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早期股骨头缺血的介入治疗。方法 对16例股骨头无菌坏死患者的介入治疗进行了分析。结果 患者在治疗后1~4周内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或消失;后期X线检查显示86%以上的患者可见不同程度的骨密度发生改变;缺血股骨头内死骨边缘或中心吸收,缩小,股骨头有明显的形态恢复。结论 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方法简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3.
骨小梁钽金属棒植入治疗非塌陷股骨头缺血坏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骨小梁钽金属棒植入是早期非塌陷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的一种新的治疗选择.目的:评估骨小梁钽金属棒治疗早期非塌陷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疗效及坏死股骨头的影像转归.方法:纳入2008-03/2009-08采用骨小梁钽金属棒植入治疗国际骨循环研究会分期Ⅰ、Ⅱ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7例,所有病例常规进行植入前后harris评分,X射线平片,核磁共振检查,术中取坏死组织活检.术后预防感染3 d,患髋避免负重3个月.结果与结论:全部患者手术切口Ⅰ期愈合,无感染并发症,随访6~13个月.患者术后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术前harris评分(65.4±3.1)分,术后2周平均(72.6±2.9)分、10个月平均(81.3±3.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影像学结果显示7例患者钽棒位置良好,6例患者坏死股骨头无塌陷,1例在术后4个月出现塌陷,但8~12个月塌陷并未加重,疼痛持续缓解.提示,骨小梁钽金属棒植入能有效延缓股骨头缺血坏死病程,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及提高髋关节功能.钽棒植入后仍然可能存在股骨头塌陷,但塌陷程度较轻并趋于停止,可能与假体植入位置和股骨头坏死范围相关. 相似文献
4.
选取我院60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ESWT治疗,实验组采用ESWT联合髓芯减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Harris系统评分及治疗效果。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较术前均有所提高,但术前、术后3个月两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12个月对照组患者Harris评分低于实验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3.3%)低于实验组(93.3%),差异显著(P<0.05)。采用ESWT联合髓芯减压术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效果优于单纯ESWT疗法,可减轻患者疼痛,促进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CT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国庆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7,21(2):131-132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影像表现。方法:分析了42例患者的X线影像学特征及各期的影像学表现。结果;综合影像学所见,将患者CT表现分为早期30例和晚期12例,与临床症状基本一致。结论:结合影像学特征对本病做出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李德龙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1,5(4):355-356
股骨头缺血坏死 (ANFH)早期病变临床症状不明显或不典型 ,普通X线检查对早期ANFH诊断比较困难。本文回顾性分析 1 37例早期ANFH的CT表现、临床特点 ,结合有关文献探讨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 2 3例中男 96例 ,女 2 7例 ,年龄 2 3~79岁。 1 0 7例临床表现为髋关节或下肢不适 ,髋关节隐痛或夜间痛、活动后加重 ,纵向叩击痛可疑阳性 ,髋周软组织轻度肿胀、不能长时间负重等 ,部分患者往往以腰突症、风湿病等其它疾病就诊。1 6例上述临床症状不明显。 59例有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史 ,1 8例有明确外伤史 ,1 3例有长期酗酒史 ,6例… 相似文献
8.
