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供肝冷保存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影响肝移植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建立稳定的冷保存再灌注动物模型是开展相关研究的基础。目的:建立适用于综合评价供肝质量的改良大鼠离体肝脏灌注模型,为供肝冷保存研究提供合适的离体再灌注模型。方法:12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正常获取供肝后进行离体灌注90 min,实验组供肝经30 min热缺血后获取,冷保存24 h后再行离体灌注。离体灌注期间监测灌注液转氨酶水平、电解质浓度和pH值;以压力感受器监测供肝门静脉压力;以超微自由基探针监测肝组织过氧化氢(HPO)水平。灌注结束后记录胆汁流出量,检测供肝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 SOD)水平及其组织病理学改变和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供肝AST、ALT水平、门静脉压力和HPO水平明显增高,胆汁流出量显著减少,肝组织Cu/Zn SOD水平显著降低。对照组供肝组织病理学损伤和肝细胞凋亡相对较轻。结论:经热缺血和冷保存后,供肝的肝功能和抗氧化能力均明显降低。本研究构建的改良大鼠离体肝脏灌注模型可有效监控和评估大鼠供肝冷保存再灌注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2.
心脏停搏供体是肝移植供肝来源的重要途径之一。有研究表明,热缺血30min以内的供肝可考虑应用,但此类供肝本身存在热缺血损伤,在后续的威斯康星大学溶液(UW液)中能冷保存多久能为临床所用尚未可知。本实验探讨了存在热缺血10min的供肝在UW液中冷保存的安全时限。  相似文献   

3.
热缺血供肝胆管耐受冷保存时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有热缺血损伤的供肝及胆管组织耐受冷保存的安全时限,为临床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内外胆管不可逆性坏死和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的防范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在小型猪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模型上,观察供肝血流阻断10 min后移植肝及胆管组织在不同冷保存时间条件下的形态功能改变及其可逆性.结果热缺血10 min,冷保存时间少于16 h组,动物均存活1周以上,且无早期胆管坏死所致的动物死亡;一旦冷保存时间超过16 h,术后早期胆管坏死的发生率显著上升(P<0.05),出现因胆管坏死、胆漏所致的动物死亡;随着冷保存时间的进一步延长,将出现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所致的术中、术后早期动物死亡,存活动物均发生胆管坏死.与冷保存16 h以内组比较,16 h以上组术中移植肝胆管组织病理形态学评分和上皮凋亡细胞数显著增高(P<0.05),而Na^+-K^+-ATP酶及Ca^2+-ATP酶活力显著降低(P<0.05),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恢复较慢.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胆管坏死率与术中移植肝胆管细胞病理形态学评分及凋亡细胞数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931、0.972,P值均<0.01),与Na^+-K^+-ATP酶和Ca^2+-ATP酶活力呈显著负相关(r值均为-0.973,P值均<0.01).结论有热缺血损伤的供肝及胆管组织,在限定的冷保存时间范围内是可以利用的.若热缺血时间在10 min以内,冷保存时间延长至16 h对移植肝胆管组织仍安全,延长至20 h移植肝仍能发挥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在抗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epatic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HIRI)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建立常温下部分肝脏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动态观察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内皮素-1(ET-1)的水平。术后取肝组织作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实验组血清AST、MDA、TNF-α、E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肝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变性和坏死程度较轻。结论参附注射液具有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主要通过抑制氧自由基产生。  相似文献   

5.
