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小陷胸汤小陷胸汤方(黄连6克、半夏9克、打碎先煎半小时、全瓜蒌30克),见《伤寒论》太阳病篇138条。小陷胸汤,原文颇简略:“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心下,言其病位;浮滑脉主痰热,言其性质。按之痛,则痰热结滞,陷于胸脘,气机不得升降宣通之故。考《伤寒论》、《金匮》二书中,均无“痰”字,《内经》亦然,然则仲景时代,岂无痰热之病乎?有之,此方即典型的痰热方。半夏,痰饮之常用药,体滑性降,而不免于辛温,合黄连、瓜蒌,则辛以开结,寒以泄热,能通能降,药虽寥寥三味,郄至精至当,后世方几无与匹敌者也。小陷胸汤证多见于慢性支气管…  相似文献   

2.
绍奇谈医(四)——仲景风湿三方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伤寒论>太阳篇174、175条:"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濇者,桂枝附子汤主之."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的五个泻心汤中,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三方的用药较为近似.半夏泻心汤为三方中心,生姜、甘草二方可视为半夏方的加减方.  相似文献   

4.
何绍奇 《中医药通报》2006,5(5):14-15, 13
1候氏黑散 候氏黑散是《金匮要略》中风病篇的附方。尤怡等诸多注家,咸谓此乃宋人林亿等所附,但隋代《诸病源候论》就有“仲景经有候氏黑散”的记载,说明此方“资格”很老。  相似文献   

5.
黄汗一病,今人忽之。仲景论黄汗,一在水气病篇,重点论水气(水肿、腹水),兼及黄汗;一在中风历节病篇,是历节病的一个兼证。 黄汗作为一个病,并不罕见。其发病皆在炎热潮湿的夏季,其人多体型偏胖,气虚湿盛之体,诱因是“汗出入水中浴”,或汗出之际,频用冻水冲凉、抹澡,而致营卫郁闭,湿邪无外达之机,蕴而化热,湿热郁蒸,溢于肌表,发为黄汗。其证以汗出黏衣,里衣黄染如黄柏色为特点,初起可兼有恶风、  相似文献   

6.
1脏坚癖不止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载:“妇人经水闭不利,脏坚癖不止,中有干血,下白物,矾石丸主之.”  相似文献   

7.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的主题是:虚实.外感病重在辨表里寒热,内伤病重在辨虚实阴阳,此仲景不言之义.不是说外感病不辨虚实阴阳,内伤病不辨表里寒热,而是说各有重点.  相似文献   

8.
清代名医叶天士的祖籍是安徽歙县,而在他之前的顺治、康熙时期,歙县还有一位吴天士. 吴天士,名楚,字畹庵.他出生在医学世家,他的叔祖,就是著有<素问吴注>、<医方考>的吴昆(鹤皋).祖父春岩公亦已医名.到了他生活的年代,家道已然中落,习举子业,又每试皆北,中年之后始以医为业,著<医验录>初集、二集传世.  相似文献   

9.
善用仲景方者 ,才能善治杂病难症 ,是老一辈临床家共有的体会 ,这不仅是因仲景方是中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典范和精华 ,而且仲景方的立法、处方和选药 ,无不严谨精切 ,有刚有柔 ,阴阳相伍 ,有方简、力专、效宏之单方、小方 ,有集温、清、补、泻 ,寒热、升降于一炉之大方、复方 ,如能仔细揣摩 ,均可举一反三 ,灵活运用 ,以治疗各科杂病难症。朱良春教授深究仲圣之法 ,善用仲景之方 ,作者已在朱师“系列经验”中披露较多。有继承才能有创新 ,参酌古今 ,寒温合流 ,坚持实践 ,不存偏见 ,老一辈临床家之临证风范 ,乃吾辈后学之楷模也  相似文献   

10.
自汗证医案:刘渡舟老师说:其同事仆老师,在回乡探亲前向我求方,他说有一个亲戚患自汗证,身体虚惫不堪。曾用黄芪、党参、龙骨、酸枣仁、浮小麦等止汗固表药不效,问我怎么办?  相似文献   

11.
绍奇谈医(一)——《黎庇留医案·二注》前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 在同姜春华老师的通信中,我第一次接触到"黎庇留"这个名字.此后多年,想找黎庇留先生的书来读一读,却一直未能找到.  相似文献   

12.
2006年7月7日,是我国著名中青年中医学家何绍奇先生逝世一周年纪念日。去年今日,绍奇先生因心脏病突发在香港去世,年仅六十。英年早逝,令人扼腕痛惜,这是中医药界的一大损失。天道不公啊!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回阳玉龙膏治疗脂肪肉瘤的疗效。方法:内服回阳玉龙膏加味并配外敷药治疗。结果:腿及牙龈肿瘤消失,未见复发。结论:中医药疗法较放疗、化疗、手术疗法有痛苦小且不易复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中医对疲劳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宝宽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1):2385-2387
《黄帝内经》中对疲劳就有较充分的论述。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不断补充、丰富,使中医疲劳理论不断完善。内因、外因均可导致疲劳,但以内伤尤其过劳为主要病因。疲劳为害,涉及五脏六腑,主要为脾、肝、肾,首当推脾。疲劳属于中医学的“虚劳”范畴。探讨疲劳问题可为中医抗疲劳防治亚健康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