多孔髓芯减压联合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早期随访结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多孔髓芯减压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及临床分析。方法:选择2003-02/2006-12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骨关节中心采用多孔髓芯减压联合干细胞移植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22例,共28髋,年龄17~48岁,根据世界骨循环研究学会(ARCO)的国际骨坏死分期标准:Ⅰ期13髋,Ⅱ期11髋,Ⅲ期4髋。长期使用激素史9例,长期酗酒史6例,外伤史5例,原因不明者2例。纳入标准:有髋关节疼痛,功能受限;经髋关节X射线片及MRI检查确诊;ARCO分期Ⅰ~Ⅲ期;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其他髋关节疾病。自患者髂前上棘处行骨髓穿刺分离与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患肢大粗隆下大腿外侧纵向直切口约3.0cm,钝性分离至股骨,在C形臂机引导下自股骨头中心钻入3枚直径4.0mm斯氏针,选位置较好的斯氏针,将直径约8.0mm特制套管在斯氏针的引导下钻至股骨头关节软骨面下1.0~2.0mm,不穿破关节面。将一长注射器针头置入股骨头坏死中心,立即行X射线正侧位摄片,确保针头位于股骨头内,从针头向股骨头内加压注入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1.5~2.0mL。术后12个月随访,每3个月1次,随访时门诊复查,拍正、侧位和蛙式位X射线片,行MRI检查,观察病情变化。使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90分为优,75~90分为良,60~74分为可,<60分评定为差。若Harris评分提高,X射线骨形态变化改善及MRI股骨头坏死区体积变小可认为联合治疗有效。结果:①22例患者均完成随访,进入结果分析。②随访3个月时X射线及MRI检查:2例(2髋)激素引起的Ⅲ期患者股骨头发生进一步变形及塌陷,其余患者在随访期间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不良反应及病情恶化。股骨头坏死体积由术前31.07%减小到17.46%。激素组治疗前后股骨头坏死体积差值小于外伤、酗酒组,就本随访资料而言激素组疗效不如外伤及酗酒组。③随访12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54.3上升到84.6,有较明显提高,其中优7髋(25.0%),良15髋(53.6%),可4髋(14.3%),差2髋(0.07%)。结论:多孔髓芯减压联合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一种新手段,尤其适合于年青、ARCO-Ⅰ或Ⅱ期、非激素导致的股骨头坏死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髓芯减压配合通络生骨汤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56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试验组应用髓芯减压配合通络生骨汤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髓芯减压治疗。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视觉疼痛模拟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均有所改善,但试验组各项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髓芯减压配合通络生骨汤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单纯髓芯减压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髓芯减压术及阿仑膦酸钠治疗Ⅱ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3月采用经皮斯氏针髓芯减压术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23例37髋。结果 23例患者术后48h感觉疼痛明显缓解,自述疼痛缓解过半以上。门诊复查1年内髋关节疼痛复发或者加重7例,髋关节疼痛明显缓解1年以上的16例,临床满意率69.5%。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由术前4~5分下降1~2分。X线片、MRI显示股骨头坏死面积扩大的5例,伴股骨头轻微塌陷的3例。随访期内无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未发生股骨颈骨折。结论早期股骨头坏死采用经皮斯针髓芯减压术联合长期服用阿仑膦酸钠治疗有一定功效,可快速缓解髋关节疼痛,延迟股骨头坏死的发展,且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CT与MRI在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采用CT和MRI两种方法对股骨头坏死早期进行检查,观察两种测试结果的检出率,分析探讨其作用.材料与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76例患者(114例髋)确诊为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对其进行1、2、3、4、5期CT及MRI影像诊断,探讨其诊断准确率及临床表现.结果:检测1~2期敏感性CT为65.38% (17/26),MRI为88.46%(2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000,P<0.05).总体敏感性、单一囊变上两种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小梁结构模糊CT检出率为15.38%(4/26),MRI检出率为73.08%(1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5412,P<0.01).结论:在检查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中,MRI在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率高于CT,在早期的细微的骨小梁结构模糊的诊断率方面,MRI显著高于CT,MRI用来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注射液结合髓心减压与坦棒植入对早期股骨头坏死临床疗效及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机制。方法:45例(53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29髋)和对照组(22例、24髋),并给予髓心减压术。观察组术后当天给予灯盏花素注射液静脉滴注,20 mg/d,连续2周;对照组在髓心减压后植入坦棒,术后不予灯盏花素注射液,其余治疗两组完全相同。分别在治疗前、术后第1、6、15天,观察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在治疗前、治疗后3~6个月,采用Harris评分系统评估髋关节功能,摄X线片评估骨坏死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Harri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患者全血比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灯盏花素注射液结合髓心减压可以显著减轻髋关节疼痛、改善功能,促进骨修复,延缓骨坏死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多孔金属钽棒在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2年4月收治的采用髓芯减压联合多孔重建钽棒内固定治疗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1例(26髋)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12—36个月(平均20个月),术后Harris评分显著优于术前(P〈0.05);有2髋在术后随访14个月时发生股骨头坏死塌陷,改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末次随访Harris评分优良率为76.2%。结论:髓芯减压联合重建钽棒内固定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激素所致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理。方法 :健康成年中国白兔 36只 ,随机分成两组 ,实验组 2 4只 ,每周 2次肌注地塞米松磷酸钠 7.5mg·kg-1诱发股骨头坏死模型。检测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 ,研究病程中脂肪代谢变化规律。对股骨头标本行HE及脂肪染色 ,光镜观察 ,研究股骨头坏死情况。结果 :从第 2周始实验组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就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HE染色 :髓腔内脂肪细胞增生 ,骨小梁变细 ,骨细胞核固缩、靠边、深染 ,骨陷窝空虚增多。脂肪染色 :骨细胞内可见脂滴 ,髓腔血管内可见脂肪栓子。且骨陷窝空虚率随用药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结论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主要与脂肪代谢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就医行为、对疾病的认知及自我效能感水平的现状。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住院的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简易疾病认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纳入的103例研究对象中,90.3%的患者就诊时疾病分期为Ⅱ期以上;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到就医时间为2d至7年不等,平均(82.67±96.60)d,其中有24例(23.3%)患者出现延迟就医;不同就诊时间组的股骨头坏死患者,情绪影响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头坏死就医延迟行为值得关注,患者就诊时多处于疾病中期;首次入院就诊时医护人员有必要加强疾病的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同时,提示临床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6.