彭焱  解建波 《山东医药》2005,45(6):54-54
为观察血清抵抗素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糖尿病血缺血再灌注损伤(MCAO)发病中的作用。我们采用大鼠进行动物实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脏冷保存与移植肝原发性无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具有免疫耐受性的同种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进行研究。将鼠肝分别在4℃UW液中保存1,6和24h,分别在移植后1h和24h取肝脏做病理观察。结果保存在UW液中的肝脏基本保存了正常的组织结构,而在移植后则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变性或坏死,并且肝细胞的坏死以小叶中央静脉为中心。保存时间越长,病变越严重。结论肝脏冷保存时间与移植肝原发性无功能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移植肝的保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如何减少肝脏移植物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肝移植领域待解决问题之一,而肝脏移植物缺血再灌注损伤轻重与保存过程密切相关.保存液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现阶段保存液通过改善配方能明显提高移植物的保存质量,减少相关并发症.移植肝的保存除需高质量的保存液,与之相关的其他保存因素也影响着移植物的保存质量和手术预后.本文通过分析比较了目前常用的保存液的利弊及其相关并发症,探讨更好保存供肝,降低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肝移植术后血清TNFα和NE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对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SD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再灌注损伤组和后处理组。再灌注损伤组供肝植入前后无特殊处理,后处理组供肝植入后门静脉完全再通前给予多次短暂复灌复停作为后处理。两组受体一半(n=6)于再灌注后2h处死,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水平以及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另一半(n=6)于再灌注后6h处死,留取肝组织制备HE染色切片,光镜下观察组织学变化。结果后处理组血清肝功能指标、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肝组织过氧化物含量均显著低于再灌注损伤组,而肝组织抗氧化酶活力显著高于再灌注损伤组,肝组织的病理改变也明显轻于再灌注损伤组。结论缺血后处理通过有控制地复氧,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抑制效应器TNFα、NE的合成及释放,发挥对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供肝冷热缺血移植后损伤与炎症细胞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冷、热缺血移植术后引起供肝损伤的炎性细胞是否相同。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24只。供肝分别在乳酸林格氏中保存120或240min后行原位肝移植术;另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各24只供肝分别经心跳停搏90、120和150min后行原位肝移植术。大鼠分别于术后1、3、6和24h处死采样。结果 随着冷、热缺血时间的延长,移植后血清ALT等值不断升高,如冷缺血120min和240min移植术后1h ALT值(U/L)分别为454.8±45.2和1063.0±166.1,3h分别为712.0±65.9和1639.0±241.2,6h分别为1702.0±169.2和4193.0±672.7,24h分别为1067.0±141.2和1316.7±205.2,热缺血90、120和150min移植术后1hALT值(U/L)分别为5035.2±786.7、6075.3±1613.1和 7449.5±1052.0,3h分别为5564.5±696、4、7900.7±863.0和8854.8±2089.3,6h分别为7363.8±616.7、10459.3±1573.7和10294.0±530.0,24h90min组为1942.5±188.5;且术后移植肝的病理损害也逐渐加重。冷缺血移植术后3、6h肝细胞出现坏死,且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热缺血移植术后3、6h肝细胞也有大量坏死,但却出现淋巴细胞趋润。电镜表现与镜下基本一致,旦电镜证实热缺血移植后浸润的淋巴细胞为T淋巴细胞。结论 冷、热缺血移植术后供肝的损伤似乎是由两种不同的炎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肝脾调补方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采用白酒灌胃法建立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通过肝脾调补方高、中、低剂量灌胃,观察肝脾调补方对各组大鼠血清ALT、AST、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肝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结果:肝脾调补方可明显降低大鼠血清ALT、AST、TNF-α、IL-6水平;降低肝组织匀浆的NO的含量,提高肝匀浆SOD、GSH-Px活性.结论:肝脾调补方对急性酒精性大鼠肝损伤有防护作用,能改善肝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肝脏炎症、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TNF-α/TNFR1与急性肝衰竭小鼠肝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及抗TNFR1对急性肝衰竭小鼠肝细胞的作用。方法联合应用D-氨基半乳糖和肿瘤坏死因子-α造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TNF-α、ALT、AST浓度。结果模型组小鼠血清TNF-α水平与肝脏损伤的严重程度相一致,肝功能的变化稍晚于TNF-α的变化,且TNF-α水平越高,其后ALT与AST升高的水平也越高,两者间有正相关;组织学变化则随着时间的延长肝细胞由凋亡发展到坏死。治疗组小鼠血清TNF-α水平升高较模型组明显降低。结论TNF-α能诱导肝细胞损伤,抗TNFR1中和抗体能阻断其效应,说明抗TNFR1中和抗体对肝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半枝莲治疗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CCl4复合因素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TGF-β1、TNF-α在肝组织和血清中的含量;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LISPOT)检测单个细胞分泌TNF-α的含量。结果正常对照组动物肝组织无TNF-α和TGF-β1表达,而模型组表达增强(P0.05);高剂量半枝莲处理能降低两细胞因子的表达(P0.05)。结论半枝莲能抑制TGF-β1和TNF-α的分泌,因而有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茵陈泽兰方对急性肝衰竭模型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茵陈泽兰方对防治急性肝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皮下注射硫代乙酰胺(600mg/kg),制成急性肝衰竭模型,并用茵陈泽兰方干预,检测实验大鼠肝功能相关指标,并用酶联免疫法检测TNF-α和IL-6的水平,探索肝衰竭和肝细胞因子的关系。结果:模型组大鼠肝功能显著降低,TNF-α和IL-1的水平相应升高。