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药物杀死肿瘤细胞的方法即为化疗,是当今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但由于目前大部分化疗药物均属于“良莠难分”的细胞毒性药物,在攻击肿瘤的同时也杀死了许多正常细胞,从而引发了一系列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血象降低、损害肝肾功能、脱发等。  相似文献   

2.
化疗药物是治疗癌症病人常用的方法之一,包括手术前后的冶疗。但在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对患者影响较大,大多数患者进行化疗的时间为术后1-3个月,也有部分病人需在手术前实施化疗。其目的是将肿瘤缩小、变硬,有利于手术切除。化疗最终是防止肿瘤细胞扩散、生长,杀死癌细胞,控制病情,延续生命,从而使病人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放疗、化疗仍然是医生们治疗癌症的主要方法。放疗是用放射线杀伤癌细胞的疗法,即将癌细胞“烧死”。化疗是用化学药物杀死癌细胞的疗法,即将癌细胞“毒死”。不可否认,放疗及化疗在治疗癌症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放疗及化疗均属“全面封杀”、“只攻不守”,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将正常细胞杀死,还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骨髓抑制等毒副反应,尤其是破坏了人体免疫系统,严重时可导致并发感染、癌瘤广泛扩散转移和人  相似文献   

4.
周大莲  ) 《现代保健》2008,5(30):75-75
现阶段使用中的抗癌药物大多是细胞毒性药物,其主要通过直接影响DNA或RNA的合成,或阻碍细胞而发生作用。化疗是肿瘤治疗的三大手段之一,随着化疗药物的大量使用,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可以通过很多途径受沾染。护士工作中的自身防护已成为护士忽视的问题,笔者就使用化疗药物的自身防护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上海预防医学》2003,15(5):248-248
肿瘤化疗问世之初 ,大多数临床化疗医师是采用单一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肿瘤的。但是总是感到疗效低 ,不够理想 ,同时肿瘤的缓解期也不长 ,单一药物化疗为何疗效不高 ,经研究分析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肿瘤方面 ,肿瘤内部的细胞组成并不是均质一致的。有的细胞对某种药物敏感 ,另一些细胞则可能并不敏感。而且在治疗过程中肿瘤细胞还可出现耐药性的问题。从药物方面来说 ,由于未达到满意的效果 ,势必要涉及增加用药剂量或延长药物作用时间的问题。这时却又往往受到了药物毒性的限制。抗癌药物在作用机制上不尽相同 ,分别作用于细胞代谢或增殖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何裕民 《长寿》2006,(3):10-11
目前,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仍然是医生们治疗癌症的主要方法。放疗是用放射线杀伤癌细胞的疗法,即将癌细胞“烧死”。化疗是用化学药物杀死癌细胞的疗法,即将癌细胞“毒死”。不可否认,放疗及化疗在治疗癌症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放疗及化疗均属“全面封杀”“只攻不守”,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将正常细胞杀死,  相似文献   

7.
岳志丽 《职业与健康》2008,24(22):2403-2404
化疗是恶性肿瘤的治疗手段之一,它可以杀死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促进肿瘤细胞的分化对原发灶,转移灶和亚临床转移灶均有治疗作用。由于大多数化疗药物为细胞毒剂,具有毒性、致畸性、致突变和致癌性,在使用过程中对操作者和环境能产生不良影响,即潜在的职业危害。因此,提高护理人员对化疗药物职业危害的认识,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化疗药对护理人员健康的危害、提高其职业安全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齐晓慧 《工企医刊》2003,16(4):98-99
目前化疗是治疗绒毛膜癌的有效方法之一,但绝大多数的抗癌药物缺乏选择性,在抑制和杀死癌细胞的同时,对机体正常细胞也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所以,护理人员要特别注意化疗药物的毒性反应,使治疗达到最好的效果,而毒副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乳腺癌不能一切了之,还必需配合放疗,化疗等巩固治疗效果。但传统的放疗和化疗都有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所幸,医学的发展给患者带来了新一类治疗药物——单克隆抗体,这种全新的药物可准确地杀死肿瘤细胞,对正常细胞没有影响,因而不良反应很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观察了用噻唑蓝法测试四种化疗药物与不同浓度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rHTNF)联合后,对体外培养的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的细胞毒性。结果显示:顺铁与rHTNF各浓度联合后呈拮抗作用,5-氟脲嘧啶及卡铂与rHTNF低浓度联合呈相加作用,与rHTNF高浓度联合呈协同作用。说明化疗药物的性质及作用途径不同,所需求联合的rHTNF浓度不同,应行体外药敏实验,以筛选联合用药方案和合理剂量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1.
实体肿瘤的生长取决于肿瘤细胞和肿瘤血管内皮细胞这两类细胞的数量,两者相互依存,任何一种细胞群的增减必然会导致另一类细胞群的相应增减。因此,抑制上述任何一类细胞生长的药物都具有肿瘤治疗作用,前者是以细胞毒药物为主的肿瘤化学治疗,后者则是最近倍受关注的抗肿瘤血管生成疗法。这是当今肿瘤化疗最新治疗模式之一,代表了化疗的新走向。  相似文献   