高分辨率CT(HRCT)扫描: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HRCT对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作用及价值。材料与方法:100例拟诊病人行常规CT扫描和HRCT扫描,两种检查方法对比研究。结果:100例中78例股骨头坏死,其中HRCT诊断早期肌股头坏死53例,常规CT扫描为30例。结论:HRCT扫描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敏感性及准确性明显高于常规CT扫描。 相似文献
17.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经动脉介入法和介入置管法对股骨头无菌性坏死(ANFH)的治疗作用。方法 经临床、X线平片、CT域RI检查证实的ANFH 30例,经动脉介入治疗法采用Seldinger技术,插至患侧旋股内、外动脉开口,灌注溶栓剂、解痉剂及血管扩张剂;介入置管法为骨穿刺针在X线监视下从股骨大粗隆稍下方进针,进入股骨头坏死区,旋转硬膜外导管,然后灌注上述相同药物,疗效评定标准:治疗前后动脉数目和静脉回流的变化;临床症状的改变;定期X线摄片随访。结果 动脉数目的变化:9例行介入置管法,治疗后7例静脉回流通畅;2例静脉回流稍通畅。临床症状的变化:经动脉介入治疗的21例,除2例未做治疗后的第2次动脉造影,另19例治疗后动脉数目增多10例、有所增多5例、不增多4例;静脉回流的变化:9例行介入置管法,治疗后7例静脉回汉通畅;2例静脉回流稍通畅。临床症状的变化:21例行经动脉介入治疗后疼痛改善14例、缓解4例,未改善3例。9例行介入置管治疗后疼痛改善6例、缓解3例。X线下片复查:于治疗后1年复查,21例行经动脉介入治疗者,14例复查显示10例有不同程序的骨质修复;9例行介入置管治疗者,5例复查显示4例有不同程度的骨质修复。结论 经动脉和介入置管治疗ANFH,对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股骨头的新生骨形态及修复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对185例口服中药通络生骨胶囊加微创植骨支撑内固定术治疗围塌陷期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护理,认为术前做好各项检查及心理护理,术后注意观察病情变化,保持术肢体位正确,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正确指导患者服用中药及功能锻炼,并做好出院指导工作,对患者恢复髋关节功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股骨头坏死的CT及MRI诊断及分型,观察和评价介入治疗的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本组216例,共计265侧肢体,进行CT、MRI诊断后介入治疗,其中男149例,女67例,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53.7岁,诊断后采用股动脉穿刺插管灌注尿激酶的介入综合治疗。结果影像诊断结果,本组265个髋关节,CT检查164例,MRI检查190例,24例早期MRI呈斑点状、线条状长T1长T2信号改变。CT骨小梁结构紊乱,正常“星芒”征消失,出现斑点状骨硬化或小透光区。Й期54例,Ⅱ期88例,Ⅲ期58例,Ⅳ期24例,Ⅴ期2例。介入治疗结果,临床疼痛改善或消失者占91%,功能改善占82.2%,骨小梁再生12.1%,Ⅰ、Ⅱ期者治疗效果显著,Ⅳ、Ⅴ期者效果欠佳。结论CT、MRI提高了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检出率,对介入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介入留管灌注溶栓治疗能改善微循环,建立侧支和活血化淤功效,从而使坏死组织逐渐康复,对股骨头坏死治疗是一种具有显著疗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