茵陈泽兰方高、中剂量均能有效减轻模型动物肝脏的损害,并能降低TNF-α和IL-2R的水平。结论:TNF-α和IL-2R与肝衰竭密切相关,可能引发肝细胞坏死从而影响肝功能。茵陈泽兰方高、中剂量能有效防治肝损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TNF-α和IL-2R的水平而达到减轻肝功能损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来自心脏停搏供体大鼠肝移植供肝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移植物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C)和移植组,移植组根据供肝获取前经历供体心脏停搏时间的不同分为3组:热缺血0 min(W0组)、热缺血15min(W15组)和热缺血30 min(W30组),其后用建立大鼠动脉化原位肝移植模型,每组均为24只大鼠,分别测定术后3、7、14和30 d移植肝组织学、肝功能和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蛋白的变化,每个时间点各取6只大鼠处死.结果:随着供肝热缺血时间的延长,移植肝损伤加重,并且恢复过程也延长.移植组和对照组术后第3、7、14和30天血清ALT、AST均无显著性改变.肝移植术后早期肝细胞Ki-67表达水平随供肝热缺血时间的延长而增高,术后14 d恢复正常.各组的肝细胞Ki-67表达均与血清ALT、AST无关.结论:肝移植过程中供肝热缺血主要损伤肝细胞,并随着供肝热缺血时间的延长移植肝细胞损伤加重,肝细胞功能恢复早于其形态学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氨溴索在大鼠胃内容物吸入后肺组织损伤中的抗炎作用.方法 30只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损伤组、氨溴索组.肺组织湿重/干重比、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测定;ELISA法测定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TNF-α、IL-1β、IL-10含量;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结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损伤组肺组织湿重/干重比增加(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降低(P<0.05),血浆及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 (IL-1O)含量增高(P<0.05);肺组织出现明显病理组织学损伤.与损伤组比较,氨溴索组肺组织湿重/干重比降低(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增高(P<0.05),血浆及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降低(P<0.05).肺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结论 氨溴索可通过抗氧化应激及抑制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在大鼠胃内容物吸入性肺损伤中发挥抗炎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赵彦平 《山东医药》2010,50(44):62-64
目的探讨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NGF)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脊髓损伤与修复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以SD大鼠脊髓横断损伤为动物模型并以假手术组为对照,观察NGF和TNF-α在脊髓神经细胞内的表达和定位。结果脊髓损伤后NGF和TNF-α在脊髓神经细胞内的表达明显强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随着动物存活时间延长,TNF-α从第1天开始表达迅速增强,到第3天时达到高峰,第7天仍强于正常水平;NGF则在损伤后3-7 d都明显增强。结论受脊髓横断损伤强烈刺激后,神经细胞可产生大量的TNF-α致脊髓组织溃变坏死;同时神经细胞分泌NGF水平也明显增强,参与调节脊髓损伤损伤后的修复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扶芳藤银杏叶舍剂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苒灌注组、扶芳藤银杏叶合剂预防给药加缺血再灌注组(药物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缺血再灌注2h、6h、12h、24h后TNF—α的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TNF—α在缺血再灌注组表达明显,随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TNF-α水平亦随时间增加。在缺血再灌注同一时间段内,药物组TNF—α均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结论 扶芳藤银杏叶合剂可能通过降低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TNF—α的表达水平,以达到减轻急性脑缺血后脑细胞的损伤作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红霉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瘦素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 45只SD大鼠分成正常对照组、COPD模型组和红霉素治疗组.应用气管内注入脂多糖加反复熏香烟的方法制备COPD动物模型;红霉素治疗组给予红霉素治疗.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和肺组织匀浆中瘦素及TNF-α的含量;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细胞学计数和分类计数.结果 COPD模型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有核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的绝对数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TNF-α及瘦素在COPD模型组中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红霉素治疗组中性粒细胞数与COPD模型组比较显著减少(P<0.05),血清中TNF-α及瘦素水平均低于COPD模型组.结论 TNF-α和瘦素在COPD大鼠气道炎症中起重要作用,红霉素可以抑制TNF-α和瘦素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炎性损伤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采用线栓法制成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并于术后6h、12h、24h3个时间点测定缺血脑组织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各时点IL-1β和TNF-α水平与假手术组相应时点比较明显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炎性细胞因子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大鼠心脏停搏供体肝移植中,如何合理地选择供肝,以提高此类供体肝移植术后的存活率。方法 实验分为3组,在供肝获取前分别经历供体心脏停搏(NHBD)15、30或45min(NHBD-15、NHBD-30和NHBD-45组),而后各行18对大鼠原位肝移植。依据开腹时和冷灌洗后的表现将供肝为I、Ⅱ、Ⅲ级,并于冷灌洗的固定取供肝尾叶作病理观察。结果 NHBD-15、NHBD-30和NHBD-45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