推论 ,急性运动后即刻所测得的血清皮质醇和睾酮水平是运动刺激效应与它们的昼夜节律波动相迭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利用血清白蛋白多态型作为遗传标记预测幼龄牛个体的生产性能的研究颇多。本试验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血清白蛋白进行分类,以估计沙希华及其杂种牛白蛋白表型与数量性状的关系。 从沙希华(13头)和其它娟姗、荷兰、丹麦红牛的杂种牛(405头)取血样418份,分离血清后贮于-20℃待电泳分析。有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