12.
惠玉洁  韩萍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5):5643-5645
<正>卵巢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病死率居妇科肿瘤之首。近年来,尽管肿瘤细胞减灭术的广泛开展以及以顺铂为主联合化疗的应用,然而化疗耐药严重影响了卵巢癌患者的化疗效果和生存质量,使患者5年生存率大大下降。据美国癌症协会估计,90%以上因肿瘤死亡患者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耐药的影响〔1〕。人体细胞都有自我保护机制,肿瘤细胞也不例外,所以它对杀死自己的各种化疗药物也有抑制作用,即防止其对自身的损害〔2〕。耐药性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不同药物其  相似文献   

13.
MTT法体外测定脑胶质细胞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运用MTT法测定脑胶质细胞瘤体外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采用改良的MTT法测定50例胶质细胞瘤标本对8种化疗药物的体外敏感性。结果 50例胶质细胞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威猛、二氯乙基亚硝脲、顺铂、长春新碱、环磷酰氨、甲氨喋呤、5-氟脲嘧啶、阿霉素。结论 MTT法检测脑胶质细胞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有助于指导临床选择肿瘤敏感性的化疗药物,提高化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前手术和化疗、放疗是恶性肿瘤主要治疗手段,但化疗耐药是导致恶性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肿瘤耐药机制相当复杂,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1)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摄取与转运过程障碍。(2)化疗药物的活化障碍。(3)酶的质和量的改变。(4)由于特殊的膜蛋白增加,使细胞排出药物增多。(5)一些癌基因突变、扩增,使细胞质防卫系统及DNA分子修复系统发生改变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递增,恶性肿瘤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后的第二死因。目前对于恶性肿瘤的常见治疗手段有三种,分别是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化疗)。化疗通过药物作用在肿瘤细胞生长繁殖的不同环节,从而抑制或杀死肿瘤  相似文献   

16.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常用方法。化疗药物可抑制、杀死肿瘤细胞,控制病情发展,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其生存质量。但化疗不良反应严重,重者甚至停药,往往使患者意志消沉,精神压抑,生活质量因此降低。针对肿瘤患者常见化疗反应,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可减轻毒副反应,缓解患者身心痛苦,帮其顺利度过化疗阶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1月~2002年5月收治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101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绒癌36例(35.6%),侵蚀性葡萄胎65例(64.4%)。结果:101例患者行化疗或化疗联合手术治疗,除2例脑转移患者死亡外,71例完全缓解,28例部分缓解。结论: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治疗以化疗为主,手术为辅,多药联合全身化疗是治疗的主要方法。早期诊断,及时有效的化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家庭健康》2011,(8):61-61
专家分析:频频得癌,化疗难脱干系? “化疗药物作为一种化学药物,在治疗癌症的同时也可能诱导新的癌症的发生。”有观点认为,化疗药物本身是杀癌剂,它参与了修复、调整DNA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不一定能把握住正确的方向.如果方向错了,十年或十几年后就可能形成新的细胞突变。导致其他癌症。  相似文献   

19.
袁国芹  苏建颖 《现代保健》2010,(11):153-153
化疗药物即抗肿瘤药物,目前临床应用化疗药物对护理人员的身体损害认识还不足。有学者对118名护士调查发现,了解化疗药物作用机制的为55.1%,化疗药物不良影响的为73.7%,有50.8%的护士不知道常用化疗药物毒性反应和防护措施。实际上化疗药物在消灭肿瘤的同时,也破坏正常细胞,不仅对患者产生毒副作用,也对配药和执行化疗的医护人员的健康造成威胁,有一定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20.
观察喜疗妥软膏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静 《工企医刊》2007,20(6):47-48
静脉化疗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但由于化疗药物有细胞毒性,大多对血管刺激性强从而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性炎性反应。它不仅增加病人痛苦影响化疗效果,还严重影响了患者以后的静脉给药治疗。临床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方法很多,我科于2004年7月~2007年10月采用喜疗妥软膏局部外涂治疗化疗性静脉炎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对2004年7月~2007年10月在我科行肿瘤化疗后出现的静脉炎患者58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男19例,女10例,年龄32岁~78岁;对照组男20例,女9例,年龄30岁~7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用药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